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5 22:05:1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
八年级 历史满分:70分
选择题(本题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在某节历史课上,黑板上有“谈判”“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这节课学习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朝鲜内战爆发
C.川藏公路通车 D.西藏民主改革
2.某历史兴趣小组学习“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以右图为素材进行图片展览设计,最适合做右图展览标题的是
A.抗日战争起始地 B.解放战争转折地
C.抗美援朝出征地 D.雷锋精神发祥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3.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于1953 年编制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为了更好地学习沈阳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做出的突出贡献,我们可以实地考察
A.沈阳故宫 B.张学良旧居陈列馆C.九一八历史博物馆D.中国工业博物馆
5.土地改革以后,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发展缓慢,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这段文字介绍的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 B.经过 C.局限 D.意义
6.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右图反映了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发生在乙到丙段的事件是
“大跃进”运动 B.土地改况
C.提出“两个凡是” D.股份制改革
8.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26.9%
B.1953年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C.1962年“七千人大会”增强全党战胜困难的信心
D.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9.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表格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A.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D.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
11.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经济特区”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A.纪录片《而立浦东》 B.深圳40年成就照片
C.安徽农民联产承包责任书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2.同学们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引以为傲的事件”开展课堂交流,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上述文字阐述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14.某同学梳理教材重点内容(右图)进行复习,据此判断他
复习的是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经济体制改革
C.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D.开启对外开放
15.编写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年代尺反映的主题是
A.人民共和国的辉煌成就 B.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16.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同学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为主题进行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2分)
版块一筹建篇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版块二建立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今日在新中国首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是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上宣布的。 ——《首都三十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
版块三巩固篇 图1围歼敌人的志愿军战士 图2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
(1)写出版块一中会议的名称。(2分)
(2)根据版块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2分)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分)
(3)从版块三中任选一副图片,介绍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写出事件的名称、开始时间和意义)(6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一: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参加投票的选民超过2.7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这次普选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广泛的政治基础。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写出我国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前做的准备工作。(2分)请用世纪、年代的表述方式写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的时间。(2分)
【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2分)
【建设成就巨大】
A.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B.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 D.鞍山大型轧钢厂
(3)将上述四项成就填入相应的历史时期。(填写字母,8分)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成就:_____________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____________
【英雄模范风采】
焦裕禄 雷 锋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的先进事迹。我们应该如何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好青年 (2分)
18.某班同学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12分)
任务一【研读文件——了解城市改革】
材料: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城市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活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全局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是一个关键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分)
任务二 【解读年表——学习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 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①
1985年 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1992年 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请将表格中①②处补充完整。(4分)
任务三【论证观点--致敬一代伟人】
(3)请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观点,从下面的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6分)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
一、选择题
16.(12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分)
(2)开国大典(2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2分)
(3)示例一:名称:抗美援朝战争(2分);开始时间:1950(2分);意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等(2分)
示例二:名称:土地改革(2分):时间:1950年(2分):意义:彻底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等。(2分)
17.(16 分)(1)全国普选(或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2分):20世纪50年代(2分)
(2)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稳步增长。(2分)
(3)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成就:A、D(每点2分,共4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B、C(每点2分,共4分)
(5)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能吃苦、肯奋斗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12分)(1)增强企业活力(2分)
(2)①沿海城市(2分)②1990年(2分)
(3)观点、选择史事和结论略。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邓小平在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