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备考导航
复习目标 1. 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2. 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3. 能运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熟记网络
课前自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25 ℃时,当溶液中c(Ag+)·c(Cl-)>Ksp(AgCl)时,此溶液中必有AgCl沉淀析出( )(2) 如图1,已知:pM=-lgc(M)(M=Mg2+、Ca2+、Mn2+),p(CO)=-lgc(CO),曲线上方的点为饱和溶液,横坐标数值越大,c(CO)越小( ) 图1 图2(3) (2018·江苏卷)如图2是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与c(SO)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c(SO)越大,c(Ba2+)越小( )(4) (2017·江苏卷)常温下,Ksp[Mg(OH)2]=5.6×10-12,pH=10的含Mg2+的溶液中,c(Mg2+)≤5.6×10-4 mol/L( )(5) (2024·江苏卷)向2 mL浓度均为0.1 mol/L CaCl2和B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0.1 mol/L Na2CO3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则溶度积常数:CaCO3>BaCO3( )(6) (2016·江苏卷)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 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Ksp(BaSO4)Ksp(AgCl)( )(8) 向2 mL 0.01 mol/L AgNO3溶液中滴加3 mL等浓度的NaCl溶液后,再滴加碘化钾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
考点1 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常数
知 识 梳 理
沉淀溶解平衡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形成______溶液时,______速率与______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
溶度积常数
1. 溶度积表达式
AgCl(s)Ag+(aq)+Cl-(aq) Ksp=c(Ag+)·c(Cl-)
Ag2S(s)2Ag+(aq)+S2-(aq) Ksp=c2(Ag+)·c(S2-)
(式中的浓度都是平衡浓度)
2. 溶度积和离子积
以AmBn(s)??mAn+(aq)+nBm-(aq)为例
溶度积Ksp 离子积Q
概念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特点 Ksp=cm(An+)·cn(Bm-) 式子中的浓度是平衡浓度 Q=cm(An+)·cn(Bm-)式子中的浓度是任意浓度
应用 Q___Ksp,该溶液是饱和溶液Q___Ksp,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Q___Ksp,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析出沉淀
备注 Ksp的影响因素①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②外因:仅与______有关,与浓度、压强等无关
3. 溶度积意义
(1) 利用Ksp判断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
①组成相似的难溶物
例 常温时,AgCl、AgBr、AgI的Ksp分别为1.8×10-10、5.4×10-13、8.5×10-17。将0.001 mol/L AgNO3溶液分别滴入浓度均为0.001 mol/L的KCl、KBr、KI溶液中,先后沉淀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组成不相似的难溶物
已知:常温时,Ksp(AgCl)=1.8×10-10,Ksp(Ag2CrO4)=1.9×10-12。将0.001 mol/L AgNO3溶液分别滴入浓度均为0.001 mol/L的KCl和K2CrO4溶液中,先产生____________沉淀。
(2) 利用Ksp求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比值
例 向含有Ca2+、Mg2+的某MnSO4溶液(pH约为5)中加入NH4F溶液,使溶液中的Ca2+、Mg2+形成氟化物沉淀。若沉淀后上层清液中c(F-)=0.05 mol/L,则=_________[常温时,Ksp(MgF2)=5×10-11,Ksp(CaF2)=5×10-9]。
(3) 利用Ksp计算溶液pH(或沉淀离子的pH范围)
例 室温下,Ksp[Fe(OH)3]=1×10-37.4、Ksp[Mn(OH)2]=2×10-13,某c(Mn2+)=0.2 mol/L 的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Fe3+,欲使溶液中c(Fe3+)<10-5 mol/L,需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利用Ksp求化学平衡常数K
