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质量和密度--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讲质量和密度--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08:50: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讲 质量和密度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质量 知道物体有质量 a
密度 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b
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b
应用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 c
一、质量
1.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__多少_____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m___表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温度___、__位置___、___形状__和__状态__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基本单位:___千克 __ ,符号_ Kg __.
常用单位: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微克,符号μg.
换算:t、kg、g、mg、μg依次递减__1000__.
3.常见物体的质量估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
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g。
二、天平的使用和读数
天平的使用 关键词 正确使用 注意事项
放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天平称量的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2.天平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左物右砝) 3.向天平加减砝码、拨动游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并且轻拿轻放 4.不能将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在称量过程中,不能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再次调节天平平衡
拨 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测 将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再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读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收 测量完毕,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体积
1.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常用单位___立方米____:符号是_____m3__ ;
2.单位以及换算
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符号 __ m3__ dm3 __c m3__
单位换算 1 m3=__103__dm3=__106__cm3;1 m3=__103__L,1 L=_103__cm3=__103_ ml
3.体积测量
(1)测量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采用米尺(刻度尺)测量其长、宽、高,然后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统一)。
(2)测量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常用___量筒___或__量杯____进行测量。
(3)使用量筒和量杯时注意事项
Ⅰ.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Ⅱ.量筒必须放在___水平__桌面上。
Ⅲ.读数时,使量筒壁上的刻度正对自己,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__凹形___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时,读数偏__大__;仰视时,读数偏__偏小____。
Ⅳ.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与量筒所处的位置应选_ B__ (选填“ A ”、“ B ”或“ C ”)。
四、密度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体质量和它体积的比值叫作这种物质的____密度____,密度与物体质量、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密度的公式是____ρ=_______。
3.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千克/米3________,可以表示为kg/m3;常用密度单位有克/厘米3 (表示为g/cm3)。
1 g/cm3=1.0×103 kg/m3。
4.水的密度在4 ℃时是 1.0×103 kg/m3 ,其意义是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 kg 。
一般来说固体密度较大,液体密度较小,气体密度最小,但水银例外。
五、密度的测量
1.根据公式______ρ=______,用天平测出物体的____质量____(m),用量筒测出物体的_____体积___(V),通过计算就可得出物体的密度。
2.固体密度的测定
(1)用___天平__测固体的质量,记为m;
(2)向____量筒____中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绑住固体(或其他方法),使其全部浸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或用____刻度尺____量出规则物体的尺寸,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4)根据上述已测数据,得出固体的密度ρ=____m/ (V2-V1)________。
3.液体密度的测定
(1)往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液体慢慢倒入量筒中,记下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4)根据已测得的数据,得出液体的密度ρ=____ (m1- m2) /V ______。
4.根据所测定的物质的密度,对照各物质的密度表,就可以鉴别物质。
5.密度的测定中主要是测定质量和体积。
(1)质量的测定:可以使用天平,也可以使用其他量器,或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然后求出物体的质量。
(2)体积的测定: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刻度尺来测定并计算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且能沉入水中(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用量筒测定。对于不能沉入水中(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针压法、重物法),使固体沉入水中,再用量筒测体积。
6.密度测定实验中误差的分析任何实验中都存在着误差。在测密度的实验中,根据测量数据的分析,一般误差产生于质量、 体积的测定中。主要有:读数中产生的误差,实验操作中产生的误差。所以:①要对测量工具正确进行读数及估读;②在实验操作中,要精心设计实验过程。但是有些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如将已称质量的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液体的体积时,由于液体在烧杯中的残留,而造成测得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如将固体浸在水中测定体积,然后再测固体的质量,由于固体在水中浸泡,固体上残留着液体,而造成测得的质量偏大。
考点1:质量、密度的理解
【例题】
1.将金块加工为如图所示的纯金饰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耗。以下过程会使饰品质量小于金块的是(  )
A.将黄金加热熔化为液态 B.液态黄金倒入模具降温
C.捶打黄金,改变其形状 D.磋磨黄金,使其更光滑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系。
【解答】解:A、将黄金加热熔化为液态,金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液态黄金倒入模具降温,金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捶打黄金,改变其形状,金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磋磨黄金,使其更光滑,会有碎屑被磨掉,质量会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训练
2. 关于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一个质量为100g的苹果送上“天宫二号”,苹果的质量不变
B.同一块铝,做成铝盆质量变大,做成铝球质量变小
C.一瓶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AB.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把一个质量为100g的苹果送上“天宫二号”,苹果的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同一块铝,做成铝盆或铝球时形状不同,因此质量不变,故B错误;
C.一瓶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偏大,根据可知,密度变小,故C错误;
D.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质量变小,但是物质种类不变,即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2::物质物理属性的应用
【例题】
3.小华同学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看了一篇学术论文《汉语是全球最优秀的语言从密度说起》,不仅产生了生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还深刻理解了密度的相关知识。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BD.由公式分析;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公式可知,密度变小,故A正确;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公式可知,密度变小,故B错误;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不变,故C错误;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训练
4.“胜哥”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已知ρ水>ρ酒),其中a、b两点到液面的距离相同,a、c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同。则下列说法中(  )
A.甲盛的是酒精,乙盛的是水
B.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
C.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
D.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水、酒精的质量大小无法比较甲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杯液体体积小,乙杯液体体积大,而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判断;
(2)比较出a、b两点水平面以上的液体体积,根据m=ρV即可比较质量,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即可比较a、b两点水平面以下水与酒精的质量大小;
(3)比较出a、c两点水平面以下的液体体积,根据m=ρV即可比较质量,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即可比较a、C两点水平面以上水与酒精的质量大小。
【解答】A、已知甲乙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等,又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体积大的液体为酒精,故甲为水,乙为酒精;故A错误;
BD、a、c两点水平面以下的液体体积相等,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根据m=ρV可知:a、c两点水平面以下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的小,故B正确,D错误;
C、a、b两点水平面以上的液体体积相等,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根据m=ρV可知:a、b两点水平面以上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小,故C错误。
故选:B。
5.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 “胜哥”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C.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D.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答案】C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 A.根据图像分析0℃时冰与水的密度关系;
B.根据质量的特性判断;
C.根据图像分析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分析水的密度变化规律;
D.根据密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 A.在0℃时,冰块的体积大于水,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冰块的密度比水小,故A错误;
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逐渐减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其密度逐渐增大,故C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水和冰的状态不变,密度也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3:密度的相关计算
【例题】
6.一量筒中原有50毫升水,现在往里而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cm3 B.18cm3 C.12cm3 D.24cm3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即可解题.
