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黑猩猩和人类的举止动作、面部表情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和人类的共同祖先都是( )
A.大猩猩 B.长臂猿 C.森林古猿 D.北京猿人
2.节肢动物鳃的进化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
B.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
C.环境让鳃产生了不同的变异
D.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文山三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七在种植过程中会遭到各种害虫的侵害,七农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防治,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逐渐下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农药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
D.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刮大风的岛上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是可能的
C.细菌耐药性的变异不会传给下一代
D.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5.医生不建议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因为这样口腔中的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清除口腔中的细菌,其原因是( )
A.牙膏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B.细菌对牙膏的选择作用
C.牙膏的品质在不断下降
D.人类的体质在不断下降
6.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
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7.鼩鼱是世界上最小、最原始的一类哺乳动物,其听觉、嗅觉发达,视觉退化怕强光。吻部尖长,蚯蚓是它们最容易获得的佳肴,遇到敌害时会发出尖锐的吱吱声进行防御。关于鼩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鼩鼱与蚯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B.其吻部尖长与捕食蚯蚓相适应
C.遇到敌害发出叫声属于社会行为
D.听觉与嗅觉发达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相同,盲肠都有蚓突,在胚胎发育的前五个月也完全相同,这些事实说明了人猿同祖。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白莲洞人 B.北京猿人 C.古代猩猩 D.森林古猿
9.关于长颈鹿长颈形成的原因,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长颈鹿长颈形成的根本原因
B.长颈变异的逐渐积累形成了长颈鹿的长颈
C.在生存斗争中,颈长的长颈鹿才能生存下来
D.为了吃到高处的食物,长颈鹿的颈子伸长了
10.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主要证据是( )
A.生物化石 B.科学推断
C.神话传说 D.后人想象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露西化石下肢骨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 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C.古人类用火烤食物改善了人体的营养 D.人类的祖先是猕猴
12.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被云杉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 )
A.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B.从结构上看,桦木比云杉高等
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高等
D.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延续
13.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出现了一些细菌对抗生素抵抗能力增强的现象。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抗生素因质量问题使药效下降 B.抗生素使细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C.抗生素的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 D.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定向选择
14.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已经完全被实验证实
B.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
C.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D.同源器官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15.研究人类起源问题需要各种证据,以下除了哪一项都可以作为这方面研究的证据( )
A.各种传说 B.古人类的遗体
C.古人类的遗物 D.古人类的化石
16.小康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蚊子为了生存,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B.能抵抗杀虫剂的蚊子繁殖能力较强
C.杀虫剂的质量下降,杀虫能力减弱
D.杀虫剂选择了发生抗药性变异的个体
二、多选题
17.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和最显著的变化分别是( )
A.直立人 B.能人 C.群居生活 D.脑容量增加
18.如下图所示,图1为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图2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可能在地层⑥中找到甲生物的化石
B.一般情况下,地层形成的顺序是⑥⑤④③②①
C.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D.乙生物的化石一定不会出现在新近形成的地层中
19.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期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
A.越简单 B.越复杂 C.越高等 D.越低等
20.达尔文发现,大风经常袭击的克格伦岛上,生存的昆虫要么翅很强大,要么翅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有( )
A.这与昆虫是否经常使用翅膀有关 B.该岛上昆虫的中等大小翅为不利变异
C.昆虫在繁殖后代时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 D.这是在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1.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进化树”形象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历程。根据此树,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如图“□”中代表的是两栖动物
B.生物遵循着由水生向陆生、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
C.水杉为代表的裸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
D.古代的爬行类进化为鸟类,鸟类是动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
三、填空题