例 常温时,Ksp(FeS)=6.5×10-18,H2S电离常数分别为Ka1=1.1×10-7、Ka2=1.3×10-13。在弱酸性溶液中,FeS(s)+H+(aq)Fe2+(aq)+HS-(aq)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5) 利用Ksp分离离子
例 (2024·江苏卷)在高氯(Cl-)水样中加入K2CrO4使CrO浓度约为 5×10-3mol/L ,当滴加AgNO3溶液至开始产生Ag2CrO4沉淀(忽略滴加过程的体积增加),此时溶液中Cl-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mol/L [常温时,Ksp=1.8×10-10,Ksp=2.0×10-12]。
典 题 悟 法
Ksp的有关计算——单一溶质溶液
(2024·常州一中)将0.1 mol/L 硫酸铁与0.1 mol/L磷酸钠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的清液中c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已知:Ksp=1.3×10-22]。
Ksp的有关计算——混合溶液中离子完全沉淀所需pH(或pH范围)
(2024·无锡锡东高级中学)某“酸浸”后分离出的溶液中,c(Ni2+)=0.2 mol/L,c(Al3+)=0.01 mol/L,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可认为沉淀完全,则“调pH”使其中一种离子沉淀,一种离子保留在溶液中,应控制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调pH”时溶液体积不变) 。
已知:Ksp[Ni(OH)2]=2×10-15,
Ksp[Al(OH)3]=1×10-33。
Ksp的有关计算——利用Ksp求化学平衡常数K
(2024·海安中学)已知:室温下,Ka1=5.6×10-2;Ka2=1.5×10-4;Ksp=3.2×10-7。反应Fe2++H2C2O4===FeC2O4↓+2H+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考点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及图像分析
知 识 梳 理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 影响因素
(1) 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大多数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sp增大[升温,Ca(OH)2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方向移动,Ksp减小];
②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sp不变;
③相同离子:加入与难溶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物质,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Ksp不变;
④反应离子:加入能消耗难溶电解质中所含离子的物质,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sp不变。
2. 以AgCl(s)Ag+(aq)+Cl-(aq) ΔH>0为例,填写外因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外界条件 移动方向 平衡后c(Ag+) 平衡后c(Cl-) Ksp
升高温度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加水稀释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加入少量AgNO3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通入HCl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通入H2S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沉淀的生成
方法 举例 解释
调pH法 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Cl3,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______调节pH至4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剂法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沉淀污水中的Hg2+、Cu2+等重金属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的转化
以AgCl(s)+I-(aq)AgI(s)+Cl-(aq)为例:
(1) 平衡时,K==___。
(2) 若要平衡向右移动,Q=___K。
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中Q和Ksp的关系
