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章
<<<
阶段重点突破练(一)
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加热法可除去Na2O中少量的Na2O2杂质
B.Na2O和Na2O2均为白色固体
C.将过量的Na、Na2O2分别投入到等量的水中生成的气体质量相等
D.Na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加热时Na2O和O2反应生成Na2O2,无法除去Na2O中少量的Na2O2杂质,A项错误;
Na2O2为淡黄色固体,B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已知用金属钠制取氧化钠的方法有许多,下列方法最好且解释合理的是
A.4Na+O2(纯) 2Na2O;产物唯一,条件易控制
B.4Na+CO2 2Na2O+C;原料价廉,反应操作简便
C.2NaNO2+6Na 4Na2O+N2↑;产物中只有Na2O固体生成,且生成
的N2可将周围环境中的O2与Na2O隔离,保护Na2O不被进一步氧化
D.4Na+O2(空气) 2Na2O;操作简便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钠与纯氧反应生成氧化钠,虽然产物唯一,但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完全,故不选A;
钠与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氧化钠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产生新的杂质,故不选B;
C项中反应是工业制取氧化钠最常见的方法,产生的氮气和固体易分离,目标产物中无杂质,而且亚硝酸钠属于工业常用盐,价格低,它提供一部分的钠元素,从而减少较贵重的金属钠的用量,且生成的N2可保护Na2O不被进一步氧化为Na2O2,故选C;
钠放置在空气中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水蒸气反应,产物不纯,故不选D。
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的Cu生成
B.在金属钠新切面处可观察到金属光泽,随后因生成Na2O2而变暗
C.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可以说明钠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大于水
D.Na2O和Na2O2露置在空气中,最终的产物都是Na2CO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红色的Cu生成,A错误;
在金属钠新切面处可观察到金属钠的光泽,随后因生成Na2O而变暗,B错误;
钠与水的反应中,可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室温下,Na2O、Na2O2与水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结晶产生十水合碳酸钠晶体,该晶体风化得到碳酸钠,则Na2O和Na2O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2023·浙江衢州高一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表演了“吹气生火”和“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如图所示,先在蒸发皿中分别放两小团脱脂棉,然后裹入一种淡黄色的化合物,再对着脱脂棉吹气或者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一会儿脱脂棉就会燃烧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淡黄色化合物为Na2O
B.由“吹气生火”的小魔术可以得出钠着火时不
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由“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可以得出有氢气生成
D.在活动中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现象,需要近距离俯视蒸发皿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Na2O为白色固体,题述的淡黄色化合物应为Na2O2,
A项错误;
Na2O2既能与人吹出的气体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和O2,又能与人吹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和O2,因此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项正确;
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C项错误;
实验过程中有明火,近距离俯视蒸发皿存在安全隐患, D项错误。
5.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原因是Na2O2与H2O反应生成的NaOH使酚酞溶液
变红
B.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是该反应生成的O2使溶液红色褪去
C.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是该反应生成的NaOH浓度过大而使溶液褪色
D.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是该反应生成了少量的H2O2,H2O2具有漂
白性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变红是因为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红色褪去是因为Na2O2与H2O反应时会生成少量的H2O2,H2O2具有漂白性。
6.2.3 g钠在干燥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可得到3.5 g固体。据此判断其产物为
A.只有Na2O2 B.只有Na2O
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金属钠和氧气反应可生成Na2O或Na2O2,解答此题可用“极限法”。若2.3 g钠全部反应生成Na2O,由反应4Na+O2===2Na2O可知,生成
Na2O的质量为3.1 g;若2.3 g钠全部反应生成Na2O2,由反应2Na+O2
Na2O2可知,生成Na2O2的质量为3.9 g。现产物为3.5 g,介于3.1 g和3.9 g之间,故产物为Na2O和Na2O2的混合物,C项正确。
7.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反应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的反应)。用如图所示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图中的量气装置E由甲、乙两根玻
璃管组成,它们用橡胶管连通,并
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 mL),
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
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稀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
(3)装置A的作用是 ;
装置B的作用是 。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⑤③④⑥⑦②①⑧(其中⑥⑦顺序可对调)
大理石和稀盐酸
吸收未反应的CO2
吸收CO2中混有的HCl
1
2
3
4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并求其差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_____
(填字母)。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待体系恢复至室温再读数
C.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
两管内液面持平时再读数
D.反应停止后立即读数
5
6
7
8
9
10
11
12
13
A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要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潮湿)
反应制取氧气,故首先需要制备二
氧化碳,只有装置C可以用来制取
二氧化碳,制气原料应该选用大理
石和稀盐酸,此法制得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少量氯化氢,需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氯化氢,然后使净化后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来制取氧气,此反应属于气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不易反应完全,为了除去未反应的
