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四) 课件+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四) 课件+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6 14:41:11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四)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学校围绕“文化自信魅力齐鲁”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分享文化带来的诗意与美。文字组搜集到下面一段文字,发现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帮忙解决。
  齐鲁文化,如一片浩瀚的星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与文明。在这片古老而神mì的土地上,无数文化瑰宝潜藏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我们去发掘①、去品味。
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儒家思想、墨家精神、兵家智慧②……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它们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塑造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精神风貌。
即便身处喧嚣的都市之中,齐鲁文化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去感悟。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寄托③;它既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传统的延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④。齐鲁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寻、品味。在这片文化的海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心灵的震hàn与启迪。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齐鲁文化的精髓,让它在新的时代里散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上面语段中,有几个字音字形拿不准,请帮他们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
A.秘 qián 撼 sàn   B.密 qián 憾 sàn
C.秘 qiǎn 憾 sǎn D.密 qiǎn 撼 sǎn

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处是(2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D [D项,单独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内。]
3.上面第三段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语句写下来。(2分)
它既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传统的延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它既是传统的延续,也是创新的源泉。
4.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它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于5月20日上午9点,学校将在大礼堂举行一场精彩的山东快书表演,拟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洪胜为同学们讲述山东快书的故事,感受山东快书的魅力。
假设你是学校快书组组长鲁小华,请以校学生会的名义给高老师写一封邀请函(只写正文内容,不超过100字),要求:表达准确、完整、有礼貌。(4分)
邀请函
尊敬的高老师:
您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快书组
2024年5月18日
[答案] 我是××中学艺术组的组长鲁小华。我们学校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一场快书表演,想邀请您为同学们讲述有关山东快书的故事,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5.对联组开展了“对联征集”活动,有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但对下联部分内容举棋不定,请你结合对联知识帮他将下联补充完整。(3分)
上联:齐鲁文脉传千古
下联:孔孟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泽(润/照)九州
6.读书组带领大家走近经典,品读《红星照耀中国》。(7分)
(1)在研读“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时,小语摘抄了这样几段文字,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顺序。(2分)(  )
①实际上他们一点也没有这样做,他们不仅力主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而且还主张由他回到南京去担任领导。
②他终于在这里着手组织一支独立的军队,……攻占了保安和中阳两县,在陕北迅速展开活动。
③在这个中世纪的世界里,突然看到了苏区的工厂,看到了机器在运转,看到了一批工人在忙碌地生产红色中国的商品和农具,确实使人感到意想不到。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C [事件时间顺序:开创陕西苏区→苏区工业中心→西安事变。 ]
(2)下面是齐齐制作的一份红星图谱,请你阅读图表中已知的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5分)
闪闪红星
“红星”1: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闪闪红星
“红星”2: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
闪闪红星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2分)
a.“红星”1:________ 
b.“红星”2:________
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的事迹品评人物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a.周恩来 ②b.贺龙
②(示例一)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他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这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
