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5 15: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单选题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它们滋养着生命,孕育着文明。右图为亚洲地形、河流略图,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亚洲的河流大多呈辐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读图可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为( )
A.东西高,中部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南北高,中部低
2.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地跨寒、温、热三带②位于非洲的西南方向
③主要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④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山脉完全位于亚洲境内 B.乙处为世界最高的高原
C.丙处为中南半岛,季风气候显著 D.丁处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
4.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位于“东方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的A海峡是( )
A.土耳其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白令海峡 D.台湾海峡
5.亚洲有很多“世界之最”,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B.有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C.有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D.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肯尼亚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终年阳光充沛,十分适宜玫瑰等鲜花品种生长,成为非洲最大鲜花出口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肯尼亚的鲜花大量出口欧洲的自然优势是( )
A.光热充足 B.水源充足 C.市场广阔 D.土壤肥沃
7.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被称为“赤道雪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8.非洲气温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沙漠面积广大 B.平均海拔较低
C.许多地方年降水量少 D.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读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图、欧洲西部地形图和欧洲西部气候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欧洲传统民居墙体厚度由西向东的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
A.墙体变薄,降水减少 B.墙体变薄,温差变小
C.墙体变厚,降水增加 D.墙体变厚,温差变大
10.图中墙壁厚度的变化,反映了欧洲自西向东( )
A.所处的纬度越来越高 B.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C.所处的纬度越来越低 D.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11.欧洲南部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欧洲的地形、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含沙量大 B.季节变化大 C.水流平缓 D.结冰期长
13.下列关于欧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山脉多分布在东、西两侧
B.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
C.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D.欧洲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发达国家分布集中
明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有利于人类更好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下图是同学们认识区域自然环境时搜集到的北美洲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北美洲东侧濒临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15.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它是( )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本州岛
16.图中①-白令海峡是重要的洲界线,它的两侧分别是( )
A.亚洲和北美洲 B.亚洲和欧洲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在神秘的非洲大地上每年都会上演动物大迁徙的壮观场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都位于非洲的是( )
A.“地球之巅”、“热带大陆” B.“世界人种大熔炉”、“高原大陆”
C.“富饶大陆”、“高原大陆” D.“湿润的大陆”、“热带大陆”
18.图示角马群的迁徙方向是( )
A.每年6月至10月,动物向西迁徙 B.每年6月至10月,动物向南迁徙
C.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动物向东迁徙 D.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动物向南迁徙
19.东非草原上野生动物定期迁徙的原因是( )
①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②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和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干湿季相反
③食草动物在干季缺少食物和水源
④动物们为了躲避寒冷的天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亚洲南部分布着三大半岛,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左图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右图是乙半岛某地不同季节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甲、乙、丙三个半岛对应的亚洲分区分别是( )
A.东亚、中亚、西亚 B.西亚、南亚、东南亚
C.西亚、南亚、东亚 D.中亚、东亚、东南亚
21.甲、乙、丙三个半岛中,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22.乙半岛中民居采用干栏式建筑,底层高高架起,其主要功能是( )
A.防寒潮 B.防洪涝 C.防干旱 D.防地震
23.下列关于图中三大半岛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穿过 B.旱涝灾害频繁 C.以黄色人种为主 D.都是人口稀疏地区
24.关于亚洲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大陆性特征显著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④季风气候典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拉丁美洲的原住居民是( )
A.印第安人 B.因纽特人 C.爱斯基摩人 D.犹太人
26.关于图中字母或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山脉是落基山脉 B.a处的巴拿马运河为非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C.b处地形区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D.c处地形区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27.下面是几位同学对美洲地理特征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小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群
B.小华: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C.小兰:北美洲以热带气候为主,寒带气候缺失
D.小玲: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南亚地区小麦、水稻、棉花和黄麻等的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读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示甲海域属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9.图示四个城市中,最适合发展麻纺织工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0.下列关于南亚人口和经济说法错误的是( )
