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人教A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人教A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09: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1. 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 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图书馆中数不胜数的图书要分类陈列以便于人们查找,快递企业对数以千万计的物品要分类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样,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等进行分类。
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
智能机器人正在对快递物品进行分拣
物质的分类
1. 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等等。
金刚石
石墨
C60
氧气
臭氧
物质的分类
一、同素异形体
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不同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可以按照一定的
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
就像26个字母可以组成数十万个
英语单词那样,一百多种元素则
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物质的分类
二、树状分类法
1. 定义: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物质
混合物
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



……
物质的分类
二、树状分类法
2. 氧化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
两性氧化物(如Al2O3)
不成盐性氧化物(如CO)
物质的分类
三、交叉分类法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以物质所含金属元素的不同进行划分
以物质所含酸根的不同进行划分
1. 定义: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
物质的分类
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同”——指元素相同。
“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物质的分类
金刚石
石墨
C60
单质一定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有化学式,有固定熔、沸点。
混合物是由多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无化学式,无固定熔、沸点。
物质的分类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
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它们既不和酸反应又不和碱反应。
物质的分类
1.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一种新分子,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其化学式为C7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70是一种化合物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C.它的化学性质和金刚石相似
D.C70和金刚石、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答案】A
【解析】C70是一种分子,从其化学式可知,一个C70分子由70个碳原子构成,C70应是碳的单质,不属于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
2. 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A 金刚石 水 硫酸 烧碱 胆矾
B 黄铜 NO2 盐酸 石灰水 FeSO4
C 碘酒 一氧化碳 磷酸 熟石灰 食盐
D H2 Fe3O4 HNO3 纯碱 小苏打
【答案】A
【解析】B项,黄铜、盐酸、石灰水都属于混合物;C项,碘酒属于混合物;D项,纯碱属于盐。
物质的分类
3.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和其他三种物质不属于一类的是( )
A. NaHSO4 B. Na2O
C. Na2CO3 D. NaHCO3
【答案】B
【解析】四种物质均为含钠化合物, NaHSO4、Na2O、Na2CO3、NaHCO3均属于钠盐,而Na2O属于钠的氧化物,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属于一类。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
分类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标准将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宏观视角,拓展到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等微观视角。
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