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3节人类的起源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生命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的重要证据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35亿年前,历经漫长的岁月,才进化出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如图表示植物的进化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蕨类植物
B.②表示裸子植物
C.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类群
D.水生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
3.如图是一张有分枝的生物进化树,图中的②代表的植物类群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种子植物
4.常年使用一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确越来越差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B.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农药选择了害虫中抵抗农药的变异 D.害虫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大
5.央视《自然传奇》栏目播出了自然界中动物有奇特的保护色现象,如长颈鹿的花斑纹等。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析,与产生上述现象无必然联系的是( )
A.环境影响 B.自然选择 C.遗传变异 D.人工选择
6.下列关于生物化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C.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证据
D.在地质年代较新近的地层里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7.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陈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①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②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露西” ③“露西”脑颅小,脑容量与古猿类似 ④人类起源于非洲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比较,可知这些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如图为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
A.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 B.马在地球上出现早于果蝇
C.动物的进化趋势是从胎生到卵生 D.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最多
9.下图分别是细菌、真菌、病毒示意图,以下说法数误的是( )
A.①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B.②是真核生物,可以通过孢子生殖
C.③是单细胞生物,进行分裂生殖
D.细菌群体耐药性的增强,是药物选择的结果
10.新冠肺炎自出现至今已经发生了多代变异毒株,下列相关解释确切的是( )
A.用进废退的结果 B.注射疫苗的结果
C.大量使用药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11.抗生素X是治疗中重度感染的一种药物,近5年抗生素X在某医院住院患者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M对抗生素X的耐药率变化如图所示。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生素X诱导细菌M产生了耐药性基因
B.细菌M出现耐药性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耐药性状对细菌M来说是有利变异
D.细菌M感染用抗生素X治疗预期效果可能越来越差
12.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逐渐发生的,如图示意了生物类群1和类群2的形成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形态特征是两类群生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B.两类群生物形态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类群1比类群2进化的更高等
D.类群1和类群2来自共同祖先
二、多选题
13.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期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
A.越简单 B.越复杂 C.越高等 D.越低等
14.下列关于动物进化的趋势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爬行类→两栖类 B.低等→高等
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D.水生→陆生
三、填空题
15.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是 。
16.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
(1)概念: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2)要求: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四、连线题
17.将左边生物学内容与右边相关人物用线连接起来。
五、实验探究题
18.将若干只蝗虫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蝗虫用一定浓度的杀虫剂处理,B组蝗虫不使用杀虫剂.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蝗虫的后代比B组蝗虫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蝗虫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1)A组蝗虫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杀虫剂处理,使 (选填“有抗药性”或“没有抗药性”)的蝗虫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 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杀虫剂处理,有抗药性和没有抗药性的蝗虫都存活下来。
(2)在实验中,蝗虫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变异的方向是 的。
(3)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4)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蝗虫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增强是由于 的结果。
19.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探索,出现了诸多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学说。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分别是“化学演化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
【任务一】验证“化学演化学说”的科学性
