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章
<<<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
一、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与定律
1.(2023·湖南衡阳一中高一检测)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1 mol任何物质中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1 mol CO2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
C.4 mol H2SO4中含有8 mol H原子、4 mol S原子和16 mol O原子
D.1 mol Ne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CO2、O2,而有的物质中不含分子,如Fe、NaCl,故A项错误。
14
15
2.(2024·合肥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空气是混合物,所以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
22.4 L·mol-1
B.44 g CO2在任何情况下所含分子数都约为6.02×1023
C.44.8 L N2所含的分子数约为1.204×1024
D.只有在标准状态下22.4 L H2和22.4 L O2所含的分子数才相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均为22.4 L·mol-1,A项错误;
任何情况下44 g CO2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其所含分子数均约为6.02 ×1023,B项正确;
标准状况下,44.8 L N2所含分子数约为1.204×1024,非标准状况下不一定,C项错误;
只要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项错误。
14
15
3.同温同压下,a g甲气体和2a 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1
B.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C.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1
D.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为1∶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 知,其密度相同;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1∶1);同温同体积等质量的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1∶1);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1∶1),分子的构成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原子个数是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以物质的量为桥梁的相关计算
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A.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氧原子,则三种
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3∶2∶1
B.28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的质量为16 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
D.a g Cl2中含有b个氯原子,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NA可表示
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项,CO、CO2、O3分别都含有1 mol氧原子时,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mol、 mol,则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6∶3∶2,错误;
B项,22.4 L CO2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错误;
C项,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错误;
D项,×2×NA=b,故NA==,正确。
14
15
5.(2023·衡水高一检测)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所含原子数是2NA
B.5.4 g水所含的分子数为0.3NA
C.含1 mol硫酸钾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1 mol SO2与1 mol CO2均含有3NA个原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标准状况下22.4 L H2物质的量为=1 mol,所含原子数为2NA,A项正确;
5.4 g水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所含分子数为0.3NA,B项正确;
含1 mol硫酸钾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数为NA,C项错误;
SO2与CO2分子内均只有3个原子,则标准状况下,1 mol SO2与1 mol CO2均含有3 mol原子,原子数目均为3NA,D正确。
14
15
6.常温常压下,将0.3 mol CO2通入盛有23.4 g Na2O2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排出气体,所得固体的质量为29.0 g,则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与产物Na2CO3的质量分别为
A.0.3 mol 29.0 g B.0.3 mol 21.2 g
C.0.2 mol 21.2 g D.0.2 mol 29.0 g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法一(常规法):假设参与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x。
2CO2+2Na2O2===2Na2CO3+O2
2 2 2 1
x x
则44 g·mol-1×x-32 g·mol-1×=29.0 g-23.4 g,解得x=0.2 mol,m(Na2CO3)=0.2 mol×106 g·mol-1=21.2 g。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法二(差量法):反应后与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差为29.0 g-23.4 g=5.6 g。
2Na2O2+2CO2===2Na2CO3+O2 Δm
定量关系:156 g 2 mol 212 g 56 g
代入差量: n(CO2) m(Na2CO3) 5.6 g
=,解得n(CO2)=0.2 mol,
=,解得m(Na2CO3)=21.2 g。
14
15
7.(2023·江苏盐城高一月考)有一容积为V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1 mol N2,右边充入一定量的CO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边与左边的分子数之比为4∶1
B.右边 CO的质量为5.6 g
C.右边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的14倍
D.若改变右边 CO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位置,保持温度不
变,则应再充入0.2 mol CO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左
右两边体积之比为4∶1,所以右边气体的物质的量
为=0.25 mol。
A项,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分子数与体积成正比,则右边与左边的分子数之比为1∶4,错误;
B项,右边CO 的质量为28 g·mol-1×0.25 mol=7 g,错误;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项,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
比,CO与H2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8 g·mol-1∶2 g·mol-1
=14∶1,故右边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
度的14倍,正确;
D项,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位置时,左右两边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需要充入的CO的物质的量为1 mol-0.25 mol=0.75 mol,错误。
14
15
1
2
3
4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8.(2023·黄冈高一检测)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A.将25 g CuSO4·5H2O溶解加水至体积为0.1 L