【解答】设木块体积为x,加入水后体积56=50-+,解方程得x=24毫升,1毫升等于一立方厘米,即24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D
◆变式训练
7. 由2kg密度为ρ1 的金属甲和4kg密度为ρ2的金属乙做成质量为6kg的合金球,则合金球的密度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甲和乙的体积,然后相加为总体积,最后根据计算金属球的密度。
【解答】甲的体积 乙的体积V2= ,
所以合金的体积;、
合金的质量为 ;
合金的密度为 .
故选B。
考点4:密度的测量
【例题】
8.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B.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会偏小
C.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是牛奶质量的测量值偏小
D.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乙→丙→甲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天平前要调节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避免液体在容器壁上有残留而造成实验误差,应先测出烧杯与液体总质量,然后向量筒中倒入适量液体,测出其体积,再测出烧杯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是所测液体的质量。
【解答】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故A错;
BCD、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将烧杯中牛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牛奶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故正确的顺序是:乙、丙、甲;
若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烧杯内的牛奶倒不干净,使得牛奶的体积偏小,而质量是准确的,由可知密度的测量值偏大。
由此分析可知BC错、D正确。
故选:D。
◆变式训练
9.“胜哥”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塑料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塑料小球的体积,选用了石块来助沉。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m/(V3一V1) B.m/(V2一V1)
C.m/(V3—V2—V1) D.m/(V3一V2)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本题用排水法侧体积。
【解答】 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所以塑料小球体积为 V3一V2, 塑料小球的质量m ,所以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m/(V3一V2) ,故答案为:D。
10.如图所示,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图乙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知识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水的密度最大时对应的温度;
(2)根据甲图确定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再根据m=ρV分析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3)密度越大的位置越靠下;
(4)根据乙图分析水的反常膨胀的意义。
【解答】A.根据图甲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m=ρV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根据甲图可知,在0~4℃范围内,水的密度不断增大,而水的体积不断减小,因此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甲图可知,0~4℃内,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位置越靠下,那么乙图中从上到下的温度依次为:0℃、1℃、2℃、3℃和4℃,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为测量几种液体密度,“胜哥”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关于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 、ρb、ρc的大小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A.ρa>ρb>ρc B.ρa<ρb<ρc
C.ρa>ρc>ρb D.ρc>ρa>ρb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提取信息,根据公式比较物体密度大小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质量相同的a、b、c的体积Vaρb>ρc。
故选A。
12.a 、b 两个小球分别由 p甲 = 4g / cm3 、 p乙 = 5g / cm3 的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 ma :mb = 6 : 5 。体积之比为Va :Vb = 3 : 4 。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 a 球是空心的
B.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两球总质量相等
C.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 1:4
D.若两球均是空心的,a 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可以比 b 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
【答案】B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知道两种材料的密度、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根据ρ=求出甲、乙两种材料的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然后与两球的实际体积相比较,从而判断只有一个球是空心时哪个球是空心的,根据两球的体积之比设出两球的体积,进一步得出两球材料的体积,然后求出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两球总质量关系;
(2)若两球均是空心的,根据两球材料的体积之比设出a球材料的体积,从而得出b球材料的体积,球的体积等于材料体积加上空心部分的体积,进一步根据不等式得出两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关系。
【解答】ABC.由可得,甲、乙两种材料的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的体积大于其材料的体积,故b球一定是空心,a球一定是实心,故A错误;
因两球的体积之比为Va:Vb=3:4,则可设a球的体积为3V,b球的体积为4V,
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材料的体积为2V,b球空心部分的体积Vb空=Vb-Vb实=4V-2V=2V,
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Vb空:Vb实=2V:2V=1:1,故C错误;
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
a的质量为m=3V×4g/cm3=12g/cm3V;
b的总质量m'=2V×5g/cm3+2V×1g/cm3=12g/cm3V,
两球总质量相等,故B正确;
D.若两球均是空心的,根据,可设a球材料的体积为3V′,则b球材料的体积为2V′,
则两球的实际体积之比为:;
整理可得:,
所以,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不可能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胜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B.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会偏小
C.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是牛奶质量的测量值偏小
D.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乙→丙→甲
【答案】D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14.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
A.0℃ B.一定是-40℃
C.4℃ D.应该略高于-40℃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时的温度为0℃,沸腾水的温度为100℃。
【解答】A、水与冰交界处,属于冰水混合物,故其温度为0℃,故A正确;
B、-40℃是冰基本的温度,不可能是交界处的温度,因为达到这一温度时,水早已结冰,故B错误;
C、由于水的反膨胀原因,只有在静止的水的深层,水的温度为4℃,故C错误;
D、略高于-40℃时,水早就结冰了,不可能存在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A。
15.如图,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胜哥”用细线扎紧气球口。固定在容器底部,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气球浸没在水中,升高水温,发现水面位置明显上升。则水温升高时,对球内空气相关的量分析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质量变大、体积不变、密度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变大、体积变大、密度不变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水温升高时,球受热膨胀,球内空气的体积变大,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结合密度公式进行判断。
【解答】水温升高时,由于气球不漏气,球内空气的质量不变,球内气体的体积变大,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A。