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入NaOH
溶液,在测量氧气体积时,为了使
测量更为准确,要注意上下移动装
置E中的乙管,使甲、乙两管的液面相平,以使甲管中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读数时视线应与甲管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以减少误差。
1
2
3
4
二、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8.(2023·天津静海一中高一调研)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生成酸性物质,故液氯不可用钢瓶运输
B.氯气泄漏时可向高处撤离
C.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约2体积氯气
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9.“氯气对水一心一意,水偏弄成三分四离”其中“三分四离”指的是新制氯水中的七种微粒。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的是
A.新制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和H+存在
B.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有HClO
存在
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
水反应生成了HCl
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的氯气
分子与氢氧化钠直接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HCl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红色褪去,这不是氯气分子的性质,A错误;
HClO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不能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新制氯水中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的是HCl,B错误;
由于酸性:HCl>H2CO3>HClO,所以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反应产生的气体是CO2,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新制氯水和NaOH溶液反应,不断消耗原溶液中的HCl和次氯酸,使得氯气分子继续与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最终氯水褪为无色,而不是氯气直接与氢氧化钠反应,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浓盐酸和Ca(ClO)2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 2Cl2↑+2H2O,用储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①CO2 ②HCl ③水蒸气 ④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在储存过程中Ca(ClO)2会与空气中的CO2、H2O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O2↑,从而发生变质,故久置漂白粉中会含有因变质生成的CaCO3,当与浓盐酸反应时,CaCO3则会与HCl反应生成CO2,制得的Cl2中还含有挥发出的HCl和少量水蒸气,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2023·福州高一检测)已知NaClO溶液能与CO2发生如下反应:NaClO+H2O+CO2===NaHCO3+HCl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中利用上述反应使84消毒液发挥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
B.加入少量盐酸可增强NaClO 溶液的漂白性
C.通入少量Cl2可增强NaClO溶液的漂白性
D.NaClO 溶液性质稳定,可敞口放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NaClO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HClO,从而发挥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A项正确;
由NaClO+HCl===HClO+NaCl可知,加入少量盐酸可增强 NaClO 溶液的漂白性,B项正确;
向 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故通入少量Cl2可增强NaClO 溶液的漂白性,C项正确;
由题意知,NaClO溶液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故NaClO 溶液应密封保存,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铜粉放在耐高温托盘内(防止硬质玻璃管炸裂)。
(1)为防止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加热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通入氯气
(2)当观察到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时,点燃酒精灯加热;写出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2+H2O===HCl+HClO、HCl+
AgNO3===AgCl↓+HNO3
当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时,说明已经排尽了装置中的空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H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中空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剧烈反
应,产生棕黄色的烟
Cu+Cl2 CuCl2
管中的水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使硬质玻璃管炸裂
防止右侧试
先变红后褪色
(6)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盛水的试管中,溶液最后的颜色为
__________,说明氯气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吸收
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Cl2+2NaOH
===NaCl+NaClO+H2O
浅黄绿色
能
13.(2023·山东济南高一月考)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作用(b、c、d、e代表对应物质间的反应,且氯水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 (填“b”“c” “d”或“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氯水中含有H+和HClO,H+使石蕊溶液先变红色,HClO 有漂白性,又使变红的石蕊溶液褪色。
(2)反应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氯水中含有HCl,HCl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反应e是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 +NaClO+H2O。 反应b是氯水中的 HCl 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有白色沉淀生成
Cl2+2NaOH===NaCl+NaClO+H2O
Na2CO3+2HCl===2NaCl+
H2O+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久置的氯水最终会变成 ,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该过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盐酸
2HClO 2HCl+O2↑
氯水久置过程中,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O 2HCl+O2↑。
(4)实验室保存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新制氯水逐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入最后半滴时溶液红色突然消失。探究“溶液红色突然消失”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
瓶中,置于阴凉处
