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指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上承“中古时期的世界”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下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分别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以及启蒙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在意大利首先发生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在此基础上,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在第一子目文艺复兴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主要有文艺复兴的内涵、背景、实质、精神内核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并通过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深刻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及时代背景;最后需要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影响。第二子目宗教改革,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主要有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性质、特点以及影响。第三子目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即“科学革命”。本子目需要学生掌握近代科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到近代科学的兴起对于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在第四子目启蒙运动中,需要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内涵、精神内核,重点掌握各启蒙思想家的启蒙思想,最后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知识层面,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经逐渐了解到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中古时期的世界,并且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世界逐渐走向整体。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在本课学生将学习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了解到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背后的思想条件是如何形成的。在能力层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史相关知识时虽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全球史观,在初中时也已经学习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以及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知识积累。因此,在本课的讲授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情感方面,学生容易忽略世界史传达的价值观念,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用理性反对蒙昧、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的价值观,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以及启蒙运动蕴含丰富的艺术、科学、思想宝藏,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科学素养以及思想高度。并引导学生反思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举步维艰的原因。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结合各种史料,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历史影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利用时间轴和表格梳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内容,强化“时空观念”,识记史实,掌握基础知识。(素养目标:时空观念)。通过拓展探究,引导学生感悟中国文化对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认识 “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塑造家国情怀。(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二)教学难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之间的关联。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史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当人类放开了神的手第一次放手——文艺复兴第二次放手——宗教改革第三次放手——科学革命第四次放手——启蒙运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拍卖会——《创造亚当》”为新课导入 选择自己要拍卖的作品,并阐述理由 以拍卖会为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向学生呈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到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特点,便于接下来新课的讲授。
一、文艺复兴 1.何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Renaissance)的原意为“再生”,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实质是一场以恢复古典文化为号召,实际上却是创制、宣扬资本主义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问题探究: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社会问题:黑死病的流行,使人们对宗教神学产生了怀疑根本原因:意大利城市工商业发达,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文化基础:意大利具有深厚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积淀,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思想变化:解放自我、挣脱束缚,追求现世幸福阶级条件:新兴贵族及资产阶级出现,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人才辈出的文艺复兴(1)14C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2)15C的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3)15世纪后期:英国的莎士比亚4.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和思想特色5.文艺复兴有何影响?积极:(1)新的时代(2)新的发展(3)新的理念(4)新的人生观(5)新的政治观消极:(1)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对普罗大众影响有限;(2)过分推崇欲望和本性,容易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1、探究问题: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意大利?2、分析和解读材料,思考文艺复兴的影响 明确文艺复兴的内涵、实质以及核心精神。归纳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使学生掌握此时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和思想特色,清晰明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认识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使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宗教改革 1、导入教会兜售赎罪券:钱箱叮当一响,灵魂升入天堂2、宗教改革因何而起?(1)导火索: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大量出售赎罪券,社会矛盾激化(2)经济:教会掠夺大量财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政治:王权长期受到教权的打压(4)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5)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对教会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3、序幕——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带来了哪些改变?因信称义人人平等圣经至上教随国定发展——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加尔文派英国国教宗教改革的性质与特点(1)性质:既是反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又是重建信仰的思想解放运动(2)特点:①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宗教改革并未否定宗教,仍信仰上帝。②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资产阶级、国王、农民、手工业者等)参与,并诉诸现实层面,引发了社会政治运动。宗教改革的影响?(1)冲击神权统治,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人文主义(2)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推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4)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背景。通过史料总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通过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此时的时代背景,为学习宗教改革奠定基础。拓展了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科学革命 1.导入:“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上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2.时间与背景时间:16—17世纪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思想解放,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3.代表人物及其成就(1)哥白尼(2)牛顿(3)光学(4)热学4、影响?(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3)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运动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小组讨论,找出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介绍近代科学的代表人物与成就,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理解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的展开提供了条件。
四、启蒙运动 1、背景与内涵(1)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2)内涵:“启蒙”一词,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精神内核是“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孟德斯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2)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君主立宪制(3)卢梭:社会契约;主权在民;直接民主(4)康德:人非工具;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民族、自由、平等(5)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3、有何影响?(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思想宣传(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3)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介绍启蒙运动的背景,使学生初步认识启蒙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了解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并使学生认识到启蒙思想对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具有深刻的影响。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本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以“拍卖会”为新课导入,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人类放开了神的手”这一主题,较为新颖。教师采用讲授法结合学生活动与问题探究,运用互联网技术,把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引领学生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以及启蒙运动等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但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有些环节转化比较生硬,节奏快,留给学生思考归纳的时间不够,达不到预设效果。学生活动的效果难以保证,可能出现热情不高或者过于热情的问题。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