16.氧气瓶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的容器,氧气瓶抗压能力强,不易变形。当瓶中氧气逐渐消耗的过程中,下列图像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氧气瓶内氧气不断消耗,氧气的质量减小,氧气充满整个氧气瓶,氧气的体积不变。
【解答】氧气瓶内氧气不断消耗,氧气的质量减小,氧气充满整个氧气瓶,氧气的体积不变,根据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即氧气瓶内的氧气密度随氧气质量的减小而减小。相反,氧气瓶内的氧气密度随氧气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体积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胜哥”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下图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认为他测出的油的质量为62g
B.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C.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D.丁认为他的实验操作简洁,结果准确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实验室测量液体密度时,一般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
【解答】A.对比两图可知,油的质量为34g;
B.在倒油过程中,会有部分的油残留在烧杯中,导致所测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C.由B可知,C错误;
D.实验存在误差,结果不准确。
故答案为:B
1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B.一罐氧气用掉一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密度的意义判断;
B.根据公式分析判断;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D.根据m=ρV分析判断。
【解答】A.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故A正确;
B.一罐氧气用掉一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根据可知,气体的密度变小,故B错误;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物质种类不变,则砖的密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密度小的体积大,根据m=ρV可知,二者的质量可能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19.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进行比较,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
B.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引入科学量——比热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密度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引入科学量——体积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物理量的定义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强弱,引入科学量——比热,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比较相同体积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密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引入科学量——体积,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0.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铱合金制成,百余年来因表面受到空气污染和氧化而增重约50微克。已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数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原因是价格昂贵
B.化学变化可以使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
C.测量时应选择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以提高估读的准确度
D.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作为标准,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偏大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A、根据铂铱合金制成的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可以使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分析。
C、测量时应通常多次测量。
D、根据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作为标准,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偏小分析。
【解答】A. 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是因为价格昂贵,故错误;
B. 化学变化可以使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因为发生化学变化时,有空气中的成分参与了反应,使得物体质量增加,故正确;
C. 测量时应通常多次测量,以提高估读的准确度,而不是选择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故错误;
D. 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作为标准,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偏小,故错误;
故答案为:B。
21.关于物质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也一定不同
C.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气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和密度的特性分析判断。
【解答】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正确;
B.根据m=ρV可知,密度大的体积小,密度小的体积大时,二者的质量可能相同,故B错误;
C.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故C错误;
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气质量变小,而体积不变,根据可知,氧气的密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22.如图所示的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制作简易。小金将一块质量为1千克的做豆腐放进冰箱冷冻一天,豆腐里的水结冰,体积增大,将豆腐撑开,产生很多孔隙,冻豆腐就制作完成了。
(1)划线部分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冰的密度为,其表示的含义是   。
(3)若该做豆腐含水量为,放入冰箱一天,水全部结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立方厘米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物理
(2)体积是1cm3的冰的质量是0.9g
(3)嫩豆腐中水的质量m水=90%×1000g=900g,
由可得,水的体积,
水全部结冰后质量不变,m冰=m水=900g,
由可得,冰的体积,
水全部结冰后体积增大了ΔV=V冰-V水=1000cm3-900cm3=100cm3。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首先求得嫩豆腐中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得水的体积,水全部结冰后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冰的体积,然后可知增大了多少立方厘米。
【解答】解:(1)水结冰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的分子组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2)冰的密度为0.9g/cm3,表示体积是1cm3的冰的质量是0.9g;
(3)嫩豆腐中水的质量m水=90%×1000g=900g,
由可得,水的体积,
水全部结冰后质量不变,m冰=m水=900g,
由可得,冰的体积,
水全部结冰后体积增大了ΔV=V冰-V水=1000cm3-900cm3=100cm3。
故答案为:(1)物理;(2)体积是1cm3的冰的质量是0.9g;(3)水全部结冰后体积增大了100cm3。
23.2024年1月5日19时20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5~18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卫星从地面到太空,其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而   ,在冷端放热而液化,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面温度趋于平衡。
【答案】(1)不变
(2)汽化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 卫星从地面到太空,虽然位置发生改变,但是其质量不变;
(2)根据题意可知,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
24.已知A、B两种液体的m-V图像如图甲所示。现将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中,A液体倒入后的液面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请在图乙中画出B液体倒入容器后的可能液面。