难溶电解质(以BaSO4沉淀曲线为例说明),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点的变化
a→c 曲线上变化,c(SO)增大,c(Ba2+)减小
b→c 加入1×10-5 mol/L Na2SO4溶液,c(Ba2+)变小,c(SO)不变(加水不行)
d→c 加入少量BaCl2固体,c(Ba2+)增大,c(SO)不变(无沉淀生成,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c→a 曲线上变化,c(Ba2+)增大,c(SO)减小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有沉淀生成;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
典 题 悟 法
沉淀溶解及其影响因素
一定温度下,AgCl(s)Ag+(aq)+Cl-(aq)体系中,c(Ag+)和c(Cl-)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对应的Ksp最大
B. AgCl在c点的溶解度比b点的大
C. AgCl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c(Cl-)
D. b点的溶液中加入AgNO3固体,c(Ag+)沿曲线向c点方向变化
沉淀溶解双直线图
已知:相同温度下,Ksp(BaSO4)<Ksp(BaCO3)。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lgc(SO)、-lgc(CO)与-lgc(Ba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代表BaCO3的沉淀溶解曲线
B. 该温度下,Ksp(BaSO4)=1.0×10-10
C. 加适量BaCl2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D. c(Ba2+)=1.0×10-5.1 mol/L时,两溶液中=10y2-y1
沉淀的转化
(2024·南师附中)用0.100 mol/L 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10-9>Ksp(AgCl)>10-10
B. 曲线上b、c点都满足关系式c(Ag+)·c(Cl-)=Ksp(AgCl)
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L Cl-,反应终点c移到a
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Ksp的大小比较
(2023·江苏卷)室温下,用含少量Mg2+的MnSO4溶液制备MnCO3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Ksp(MgF2)=5.2×10-11、Ka(HF)=6.3×1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L NaF溶液中:c(F-)=c(Na+)+c(H+)
B. “除镁”得到的上层清液中:c(Mg2+)=
C. 0.1 mol/L NaHCO3溶液中:c(CO)=c(H+)+c(H2CO3)-c(OH-)
D. “沉锰”后的滤液中:c(Na+)+c(H+)=c(OH-)+c(HCO)+2c(CO)
Ksp的大小比较
(2024·江苏各地模拟重组)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分别向浓度均为0.1 mol/LFeSO4和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仅后者生成沉淀 Ksp(FeS)B 向盛有NaCl和KI混合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振荡,观察沉淀颜色 Ksp(AgCl)>Ksp(AgI)
C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 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出现白色沉淀 Ksp[Mg(OH)2]>Ksp[Al(OH)3]
D 分别向等浓度的FeSO4和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出现黑色沉淀 Ksp>Ksp
电解质概念综合
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c(M+)随c(H+)而变化,M+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298 K时c2(M+)~c(H+)为线性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pH=4时:c(M+)<3.0×10-4 mol/L
B. MA的溶度积Ksp(MA)=5.0×10-8
C. 溶液pH=7时:c(M+)+c(H+)=c(A-)+c(OH-)
D. HA的电离常数Ka(HA)≈2.0×10-4
深度指津
沉淀转化的三种情况
类型 举例 转化条件
容易转化 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0.1 mol/L 碘化钾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沉淀 稀溶液