A.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B.泰姬陵是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代表
C.南亚的粮食以水稻种植为主
D.南亚的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部地区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读亚洲中南半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图示区域内地形与河流的分布特点大致是( )
A.山河相间,东西横列 B.山环水绕,南高北低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高原为主,河流短小
32.图示区域是世界上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地,其不具有优势的农产品是( )
A.天然橡胶 B.蕉麻 C.椰枣 D.椰子
33.曼谷所在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③水源充足,灌溉便利④河流沿岸,易发水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南亚地区不同季节风向图和南亚地区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34.图a表示的月份最有可能的是( )
A.1月 B.6月 C.7月 D.9月
35.受图b____季风影响,南亚旱涝灾害频发(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36.图c呈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37.下列关于南亚地区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年分三季 B.降水集中在6-10月
C.全年高温 D.3月至5月凉爽宜人
二、解答题
38.读日本略图1和俄罗斯略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看,日本、俄罗斯两国都位于 (南、北)半球。日本四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岛。
(2)从自然条件看,制约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填字母),制约俄罗斯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填字母)。
A.耕地不足 B.热量不足 C.降水不足 D.土壤贫瘠
(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 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日本位于东亚地区,气候受 影响显著。
(4)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俄罗斯北部和东北部也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但港口很少,原因是 。
(5)日本工业与俄罗斯工业的分布及原因有显著不同。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工业主要分布在 沿岸和 沿岸;与日本相比,俄罗斯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有 。
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1年12月3日,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铁路正式通车。图1示意“中南半岛区域”,图2示意“万象气候资料”,图3示意“印度半岛农作物分布”。
(1)中南半岛东临 (海域),图中M河为 (国际性河流),大部分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
(2)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 。地势北高南低,落差大, 资源丰富。
(3)读“万象气候资料图”,判断气候类型为 ,该地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4)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后,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陆锁国”是指从海陆位置看,老挝是一个 国。中老铁路“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主要原因是 。
40.南方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周末进行野外研学考察活动,本次研学活动的目的地是城郊附近的龙虎山,阅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区的主要地形是 。
(2)研学小组途中经过了甲、乙两村庄,同学们发现两村庄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夏季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威胁的是 村。
(3)研学小组继续前行,到达了疗养院中途休息,了解到该疗养院计划新建一条引水线路,设计了图中A、B两条引水路线,研学小组觉得更合理的是 线路。
(4)研学小组到达龙虎山脚下时,为体验不同的风景,分成了两个登山组,图中a、b两条线路分别是两个小组的登山线路,当两个小组都到达山顶时,线路 的同学大多比较疲惫,理由 。同学们在山顶向山下望去,发现图中C处比较低平,C处是 (地形部位)。
(5)如果要举行攀岩活动,该活动位置应位于 处,此处地形部位是 。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的西南部,下图示意伊比利亚半岛地形及①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描述伊比利亚半岛的海陆位置:东临 ,西临 ,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2)图中B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注入 。
(3)读①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
(4)②地是柑橘产区,与①地气候类型相同,分析该地种植柑橘不利的气候条件是: 。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A
1.读亚洲简图可知,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亚洲中部地区,由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由此可推断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为中部高、四周低,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北极圈和北回归线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因此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三带,其中大部分位于北温带,①正确;亚洲主要位于非洲的东南方向,②错误;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③错误;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与欧洲相邻,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④正确,所以选D。
3.甲山脉是乌拉尔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A错误。乙处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B正确。③处为印度半岛,季风气候显著,C错误。丁处为阿拉伯半岛,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D错误。故选B。
4.由图分析可知,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东方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的海峡是马六甲海峡。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白令海峡是美洲和亚洲分界线,台湾海峡位于我国大陆和台湾岛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有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亚洲有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亚洲有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A错误,BCD正确,故根据题意,选A。
6.A 7.C 8.D
6.读图分析,肯尼亚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气候,鲜花大量出口欧洲的自然优势是光热充足,A正确;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土壤、水源不是鲜花大量出口欧洲的自然优势,CD错误;市场广阔不属于自然原因,C错误;综上,排除BCD,故选A。
