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3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4.3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17:48:32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观念: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知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科学思维:掌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与学习生物知识;理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并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态度责任:养成认真观察并仔细分析的科学态度,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勇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一、植物的茎
1.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叶制造的有机物等都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各个器官。
2. 植物的茎按形态可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按其组成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3. 木质茎一般具有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结构。树皮包在茎的外层,对植物起保护作用。韧皮部位于树皮靠近木质部的部位,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木质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导管和筛管的形态结构不同,其输导物质的类型也不同。髓位于茎的中央,其细胞体积较大,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4. 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就是能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只有2~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二、物质的运输
5. 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的导管。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6. 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任务点一:植物的茎
1、探索活动
(1)选取一根三年生的椴树(或木槿)枝条(3 ~ 5厘米长),用刀片或解剖刀横切木槿枝条。
(2)用放大镜观察,其横切面可明显分为三层。它们分别是树皮、木质部和髓。
(3)用解剖针轻轻扎一下树皮、木质部和髓部。你觉得质地较硬的是 ,质地较软的是 。
(4)试一试能否用手把树皮剥下来?
2、思考与讨论
(1)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现象吗?
铁丝缠紧小树,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影响韧皮部中筛管对有机物的运输。如果筛管被全部切断,根就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2)木制家具和课桌椅等的材料主要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木质部
◆任务点二:物质的运输
1、探索活动
1、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若干根,先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各组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
2、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 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如图所示,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3、15min后从每组取出一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再从每组取出另一枝条,将枝条纵切,观察纵切面的染色情况。
4、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问题讨论
(1)若B、C 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而A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且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若将C 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3)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实验结论。
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进行的。
2、探索活动
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 1 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所示。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环剥部位的变化。
(1)实验现象:切口上方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
(2)现象解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积存在伤口上方,伤口上方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
3、思考与讨论
(1)割裂橡胶树的树皮, 胶乳就会流出来。人们就是这样来采集胶乳的。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在筛管中向下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
(2)任意毁坏树皮会给树木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
树皮的韧皮部中有筛管。任意毁坏树皮可能导致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茎和根,从而导致树木死亡。
1.如图所示的植物的茎按形态分属于(  )
A.直立茎 B.攀缘茎 C.匍匐茎 D.缠绕茎
【答案】C
【详解】植物的茎按形态主要可分为4类,分别是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的茎干垂直地面向上直立生长的称直立茎,如向日葵;
缠绕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但它不具有特殊的攀援结构,而是以茎的本身缠绕于它物上,如牵牛花;
攀援茎细长柔软,不能直立,唯有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以特有的结构攀援其上才能生长,如丝瓜、葡萄;
匍匐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一般节间较长,节上能生不定根,如番薯。
【解答】据图可见:该植物的茎细长柔弱,是沿地平方向蔓延生长,节间较长,节上生有不定根,属于匍匐茎。
故选C。
2.有些木本植物生长过程中胸径不断增大,由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存在,缺乏韧性,会出现脱皮现象(如图)。引起植物胸径不断增大的主要结构是(  )
A.髓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韧皮部
【答案】B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详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比较坚硬;最里面是髓,能够储存营养物质。所以,引起植物胸径不断增大的主要结构是形成层。
故选B。
3.小明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15分钟后取出,将枝条纵切。关于a、b点红色深浅及水分运输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B.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C.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D.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答案】A
【分析】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详解】植物的器官茎在植物体中有支撑和输导功能,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小明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15分钟后取出,将枝条纵切。根据图示可知:a点在下方,b点在上方,随着蒸腾作用的不断进行,红墨水会沿着茎中的导管由a向b运输。同时红墨水不断向茎周围进行渗透,a点与红墨水接触的时间比b点长,因此a点颜色较深,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4.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详解】图中所表示的松树茎横切面中,甲表示树皮,乙表示韧皮部,丙表示髓,丁表示木质部,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中,故选D。
5.甘薯根长得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  )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B.甘薯根自己合成的
C.茎制造后经过筛管运输来的
D.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答案】D
【分析】植物茎中有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甘薯根长的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故选D。
【点睛】分清植物体中两种运输物质的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功能及区别是本题解题关键。
6.下列有关木本植物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
B.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形成层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
C.“树怕剥片”的原因是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木质部、形成层和髓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考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7.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画,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释漫画中的主角的观点。
(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
(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功能。
(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 的结构。
【答案】导管 有机物 形成层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导管停止工作引起的。
(2)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有机物的功能。
(3)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1.关于水分进人植物体并在体内输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毛区细胞→茎导管→叶导管
B.根毛区导管→根毛细胞→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C.根毛细胞→根毛区导管→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D.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答案】C
【分析】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据此解答。
【详解】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的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综上所述:A、B、D选项均错误,C选项是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2.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B.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C.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D.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答案】D
【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详解】A.树瘤主要形成于环剥处的上方,A错误。
B.有机养料是通过树皮内的筛管运输的,B错误。
C.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C错误。
D.有机养料运输的方向是由叶到茎、根,D正确。
故选D。
3.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导管和筛管的作用,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详解】我们知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故C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4.某同学家中的一棵苹果树,在苹果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B.没有受伤的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答案】A
【分析】植物都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作用是把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输送,筛管位于韧皮部,作用是把叶子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向根部输送。
【详解】“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说明果实中储存了更多的有机物,也说明了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更多供给了果实。再从“损伤了部分树皮”来看,由于向下运输营养物质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中也同时被割断,这样就是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的有关知识。
5.有人外出旅游总喜欢在树干上乱刻乱划,“XX到此一游”等不文明旅游的事情发生。“爱护树木,人人有责”,在树干上乱刻乱划会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切断了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道 B.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
C.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道 D.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道
【答案】B
【分析】导管位于木质部,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筛管位于韧皮部,功能是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得不到营养根会渐渐死亡,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故选B。
6.宁宁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 Y 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运输方向是 ,是运输水和 。
(2)若在 X 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答案】(1) 自下而上 无机盐
(2)D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失水或吸水与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关。
【详解】(1)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不需要能量。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导管运输物质的方向是自下而上。
(2)通过实验可知,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观念: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知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科学思维:掌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与学习生物知识;理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并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态度责任:养成认真观察并仔细分析的科学态度,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勇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一、植物的茎
1.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叶制造的有机物等都要通过 运输到植物各个器官。
2. 植物的茎按形态可分为 茎、 茎、 茎和 茎,按其组成可分为 茎和 茎
3. 木质茎一般具有 、 、 和 等结构。树皮包在茎的外层,对植物起
作用。韧皮部位于树皮靠近 的部位,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 。木质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 。导管和筛管的形态结构不同,其输导物质的类型也不同。 位于茎的中央,其细胞体积较 ,具有 的作用。
4. 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就是能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有 。形成层的细胞只有2~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 ,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 ,向内形成 ,使茎加粗。
二、物质的运输
5. 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的导管。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 中能 地向枝端运输。
6. 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 向 运输的。
◆任务点一:植物的茎
1、探索活动
(1)选取一根三年生的椴树(或木槿)枝条(3 ~ 5厘米长),用刀片或解剖刀横切木槿枝条。
(2)用放大镜观察,其横切面可明显分为三层。它们分别是树皮、木质部和髓。
(3)用解剖针轻轻扎一下树皮、木质部和髓部。你觉得质地较硬的是 ,质地较软的是 。
(4)试一试能否用手把树皮剥下来?
2、思考与讨论
(1)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现象吗?