①猜想:a.氯水中的 HCl、HClO 中和了 NaOH,使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b. 。
②设计实验:向已褪色的溶液中继续滴加NaOH 溶液,若_______________(填
实验现象,下同),则证明“猜想 a”正确;若 ,则证明“猜想b”正确。
氯水中的 HClO具有漂白性,溶液被漂白而褪色
溶液恢复红色
溶液不恢复红色作业5 阶段重点突破练(一)
(分值:100分)
(选择题1~6题,8~11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加热法可除去Na2O中少量的Na2O2杂质
B.Na2O和Na2O2均为白色固体
C.将过量的Na、Na2O2分别投入到等量的水中生成的气体质量相等
D.Na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2.已知用金属钠制取氧化钠的方法有许多,下列方法最好且解释合理的是 ( )
A.4Na+O2(纯)2Na2O;产物唯一,条件易控制
B.4Na+CO22Na2O+C;原料价廉,反应操作简便
C.2NaNO2+6Na4Na2O+N2↑;产物中只有Na2O固体生成,且生成的N2可将周围环境中的O2与Na2O隔离,保护Na2O不被进一步氧化
D.4Na+O2(空气)2Na2O;操作简便
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的Cu生成
B.在金属钠新切面处可观察到金属光泽,随后因生成Na2O2而变暗
C.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可以说明钠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大于水
D.Na2O和Na2O2露置在空气中,最终的产物都是Na2CO3
4.(2023·浙江衢州高一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表演了“吹气生火”和“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如图所示,先在蒸发皿中分别放两小团脱脂棉,然后裹入一种淡黄色的化合物,再对着脱脂棉吹气或者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一会儿脱脂棉就会燃烧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淡黄色化合物为Na2O
B.由“吹气生火”的小魔术可以得出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由“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可以得出有氢气生成
D.在活动中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现象,需要近距离俯视蒸发皿
5.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原因是Na2O2与H2O反应生成的NaOH使酚酞溶液变红
B.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是该反应生成的O2使溶液红色褪去
C.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是该反应生成的NaOH浓度过大而使溶液褪色
D.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是该反应生成了少量的H2O2,H2O2具有漂白性
6.2.3 g钠在干燥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可得到3.5 g固体。据此判断其产物为 ( )
A.只有Na2O2 B.只有Na2O
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7.(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反应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的反应)。用如图所示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图中的量气装置E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胶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 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稀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
(3)装置A的作用是 ; 装置B的作用是 。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并求其差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填字母)。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待体系恢复至室温再读数
C.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内液面持平时再读数
D.反应停止后立即读数
二、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8.(2023·天津静海一中高一调研)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氯气溶于水生成酸性物质,故液氯不可用钢瓶运输
B.氯气泄漏时可向高处撤离
C.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约2体积氯气
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9.“氯气对水一心一意,水偏弄成三分四离”其中“三分四离”指的是新制氯水中的七种微粒。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的是 ( )
A.新制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和H+存在
B.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有HClO存在
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
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的氯气分子与氢氧化钠直接反应
10.浓盐酸和Ca(ClO)2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储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CO2 ②HCl ③水蒸气 ④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2023·福州高一检测)已知NaClO溶液能与CO2发生如下反应:NaClO+H2O+CO2===NaHCO3+HCl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活中利用上述反应使84消毒液发挥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
B.加入少量盐酸可增强NaClO 溶液的漂白性
C.通入少量Cl2可增强NaClO溶液的漂白性
D.NaClO 溶液性质稳定,可敞口放置
12.(2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铜粉放在耐高温托盘内(防止硬质玻璃管炸裂)。
(1)为防止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加热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当观察到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时,点燃酒精灯加热;写出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中空试管的作用是 。
(5)实验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
(6)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盛水的试管中,溶液最后的颜色为 ,说明氯气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13.(20分)(2023·山东济南高一月考)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作用(b、c、d、e代表对应物质间的反应,且氯水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 (填“b”“c”“d”或“e”)。
(2)反应c的现象是 ,
反应e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久置的氯水最终会变成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过程: 。
(4)实验室保存氯水的方法是 。
(5)把新制氯水逐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入最后半滴时溶液红色突然消失。探究“溶液红色突然消失”的原因。