较难转化 在BaSO4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足量浓溶液(或饱和溶液)
不能转化 在Ag2S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的饱和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 —
情景创设
有关沉淀溶解平衡对数图像分析
纵坐标数值越大,c(Ag+)越小,横坐标数值越大,c(Xn-)越大
1. 工业废水中含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化学沉淀法将其除去,T ℃时,Ag2S与Pb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Mn+表示Ag+和P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e点对应的PbS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T ℃时,Ksp=10-35.3
C. 向含Ag2S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固体可实现c点到d点的变化
D. 向含0.01 mol/L的Ag+、Pb2+的工业废水通入H2S气体,首先沉淀的是PbS
2. (2024·苏锡常镇一模)部分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物 Fe(OH)3 Cr(OH)3 BaCrO4 BaSO4
Ksp 1×10-38 1×10-32 1.2×10-10 1×10-10
某“除杂”步骤调节废水pH将其中Fe3+除去(浓度小于1×10-5mol/L),需加入熟石灰控制废水的pH大于___。
3. (2024·南京、盐城一模)已知:常温下,Ka1(H2C2O4)=5.0×10-2,Ka2(H2C2O4)=1.5×10-4,Ka1(H2TeO3)=1.0×10-3,Ksp(CuC2O4)=2.0×10-8。CuC2O4可溶于H2C2O4,反应CuC2O4+H2C2O4[Cu(C2O4)2]2-+2H+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反应Cu2++2C2O[Cu(C2O4)2]2-的平衡常数K=1.8×1010}。
4. (2024·南京外国语学校)已知:常温下,Ksp(CuS)=6.3×10-36,Ksp=2.1×10-20。向碱浸液中加入CuSO4溶液,生成CuS和Cu2沉淀时,溶液的pH为10,则溶液中剩余c(S2-)=__________________mol/L。
第25讲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备考导航]
(1) √ (2) × (3) √ (4) √ (5) × (6)× (7)× (8)√
考点1
[知识梳理]
知识1 饱和 沉淀 溶解
知识2 2. = < > 温度
3. (1) ①例 AgI、AgBr、AgCl ②例 AgCl
(2) 例 100 (3) 例 3.2~8.0 (4) 例 5×10-5
(5) 例 9×10-6
【解析】 CrO浓度约为5×10-3mol/L,当滴加AgNO3溶液至开始产生Ag2CrO4沉淀,此时c==mol/L=2×10-5mol/L,c==mol/L=9×10-6mol/L。
[典题悟法]
典例1 2.6×10-21
【解析】 由题意可知,浓度均为0.1 mol/L 硫酸铁和磷酸钠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Fe3+)=mol/L=0.05 mol/L,则由Ksp(FePO4)可知,溶液中c=mol/L=2.6×10-21 mol/L。
典例2 4.7≤pH<7
【解析】 根据Ksp[Al(OH)3]=c(Al3+)·c3(OH-),
c(OH-)=mol/L≈10-9.3 mol/L,此时溶液的pH=4.7,根据Ksp[Ni(OH)2]=c(Ni2+)·c2(OH-),c(OH-)=mol/L=10-7 mol/L,此时溶液的pH=7,故调使Al3+完全沉淀Ni2+不沉淀的pH范围应为4.7≤pH<7。
典例3 26.25 【解析】 由草酸平衡常数可得Ka1·Ka2=,则该反应平衡常数K=====26.25。
考点2
[知识梳理]
知识1
2. 正向 增大 增大 增大 正向 不变 不变 不变
逆向 增大 减小 不变 逆向 减小 增大 不变
正向 减小 增大 不变
知识2
CuO[或Cu(OH)2、CuCO3、Cu2(OH)2CO3] Fe3++3H2OFe(OH)3+3H+,加入CuO等消耗H+,平衡正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过滤除去
氨水 Fe3++3H2O??Fe(OH)3+3H+,加入氨水消耗H+,平衡正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过滤除去
Na2S[或(NH4)2S、H2S等] Hg2++S2-===HgS↓、
Cu2++S2-===CuS↓
知识3 (1) (2) <
[典题悟法]
典例4 C 【解析】 温度一定,Ksp不变,线上a、b、c三点对应的Ksp相等,A错误;AgCl在c点的溶解度比b点的小,B错误;b点的溶液中加入AgNO3固体,c(Ag+)变大,由Ksp(AgCl)=c(Ag+)·c(Cl-)知,c(Cl-)减小,故沿曲线向a点方向变化,D错误。