B.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0.2 L溶液
C.将1 L 10 mol·L-1的浓硫酸加入9 L水中
D.将40 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入1 000 mL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9.(2023·上海徐汇区高一检测)标准状况下将44.8 L HCl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0 g·cm-3,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05 mol·L-1 B.2.10 mol·L-1
C.2.20 mol·L-1 D.2.30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10.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之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3 B.1∶6∶9
C.1∶3∶3 D.1∶3∶6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设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6 mol、9 mol,则硫酸铝为1 mol,硫酸锌为6 mol,硫酸钠为9 mol,所以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6∶9。
14
15
四、关于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的综合
11.将2.3 g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纯净物X。将X溶于水形成200 mL溶液Y。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X的物质的量是0.1 mol
B.X与水反应生成0.56 L气体
C.Y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5 mol·L-1
D.含0.1 mol CuSO4的溶液可与Y溶液完全反应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2
Na2O2、2Na2O2+2H2O===4NaOH+O2↑。2.3 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燃烧生成0.05 mol Na2O2,0.05 mol Na2O2与H2O反应生成0.1 mol NaOH和0.025 mol O2,A项错误;
0.1 mol NaOH形成的20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5 mol·L-1,C项正确;
2NaOH+CuSO4===Cu(OH)2↓+Na2SO4,0.1 mol NaOH只能与0.05 mol CuSO4反应,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2023·济南实验中学高一期末)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25 ℃时,a g该晶体能够溶于b g水中形成V mL饱和溶液。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L-1
B.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
C.该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m(水)∶m(溶质)=(+b)∶(a-)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a g R·nH2O晶体溶于b g水形成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为(a+b)g,溶液的体积为10-3 V L,则该溶液的密度为ρ=g·,故A正确;
a g该晶体中R的物质的量为 mol,溶液的体积为10-3 V 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故B正确;
a g R·nH2O晶体溶于b g水形成的溶液中,水的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为(a-) g,则m(水)∶m(溶质)=(+b)∶(a-),故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g R·nH2O晶体溶于b g水形成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为(a+b)g,溶质的质量为(a-) g,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3·唐山高一检测)回答下列问题:
(1)6.02×1023个氨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质量为 g。
(2) mol H2SO4所含氢原子数与0.2 mol H3PO4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3)40.5 g某金属氯化物RCl2,含有0.6 mol氯离子,则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2.4
17
0.3
64
14
15
(4)20 g A物质和14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 C物质、3.6 g D物质和0.2 mol 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5)NO和O2可以发生反应2NO+O2===2NO2,若反应生成46 g NO2,则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8 g·mol-1
0.5
14
15
14.(2023·苏州实验中学期中)(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和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Z(g),则气体Z的化学式是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X2+3Y2===故Z的化学式为XY3或Y3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XY3(或Y3X)
14
15
(2)A、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8.6 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 L。已知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由此可推断A可能是 (填化学式,下同),B是 。
由题意知MA=14MB,nA=3nB,则有
解得nB=0.1 mol,nA=0.3 mol,MB=2 g·mol-1,MA=28 g·mol-1,故A可能为N2、CO等,B为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N2(CO等,答案合理即可)
H2
14
15
(3)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 g,体积为22.4 L,则CO所占的体积是 L。
设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解得x=y=0.5 mol,则V(CO)=0.5 mol×22.4 L·mol-1=11.2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2
14
15
15.实验室用CuSO4·5H2O晶体配制460 mL 0.100 mol·L-1 CuSO4溶液。现有下列仪器:
A.烧杯 B.500 mL容量瓶
C.药匙 D.玻璃棒
E.托盘天平(带砝码) F.量筒
G.试剂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胶头滴管
14
15
(2)用托盘天平称取的CuSO4·5H2O晶体的质量为 ,若定容时加蒸馏水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的方法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5 g
重新配制
所需溶质质量为m(CuSO4·5H2O)=nM=0.05 mol×250 g·mol-1=12.5 g。
14
15
(3)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填字母)。
A.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再摇匀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容量瓶内底部有少量蒸馏水而未干燥处理
D.称取的CuSO4·5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D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项,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