7.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约0.6℃。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被称为“赤道雪峰”,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C正确;纬度位置、海陆分布、人类活动不是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的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
8.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因此气温高,D正确;沙漠面积广大、海拔、降水量少不是导致非洲气温高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9.D 10.B 11.D 12.C 13.A
9.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内陆气候由温带海洋性气候过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年温差大;由图中可以看出,所示民居的墙壁厚度自西向东越来越厚,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气温,墙壁厚实,有利于御寒,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0.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B正确;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降水越来越少,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应越来越厚,排除ACD,故选B。
11.欧洲南部濒临地中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典型的地中海气候,D正确;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A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洲主要分布于内陆地区,B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沿海地区,C错误;排除ABC,故选D。
1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且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使得河流流速平缓,C正确;欧洲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A错误;欧洲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相对均匀,河流季节变化小,B错误;欧洲气候温和,大部分地区河流结冰期短甚至无结冰期, D错误;排除ABD,故选C。
13.欧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侧 ,如阿尔卑斯山脉在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在北部,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欧洲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完善等因素,使其成为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欧洲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发达国家分布集中 ,如英国、法国、德国等,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4.C 15.B 16.A
14.读图可知,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故北美洲东侧濒临的大洋是大西洋,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5.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并非世界最大岛屿,排除A;格陵兰岛面积约216.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美洲东北部,B正确;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是非洲第一大岛 ,不是世界最大岛屿,排除C;本州岛是日本最大的岛屿 ,并非世界最大岛屿,排除D。故选B。
16.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其西侧是亚洲,东侧是北美洲,A正确;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欧洲和北美洲以丹麦海峡为界,排除BCD。故选A。
17.C 18.D 19.A
17.“地球之巅”即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世界人种大熔炉”和“湿润的大陆”描述的是南美洲;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被称为“富饶大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读图可知,角马等动物逐水草而迁移,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动物向南迁徙,此时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正处于湿季;每年6月至10月,动物向北迁徙,此时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正处于干季,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正处于湿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东非草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干季时,食草动物缺少食物和水源,需要迁往水草丰美的地方;由于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使得东非高原南北的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相反,例如当位于赤道以北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正处于湿季时,位于赤道以南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正处于干季,于是就造成了东非草原上野生动物定期迁徙的现象,①②③对应的A正确。东非高原全年气温较高,动物们不需要躲避寒冷的天气,④所在的BCD错误。故选A。
20.B 21.C 22.B 23.A 24.B
20.据图可知,甲是阿拉伯半岛,位于西亚;乙是印度半岛,位于南亚;丙是中南半岛,位于东南亚,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1.据图可知,甲是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乙是印度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丙是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所以三地中,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是乙和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乙半岛是印度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南季风带来的强降水往往造成洪涝灾害,传统民居采用干栏式建筑,底层高高架起,是为了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B正确;“民居采用干栏式建筑,底层高高架起”并不能防寒潮、防干旱或防地震,且该地全年高温,并不寒冷,ACD错误。故选B。
23.据图可知,图中三大半岛均被北回归线穿过,以热带气候为主,A正确;甲半岛降水稀少,不可能频繁发生洪涝灾害,B错误;甲半岛以白色人种为主,乙半岛黄色人种也较少,C错误;乙半岛和丙半岛人口稠密,D错误。故选A。
24.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①②④对应的B正确;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③所在的ACD错误。故选B。
25.A 26.C 27.D
25.根据所学知识,丁美洲的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A正确;因纽特人与爱斯基摩人分布在北冰洋沿岸,排除BC;犹太人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的以色列,排除D。故选A。
26.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b是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C正确;①是安第斯山脉,排除A;a巴拿马运河为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排除B;c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排除D。故选C。
2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则属于发展中国家,D正确;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排除A;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南美洲东部地形分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排除B;北美洲以温带气候为主,北部有寒带气候分布,排除C。故选D。
