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34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一、单元概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中国
“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联合国
正式成立
1945年10月
1961年
1991年
1995年
1953年
1950年
2001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79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苏联解体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结束
二、时空观念
三、知识结构
背景
成立 总部
首要 宗旨
主要 机构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一:联合国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
②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1945年10月
美国纽约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①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
②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职责: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国家:中、法、俄、英、美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③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联合国总部大楼
联合国徽章
背 景
成立
宗旨
职能
作用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二:世界贸易组织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 英文缩写“WTO")正式成立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 ,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
趋势加强 的原因
表现
特点
影响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三:经济全球化
1.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猛提高;(根本原因)
2.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3.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 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角地位。)
3. 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
①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
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竞争,吸引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
②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③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我国经济等
②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应对逆全球化;
④扩大开放与合作
综合归纳: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化”?
当今时 代主题
威胁和平的 主要因素
出现 原因
典型 事件
四、考点梳理
考点四: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和平与发展
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
(1)美国为维护霸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
(2)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
(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2)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占领伊拉克
(3)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
背景
表现
决定性因素
推动途径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五:多极化趋势
①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盟、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①欧盟: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③中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俄罗斯: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重要一极;
⑤发展中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遏制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际合作等。
①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实力
冷战期间: 不结盟运动 目的
成立时间
影响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努力
四、考点梳理
考点六: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
1961年
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1)主张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2)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建立
“信息时代”
影响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七: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①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②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③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领先国家
主要标志
理论基础
动力机械
主要发明
时代特征
能源
影响
启示
综合归纳:三次科技革命对比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蒸汽机
珍妮机、蒸汽机、蒸汽船、蒸汽机车
蒸汽时代
煤炭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德国
电的应用
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
电动机、内燃机
电气时代
石油、电力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出现垄断组织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信息时代
原子能
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科技水平
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
发展
局限
争取平等的努力
四、考点梳理
考点八: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妇女独立意识的增强及各种抗议示威活动的举行,不少国家制定专门法规,保障妇女的权利。
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随着受教育程度提升,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社会工作。
由于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地位虽有所提高但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
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199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生态环境恶化 原因
表现
人口增长过快 问题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四、考点梳理
考点八:生态与人口问题
①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大气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③污染和浪费也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①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
②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新挑战
③各国生存质量的差距。
④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⑤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1.2023年3月,联合国水事会议通过了《水行动议程》,议程包含700多项旨在保护水资源的相关承诺。这表明人类在积极应对( )
A.恐怖主义问题 B.重大传染病问题
C.贫富分化问题 D.环境恶化问题
2.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此应有的认识是( )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C
五、考场显身手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有必要建立(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A
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加到超,过3.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这直接佐证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 )
A.推动了成员国经济发展 B.提高了科技的创新水平
C.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D.加快了亚太--体化进程
A
五、考场显身手
5.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世界多极化格局
C.两极格局逐步瓦解 D.文化多元化趋势
A
6.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不再局限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梯度性转移,而且将产业链两端即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进行转移。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B.产业由进口替代向出口主导转变
C.世界各国利益均衡分配 D.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逐步建立
C
五、考场显身手
7.2020年以来,世界在新冠疫情的狂风暴雨中蹒跚前行,但地区冲突问题却并未因疫情而淡化。阿富汗与塔利班和谈一波三折,利比亚冲突余波未平,巴以地区又起战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仍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
B.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人类正在面临新一轮世界大战的严重威胁
D.地区冲突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唯一原因
A
8.冷战后的30年里,美国参与的战争和军事干预多达228起,平均每年7.6起。美方还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对其他主权国家实施单边非法制裁。这表明( )
A.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建立 B.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安宁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
五、考场显身手
9.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大国群体体系消除了各国矛盾
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三足鼎立
A
10.1999年3月23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单方面宣布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这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53条规定:“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这表明冷战结束后( )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
C.恐怖主义带来世界动荡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复存在
A
五、考场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