(2)将A、B两杯液体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下,两杯液体都逐渐蒸发,那么,完全蒸发完所需的时间较短的是   (填“A液体”、“B液体”或“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答案】(1)
(2)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m=ρV比较两种液体体积的大小即可;
(2)根据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判断。
【解答】(1)如下图所示:
当质量相等时,B的体积小于A的体积。根据V=Sh可知,B液面的高度小于A液面的高度,如下图所示:

(2)同种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有关。不同的液体性质不同,则蒸发的快慢也可能不同,因此:完全蒸发完所需的时间较短的是: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25.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科同学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请回答:
(1)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____
A.积雪的厚度h和脚印的深度h1 B.积雪的厚度h和脚印的面积s
C.冰层的厚度h2和脚印的面积s D.脚印的深度h1和脚印的面积s
(2)若冰的密度为ρ冰,根据你的选择估测出积雪的密度ρ雪=   。
【答案】(1)A
(2)(h-h1)ρ冰/h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积雪被踩后由空心的雪变为实心的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解答】(1)质量不变,体积变小,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即 ρ雪h=(h-h1)ρ冰,ρ雪=(h-h1)ρ冰/h , 积雪的厚度为h和脚印的深度为h1,所以只要测量积雪的厚度h和脚印的深度h1,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2)由(1)知,ρ雪=(h-h1)ρ冰/h 。
26.响石山景区是仙居的风景名胜之一。响石山景区的名称由来是因其峡谷中有一种能发出响声的石头而得名,有人称其为“会唱歌的石头”,叫响铃石。小科选取了一小块响铃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得响铃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响铃石的质量m为   g。
(2)在量筒中倒入V1为750mL的水,将响铃石浸没在水中,水面到达如乙所示,V=   mL。
(3)则响铃石的密度为多少。(写出具体过程)
(4)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则此响铃石为   的 (选填“实心”或“空心”)。
【答案】(1)94.6
(2)800
(3)解:V= 800mL-750mL=50mL=50cm3
ρ=m/V=94.6g/50cm3=1.892g/cm3
(4)空心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m物=m砝码+m游码计算物体的质量;
(2)根据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响铃石的密度;
(4)将响铃石的密度与计算出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20g+20g=90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那么游码的质量为4.6g,那么响铃石的密度为:m物=m砝码+m游码=90g+4.6g=94.6g。
(2)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那么量筒此时的示数为800mL;
(3)响铃石的体积:V= 800mL-750mL=50mL=50cm3;
响铃石的密度;
(3)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1.892g/cm3,则此响铃石为空心的。
27.酿制白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密度/(千克/米3) 比热/[(焦/(千克·℃)] 沸点/℃(1标准大气压)
水 1.0×103 4.2×103 100
酒精 0.8×103 2.4×103 78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    ℃为宜。
(2)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   。
(3)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   的性质。
(4)“45度”白酒的密度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答案】(1)78~100之间均可
(2)便于酒精充分液化
(3)比热大
(4)45度”就是100mL酒中含有酒精45mL,水的体积为:100mL-45mL=55mL。那么酒的总质量:m=m酒+m水=0.8g/cm3×45cm3+1g/cm3×55cm3=91g;
那么酒的密度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比热容
【解析】【分析】(1)汽化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2)输气管越长,放热的时间越长,那么酒精蒸汽液化的越充分;
(3)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相同质量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多,冷却效果越好;
(4)根据“度数”的定义可知,“45度”就是100mL酒中含有酒精45mL,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计算出水和酒精的质量,然后用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求出酒的密度。
【解答】(1)在标准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因此让酒精汽化温度最低为78℃,因此汽化池的温度应该保持 78~100℃为宜;
(2)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便于酒精充分液化。
(3)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比热大的性质。
(4)45度”就是100mL酒中含有酒精45mL,
水的体积为:100mL-45mL=55mL。
那么酒的总质量:m=m酒+m水=0.8g/cm3×45cm3+1g/cm3×55cm3=91g;
那么酒的密度为:。
28.(2020·金华·丽水)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变化,然后根据分析气泡的密度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
【解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而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气泡的密度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气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9.(2023·湖州)2023年5月11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对接。这是我国改进型货运飞船首发船,其发射成功意义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飞时,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B.对接完成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C.货物从地面运到空间站,其质量与重力都保持不变
D.完成对接后,空间站绕地球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及其方向;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3)根据质量和重力的特点判断;
(4)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
【解答】A.起飞时,燃料的化学能不能全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因为热量有损失,故A错误;
B.对接完成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它们是静止的,故B正确;
C.货物从地面运到空间站,虽然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所有的物体在太空中都处于失重状态,因此重力会减小为零,故C错误;
D.完成对接后,空间站绕地球运动时,速度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那么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断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30.(2023·舟山)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调节天平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向溢水杯里轻放一个密度比水小的蜡块,待蜡块静止,排开的水全部流入量筒后(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平指针仍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
B.蜡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蜡块的重力
C.量筒中水的质量小于蜡块的质量
D.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蜡块的体积
【答案】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其浮力大小等于其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解答】A.左盘放入物体后增加的压力为浮力大小,其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故不变;
B.蜡块漂浮, 蜡块受到的浮力等于蜡块的重力;
C.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量筒中水的质量等于蜡块的质量;
D.排开水的体积小于蜡块的体积;
故答案为:A.