①猜想:a.氯水中的 HCl、HClO 中和了 NaOH,使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b. 。
②设计实验:向已褪色的溶液中继续滴加NaOH 溶液,若 (填实验现象,下同),则证明“猜想 a”正确;若 ,则证明“猜想b”正确。
答案精析
1.D [加热时Na2O和O2反应生成Na2O2,无法除去Na2O中少量的Na2O2杂质,A项错误;Na2O2为淡黄色固体,B项错误。]
2.C [钠与纯氧反应生成氧化钠,虽然产物唯一,但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完全,故不选A;钠与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氧化钠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产生新的杂质,故不选B;C项中反应是工业制取氧化钠最常见的方法,产生的氮气和固体易分离,目标产物中无杂质,而且亚硝酸钠属于工业常用盐,价格低,它提供一部分的钠元素,从而减少较贵重的金属钠的用量,且生成的N2可保护Na2O不被进一步氧化为Na2O2,故选C;钠放置在空气中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水蒸气反应,产物不纯,故不选D。]
3.D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红色的Cu生成,A错误;在金属钠新切面处可观察到金属钠的光泽,随后因生成Na2O而变暗,B错误;钠与水的反应中,可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C错误;室温下,Na2O、Na2O2与水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结晶产生十水合碳酸钠晶体,该晶体风化得到碳酸钠,则Na2O和Na2O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D正确。]
4.B [Na2O为白色固体,题述的淡黄色化合物应为Na2O2,A项错误;Na2O2既能与人吹出的气体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又能与人吹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和O2,因此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项正确;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 O2 ,C项错误;实验过程中有明火,近距离俯视蒸发皿存在安全隐患, D项错误。]
5.D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变红是因为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红色褪去是因为Na2O2与H2O反应时会生成少量的H2O2,H2O2具有漂白性。]
6.C [金属钠和氧气反应可生成Na2O或Na2O2,解答此题可用“极限法”。若2.3 g钠全部反应生成Na2O,由反应4Na+O2===2Na2O可知,生成Na2O的质量为3.1 g;若2.3 g钠全部反应生成Na2O2,由反应2Na+O2Na2O2可知,生成Na2O2的质量为3.9 g。现产物为3.5 g,介于3.1 g和3.9 g之间,故产物为Na2O和Na2O2的混合物,C项正确。]
7.(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其中⑥⑦顺序可对调)
(2)大理石和稀盐酸 (3)吸收未反应的CO2 吸收CO2中混有的HCl (4)ABC
解析 要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潮湿)反应制取氧气,故首先需要制备二氧化碳,只有装置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制气原料应该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此法制得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少量氯化氢,需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氯化氢,然后使净化后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来制取氧气,此反应属于气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不易反应完全,为了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在测量氧气体积时,为了使测量更为准确,要注意上下移动装置E中的乙管,使甲、乙两管的液面相平,以使甲管中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读数时视线应与甲管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以减少误差。
8.A
9.C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HCl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红色褪去,这不是氯气分子的性质,A错误;HClO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不能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新制氯水中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的是HCl,B错误;由于酸性:HCl>H2CO3>HClO,所以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反应产生的气体是CO2,C正确;新制氯水和NaOH溶液反应,不断消耗原溶液中的HCl和次氯酸,使得氯气分子继续与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最终氯水褪为无色,而不是氯气直接与氢氧化钠反应,D错误。]
10.A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在储存过程中Ca(ClO)2会与空气中的CO2、H2O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从而发生变质,故久置漂白粉中会含有因变质生成的CaCO3,当与浓盐酸反应时,CaCO3则会与HCl反应生成CO2,制得的Cl2中还含有挥发出的HCl和少量水蒸气,A项正确。]
11.D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NaClO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HClO,从而发挥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A项正确;由NaClO+HCl===HClO+NaCl可知,加入少量盐酸可增强 NaClO 溶液的漂白性,B项正确;向 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故通入少量Cl2可增强NaClO 溶液的漂白性,C项正确;由题意知,NaClO溶液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故NaClO 溶液应密封保存,D项错误。]
12.(1)通入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2)Cl2+H2O===HCl+HClO、HCl+AgNO3===AgCl↓+HNO3 (3)剧烈反应,产生棕黄色的烟 Cu+Cl2CuCl2 (4)防止右侧试管中的水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使硬质玻璃管炸裂
(5)先变红后褪色 (6)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Cl2+2NaOH===NaCl+NaClO+H2O (7)浅黄绿色 能
解析 (2)当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时,说明已经排尽了装置中的空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H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
13.(1)d (2)有白色沉淀生成 Cl2+2NaOH===NaCl+NaClO+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3)盐酸 2HClO2HCl+O2↑ (4)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5)①氯水中的 HClO具有漂白性,溶液被漂白而褪色 ②溶液恢复红色 溶液不恢复红色
解析 (1)氯水中含有H+和HClO,H+使石蕊溶液先变红色,HClO 有漂白性,又使变红的石蕊溶液褪色。(2)氯水中含有HCl,HCl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反应e是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反应b是氯水中的 HCl 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3)氯水久置过程中,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