典例5 B 【解析】 已知相同温度下,Ksp(BaSO4)<Ksp(BaCO3),c(Ba2+)相同时,c(CO)>c(SO),曲线①表示-lgc(SO)与-lgc(Ba2+)的关系,即BaSO4沉淀溶解曲线,曲线②表示-lgc(CO)与-lgc(Ba2+)的关系,即BaCO3的沉淀溶解曲线,A错误;曲线①上取点(2.0,8.0),c(SO)=1.0×10-8 mol/L,c(Ba2+)=1.0×10-2 mol/L,Ksp(BaSO4)=c(Ba2+)·c(SO)=1.0×10-8×1.0×10-2=1.0×10-10,B正确;a点变到b点,-lgc(Ba2+)值增大,c(Ba2+)减小,不可能加入BaCl2固体,C错误;d点时,c(Ba2+)=1.0×10-5.1 mol/L,c(SO)=1.0×10-y2 mol/L,c点时,c(Ba2+)=10-5.1 mol/L,c(CO)=1.0×10-y1 mol/L,溶液中=10y1-y2,D错误。
典例6 C 【解析】 当加入25 mL硝酸银溶液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AgCl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c(Ag+)=c(Cl-),根据图像可知,加入25 mL硝酸银溶液时,对应c(Cl-)在10-5~10-4.5 mol/L之间,故10-10<Ksp(AgCl)<10-9,A正确;Ksp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Ksp不变,所以曲线上的点是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点,均满足Ksp=c(Ag+)·c(Cl-),B正确;相同条件下,改为0.040 0 mol/L Cl-,完全反应时,消耗硝酸银的体积为=20 mL,因此反应终点c不能移到a点,C错误;相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 Br-,消耗硝酸银的溶液的体积仍为25 mL,但AgBr的溶度积比AgCl小,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c(Br-)更小,-lgc(Br-)增大,即c向b方向移动,D 正确。
典例7 C 【解析】 电荷守恒式中的阴离子缺少OH-,A错误;c(Mg2+)=,B错误;由质子守恒式知,C正确;电荷守恒式中的阴离子不全,“沉锰”后滤液中还含有F-和大量的SO,D错误。
典例8 D 【解析】 相同条件下,只有CuSO4溶液中产生沉淀,则说明Ksp>Ksp,A错误;NaCl和KI的浓度未知,无法比较Ksp(AgCl)与Ksp(AgI) 的大小,B错误。Al(OH)3和Mg(OH)2的沉淀类型不同,且二者均是白色沉淀,不能比较二者溶度积的大小,C错误。
典例9 C 【解析】 pH=4时,c(H+)=10-4 mol/L,由图可知,此时c2(M+)=7.5×10-8(mol/L)2,故c(M+)<3.0×10-4 mol/L,A正确;c(H+)=0时,溶液中OH-浓度比较大,A-的水解被抑制,溶液中c(M+)≈c(A-),则Ksp(MA)=c(M+)·c(A-)=c2(M+)=5.0×10-8,B正确;pH=7时,若等式成立,则c(M+)=c(A-),由选项B中Ksp(MA)=c(M+)·c(A-)=5.0×10-8,c2(M+)=5×10-8(mol/L)2,由图可知,此时溶液中c(H+)=0,溶液pH≠7,当溶液pH=7时,需要外加酸调节,即还有其他阴离子存在,选项不满足电荷守恒,C错误;由HAH++A-,可知Ka(HA)=,当c(A-)=c(HA)时,Ka=c(H+),由元素守恒有:c(M+)=c(HA)+c(A-),则c(M+)=2c(A-),由B中Ksp(MA)=c(M+)·c(A-)=5.0×10-8,则c(M+)×c(M+)=5.0×10-8,故c2(M+)=10×10-8,由图可知,此时c(H+)=20×10-5 mol/L=2.0×10-4 mol/L,故Ka(HA)=c(H+)=2.0×10-4,D正确。
[质量评价]
1. B 【解析】 由图像可知,e点在曲线的下方,即e点PbS的Q>Ksp(PbS),为过饱和溶液,A错误;根据PbS曲线上b点,可得Ksp(PbS)=c(Pb2+)·c(S2-)=10-10×10-25.3=10-35.3,B正确;向含Ag2S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固体,S2-浓度增大,Ag+浓度减小,可实现d点到c点的变化,C错误;Ksp(PbS)=10-35.3,Ksp(Ag2S)=c2(Ag+)·c(S2-)=2×10-39.8=10-49.8,当Ag+ 、Pb2+的浓度为0.01 mol/L时,沉淀Ag+ 所需的S2-浓度小,首先沉淀的是Ag2S,D错误。
2. 3 【解析】 (1) Fe3+浓度小于1×10-5 mol/L 即认为完全除去,此时c(OH-)== mol/L=1×10-11mol/L,c(H+)=1×10-3mol/L,即pH=3,可将Fe3+除去,需加入熟石灰控制废水pH大于3。
3. 2.7×10-3 【解析】 用R2-表示[Cu(C2O4)2]2-,则反应CuC2O4+H2C2O4[Cu(C2O4)2]2-+2H+的平衡常数为K′=,由给定的H2C2O4的两级电离平衡常数可知,Ka1·Ka2=,即=,且反应Cu2++2C2O===[Cu(C2O4)2]2-的平衡常数K= =,所以K′==Ka1·Ka2·K·Ksp(CuC2O4)=5.0×10-2×1.5×10-4×1.8×1010×2.0×10-8=2.7×10-3。
4. 3×10-24 【解析】 溶液的pH为10,根据Ksp[Cu(OH)2]可得c==mol/L=2.1×10-12mol/L,则溶液中剩余c==mol/L=3×10-24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