31.(2022·宁波)一个实心的长方体由两种不同的均匀物质组成,两种物质各占一半体积,其密度分别为ρ1、ρ2,如图所示,如果实心长方体完全浸入静水中能保持悬浮状态,则下列等式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悬浮条件,利用密度的公式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它们之间的密度关系。
【解答】 由于两种物质各占一半体积,则两种物质的体积相等为V,由得:
物质的质量为m1=ρ1V,m2=ρ2V,
则实心球的质量m球=m1+m2=ρ1V+ρ2V=(ρ1+ρ2)V,
实心球的体积为V球=2V,

由于实心球完全浸入静水中能保持悬浮状态,则ρ球=ρ水,
所以,(ρ1+ρ2)=2ρ水。
故答案为:C。
32.(2022·浙江)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对图中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错误的是(  )
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
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
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
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的物理量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质量、速度和压强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进行轻重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的物理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3.(2022·浙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
A.8:1 B.4:3 C.4:1 D.1:2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
(2)上下粗细一致且密度均匀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强根据p=ρgh比较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那么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它们的高度之比为:;
根据公式p=ρgh可知,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故选A。
34.(2022·浙江)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2:1 D.1:2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可得,2ρ甲V+ρ乙V=ρ甲V+3ρ乙V,
ρ甲V=2ρ乙V,
ρ甲:ρ乙=2:1.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天平左右质量相等,利用密度的公式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两种球的密度关系.
35.(2021·宁波)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在冰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水面高度始终保持不变
C.冰块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多增大1.0N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将冰块的V排与熔化成水的体积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4)熔化熔化前,冰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值等于它受到的浮力,冰块熔化后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块的重力,二者比较即可。
【解答】A.冰块吸收热量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不合题意;
B.冰块熔化前,它受到的浮力F浮V排,水面的高度会增大,故B符合题意;
C.冰块漂浮后,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于熔化,冰块的重力不断减小,因此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故C不合题意;
D.冰块熔化前,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为:F=F浮力=ρ水gV排=103kg/m3×10N/kg×(0.08m×0.1m×0.1m)=8N;
冰块熔化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块的重力,即G=mg=ρ冰gV=0.9×103kg/m3×10N/kg×(0.1m×0.1m×0.1m)=9N;
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最大为:9N-8N=1N,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6.(2021·绍兴)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2)首先根据计算出鸡蛋的密度,再根据浮沉条件计算盐水的密度。
【解答】鸡蛋的重力为G=mg=0.055kg×10N/kg=0.55N。
图甲中,鸡蛋在清水里下沉,则浮力小于重力,即小于0.55N,故A错误;
鸡蛋的密度为。图乙中,鸡蛋在盐水中悬浮,则盐水密度等于鸡蛋密度,故B正确;
图丙中,鸡蛋在盐水中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甲故选B。
37.(2021·湖州)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了超过2千克的月球岩石及土壤样本,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B.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受到的重力不变
C.月球土壤带回地球后密度变大
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重力的大小;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和温度无关。(2)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3)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
【解答】A、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一块石头以后,石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含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月球的引力相当于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石头到达地面,受到的重力相对于月球将变大,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月球土壤的质量不变,因此到地球后它的密度也不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因此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8.(2021·嘉兴)事物总是在变与不变中相统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压改变时,空气的密度一定不变
B.温度改变时,玻璃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
C.位置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一定不变
D.介质改变时,声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声音传播的条件;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1)根据气压和体积的变化关系分析;
(2)根据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分析;
(3)根据质量的特性分析;
(4)根据声速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A.当气体的质量不变而气压改变时,气体的体积肯定改变,那么空气的密度一定改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常温下的玻璃为绝缘体,当温度达到熔融状态时,玻璃会变成导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39.(2019·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 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1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   千克/米3。
【答案】(1)右上
(2)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
(3)1.52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密度公式的应用;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氧原子中含有8个质子,是8号元素,是第二周期,第六主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右上方;
(2)由实验结论可知,产生的氧气均来自水,所以实验三中氧气中含有的 18O 百分比与水中的 18O 百分比相同; 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所以碳酸氢盐的18O与实验1、2都不相同;
(3)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所以知含有18O 的氧气密度为:设一瓶氧气的的体积为V,由于这瓶氧气只 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所以其密度为:;
故答案为:(1)右上;(2) 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3)1.52.
