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均温高 B.南极洲被四大洋环绕
C.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D.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是白种人
2.下列不是极地(南极和北极)气候特点的是( )
A.酷寒 B.多狂风 C.降水稀少 D.炎热干燥
在被誉为“冰雪高原”的南极地区,新鲜蔬菜是“奢侈品”。随着中国南极科考站智慧温室大棚的建立,采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和自动化管理,科考队员们吃少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由”。下图为南极智慧温室大棚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离地是为了( )
①接收更多热量 ②避免积雪掩埋 ③利于大风通过 ④防止老鼠误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国南极科考站成功实现“蔬菜自由”的关键原因是( )
A.全球蔬菜产量增大 B.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C.雪龙号运输速度提高 D.蔬菜储存时间延长
上世纪80年代,由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牵头,连同多个国际组织对南极及周围海域进行了2次联合调查,最终出具了一份《南大洋生物资源储量调查》报告,其中记录了南极地区磷虾储量保守估计约为4~5亿吨。读“南极地区磷虾分布”(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极地区磷虾的分布特点是( )
A.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南部海域 B.全部分布在大西洋南部海域
C.大多分布在印度洋南部海域 D.南极大陆周边海域均有分布
6.对南极地区磷虾的捕捞,选择在跨年度期间进行,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
A.气候比较温暖 B.地质灾害较少 C.生物种类最丰富 D.海洋结冰范围最大
7.在南极地区进行磷虾捕捞的前提是( )
A.进行国际市场调查 B.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C.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D.在全球范围内杜绝海洋污染
8.南极磷虾也被喻为“海上金矿”,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到目前为止,有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挪威等多国参与了磷虾捕捞作业。磷虾捕捞后运往所在国的运输方式为( )
A.铁路运输 B.海洋运输 C.航空运输 D.公路运输
9.南极大陆由于纬度高,使之地理环境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①气候严寒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冰雪覆盖④多风且风力强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近年来,北极航道和中欧班列促进了亚洲与欧洲的经济往来,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与“钢铁丝绸之路”。下图是亚、欧两大洲海上和陆上贸易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北极航道从大连出发,向东北方向行进,途经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土耳其海峡
11.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 )
A.沿线大部分地区属于高纬度地区,封冻期长
B.能够提升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C.从大连到鹿特丹,整体方向是东北一西一西北
D.途经的大洲更多
2019年10月,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破冰船“雪龙2号”首次参加南极科考。图左为南极地区图、图右为东方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与南极洲范围一致 B.世界上跨经度范围最广地区
C.海洋为主,周围被陆地包围 D.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主人”
13.科考活动多在南极的夏季进行,因当地( )
A.6-8月份,降水相对丰沛 B.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样
C.有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 D.队员无暴雪迷路等危险
14.我国科学家“长途跋涉”赴南极科考,是为了( )
A.认识南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 B.建设南半球航空交通运输枢纽
C.开发利用种类多样的自然资源 D.开辟中国游客旅游的新目的地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极地区被陆地包围,淡水资源丰富 ②北极地区5-9月是暖季,适宜科学考察
③南极有“冰雪高原”之称,代表动物是企鹅 ④北极地区被陆地包围,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在两极地区的中国各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黄河站 B.长城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17.科考队在南极进行考察期间,最可能遇到的问题是( )
①酷寒 ②烈风 ③降雪 ④干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我国科学家“长途跋涉”赴南极科考,为了( )
A.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 B.建设南半球航空交通运输枢纽
C.开发利用种类多样的自然资源 D.开辟中国游客旅游新的目的地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长城站与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南极三个常年考察站共有的特点是( )
A.2月气温最低 B.有北极 C.有极昼极夜现象 D.大气降水稀少
20.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 )
A.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B.南极洲缺少传统能源
C.人口密度大耗能较多 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两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正式开站是因为( )
A.光照好,风力小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较安全 D.积雪少,降水多
22.为减缓两级地区升温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电,绿色出行 ②做好节能减排宣传
③关闭所有工厂,减少排放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3年7-8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地势高峻、高寒缺氧”的威胁,这个地点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探险考察时,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在④地能看到的动物是( )
A.熊猫 B.红猩猩 C.北极熊 D.长颈鹿
26.考察途中,探险队遇到了成群的野骆驼,他们可能到了(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填空题
27.结合极地目前的环境问题相关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1) :南极周围的鲸遭到乱捕滥杀,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也遭到了滥杀。
(2) ,两极冰川开始大面积融化,固体淡水在减少。
(3) 严重。
28.自然条件
(1)气候:类型——寒带冰原气候;气候特征—— 、 和 。
①“寒极”——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30℃,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被称为世界的“寒极”。
② ——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降水量最小值不足5mm。
③风库——南极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18m/s,是世界上风速 、风力 的地区。
(2)地形地势: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 ”之称。
(3)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三、解答题
29.读下图回答:
(1)A是 极地区、B是 极地区。
(2)中国极地科考站C是 。
(3) 是南极的象征;最有资格代表北极地区的动物是 ;为了抵御严寒,它们皮下有厚厚的 。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将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如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
(1)图中甲处为 海峡,它沟通了太平洋和 洋,是亚洲与 洲的分界线。
(2)北极地区主要位于 以北,图中乙处是我国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 ,在科考期间可能会见到 等野生动物。
(3)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里程较 (长或短),但是由于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 ,通航时间较短。
(4)为什么说全球气候变暖将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D A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A B B C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C B A C C
27.(1)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2)全球气候变暖
(3)环境污染
28. 酷寒 烈风 干燥 白色荒漠 最大 最强劲 冰雪高原 企鹅
29. 北 南 长城站 企鹅 北极熊 脂肪
30.(1) 白令 北冰 北美
(2) 北极圈 黄河站 北极熊
(3) 短 低
(4)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气温升高,北极部分冰川融化,通航时间延长,货运量增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