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教学要求如下,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1.宏观 本课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意义,上承资本主义飞速发展下的两次工业革命,下启无产阶级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是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腐朽剥削本质的重要一课。学习本课,有利学生理清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脉络、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著作,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意义。 2.中观 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是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第二课。本单元聚焦于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个历史事件展开,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正式形成,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也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本单元所学内容对后面世界形势的变化影响深远,有着紧密的因果逻辑关系。 教材内容: 本课包括“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三个子目,这三个子目均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各子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因果关系,且具备极强的时空先后。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已有】 本课所讲内容,见于初中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及历史地位,进行过细致的学习,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可进行取舍深化。 【未有】 本课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学习和理解难度比较大,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可能比较低。学生在初中虽然学习过《共产党宣言》等相关内容,但大多都停留于史实表层,仅仅作为单个的知识点来进行记忆和掌握,未能结合时代背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提出的社会原因。 【措施】 对此我的教学策略是材料研读法和小组讨论法,提前将《共产党宣言》的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对《共产党宣言》有初步的认识,抓取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阅读完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观点,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注重知识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图示梳理所讲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逻辑关系,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维多利亚时代前期伦敦贫民窟调查报告,了解工人阶级的生活境遇,通过示意图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理解工人阶级进行工人运动的必要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解读《共产党宣言》的节选部分,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提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深层次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从“第一国际”、巴黎公社运动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进而感悟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内容及其对于工人运动的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的演变丰富及其科学性的实践体现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二)教学方法 整和教材、情境创设、精选史料、问题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展示狄更斯《双城记》中节选的内容以及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教师提问】:为什么狄更斯在《双城记》这本书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智慧的年代”“光明的季节”的同时,写“这是最坏的时代”“愚蠢的年代”“黑暗的季节”,工业革命经济繁荣发展背后潜藏着何种危机?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新课的学习,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认真阅读教师展示出来的材料,思考狄更斯写出这段话的原因何在。 从《双城记》的节选内容切入,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十九世纪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极端相对的特征。
一、思想之源,燎原星火: 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 (一)社会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弊病暴露 【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是哪个国家吗?那么英国是何时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呢? 【教师活动】展示1750-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的数据表 材料一: 有的一幢小楼住了45至60人,每人只有一张床,连让人通行的路都没有留,且男女混住小屋只有一扇小窗,光线很暗,中午都看不清自己的手。人死后不及时抬出,与活人在一起长达一周,甚至12天。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前期伦敦贫民窟调查报告 【教师讲述并提问】在这个图表中能看到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5亿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60亿英镑,英国资本的增长速度之快。然而在工业革命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是否又潜藏着危机呢?下面来一起阅读这则材料。 材料二图示: ①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资本家总是希望财富最大化,尽可能地攫取财富,虽然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巨额财富,但工人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财富,而且相对贫困) ②政治权利及其有限 ③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教师过渡】:从危机中能看到,工人阶级、底层人民的生活待遇是非常糟糕的,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经历这样的境遇,会愿意接受吗?那你们会选择怎样打破这个旧局面呢?当时的工人也选择了反抗。进而推动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对抗,那么工人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二)阶级基础:工人运动兴起 【展示图片和史料】: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教师讲授】:最先发起反抗的是那些被机器排挤破产不得不进入工厂的前手工业者,他们认为自己遭受苦难的根源是机器,于是,他们首先采取的斗争方式是捣毁机器。据说第一个捣毁机器的工人名叫卢德,因此这种捣毁机器的运动被称为“卢德运动”,这个运动是工人自发产生的,没有任何协会进行组织。 1831年和1832年,法国里昂爆发了两次工人起义,这次起义与之前的工人斗争相比,规模更大,成立了工人协会,有组织性。后面英国又发生了宪章运动,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 【教师提问】:其他各国的工人都在追求经济上的权益时,为什么英国工人会争取政治上的权力呢? 【教师讲授】:这与1832年英国的议会制改革相关,通过这个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进入议会,工业无产阶级也积极投入到议会改革运动中来,但并没有得到选举权。所以,为了获得普选权,英国发动了宪章运动,教材65页,也有宪章运动的相关介绍,同学们可以阅读了解一下。 【教师提问】:三大工人运动为何均以失败告终呢? 【答案预设】: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没有科学理论进行指导。呼唤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理论基础 【教师过渡】:那么此时是什么理论盛行呢?他们为何不够科学,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他们的主张以及所采取的手段。 【出示照片和表格】 【教师讲授】他们都主张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关系,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以合作为基础的社会,这些主张被称为“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构建出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模范社会,但是他们仅仅停留于构建社会的美好,而没有切实思考,如何能够将理想变成实践,取代现存的社会。 【教师总结】虽然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具有不科学性,但也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奠定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有德意志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基础,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还记得是谁创立的吗?(亚当·斯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 【教师过渡】虽然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进行实践探索,但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深入底层中考察民情,并建立的相关组织。 【出示时间轴】 (五)小结 【教师过渡】:从周期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到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工人运动;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美好构想,到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理论升华,在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的全方位呼唤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真理终于掌握在了工人阶级手中。 思考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并认真阅读相关的数据表 【学生回答】英国;1765年 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抓取报告调查中的关键信息 跟随教师思路,分析此时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时代背景的认识。 【学生回答】不愿意:选择反抗(或其他答案,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进行调整) 梳理三大工人运动的过程,及其所呈现出来的特征 深入思考英国工人运动与其他工人运动的不同之处,加深对工人运动的认识 了解当时社会流行的思想,并跟随教师讲解,认真分析这些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 自习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回答:亚当斯密 阅读教材,补充完成相关时间轴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出示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状况的数据图,结合教材内容与相关史料,同人民生活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此时社会弊病逐渐显露。 通过示意图分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制度危机。 通过三大工人运动的进程结果,认识无产阶级虽然登上了历史舞台,但科学理论指导的缺乏始终难以为继,只有阶级力量是无法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工人阶级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实践,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到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力量的重要认识 通过讲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运动中的革命实践到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构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与理论基础 小结本子目内容,搭建好相关的历史逻辑框架