40.(2023·杭州)某景区有乘氦气球升空的观光项目。如图所示,氦气球内充满氦气,下端连接吊篮,在吊篮底端有一根缆绳,通过缆绳来控制氦气球的升降。氮气球的体积为6000m3(不计球壁的厚度),ρ氦气=0.18kg/m3, ρ空气=1.29kg/m3,g取10N/kg。
求:
(1)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是多少?
(2)氦气球在缆绳控制下,匀速竖直上升150m,用时300s,则氦气球上升的速度是多少?
(3)氦气球(含氦气)连同吊篮等配件的总重为4×104N,现有总质量为1740kg的乘客,乘坐氦气球匀速竖直升空,缆绳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缆绳对吊篮的拉力为多大?(不计吊篮及乘客在空气中的浮力,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1)
答: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是1080kg。
(2)
答:氦气球上升的速度是0.5m/s。
(3)F浮=ρ空气gV=1.29kg/m3×10N/kg×6000 m3=7.74×104N
G总= G球+ G人= G球+ m人g=4×104N+1740kg×10N/kg=5.74×104N
F缆= F浮- G总=7.74×104N-5.74×104N=2.00×104N
答:此时缆绳对吊篮的拉力为2.00×104N。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m氦=ρ氦V氦计算氦气的质量;
(2)根据公式计算上升的速度;
(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空气gV排 计算出氦气球受到的浮力,再根据 G总= G球+ G人 计算出人和气球的总重力,最后根据 F缆= F浮- G总 计算吊篮受到的压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讲 质量和密度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质量 知道物体有质量 a
密度 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b
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b
应用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 c
一、质量
1.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_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__表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和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基本单位:_____ ,符号___.
常用单位: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微克,符号μg.
换算:t、kg、g、mg、μg依次递减____.
3.常考质量估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
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g。
二、天平的使用和读数
天平的使用 关键词 正确使用 注意事项
放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天平称量的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2.天平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左物右砝) 3.向天平加减砝码、拨动游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并且轻拿轻放 4.不能将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在称量过程中,不能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再次调节天平平衡
拨 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测 将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再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读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收 测量完毕,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体积
1.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常用单位_______:符号是_______ ;
2.单位以及换算
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符号 ____ dm3 ____
单位换算 1 m3=____dm3=____cm3;1 m3=____L,1 L=____cm3=___ ml
3.体积测量
(1)测量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采用米尺(刻度尺)测量其长、宽、高,然后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统一)。
(2)测量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常用______或______进行测量。
(3)使用量筒和量杯时注意事项
Ⅰ.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Ⅱ.量筒必须放在_____桌面上。
Ⅲ.读数时,使量筒壁上的刻度正对自己,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时,读数偏____;仰视时,读数偏______。
Ⅳ.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与量筒所处的位置应选___ (选填“ A ”、“ B ”或“ C ”);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___mL。
四、密度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体质量和它体积的比值叫作这种物质的________,密度与物体质量、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密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
3.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可以表示为kg/m3;常用密度单位有克/厘米3 (表示为g/cm3)和克/毫升(表示为g/mL)。溶液的密度也可以用克/升(g/L)。
1 g/cm3=1.0×103 kg/m3。
4.水的密度在4 ℃时是 ,其意义是 。
一般来说固体密度较大,液体密度较小,气体密度最小,但水银例外。
五、密度的测量
1.根据公式____________,用天平测出物体的________(m),用量筒测出物体的________(V),通过计算就可得出物体的密度。
2.固体密度的测定
(1)用________测固体的质量,记为m;
(2)向________中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绑住固体(或其他方法),使其全部浸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或用__________量出规则物体的尺寸,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4)根据上述已测数据,得出固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
3.液体密度的测定
(1)往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液体慢慢倒入量筒中,记下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4)根据已测得的数据,得出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
4.根据所测定的物质的密度,对照各物质的密度表,就可以鉴别物质。
5.密度的测定中主要是测定质量和体积。
(1)质量的测定:可以使用天平,也可以使用其他量器,或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然后求出物体的质量。
(2)体积的测定: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刻度尺来测定并计算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且能沉入水中(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用量筒测定。对于不能沉入水中(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针压法、重物法),使固体沉入水中,再用量筒测体积。
6.密度测定实验中误差的分析任何实验中都存在着误差。在测密度的实验中,根据测量数据的分析,一般误差产生于质量、 体积的测定中。主要有:读数中产生的误差,实验操作中产生的误差。所以:①要对测量工具正确进行读数及估读;②在实验操作中,要精心设计实验过程。但是有些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如将已称质量的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液体的体积时,由于液体在烧杯中的残留,而造成测得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如将固体浸在水中测定体积,然后再测固体的质量,由于固体在水中浸泡,固体上残留着液体,而造成测得的质量偏大。
考点1:质量、密度的理解
【例题】
1.将金块加工为如图所示的纯金饰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耗。以下过程会使饰品质量小于金块的是(  )
A.将黄金加热熔化为液态 B.液态黄金倒入模具降温
C.捶打黄金,改变其形状 D.磋磨黄金,使其更光滑
◆变式训练
2. 关于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一个质量为100g的苹果送上“天宫二号”,苹果的质量不变
B.同一块铝,做成铝盆质量变大,做成铝球质量变小
C.一瓶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考点2::物质物理属性的应用
【例题】
3.小华同学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看了一篇学术论文《汉语是全球最优秀的语言从密度说起》,不仅产生了生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还深刻理解了密度的相关知识。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变式训练
4.“胜哥”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已知ρ水>ρ酒),其中a、b两点到液面的距离相同,a、c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同。则下列说法中(  )
A.甲盛的是酒精,乙盛的是水
B.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
C.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
D.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水、酒精的质量大小无法比较甲
5.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 “胜哥”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C.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D.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考点3:密度的相关计算
【例题】
6.一量筒中原有50毫升水,现在往里而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cm3 B.18cm3 C.12cm3 D.24cm3
◆变式训练
7. 由2kg密度为ρ1 的金属甲和4kg密度为ρ2的金属乙做成质量为6kg的合金球,则合金球的密度为(  )
