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观念:知道我国土壤资源地基本状况;了 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了解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科学思维:关注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探究实践: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等方式来了解自然界中土壤的分布状况。
态度责任:保护土壤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保护土壤的责任感。
一、土壤的价值
1. 环境中能够供人们使用的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
2. 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等。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3. 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当土壤遭受污染、失去肥力或遭受风和水的侵蚀而流失时,土壤的价值就会降低。
4.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5.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6. 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
7.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一般来说,植物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
8.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土壤失去水分和营养物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就是土地沙漠化。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9. 土壤保护就是进行土壤管理,防止土壤破坏。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
10.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任务点一:保护土壤
1、思考与讨论
(1)会引起当地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还有哪些?
①尾矿、废石和工业垃圾等堆放。②酸雨: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③尾气排放:汽油中含铅,燃烧随废气排出,导致铅污染土壤。
(2)针对土壤污染的现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①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③控制工业“三废”排放。④生物防治,如蚯蚓对农药的降解作用。
⑤对生活垃圾和有害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
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⑦换土深翻等。
2、探究实践
目标:比较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水土流失量。
器材:1.两个长30cm,宽15 cm,三面高5 cm的木盒。
2.两只与木盒高度、宽度匹配的盛水盆。
3.两块与水盆同高的木块。
4.两只相同的喷壶(装等量的清水)。
5.规格为长30cm,宽15 cm,厚5 cm的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各二块。
6.量筒一只,铲子一把。
过程:
1.分别将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
2.木盒的一端钉上与水盆同高的木块,将两个木盒分别平放在水盆上。
3.用两把喷水壶分别在土体中心上方20 cm处,均匀地给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洒水。
4.水洒完后,用量筒分别计量两个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表4.4-1中做记录。
5.分别铲除两个木盒上的表土和裸土,再依次将另一块有草皮的表土和另一块裸土平放在木盒上,然后使两个木盒倾斜30°,再按上述步骤3、4操作,并在表4.4-1中分别记录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
A为年降水量为 346 mm的情况下,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每公顷士地被雨水冲刷的泥土数量。
B为陆地上20 cm厚的土壤,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流失的时间。
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结合表4.4-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水土保持效果:林地>草地>耕地>裸地;
相同水土流失量所花费的时间:林地>草地>耕地>裸地。
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思考与讨论
(1)保护性耕作是怎样保护土壤的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仅保证种子发芽,并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的耕作技术。
(2)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为什么能恢复土壤肥力
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属于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共生,有一定的固氮作用,从而丰富土壤中的氮元素;根系生长过程中会疏松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升秸行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质。
(3)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你认为当地存在哪些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耕地的现象?
污水灌溉、耕地利用率低、城镇交通建设用地加剧、耕地闲置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等。
(4)针对现状,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土壤的措施?
加强污水监测和处理、保证耕地面系、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开展耕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等。
1.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答案】C
【详解】A、大量使用化肥,残留的化肥会污染水体和土壤,选项错误;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会污染水体和土壤,选项错误;
C、实行稻草还田,能够补充土壤中的养分,选项正确;
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会导致白色污染,污染土壤,选项错误,故选C。
2.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 )
A.酸雨 B.大气污染 C.水、土重金属污染 D.温室效应
【答案】C
【详解】某些地方所产大米辐射超标。可能是使用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的水,浇灌水稻,这些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积累,导致金属污染造成的。
故选C。
3.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答案】A
【详解】A:施有机肥,不会导致土壤板结。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板结。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会导致土壤板结。故选A。
4.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说法或应用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B.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
【答案】B
【详解】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说法错误;
B、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说法正确;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故说法错误;
D、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合成物质,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影响人体健康,所以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故说法错误。
故选B。
5.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
【答案】水土 大气 植树造林
【分析】根据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大气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植树造林。
6.小科在校园里散步时,发现路边有一块草坪几乎没有什么草生长,他猜测是因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科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相等的土块,分别记作甲土块和乙土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放入2只同规格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所示:记录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请回答:
(1)步骤1中“?”处应补充内容为 。
(2)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这是因为 ,实验效果明显。
(3)若发现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答案】 长、宽、厚 干燥的土壤中空气的体积更大 小于
【分析】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详解】(1)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确保除了土壤的疏松程度之外,其他条件如土块的大小都相同,以便进行准确的比较。因此步骤1中“?”处应补充内容为长、宽、厚。
(2)干燥的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空气,当加水时,空气会被排出,通过观察排出空气的多少可以判断土壤的疏松程度。湿润的土壤中空气含量较少,可能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这是因为干燥的土壤中空气的体积更大,实验效果明显。
(3)实验中,如果向甲土块(疏松土壤)注水时排出的空气较多,导致剩余水的体积 V1 小,而向乙土块(被踩过的土壤)注水时剩余水的体积 V2 大,这表明甲土块中的空气含量较高,因此疏松的土地空气含量高于被踩踏过的土地。因此若发现V1 小于 V2,则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1.今年,为保护耕地,我区及周边不少地区出现“退林还耕”,尤其不建议在适合耕种的壤土类土壤上继续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对此类土壤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适度;
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写一种)
【答案】 ①③⑤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
【分析】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
【详解】壤土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气性好、透水性强;土壤黏性适度,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
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还可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
2.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了预防和减轻泥石流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措施,例如建设固定护坡、设置泥石流警报系统、植树固土等。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
