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2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21: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题目 2.1.2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 1.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
内容解析 平行和垂直是空间中图形的两种基本位置关系,位置关系是几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其中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形.由于斜率刻画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同时直线的位置可以由点与斜率唯一确定,因此在点确定的前提下,可以由它们的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直线的平行、垂直的形象已经非常熟悉.平行的位置关系非常抽象,在平面几何中,用两条直线不相交来定义平行,但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通过两条直线对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即几何法判定.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基本概念,运用代数方法即坐标法,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三、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理解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会用斜率关系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 2.能利用代数方法解决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目标解析 (1)理解直线的倾斜程度是由倾斜角或斜率来刻画的,知道对于两条平行直线应具有相同的倾斜程度以及两条垂直直线,它们的方向向量是垂直的,进而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思想. (2)通过探究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进一步体会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解析几何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教学难点 将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转化为判断两直线斜率的关系来研究
四、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采用观察,归纳,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会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观察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与任务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与任务解决 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
环节一 任务1:温习旧知、引入新课 为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代数方法表示直线,我们从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出发,引入直线的倾斜角,再利用倾斜角与直线上点的坐标系引入直线的斜率,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并导出了用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计算斜率的公式,从而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下面,我们通过直线的斜率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学生认真思考: 1、回忆直线倾斜角、斜率的相关知识后回答问题. 2、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能用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来刻化 通过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公式的回顾,引出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 任务2:新知探究、得出结论 问题1: 我们知道,平面中的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 当两条直线与平行时,它们的斜率与满足什么关系? 如图,若∥,则与的倾斜角与相等,由=,可得tan =tan ,即=.因此,若∥,则=. 当=时,tan =tan ,由倾斜角的取值范围及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因此∥.显然,当==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 若直线,重合,此时仍然有=.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时,常常用到这个结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情况,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出两直线平行的结论 问题2: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的斜率不相等;反之,当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时,它们相交.在相交的位置关系中,垂直是最特殊的情形.当直线,垂直时,它们的斜率除了不相等外,是否还有特殊的数量关系? 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则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a=(1,),b=(1,) 追问:若直线或其中一条的斜率不存在时,这两条直线能否垂直?又在什么时候垂直呢? 当直线或的倾斜角为90°时,若⊥,则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反之亦然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图,观察倾斜角之间的关系.与学生共同总结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 学生思考、认真作图后回答: 1、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斜率满足什么关系? 2、若两条直线倾斜角都为90°(即斜率不相等时) ,那么两条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由此能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总结归纳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结论:对于斜率为与的两条直线与 学生回忆两向量垂直时坐标满足的条件,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推导两直线垂直时斜率的关系: 学生思考: 1、两直线垂直时,他们的倾斜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画图分析) 两直线倾斜角相差90° 2、如何把两直线倾斜角相差90°转化为斜率问题?学生回忆两向量垂直时坐标满足的条件? 学生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推导两直线垂直时斜率的关系 ⊥a⊥ba·b=0 1×1+=0, 即=-1.也就是说, 学生认真思考追问,结合图形,并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出结论 学生总结: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结论:对于斜率为与的两条直线与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能力。 学生通过作图,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的条件,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素养。 通过数形结合将所学知识点融入图形中进行提炼、总结,得到每个问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出两直线垂直的判定的条件,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素养。
环节三 任务3:新知应用、巩固内化 例1.已知A(2,3),B(-4,0),P(-3,1),Q(-1,2),试判断直线AB与P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2.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0,0),B(2,-1),C(4,2),D(2,3),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例3. 已知A(-6,0),B(3,6),P(0,3),Q(6,-6),试判断直线AB与PQ的位置关系. 例4. 已知A(5,-1),B(1,1),C(2,3)三点,试判断△ABC的形状. 例1: 1.学生计算AB与PQ的斜率. 2.学生思考:如何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还是重合? 例2: 1.学生先画图,进行猜想 2.学生思考:如何来证明猜想?(平行四边形定义) 例3: 1.学生计算AB与PQ的斜率. 2.学生思考:若直线斜率不存在,如何来判断两直线垂直? 例4: 1.学生先画图,进行猜想 2.学生思考:如何来证明猜想? 通过对例1、2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条直线平行时斜率(倾斜角)的关系. 通过对例题3、4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条直线垂直时斜率(倾斜角)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利用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而用代数方法来得到代数问题的解,再利用代数问题的解去解释几何问题,从而得到了几何问题的解. 学生回顾本节所学,总结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运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的回顾,培养学生反思与整理的意识与习惯.
六、目标检测与作业设计 目标检测: 1. 判断下列各对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1)经过A(2,3),B(–1,0)两点的直线,与经过点P(1,0)且斜率为1的直线; (2)经过C(3,1),D(–2,0)两点的直线,与经过点M(1,– 4)且斜率为–5的直线l4. 2. 试确定m的值,使过A(m,1) ,B(–1,m)两点的直线与过P (1,2) ,Q (–5,0)两点的直线: (1)平行; (2)垂直. 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 教材57页,练习1,2题. 2、拓展提升 教材58页,6,8题.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计算过程. 1.考查学生对直线平行、垂直判定的掌握情况; 2.巩固学生对斜率公式的记忆,同时深化直线平行与垂直判定的掌握.
七、板书设计 2.1.2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一、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斜率分别为,的两条直线,有 当==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 二、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 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反之,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1,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