A. B.
C. D.
考点4:密度的测量
【例题】
8.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B.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会偏小
C.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是牛奶质量的测量值偏小
D.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乙→丙→甲
◆变式训练
9.“胜哥”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塑料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塑料小球的体积,选用了石块来助沉。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m/(V3一V1) B.m/(V2一V1)
C.m/(V3—V2—V1) D.m/(V3一V2)
10.如图所示,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图乙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11.为测量几种液体密度,“胜哥”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关于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 、ρb、ρc的大小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A.ρa>ρb>ρc B.ρa<ρb<ρc
C.ρa>ρc>ρb D.ρc>ρa>ρb
12.a 、b 两个小球分别由 p甲 = 4g / cm3 、 p乙 = 5g / cm3 的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 ma :mb = 6 : 5 。体积之比为Va :Vb = 3 : 4 。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 a 球是空心的
B.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两球总质量相等
C.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 1:4
D.若两球均是空心的,a 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可以比 b 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
13.“胜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B.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会偏小
C.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是牛奶质量的测量值偏小
D.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乙→丙→甲
14.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
A.0℃ B.一定是-40℃
C.4℃ D.应该略高于-40℃
15.如图,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胜哥”用细线扎紧气球口。固定在容器底部,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气球浸没在水中,升高水温,发现水面位置明显上升。则水温升高时,对球内空气相关的量分析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质量变大、体积不变、密度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变大、体积变大、密度不变
16.氧气瓶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的容器,氧气瓶抗压能力强,不易变形。当瓶中氧气逐渐消耗的过程中,下列图像合理的是(  )
A. B.
C. D.
17.“胜哥”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下图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认为他测出的油的质量为62g
B.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C.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D.丁认为他的实验操作简洁,结果准确
1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B.一罐氧气用掉一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19.小科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掌握了许多科学方法及科学知识。比如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用比较的方法,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
B.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引入科学量——比热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密度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引入科学量——体积
20.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铱合金制成,百余年来因表面受到空气污染和氧化而增重约50微克。已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数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原因是价格昂贵
B.化学变化可以使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
C.测量时应选择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以提高估读的准确度
D.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作为标准,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偏大
21.关于物质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也一定不同
C.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气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22.如图所示的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制作简易。小金将一块质量为1千克的做豆腐放进冰箱冷冻一天,豆腐里的水结冰,体积增大,将豆腐撑开,产生很多孔隙,冻豆腐就制作完成了。
(1)划线部分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冰的密度为,其表示的含义是   。
(3)若该做豆腐含水量为,放入冰箱一天,水全部结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立方厘米 (写出计算过程)
23.2024年1月5日19时20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5~18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卫星从地面到太空,其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而   ,在冷端放热而液化,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面温度趋于平衡。
24.已知A、B两种液体的m-V图像如图甲所示。现将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中,A液体倒入后的液面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请在图乙中画出B液体倒入容器后的可能液面。
(2)将A、B两杯液体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下,两杯液体都逐渐蒸发,那么,完全蒸发完所需的时间较短的是   (填“A液体”、“B液体”或“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25.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科同学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请回答:
(1)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____
A.积雪的厚度h和脚印的深度h1 B.积雪的厚度h和脚印的面积s
C.冰层的厚度h2和脚印的面积s D.脚印的深度h1和脚印的面积s
(2)若冰的密度为ρ冰,根据你的选择估测出积雪的密度ρ雪=   。
26.响石山景区是仙居的风景名胜之一。响石山景区的名称由来是因其峡谷中有一种能发出响声的石头而得名,有人称其为“会唱歌的石头”,叫响铃石。小科选取了一小块响铃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得响铃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响铃石的质量m为   g。
