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人民服务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为人民服务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5 15: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
一、填空题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2024年5月底,位于澳门路氹城的澳门银河综艺馆人声鼎沸,这座澳门最大的室内综艺馆迎来了2024年世界女排联赛澳门站。海内外游客享受体育盛宴的同时,也体验到澳门火热的迎客氛围。
园园想知道新闻中的“鼎”字的意思,她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如图,“人声鼎沸”中的“鼎”的意思应是 (填序号)。
鼎 dǐng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鼎立]三方并立:三国~。 大(叠):~力|~~大名, 〈方〉锅:~间(厨房)。 正当,正在:~盛。
2.写近义词。
兴旺——( ) 追悼——( ) 解放——( )
批评——( ) 寄托——( ) 采用——( )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今后我们的队伍里,( )死了谁,( )是炊事员,是战士,( )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
(2)(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3)(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一定会兴旺起来。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为人民服务》是 同志于 年 月 日在张思德同志的 上所作的 ,围绕 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 ;三是 。
二、基础知识综合
5.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100年前,为了①chè dǐ摆脱剥削和②yā pò,来自__________的人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以民族的③jiě fàng和人民的④lì yì为奋斗⑤mù biāo,他们不怕⑥pī píng,不怕受伤,甚至不怕⑦zàng shēn于战场。正如司马⑧qiān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⑨tài shān,或轻于鸿毛。”因此,在他们的心中,他们为了人民而⑩xī shēng,就是__________。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正确的字词。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2)“削”是多音字,在词语“剥削”中读作 ,在“削铅笔”“刀削面”中读作 ,由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可知,“削”的本义应该与 有关。
(3)将下面的词语选填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①古往今来 ②五湖四海 ③叶落归根 ④死得其所
三、选择题
6.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以下方面的意思不符合的是(  )
A.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B.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C.要多与他人沟通交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7.下列语句中不能体现“为人民服务”内涵的句子是( )
A.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B.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C.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8.为人民服务是为纪念(  )同志而写的。
A.张思德 B.李大钊 C.董存瑞
9.“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10.先来读下面的这段话: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选自《为人民服务》
读过之后,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引用的手法,强调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C.第三句话分号前后的句式区别不大,但感情有天壤之别,前面极力颂扬,后面极为憎恶。
D.第四句话逗号前后是因果关系,前面是因,后面是果。
1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尽管 尽情 尽兴
B.削弱 削减 剥削
C.行驶 银行 执行
D.都市 魔都 全都
12.下列关于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题目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直接表明了作者观点。
B.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阶段,毛泽东同志针对这一情况,号召大家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C.本文围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本文综合运用了引用、举例、说明等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13.下列句子中与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不同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四、句子训练
14.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仿写)
15.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改为反问句)
五、现代文阅读
16.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中,第一句话讲 ,第二句话讲 ,第三句话讲 。
①“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②“我们”要欢迎批评
③“我们”接受任何人正确的批评
(3)这段话告诉我们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接受任何人正确的批评的目的是 。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7.在“”中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18.用“_______”画出选文的中心句,并根据提示和自己的课外积累梳理信息,补全下面的树状图。
19.结合选文,体会“为……而死”与“替……去死”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写一写。
20.阅读有关张思德的资料,谈谈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
张思德,1933年参加红军,曾经担任过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班长和毛泽东的警卫。在一次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他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窑顶坍塌,不幸牺牲,年仅29岁。
参考答案
1.D ding ①
2.兴盛 悼念 解救 谴责 托付 采取
3.不管 不管 只要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只要 就 只要 就
4.毛泽东 1944 9 8 追悼会 演讲 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5.(1) 彻底 压迫 解放 利益 目标 批评 葬身 迁 泰山 牺牲
(2) xuē xiāo 刀
(3) ② ④
6.C
7.C
8.A
9.A
10.B
11.B
12.C
13.A
14.所有参加比赛的同学都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成绩。
15.这句话本身难道不是一个真理吗?
16.(1)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2) ② ① ③
(3)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为人民服务
17., ; , , 。 18.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从上到下,左到右)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黄继光 李大钊 汪精卫 周佛海 19.两者在选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很大的不同。“为……而死”是心甘情愿的,是值得赞扬的;“替……去死”是被动的,是令人憎恨的。 20.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体现了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他的死比泰山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