(1)米勒实验得到了 等有机小分子,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图一中 (用字母表示)阶段是可以实现的。
(2)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核酸)。这两种物质的合成证明了图一中 (用字母表示)阶段是可以实现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巨大突破。
【任务二】理清生物进化的历程
(3)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依据诸多证据确定的,其中最直接的证据是 。
(4)由“进化树”可以看出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进化关系是 。
(5)从较早出现的藻类、苔藓植物到较晚出现的被子植物,分析其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等特征,可以得出植物进化的趋势是 (答一点即可)。
【任务三】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6)达尔文在乘“贝格尔号”舰环球考察时曾登上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上,地雀的喙尖而长。这种变异有利于其取食仙人掌,从而在激烈的 中生存下来,并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变异特征 给后代,而该岛屿上喙较短的地雀则容易被淘汰。因此,地雀的喙的进化是 的结果。
六、判断题
20.自然选择学说的创始人是孟德尔。 ( )
21.从生活环境的角度看,生物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
22.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 )
七、综合题
23.下图为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 、 。
(2)从图中的生物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最高等的植物是 。
(3)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藻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此现象体现了生物由 到 的进化历程。
24.下图是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请你分析回答:
(1)图1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个体之间颈的长度普遍存在着 现象,有的颈长,有的颈短,也说明这种现象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
(2)图2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此变异就成了 ,颈短的变异为不利变异。
(3)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上看,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 。
(4)长颈鹿的进化表明,进化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八、资料分析题
25.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起源,生命如何演变。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将花粉粘在其身上。
资料二: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
资料三:1987年,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提出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他比较了147名不同族裔妇女的线粒体DNA分子,根据其差异程度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进化树有一个共同祖先,由此推测所有现代人的线粒体DNA都来源于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
(1)上述资料中提到蜂兰花、蜜蜂、杜鹃三种生物,它们所属的生物类群是(填编号): 。
①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无脊椎动物 ④脊椎动物
(2)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 的结果。
(3)人的线粒体DNA携带 信息。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线粒体DNA的 构建进化树,提出了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地区。该假说如果有 的支持,则更有说服力。
26.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薜荔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其具有瓮状的花序(如图),花序顶部有一个3mm的孔道,孔道周围有许多苞片。花序内部具腔,内壁具花。雄花序内既有长在孔道周围的雄花,也有长在花序腔内部的瘿(yǐng)花;而雌花序内只有雌花。薜荔榕小蜂(以下简称“榕小峰”)是薜荔的专一传粉者。
每年5月,薜荔长出新的花序,雌蜂腹带数百个受精卵,身上裹携着薜荔的花粉,寻找新生的雄花序,若寻找正确,就会穿过苞片,钻入花序腔,将卵产于瘿花子房内。若“误入”雌花序,由于产卵器与雌花花柱长度不匹配,导致无法产卵,但是在寻找产卵场所的过程中,实现了为薜荔雌花传粉。而被产卵的雄花序,其苞片孔道会闭合,卵孵化为幼虫后以瘿花胚珠内的液体为养料继续发育。
第二年5月,榕小蜂的蛹羽化为成虫,雄蜂和雌蜂在各自瘿花子房上咬一个洞,然后雄蜂从子房钻出,进入花序腔,寻找雌蜂所在的子房进行交配。
交配后,上一年的雄花也同步成熟了,花药开裂,苞片通道重新打开。雌蜂携带着大量虫卵,穿过密布的雄花和苞片孔道,钻出花序腔,继续寻找新生的雄花序。
……
薜荔“牺牲”瘿花,繁育了榕小蜂的子代,而榕小蜂“牺牲”部分雌蜂和卵,实现了薜荔的传粉。二者之间这种紧密合作的关系至今已一亿多年,它们互为依存,繁衍生息。
(1)阅读文章信息可知,榕小蜂的受精方式为 (填“体内”或“体外”)受精。
(2)薜荔榕小蜂的生长发育经历了卵、幼虫、 和成虫四个阶段,因此属于 (填“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3)从适应的角度分析,薜荔榕小蜂具有的特点是 。
a.雌蜂体壁坚硬顺滑,利于钻行孔道
b.雄蜂附肢强壮,利于爬上瘿花交配
(4)根据文中信息,举例说明薜荔花适于薜荔榕小蜂传粉的特点 (写出一例)。
(5)薜荔和薜荔榕小蜂虽然都有所付出,但却保证了各自物种的延续,这种合作关系是长期 的结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冀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3节人类的起源》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D C C A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A C
13.BC
14.BCD
15.化石
16.推测
17.a-D;b-E;c-A;d-B;e-C
18.(1) 有抗药性 遗传
(2)不定向
(3)有无杀虫剂处理
(4)自然选择
19.(1) 氨基酸 A
(2)B
(3)化石
(4)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5)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6) 生存斗争 遗传 自然选择
20.错误
21.正确
22.正确
23.(1) 爬行类 哺乳类 被子植物 两栖类
(2) 哺乳动物 被子植物
(3) 水生 陆生
24.(1) 变异 不定向
(2)有利变异
(3)自然选择
(4)定向
25.(1)②③④
(2) 环境 自然选择
(3) 遗传 差异程度 非洲 证据
26.(1)体内
(2) 蛹 完全
(3)ab
(4)花序内部具腔,内壁具花,有利于榕小蜂进入传粉
(5)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