28.C 29.B 30.D
28.印度位于南亚,北回归线穿过,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邻印度洋,北靠喜马拉雅山南麓;甲海域属于印度洋,排除ABD,故选C。
29.读图可知,图中④是首都新德里,②加尔各答靠近黄麻产地,适合发展麻纺织工业;①地孟买靠近棉花产地,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③是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的发源地,排除ACD,故选B。
30.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A正确;泰姬陵是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代表,B正确;南亚的粮食以水稻种植为主,还有小麦,C正确;南亚的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以孟买为中心,D错误;综上,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1.C 32.C 33.B
3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故C正确。故选:C。
32.图示区域东南亚是世界上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地,盛产天然橡胶、蕉麻、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椰枣主要生产于中东地区。故选:C。
33.曼谷所在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有利条件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农业发达,①③正确;这里位于低纬度地区,地势低平,热量充足,②错误;河流沿岸,易发水患是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④错误。故选:B。
34.A 35.B 36.A 37.D
34.图a中,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这是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冬季一般是12月-次年2月,所以图a表示的月份最有可能是1月,A正确;6月、7月、9月盛行西南风,是南亚的雨季,B、C、D错误。故选A。
35.图b中,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带来丰富降水。但西南季风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导致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从而使南亚旱涝灾害频发,B正确;东北风是南亚的冬季风,降水少,A错误;东南风和西北风不是影响南亚的主要季风,C、D错误。 故选B。
36.从图c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来看,该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符合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A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错误;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错误。故选A。
37.南亚一年分三季,热季(3-5月)、雨季(6-10月)、凉季(11月-次年2月),A正确;南亚降水集中在6-10月,此时盛行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B正确;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C正确;3-5月是南亚的热季,气候炎热,并非凉爽宜人,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38.(1) 北 本州
(2) A B
(3) 温带大陆性 海洋或季风
(4)纬度高,气候寒冷,有结冰期,人口稀少
(5) 太平洋 濑户内海(顺序可调换) 矿产资源丰富
(1)读图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俄罗斯两国都位于北半球。日本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
(2)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耕地不足;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但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B热量不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日本是一个岛国,位于东亚地区,气候受海洋或季风影响显著。
(4)俄罗斯北部和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且有结冰期,虽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但港口却很少。
(5)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日本海岸线漫长曲折,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多优良港湾,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工业制成品。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日本矿产资源匮乏,与日本相比,俄罗斯发展工业主要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39.(1) 南海 湄公河 沿河分布(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水能
(3)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湿热,水热资源充足
(4) 内陆 沿途多山地地形,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
(1)读图可知,中南半岛东临南海,图中M河为湄公河,因为流经亚洲多个国家,被称为“亚洲的多瑙河”。读图可知,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读图可知,老挝的首都万象位于中南半岛,因此该气候类型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水热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4)读图可知,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家,而中老铁路经过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沿途多山地地形,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因此中老铁路“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
40.(1)丘陵
(2)乙
(3)A
(4) a a线路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 鞍部
(5) d 陡崖
(1) 读图可知,该区域海拔在500以下,地势有一定的起伏,可知主要地形为丘陵。
(2)读图可知,甲村地势较高,河流流速较快,水量较小,不易遭受洪涝灾害;乙村位于河流沿岸,河流水量大,地势平缓,水流缓慢,更易遭受洪涝灾害。
(3)读图可知,A线路从疗养院上游引水,水质较好,且可以实现自流引水;B线路从疗养院下游引水,水质较差,并且无法实现自流引水;综上分析可知,A线路更合理。
(4) 读图可知,a线路和b线路到山顶的相对高度相同,但a线路沿线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攀爬困难,耗费的体力大,比较疲惫;b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攀爬较为容易,耗费的体力小。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势较为平缓,为鞍部。
(5)d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举行攀岩活动。
41.(1) 地中海 大西洋
(2) 自西北向东南 地中海
(3) 地中海气候 温和多雨
(4)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
(1)读图可知,图中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南部,东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2)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图中B河干流流域西北高、东南低,该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注入地中海。
(3)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属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冬季),①地温和多雨。
(4)②地是柑橘产区,该地种植柑橘的不利气候条件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不利于柑橘的生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