22.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 →制造和使用工具→ → 。
人和猿分界标志——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23.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 ,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
2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他们原本以树栖生活为主,由于环境变化就不得不下地生活,一代一代地向 的方向发展,逐渐进化为人类。
25.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 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 、 、 。
26.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 、 。
四、连线题
27.将左边生物学内容与右边相关人物用线连接起来。
五、实验探究题
28.为了探索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尝试对他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1)图中从[1]处泵入的气体成分模拟的是 ,与现在地球上的大气相比缺少了 。
(2)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 ,为其提供能量。
(3)沉积在[3]处的物质相当于 中的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得出的结论是在类似于原始地球条件下,由 合成构成生命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
29.看图填空
(1)这是美国学者 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
(2)A是模拟 ,高压放电是模拟A内发生的 。
(3)BC中液体相当于 。
(4)7天后,对C处水溶液进行分析发现了 。
(5)此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 。
(6)此实验 (能、不能)证明原始生命的形成。
30.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大多是绿色的,而待到青草枯萎后却较少发现绿色昆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相关生物学知识后认为这是动物所表现的保护色,为明确保护色形成的原因,该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④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③④步实验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昆虫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绿色昆虫 20 9 27 13 39 20
灰色昆虫 20 5 15 4 12 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探究过程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实验法。
(2)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本实验中, 是昆虫的一种保护色,该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
(3)请谈谈保护色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
六、判断题
31.自然选择学说的创始人是孟德尔。 ( )
32.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
33.现代人类可以划分为4个人种,即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人。( )
34.人们饲养的各种金鱼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七、综合题
35.细胞色素c是生物细胞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一种蛋白质,由104个氨基酸组成。不同生物体内的细胞色素c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存在着差异,并且其序列差异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下裘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有差异的氨基酸数目。
生物种类 猴 猪 鸡 酵母菌 蛾 金枪鱼 海龟 鸭
氨基酸差异数 1 10 13 45 31 21 15 11
(1)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
(2)上表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从上表看,人和 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
(3)按照与人的亲缘关系从近到远的顺序将上述生物排序 。
36.2019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给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寄生细胞种类的不同,新冠病毒属于 病毒。
(2)我国大力倡导公民通过注射新冠疫苗的方式预防新冠肺炎,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 ,其进入人体后,会刺激 细胞产生 ,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3)新冠病毒在不断地发生变异,有可能导致其致命性更强,也可能导致其致命性更弱,哪种变异类型的新冠病毒更容易生存呢?某同学做出如下推测:致命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命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机会。该同学做出推测的依据为自然选择学说中的 。
37.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释放于不同的地区,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试分析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减少的原因: 。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
(3)由于真菌感染而使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B. C. D.
(4)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是 的,而自然选择是 的。(选填“定向”或“不定向”)
八、资料分析题
38.阅读科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近日,《纽约时报》以“致命真菌,治疗无解”为题,报道了一种名为“耳念珠菌”的真菌。从2009年首次被发现,短短10年,在全球多地爆发过耳念珠菌感染。感染者约半数在90天内死亡,死亡率高达60%。由于耳念珠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致死率高、感染诊断困难等特性,被称为“超级真菌”。
超级真菌是从哪里起源,如何到达不同地区的呢?研究者对采自南亚、委内瑞拉、南非和日本的菌株进行遗传信息比对,发现这些菌株属于四个独立分支,它们大约在数千年前从同一祖先处分离,并在世界各地以无害菌落形式存在,直到大约十年前开始同时出现耐药性菌株。也就是说,这些菌株分别在各地独立演化,它们之间互相传播的可能性很小。那么,多地同时出现的“超级真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研究者最初以耐药细菌产生原因作参考,认为临床过量使用抗真菌药剂,是造成真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的药剂种类不多,抗真菌药的应用场景也不如细菌普遍。而且不少从未经过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体内也发现了耐药性真菌。据此,研究人员开始怀疑耐药菌株来自环境。经过检测,在花坛、草丛及空调系统中都发现了耐药菌株的存在,土壤样品中耐药菌株占比高达12%。环境中的耐药菌株是如何出现的呢?