D项,CuSO4·5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时,所称的溶质中CuSO4的质量偏大,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A项,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C项,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
14
15
(4)若取50.0 mL上述已配好的溶液,与150 mL 0.200 mol·L-1 CuSO4溶液混合,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c(CuSO4)==0.175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0.175 mol·L-1
14
15作业10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一、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与定律
1.(2023·湖南衡阳一中高一检测)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1 mol任何物质中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1 mol CO2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
C.4 mol H2SO4中含有8 mol H原子、4 mol S原子和16 mol O原子
D.1 mol Ne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
2.(2024·合肥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空气是混合物,所以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 L·mol-1
B.44 g CO2在任何情况下所含分子数都约为6.02×1023
C.44.8 L N2所含的分子数约为1.204×1024
D.只有在标准状态下22.4 L H2和22.4 L O2所含的分子数才相等
3.同温同压下,a g甲气体和2a 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1
B.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C.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1
D.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为1∶1
二、以物质的量为桥梁的相关计算
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
A.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3∶2∶1
B.28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的质量为16 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
D.a g Cl2中含有b个氯原子,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NA可表示为
5.(2023·衡水高一检测)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所含原子数是2NA
B.5.4 g水所含的分子数为0.3NA
C.含1 mol硫酸钾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1 mol SO2与1 mol CO2均含有3NA个原子
6.常温常压下,将0.3 mol CO2通入盛有23.4 g Na2O2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排出气体,所得固体的质量为29.0 g,则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与产物Na2CO3的质量分别为 ( )
A.0.3 mol 29.0 g B.0.3 mol 21.2 g
C.0.2 mol 21.2 g D.0.2 mol 29.0 g
7.(2023·江苏盐城高一月考)有一容积为V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1 mol N2,右边充入一定量的CO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右边与左边的分子数之比为4∶1
B.右边 CO的质量为5.6 g
C.右边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的14倍
D.若改变右边 CO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位置,保持温度不变,则应再充入0.2 mol CO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8.(2023·黄冈高一检测)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
A.将25 g CuSO4·5H2O溶解加水至体积为0.1 L
B.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0.2 L溶液
C.将1 L 10 mol·L-1的浓硫酸加入9 L水中
D.将40 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入1 000 mL水
9.(2023·上海徐汇区高一检测)标准状况下将44.8 L HCl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0 g·cm-3,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2.05 mol·L-1 B.2.10 mol·L-1
C.2.20 mol·L-1 D.2.30 mol·L-1
10.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之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2∶3 B.1∶6∶9
C.1∶3∶3 D.1∶3∶6
四、关于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的综合
11.将2.3 g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纯净物X。将X溶于水形成200 mL溶液Y。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
A.X的物质的量是0.1 mol
B.X与水反应生成0.56 L气体
C.Y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5 mol·L-1
D.含0.1 mol CuSO4的溶液可与Y溶液完全反应
12.(2023·济南实验中学高一期末)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25 ℃时,a g该晶体能够溶于b g水中形成V mL饱和溶液。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L-1
B.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
C.该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m(水)∶m(溶质)=(+b)∶(a-)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13.(14分)(2023·唐山高一检测)回答下列问题:
(1)6.02×1023个氨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质量为 g。
(2) mol H2SO4所含氢原子数与0.2 mol H3PO4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3)40.5 g某金属氯化物RCl2,含有0.6 mol氯离子,则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4)20 g A物质和14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 C物质、3.6 g D物质和0.2 mol 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5)NO和O2可以发生反应2NO+O2===2NO2,若反应生成46 g NO2,则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14.(12分,每空3分)(2023·苏州实验中学期中)(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和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Z(g),则气体Z的化学式是 。
(2)A、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8.6 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 L。已知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由此可推断A可能是 (填化学式,下同),B是 。
(3)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 g,体积为22.4 L,则CO所占的体积是 L。
15.(14分)实验室用CuSO4·5H2O晶体配制460 mL 0.100 mol·L-1 CuSO4溶液。现有下列仪器:
A.烧杯 B.500 mL容量瓶
C.药匙 D.玻璃棒
E.托盘天平(带砝码) F.量筒
G.试剂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
(2)用托盘天平称取的CuSO4·5H2O晶体的质量为 ,若定容时加蒸馏水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的方法是 。
(3)(4分)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填字母)。
A.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再摇匀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容量瓶内底部有少量蒸馏水而未干燥处理
D.称取的CuSO4·5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4)(4分)若取50.0 mL上述已配好的溶液,与150 mL 0.200 mol·L-1 CuSO4溶液混合,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精析
1.A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CO2、O2,而有的物质中不含分子,如Fe、NaCl,故A项错误。]
2.B [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均为22.4 L·mol-1,A项错误;任何情况下44 g CO2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其所含分子数均约为6.02×1023,B项正确;标准状况下,44.8 L N2所含分子数约为1.204×1024,非标准状况下不一定,C项错误;只要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项错误。]
3.D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 知,其密度相同;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1∶1);同温同体积等质量的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1∶1);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1∶1),分子的构成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原子个数是否相同。]
4.D [A项,CO、CO2、O3分别都含有1 mol氧原子时,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mol、 mol,则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6∶3∶2,错误;B项,22.4 L CO2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错误;C项,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错误;D项,×2×NA=b,故NA==,正确。]
5.C [标准状况下22.4 L H2物质的量为=1 mol,所含原子数为2NA,A项正确;5.4 g水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所含分子数为0.3NA,B项正确;含1 mol硫酸钾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数为NA,C项错误;SO2与CO2分子内均只有3个原子,则标准状况下,1 mol SO2与1 mol CO2均含有3 mol原子,原子数目均为3NA,D正确。]
6.C [解法一(常规法):假设参与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x。
2CO2+2Na2O2===2Na2CO3+O2
2 2 2 1
x x
则44 g·mol-1×x-32 g·mol-1×=29.0 g-23.4 g,解得x=0.2 mol,m(Na2CO3)=0.2 mol×106 g·mol-1=21.2 g。
解法二(差量法):反应后与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差为29.0 g-23.4 g=5.6 g。
2Na2O2+2CO2===2Na2CO3+O2 Δm
定量关系: 156 g 2 mol 212 g 56 g
代入差量: n(CO2) m(Na2CO3) 5.6 g
=,解得n(CO2)=0.2 mol,
=,解得m(Na2CO3)=21.2 g。]
7.C [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左右两边体积之比为4∶1,所以右边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A项,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分子数与体积成正比,则右边与左边的分子数之比为1∶4,错误;B项,右边CO 的质量为28 g·mol-1×0.25 mol=7 g,错误;C项,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与H2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8 g·mol-1∶2 g·mol-1=14∶1,故右边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的14倍,正确;D项,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位置时,左右两边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需要充入的CO的物质的量为1 mol-0.25 mol=0.75 mol,错误。]
8.A 9.A
10.B [设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6 mol、9 mol,则硫酸铝为1 mol,硫酸锌为6 mol,硫酸钠为9 mol,所以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6∶9。]
11.C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2Na2O2、2Na2O2+2H2O===4NaOH+O2↑。2.3 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燃烧生成0.05 mol Na2O2,0.05 mol Na2O2与H2O反应生成0.1 mol NaOH和0.025 mol O2,A项错误;0.1 mol NaOH形成的20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5 mol·L-1,C项正确;2NaOH+CuSO4===Cu(OH)2↓+Na2SO4,0.1 mol NaOH只能与0.05 mol CuSO4反应,D项错误。]
12.D [a g R·nH2O晶体溶于b g水形成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为(a+b)g,溶液的体积为10-3 V L,则该溶液的密度为ρ=g·,故A正确;a g该晶体中R的物质的量为 mol,溶液的体积为10-3 V 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故B正确;a g R·nH2O晶体溶于b g水形成的溶液中,水的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为(a-) g,则m(水)∶m(溶质)=(+b)∶(a-),故C正确;a g R·nH2O晶体溶于b g水形成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为(a+b) g,溶质的质量为(a-) g,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故D错误。]
13.(1)1 22.4 17 (2)0.3 (3)64 (4)108 g·mol-1 (5)0.5
14.(1)XY3(或Y3X) (2)N2(CO等,答案合理即可) H2 (3)11.2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X2+3Y2===2Z,故Z的化学式为XY3或Y3X。
(2)由题意知MA=14MB,nA=3nB,则有
解得nB=0.1 mol,nA=0.3 mol,MB=2 g·mol-1,MA=28 g·mol-1,故A可能为N2、CO等,B为H2。
(3)设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解得x=y=0.5 mol,则V(CO)=0.5 mol×22.4 L·mol-1=11.2 L。
15.(1)胶头滴管 (2)12.5 g 重新配制
(3)BD (4)0.175 mol·L-1
解析 (2)所需溶质质量为m(CuSO4·5H2O)=nM=0.05 mol×250 g·mol-1=12.5 g。(3)B项,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D项,CuSO4·5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时,所称的溶质中CuSO4的质量偏大,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项,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项,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4)c(CuSO4)==0.175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