(示例二)贺龙。在长征途中,尽管面临极大的困难和危险,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在一次穿越雪山时,由于天气恶劣,许多战士都感到力不从心,但贺龙却挥舞着手中的大刀,高唱着战歌,鼓舞着大家继续前行。
7.根据语境,引用适当的诗文名句填空。(6分)
文学组同学发现“家国”是中国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面对破碎山河,杜甫搔首徘徊,用“白头搔更短,①________________”(《春望》)传达自己沉重的忧国思家之痛;面对雁门郡之乱,李贺直抒胸臆,用“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表明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决心;改革失败被贬,范仲淹仍心系家国,用“④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展现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围猎时,苏轼自喻魏尚,用“持节云中,⑥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含蓄地表达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浑欲不胜簪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何日遣冯唐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唐]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 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832)进士,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律诗尤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是首联。
B.颈联选用“紫蒲”“红叶”色彩明丽的意象,从视觉所见,渲染了一种温暖恬静的氛围,烘托归来时心情的轻松愉悦。
C.尾联中的“自有”二字,道出诗人早就有回归田园的打算,此行心愿达成。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月夜归家的喜悦和为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C [C项,尾联中的“自有”二字,道出诗人早就有回归田园的打算,只是心有打算,还未达成。]
9.“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做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4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张玄素为给事中①,贞观初修洛阳宫,以备巡幸。上书极谏,其略曰:“臣闻阿房②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且陛下今时功力③,何异昔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  )炀帝,深愿陛下思之。”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  )如桀、纣?”玄素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高门大殿,并
宜焚毁。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事虽不行,天下称为至德。今若不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取舍顿异,何以昭示万姓,光敷四海?”太宗曰:“善。”赐采三百匹。
(节选自《大唐新语》)
【注】 ①给事中:官名。②阿房:秦宫殿名。下文的“章华”,楚宫殿名;“乾阳”,隋宫殿名。③功力:功劳,功业。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红色)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章华就”的“就”与“持就火炀之”的“就”,意思相同。
B.“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C.“明日徐公来”中的“明日”指第二天,“并宜焚毁”中的“宜”指应当。
D.“忌不自信”是倒装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忌不信自”。

A [A项,完成/靠近。“章华就”的“就”指“完成”之意。]
11.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而 孰 B.于 孰
C.于 何 D.而 何

1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3分)
陛 下 以 瓦 木 可 用 不 宜 焚 灼 请 赐 与 贫 人。
[答案] 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
13.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
【文言知识资料卡】
若:①像、如;②你,你的;③假如。
卒:①终了,完毕;②到底,终于;③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洛阳的工程真的修缮完,就会天下大乱。
14.劝谏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张玄素与邹忌的劝谏艺术各有哪些高妙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玄素列举历史事例,并对比唐太宗前后做法,切中要害,使唐太宗信服。邹忌取譬类比,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入情入理,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参考译文】
【乙】
张玄素担任给事中,贞观初年,朝廷准备将洛阳宫修缮一下,以供皇帝出巡时使用。(张玄素)上书极力谏阻,大致的意思是说:“我听说阿房宫修建成功时,秦朝就灭亡了;当章华宫建成时,楚国人就不再拥护楚王了;等到乾阳殿大兴土木时,隋朝就人心离散了。况且今天陛下在洛阳的工程和当初的秦、楚、隋做法没有什么不同,役使这样穷苦的百姓,又去沿袭隋朝亡国的弊病。从这一点上来说,恐怕您比隋炀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吧,请陛下仔细考虑一
下。”唐太宗说:“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比桀、纣怎么样?”玄素回答说:“如果洛阳的工程真的修缮完,就会天下大乱。况且陛下刚平定东都,太上皇李渊命令凡是高门大殿,应当一律烧掉。陛下认为那些大殿的瓦片木材都可以再用,不应该烧掉,请求(把瓦片、木材)赐给穷困的人。虽然当时并没有按您的做法实行,但全国人民都称颂您的美德。如今您不遵循以前的勤俭制度,就会像隋朝那样役使老百姓。这才五六年,做法一下子变得不同,您用什么来向老百姓显示您的恩德呢?”唐太宗说:“你说得好。”赐给他绸缎三百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1分)
材料一:
月球已经“死亡”,我们为什么还要探月?