研究者把目光转向用于杀灭植物真菌的农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杀灭土壤中的致病真菌。杀灭植物真菌的农药与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感染的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因此研究者推测,自然环境中的真菌,在农药作用下形成较强的耐药性。
耐药性真菌的出现,使“人类武器库”中原本就有限的药物更加捉襟见肘。开发新型抗真菌药迫在眉睫。事实上,耐药性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乃至抗癌药等各种化学疗法领域都是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人类与微生物的博弈过程将是一场长期而且不断升级的战斗,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将人类与致病微生物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都纳入到研究范围之内。
(1)根据文中信息,耳念珠菌被称作“超级真菌”的理由不包括________。
A.致死率高 B.诊断困难 C.有成形细胞核 D.耐药性强
(2)研究者测定了南亚、委内瑞拉等四个地点菌株的 ,其差异显著,推测它们是独立演化的。
(3)以下各项中,根据事实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 一定导致耳念珠菌出现
B 未经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体内发现耐药菌 耐药菌可能来自环境
C 花坛、草丛等处发现耐药菌株 自然环境中已存在耐药真菌
(4)真菌和人类细胞同属真核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抗真菌药物对人体细胞也造成一定的伤害。从细胞的结构上分析,未来设计抗真菌药物时,可关注 方向的研究。
(5)化学疗法领域抗性的出现,是因为致病微生物具有遗传和 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环境在其抗性出现过程中起到了 的作用。
39.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起源,生命如何演变。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将花粉粘在其身上。
资料二: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
资料三:1987年,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提出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他比较了147名不同族裔妇女的线粒体DNA分子,根据其差异程度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进化树有一个共同祖先,由此推测所有现代人的线粒体DNA都来源于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
(1)上述资料中提到蜂兰花、蜜蜂、杜鹃三种生物,它们所属的生物类群是(填编号): 。
①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无脊椎动物 ④脊椎动物
(2)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 的结果。
(3)人的线粒体DNA携带 信息。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线粒体DNA的 构建进化树,提出了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地区。该假说如果有 的支持,则更有说服力。
4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研究人员对比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程度达到了96%以上,其基因组的大部分可排序区域几乎没有区别。
材料二:科学家曾在刚果国家公园捕捉到大猩猩使用工具的现场镜头。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大猩猩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截长树枝,然后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它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
材料三:在古人类“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等。
(1)材料一说明人类和黑猩猩有着共同的 ,即 。
(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 的能力。
(3)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都属于 ,它们在运动方式上与人类的本质区别是它们不能真正地 。
(4)材料三中“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中有灰烬,说明他们具有 的能力;北京猿人属于 (选填“能人”或“直立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冀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测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A A D C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D A A D
17.AD
18.AD
19.BC
20.BD
21.CD
22. 直立行走 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 两足直立行走
23. 生存 自然选择
24. 森林古猿 直立行走
25.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生存竞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26.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27.a-D;b-E;c-A;d-B;e-C
28.(1) 原始大气 氧气
(2)闪电
(3)原始海洋
(4)无机物
29.(1)米勒
(2) 原始大气 闪电
(3)原始海洋
(4)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
(5)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6)不能
30.(1)模拟
(2) 绿色 自然选择
(3)有利于躲避敌害/捕获食物
31.错误
32.正确
33.错误
34.错误
35.(1)越小
(2) 猴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数最多
(3)猴、猪、鸭、鸡、海龟、金枪鱼、蛾、酵母菌
36.(1)动物
(2) 抗原 淋巴 抗体 特异性免疫
(3)适者生存
37.(1)在工业污染区,浅色蛾与生存环境颜色反差大,易被天敌发现而不易生存下来,所以数量少
(2)自然选择
(3)D
(4) 不定向的 定向的
38.(1)C
(2)遗传信息
(3)A
(4)关注真菌细胞和体细胞不同之处
(5) 变异
选择
39.(1)②③④
(2) 环境 自然选择
(3) 遗传 差异程度 非洲 证据
40.(1) 原始祖先 森林古猿
(2)使用简单工具
(3) 类人猿 直立行走
(4) 使用火 直立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