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如图反映了北宋开封府周围“通漕四渠”(金水河、惠民河、汴河、五丈河四渠),据图可知( )
A. 开封成为北宋重要政治经济中心 B. 北宋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C. 通漕四渠满足了南粮北运的要求 D.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2.刻划符号是文字的先驱,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出土有刻划符号的遗址至少有17处。这些遗址时间不早于仰韶文化,地域分布广泛,包括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在香港、台湾也有发现。这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 )
A. 文字系统已经建立 B. 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C. 文字起源的多元性 D. 华夏文明的延续性
3.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 )
方式 举措
战争 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
设置机构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
册封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和亲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A. 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B. 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
C. 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 D. 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
4.1411年,明朝在黑龙江流域开设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为维护边疆稳定,政府( )
A. 采用与内地相似的行政区划 B.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C. 设置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管理 D. 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5.1866年,清政府在处理与朝鲜的关系时,理藩院“依照传统的礼仪”与朝鲜打交道;总理衙门则“全神贯注在令西人信服的推理的方式上,对于礼仪则不甚重视”。这表明清政府( )
A. 将国际法与朝贡制度相结合 B. 全面接受了西方外交理念
C. 摒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D. 开始采用西方的外交制度
6.孙中山考察俄国革命党组织时,发现其根本纲领与他提倡的“三民主义”大同小异,因此,“早就承认列宁是他的同志”。1923年,孙中山与列宁的代表越飞共同发表宣言,声明两国在各行其主义的条件之下,共同合作。这表明,孙中山( )
A. 决心走“城市中心论”的道路 B.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 继续探求民族复兴的救国方案 D.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7.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规定:“抗日经费除赤贫者外,一切阶级的人民均须按照累进的原则向政府交纳,不得畸轻畸重,不得抗拒不交。”这一规定( )
A. 有利于限制封建剥削进而减轻农民负担 B. 为根据地度过困难时期奠定了物质基础
C. 表明中共已放弃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D.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
8.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如何( )
A. 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B. 坚持和平发展,开展全方位外交
C. 对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 D. 处理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9.DeepSeek是一款由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大模型”、美国股市的神话,还颠覆了传统“大模型需要大算力”无可匹敌的美国主流地位,进一步挑战了“巨型数据集”作为人工智能成功的唯一途径的普遍认知。近年来,DeepSeek等重要成就的取得( )
A. 使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B. 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C.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D. 彰显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
10.柏拉图曾就雅典民主制度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其意在表明( )
A. 民主制的核心是精神自由 B. 对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担忧
C. 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D. 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11.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家潘恩说:“即使是在小范围,代议制民主也比直接民主更好。如果雅典采用代议制,一定比实行直接民主运作得更好。”据此可知,潘恩主张
A. 建立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 B. 大众民主应与精英政治相结合
C. 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 D. 维护美国种植园主阶级的利益
12.英国的工厂主习惯于让别人乞求自己采用他们的新发明,至于这个发明的原理则完全不想知道。像德国那样邀请科学家从事某种研究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有很大的侥幸因素在内。这可以用来说明英国(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缓慢的原因 B. 科学研究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德国
C. 工业革命采用的工业模式更先进 D. 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点
13.如表中的历史史实,可用于阐释( )
1824 欧文在美国建设“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试验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爆发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 列宁领导的革命武装攻占冬宫
A.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逐渐走向联合 B.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
C. 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 D. 欧美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日益高涨
14.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B. 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C. 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 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15.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1980—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到6.48%,超过货物贸易年均增速约1%,超过全球经济年均增速1.2%。这反映出( )
A. 世贸组织垄断国际贸易 B. 民众货物消费能力下降
C. 第三产业产值稳居第一 D. 科技发展影响国际贸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6.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正值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材料一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17.(18分)历史上各国政府都重视经济政策的制定,以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 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 300斤 800斤 200元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经济政策?制定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
(2) 材料二中的“新政”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有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周边地区先进生产关系的影响下,奥斯曼土耳其人内部也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部落贵族企图通过侵略掠夺来获取新的土地和财富,下层民众则期望征服战争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和地位。奥斯曼帝国是近代早期欧亚大陆中部最具扩张性的力量,其扩张能力基于其充分发挥热兵器作战效力的军队。乌尔汗与同种同教的突厥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对风雨飘摇中的拜占庭帝国则集中全力,软硬兼施,不断蚕食其领土。穆罕默德二世继位后,即将夺取君士坦丁堡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1453年5月29日,苦苦支撑了53天的君士坦丁堡终告失守,历经千年风雨的拜占庭帝国退出历史舞台。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国力臻于鼎盛,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14、15世纪的拜占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慢萌芽,然而这一过程却因奥斯曼帝国的征服而明显放慢。苏丹政府对过往商旅强征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意大利商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权受到影响。奥斯曼帝国试图消灭广大被征服地区原有居民的语言和文化,但另一方面,奥斯曼帝国承袭了古典伊斯兰文化,同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并吸收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拜占庭文化以及犹太文化的元素,推动了伊斯兰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奥斯曼帝国对外扩张的历史条件。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奥斯曼帝国对外扩张的历史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江南地方志诠释说:郊外居民所聚谓之“村”,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
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它们因地制宜地自然产生。江南的贸易场所,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附近乡民出售农副产品以及购买日常用品的农村经济集散中心。一些大镇地理位置处于周围丝、棉产地的交通中心,而其在商贸的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具备的优势更为重要。在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江南农村,创造了可观的GDP,没有出现绝对贫困,相反多数像是过着尚可温饱的“小康”生活。当市镇显示出经济效益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自然会行动起来,但除了财税与治安,并不插手干预市场经营,一切听任自然。在市镇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闲与淡泊。
我所杞人忧天的是,如果所有乡村市镇都变成“城市”,将来有一天,可能只有“城市”,没有乡村,这世界就会因单一而变得了无情趣。
——《主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1)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
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 2)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
( 3)①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儒学影响根深蒂固。
②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③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
④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17.【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3分)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3分)
(2)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3分)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3分)
(3)现象:农民收入增加。(2分)
原因: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
18.【答案】【小题1】历史条件: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对外扩张成为各阶层共识;统治者制定了正确的对外扩张战略;掌握先进武器的军队。
【小题2】影响:使奥斯曼帝国国力臻于鼎盛;传播、发展了伊斯兰文化,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长期征战破坏、阻碍了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制同化破坏了各地文化的传统;减缓了地巾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推动力。
19.【答案】论点:明清江南市镇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论述:市镇是随着经济发展,自然产生的。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草市。到了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人口密度最高所以导致人均耕地较少,单纯的依靠农业无法维持这些人口的生计,于是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就出现了出售农副产品以及购买日常用品的农村经济集散中心。而市镇经济的出现缓解了当地的人口压力,在市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人们更加注重商贸技术的应用,也更加注重人才与管理方面技术发培养。这些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使得江南农村,创造了可观的GDP,没有出现绝对贫困,相反多数像是过着尚可温饱的“小康”生活。总之,明清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江南地区一些市镇发展起来了,并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