(2)在量筒中倒入V1为750mL的水,将响铃石浸没在水中,水面到达如乙所示,V=   mL。
(3)则响铃石的密度为多少。(写出具体过程)
(4)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则此响铃石为   的 (选填“实心”或“空心”)。
27.酿制白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密度/(千克/米3) 比热/[(焦/(千克·℃)] 沸点/℃(1标准大气压)
水 1.0×103 4.2×103 100
酒精 0.8×103 2.4×103 78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    ℃为宜。
(2)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   。
(3)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   的性质。
(4)“45度”白酒的密度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28.(2020·金华·丽水)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29.(2023·湖州)2023年5月11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对接。这是我国改进型货运飞船首发船,其发射成功意义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飞时,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B.对接完成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C.货物从地面运到空间站,其质量与重力都保持不变
D.完成对接后,空间站绕地球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30.(2023·舟山)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调节天平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向溢水杯里轻放一个密度比水小的蜡块,待蜡块静止,排开的水全部流入量筒后(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平指针仍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
B.蜡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蜡块的重力
C.量筒中水的质量小于蜡块的质量
D.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蜡块的体积
31.(2022·宁波)一个实心的长方体由两种不同的均匀物质组成,两种物质各占一半体积,其密度分别为ρ1、ρ2,如图所示,如果实心长方体完全浸入静水中能保持悬浮状态,则下列等式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32.(2022·浙江)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对图中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错误的是(  )
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
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
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
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的物理量
33.(2022·浙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
A.8:1 B.4:3 C.4:1 D.1:2
34.(2022·浙江)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2:1 D.1:2
35.(2021·宁波)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在冰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水面高度始终保持不变
C.冰块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多增大1.0N
36.(2021·绍兴)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37.(2021·湖州)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了超过2千克的月球岩石及土壤样本,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B.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受到的重力不变
C.月球土壤带回地球后密度变大
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
38.(2021·嘉兴)事物总是在变与不变中相统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压改变时,空气的密度一定不变
B.温度改变时,玻璃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
C.位置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一定不变
D.介质改变时,声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39.(2019·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 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1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   千克/米3。
40.(2023·杭州)某景区有乘氦气球升空的观光项目。如图所示,氦气球内充满氦气,下端连接吊篮,在吊篮底端有一根缆绳,通过缆绳来控制氦气球的升降。氮气球的体积为6000m3(不计球壁的厚度),ρ氦气=0.18kg/m3, ρ空气=1.29kg/m3,g取10N/kg。
求:
(1)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是多少?
(2)氦气球在缆绳控制下,匀速竖直上升150m,用时300s,则氦气球上升的速度是多少?
(3)氦气球(含氦气)连同吊篮等配件的总重为4×104N,现有总质量为1740kg的乘客,乘坐氦气球匀速竖直升空,缆绳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缆绳对吊篮的拉力为多大?(不计吊篮及乘客在空气中的浮力,不计空气阻力)
第24讲 质量和密度答案
知识梳理
一、质量
1. 多少 m 温度 位置 形状 状态 2. 千克 Kg 1000
三、体积
1. 立方米 m3 2. m3 dm3 cm3 103 106 103 103 103
3.(2) 量筒 量杯 (3)Ⅱ. 水平 Ⅲ. 凹形 大 偏小 Ⅳ. B
四、密度
1. 密度 2. ρ= 3. 千克/米3 4.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 kg
五、密度的测量
1.ρ= 质量 体积 2.(1) 天平 (2) 量筒 (3) 刻度尺 (4) m/ (V2-V1) 3.(4) (m1- m2) /V
考点突破
1.D 2.A 3.A 4.B 5.C 6.D 7.B 8.D 9.D
夯实基础
10.C 11.A 12.B 13.D 14.A 15.A 16.C 17.B 18.A 19.C 20.B
21.A
22.(1)物理 (2)体积是1cm3的冰的质量是0.9g
(3)嫩豆腐中水的质量m水=90%×1000g=900g,
由可得,水的体积,
水全部结冰后质量不变,m冰=m水=900g,
由可得,冰的体积,
水全部结冰后体积增大了ΔV=V冰-V水=1000cm3-900cm3=100cm3。
23.(1)不变 (2)汽化
24.(1) (2)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25.(1)A (2)(h-h1)ρ冰/h
26.(1)94.6 (2)800
(3)解:V= 800mL-750mL=50mL=50cm3
ρ=m/V=94.6g/50cm3=1.892g/cm3
(4)空心
27.(1)78~100之间均可 (2)便于酒精充分液化 (3)比热大
(4)45度”就是100mL酒中含有酒精45mL,水的体积为:100mL-45mL=55mL。那么酒的总质量:m=m酒+m水=0.8g/cm3×45cm3+1g/cm3×55cm3=91g;
那么酒的密度为:。
真题再现
28.D 29.B 30.A 31.C 32.B 33.A 34.C 35.B 36.B 37.D 38.A
39.(1)右上
(2)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
(3)1.52
40.(1)
答: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是1080kg。
(2)
答:氦气球上升的速度是0.5m/s。
(3)F浮=ρ空气gV=1.29kg/m3×10N/kg×6000 m3=7.74×104N
G总= G球+ G人= G球+ m人g=4×104N+1740kg×10N/kg=5.74×104N
F缆= F浮- G总=7.74×104N-5.74×104N=2.00×104N
答:此时缆绳对吊篮的拉力为2.00×104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