(2)木制家具和课桌椅等的材料主要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
◆任务点二:物质的运输
1、探索活动
1、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若干根,先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各组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
2、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 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如图所示,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3、15min后从每组取出一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再从每组取出另一枝条,将枝条纵切,观察纵切面的染色情况。
4、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问题讨论
(1)若B、C 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而A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若将C 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3)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实验结论。

2、探索活动
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 1 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所示。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环剥部位的变化。
(1)实验现象: 。
(2)现象解释: 。
3、思考与讨论
(1)割裂橡胶树的树皮, 胶乳就会流出来。人们就是这样来采集胶乳的。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2)任意毁坏树皮会给树木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

1.如图所示的植物的茎按形态分属于(  )
A.直立茎 B.攀缘茎 C.匍匐茎 D.缠绕茎
2.有些木本植物生长过程中胸径不断增大,由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存在,缺乏韧性,会出现脱皮现象(如图)。引起植物胸径不断增大的主要结构是(  )
A.髓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韧皮部
3.小明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15分钟后取出,将枝条纵切。关于a、b点红色深浅及水分运输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B.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C.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D.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4.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甘薯根长得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  )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B.甘薯根自己合成的
C.茎制造后经过筛管运输来的
D.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6.下列有关木本植物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
B.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形成层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
C.“树怕剥片”的原因是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木质部、形成层和髓
7.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画,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释漫画中的主角的观点。
(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
(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功能。
(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 的结构。
1.关于水分进人植物体并在体内输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毛区细胞→茎导管→叶导管
B.根毛区导管→根毛细胞→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C.根毛细胞→根毛区导管→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D.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2.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B.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C.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D.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3.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4.某同学家中的一棵苹果树,在苹果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B.没有受伤的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5.有人外出旅游总喜欢在树干上乱刻乱划,“XX到此一游”等不文明旅游的事情发生。“爱护树木,人人有责”,在树干上乱刻乱划会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切断了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道 B.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
C.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道 D.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道
6.宁宁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 Y 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运输方向是 ,是运输水和 。
(2)若在 X 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