二、思想之始,其道大光: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体是什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介绍)。 (一)《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 材料二: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的时候了。 ——《共产党宣言》 【教师过渡】(通过《共产党宣言》导言部分引出正文。)共产党人必须公开说明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展开接下来的学习。 【教师活动】:展示《共产党宣言》的目录以及相关节选内容。 【教师讲授】:这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的目录,其中收纳了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内容,这里的每一篇序言中,作者都结合当时社会经济、革命斗争形势和政治新变化,对原来的思想作了新的补充和新的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因此,这七篇序言也是《宣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材料三: 1.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教师讲授】:资产阶级革了谁的命,封建主义的命,变革了旧的封建生产方式,打破了封建等级秩序。“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是基于18世纪60年代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认识,这段材料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思想解放、政治革命及工业革命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做了科学阐述。 2.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机整个资产阶级……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 【教师讲授】:这则材料中提到,“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可见资本主义虽然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但也面临着重重危机,内部是存在矛盾和冲突的。也就是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虽然此时资本主义的生产能力快速增长,但是工人群众这些社会底层人民的工资待遇并没有同步提高,他们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生产出来的商品。此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资产阶级在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教师提问】:只要一直等着资本主义就会必然灭亡吗?还是要通过谁来助推资本主义的灭亡呢? 3.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教师讲授】:说明需要联合无产阶级,把无产阶级发动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代替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则材料也提到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教师提问】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 4.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贫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 【教师讲授】阶级斗争暴力革命,这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之前空想社会主义的和平改良完全不同。 答案: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揭露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③宣告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④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填写表格】比较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异同 (二)1848年革命·发展完善 【教师过渡并提问】共产党宣言刚刚问世,一场革命风暴便席卷了欧洲大陆,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大规模起义。这是当时的革命形势分布图,能看到很多爆发革命的地区之多。而马克思主义同1848年革命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答案:1848年革命的实践,证明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也在革命中丰富和发展 (三)《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教师过渡】:1848年革命结束以后,为了将科学社会主义奠定在牢固的理论基石上,马克思认为必须透彻地阐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教师提问】:除了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外,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什么内容呢? 【预设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小结 跟随老师思路,认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概况有基本的认识。 认真观看《共产党宣言》的目录,并阅读相关内容,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于同组同学展开讨论 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做好相关的笔记 认真思考问题,并尝试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不会;无产阶级 【学生回答】暴力革命的方式 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认真总结归纳 观察地图,了解1848年革命发展的历程,结合此次实践活动,认真思考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补充完善相关笔记 通过设置马克思主义相关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观点,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通过提问,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建立各内容之间的逻辑框架 通过地图和时间轴分析马克思主义与1848年革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通过文字史料(教材相关内容)和图片史料,加深学生对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认识,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 通过示意图总结第二子目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认识,并为下一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思想之光,薪火相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 (一)第一国际 【教师过渡】:在马克思主义的号召下,工人们团结一致,应对反动势力的压迫,为了自身的解放而斗争。无产阶级认识到必须通过国际联合进行阶级斗争。 【教师提问】:第一国际成立后有何意义呢? 答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二)巴黎公社 【教师提问】:巴黎公社为何会发生呢?根据教材答案如下(教师可适当做出补充) ①民族矛盾: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社会矛盾激化。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授巴黎公社的建立时间、性质和具体措施】 【教师提问】:巴黎公社的措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答案:暴力革命;打破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人民主权;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补充设问】巴黎公社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答案预设】爆发的突然性+失败的必然性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和意义 【教师提问】马克思主义从他诞生之后产生了怎样的世界影响呢? 【教师讲授】接下来我们结合地图来一起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兴起后,逐渐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后来从西欧推广到东欧,影响推动1917年的十月革命的发生,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列宁主义。后来又传播到美洲和亚洲,为无产阶级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 地域扩展,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对中国的影响) 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认真思考问题“第一国际成立的意义何在”,并做好相关笔记 跟随老师思路,思考“巴黎公社”为何会发生,结合当时所在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分析 对比分析史料信息的异同,抓取其中不同的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和已知,从多角度思考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结合所给地图,认真思考“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所产生的可能的世界影响 结合地图,运用讲授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第一国际的有关史实。 首先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巴黎公社运动发生的时间、背景等信息,之后转而进入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探讨,使学生理解有关革命措施。 提出问题“巴黎公社为何以失败告终”和“巴黎公社带来的启示”,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巴黎公社。 结合世界地图,从对世界和对中国两个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和意义。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日课程的基本历史线索,教师通过黑板板书以及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对本课进行知识内容小结。 根据教师黑板上的知识结构图,回顾本课所学,加深对本课内容的认识,做好相关笔记 旨在让学生搭建起本课的逻辑框架结构,梳理好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更好地把握本课内容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