②在B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组斜坡不做处理;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 ;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2项) ;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 植被 水壶洒水的总质量、水壶所处的高度、水壶倾斜的角度、洒水的时间等 A、B两容器下方空容器中被冲刷下来的泥土的量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中植被。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洒水壶在同样的高度,洒水的水流一样大。
(3)观察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斜坡底下泥沙堆积的多少。
3.为了研究管道中水流动快慢与管道倾角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按如图进行实验。
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在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B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
③记录数据如下表。
组别 管道倾角 流经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1 10° 4.0 4.1 3.9 4.0
2 20° 2.5 2.4 2.4 2.43
3 30° 1.3 1.4 1.4 1.37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水流的快慢;
(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中,下列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是 。
A.管道的材料 B.管道的倾斜角度 C.软管口的出水速度 D.水在管道中的流经距离
(4)据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结合实验数据判断下列图中哪个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
【答案】 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的时间(流经时间) 管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CD A
【详解】(1)[1]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测量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的时间,来比较水流的快慢。
(2)[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管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3]A.管道的材料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不需要控制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只有管道的长度会影响实验的时间,因此管道的倾斜角度不需要控制,故B不符合题意;
C.软管口的出水速度会影响水在管道流经的时间,因此需要控制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水在管道中的流经距离会影响水在管道流经的时间,因此需要控制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4)[4]根据题意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当降水量相同时,水平倾角越大,则水流速度越快,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观念:知道我国土壤资源地基本状况;了 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了解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科学思维:关注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探究实践: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等方式来了解自然界中土壤的分布状况。
态度责任:保护土壤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保护土壤的责任感。
一、土壤的价值
1. 环境中能够供人们使用的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
2. 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等。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3. 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当土壤遭受污染、失去肥力或遭受风和水的侵蚀而流失时,土壤的价值就会降低。
4.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 和 。
5.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 。
6. 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 。
7. 是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一般来说,植物的根系有 的作用。
8.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土壤失去水分和营养物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就是 。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9. 土壤保护就是进行土壤管理,防止土壤破坏。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 、 和
等。
10.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 修复技术、 修复技术和 修复技术。
◆任务点一:保护土壤
1、思考与讨论
(1)会引起当地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还有哪些?
(2)针对土壤污染的现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2、探究实践
目标:比较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水土流失量。
器材:1.两个长30cm,宽15 cm,三面高5 cm的木盒。
2.两只与木盒高度、宽度匹配的盛水盆。
3.两块与水盆同高的木块。
4.两只相同的喷壶(装等量的清水)。
5.规格为长30cm,宽15 cm,厚5 cm的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各二块。
6.量筒一只,铲子一把。
过程:
1.分别将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
2.木盒的一端钉上与水盆同高的木块,将两个木盒分别平放在水盆上。
3.用两把喷水壶分别在土体中心上方20 cm处,均匀地给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洒水。
4.水洒完后,用量筒分别计量两个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表4.4-1中做记录。
5.分别铲除两个木盒上的表土和裸土,再依次将另一块有草皮的表土和另一块裸土平放在木盒上,然后使两个木盒倾斜30°,再按上述步骤3、4操作,并在表4.4-1中分别记录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
A为年降水量为 346 mm的情况下,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每公顷士地被雨水冲刷的泥土数量。
B为陆地上20 cm厚的土壤,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流失的时间。
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结合表4.4-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思考与讨论
(1)保护性耕作是怎样保护土壤的
(2)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为什么能恢复土壤肥力
(3)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你认为当地存在哪些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耕地的现象?
(4)针对现状,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土壤的措施?
1.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2.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 )
A.酸雨 B.大气污染 C.水、土重金属污染 D.温室效应
3.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4.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说法或应用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B.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
5.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
6.小科在校园里散步时,发现路边有一块草坪几乎没有什么草生长,他猜测是因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科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相等的土块,分别记作甲土块和乙土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放入2只同规格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所示:记录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请回答:
(1)步骤1中“?”处应补充内容为 。
(2)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这是因为 ,实验效果明显。
(3)若发现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1.今年,为保护耕地,我区及周边不少地区出现“退林还耕”,尤其不建议在适合耕种的壤土类土壤上继续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对此类土壤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适度;
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写一种)
2.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了预防和减轻泥石流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措施,例如建设固定护坡、设置泥石流警报系统、植树固土等。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
②在B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组斜坡不做处理;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 ;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2项) ;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
3.为了研究管道中水流动快慢与管道倾角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按如图进行实验。
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在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B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
③记录数据如下表。
组别 管道倾角 流经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1 10° 4.0 4.1 3.9 4.0
2 20° 2.5 2.4 2.4 2.43
3 30° 1.3 1.4 1.4 1.37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水流的快慢;
(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中,下列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是 。
A.管道的材料 B.管道的倾斜角度
C.软管口的出水速度 D.水在管道中的流经距离
(4)据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结合实验数据判断下列图中哪个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