在后续的探月工程中,我们的任务是建立月球科研站,而后进行载人登月,最后再建设月球基地。在2030年,我们将基本完成无人探月工程,随后将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科研站,这个科研站大约在2035—2045年间建成,实现人类长期的月球驻留,将进行较为全面的大规模的科学探测、技术实验、月球资源的开发和月球环境的利用。
月球有丰富的资源,如稀土、铁、钛等。月球没有大气包裹,环境恶劣,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统计,每年到达月球的太阳光辐射能量相当于地球每年消耗能源的25 000倍。除了太阳能,月球上还拥有丰富的氦-3资源。这些氦-3如果作为核聚变原料进行核聚变发电,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未来一万年的能源需求。
月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将月球变成去火星或深空探测的中转站。月球的引力非常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在月球上发射火箭消耗的能量也比在地球上要低很多。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中国人对深空的探索是从月球开始的。而今年,正好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也就是嫦娥工程立项20年。
“嫦娥一号”获取了我国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图,这张图分辨率达到120米,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图。“嫦娥二号”成为我国第一颗像小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运转的人造卫星。“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着“玉兔号”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软着陆。“玉兔号”迈出了她在月球上的第一步。2019年1月3日,嫦娥家族的“四姑娘”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两器互拍成功。中国的探测器不仅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而且实现了对月背的巡视勘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四年前,“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上最大的月海带着1 731克月球样品回到了地球,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地外天体的样品采集。至此,嫦娥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规划圆满收官。今年,探月工程四期再启新程,月球很快又会迎来“嫦娥六号”探测器。
(摘编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
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记者张圣琪)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飞行约37分钟后,器箭分离,将嫦娥六号探测器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后续,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历经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软着陆等过程,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完成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将在月面起飞,随后开展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返回器将经历月地转移、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等过程,最终携带珍贵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据介绍,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每个阶段环环相扣。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需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同时,嫦娥六号任务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球样品实验室分析研究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摘编自央广网)
材料四:
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公布
图 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
(来源:央视网,2024年4月16日)
15.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月球资源丰富,如稀土、铁、钛、太阳能、氦-3等,这些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未来一万年的能源需求。
B.“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着“玉兔号”两器互拍成功,中国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对月背进行巡视勘察。
C.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
D.目前,嫦娥六号任务已成功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球样品实验室分析研究等科学探测。

C [A项,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未来一万年的能源需求的是氦-3,不包括“稀土、铁、钛、太阳能”;B项,“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两器互拍成功;D项,将已成功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
16.我们为什么要探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建立月球科研站,建设月球基地;②开发月球资源;③将月球变成星际探测的中转站。
17.分析材料三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列举数字“53”,将嫦娥六号任务和嫦娥五号任务进行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嫦娥六号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增强说服力。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四所表达的信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2001—2023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3分)
冰趟子泉前
卢文芳
①初到北安,既陌生,又亲切。北安的山水草木、北安人的爽朗热情,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是一眼清泉——冰趟子泉。
②来到北安的小兴安岭密林里,沿着蜿蜒山路下到山坳平地,在林立的松树间,在稀疏的草丛中,一眼山泉出现在眼前。山泉出水口处有几块灰黑色岩石,隐约可见泉水从石缝汩汩而出,汇聚成溪静静流淌。溪流两侧长着不知名的植被,露出水面的岩石上,覆着浅浅的青苔。
③当地朋友告诉我,当夏日阳光普照大地时,泉上烟波蒸腾,雾霭弥漫,犹如轻纱罩在水面上;泉水明净清碧,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④这是一眼常年不冻的山泉。冬季,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在山路北面,水流冰冻成为一层层、一片片宽大且高低不平的冰甸,当地人称之为“冰趟子”。这里,就是当年东北抗联取得“冰趟子大捷”的旧战场。
⑤这是莽莽小兴安岭密林中一眼不寻常的山泉。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它,必须走近它、回到血火交织的年代。我来到泉边,轻轻掬起一捧泉水,饮下。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清醒了我的神思。我品尝到泉水的甘甜和清凉,也体味到其中的英勇与壮烈。
⑥1937年3月初,为打破日军的“讨伐”计划,赵尚志率领西征部队,顺着运送木材的山道开进通北东部山里。当时,通北山区仍十分寒冷,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盖。赵尚志率部队进山后,便有一股敌人跟踪紧追不舍。前有各县讨伐大队的阻截,后有日伪军的追击。敌人的意图明显,想把抗联官兵赶到大山里饿死冻死。当抗联官兵来到一个山道狭窄、两侧山坡布满茂密树林的地方时,赵尚志命令部队沿山路继续走二三里,然后分左右两路上山,沿山脊再往回折返,埋伏在树丛中,并将马匹牵到山后隐蔽起来。不久,
“讨伐队”百余名敌人沿抗联部队在雪地留下的足迹追寻而来。当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后,赵尚志发出战斗命令。顿时枪声大作,子弹雨点般地射向敌群。敌人趴在道旁拼命抵抗,进至山腰时,又遭到抗联战士的攻击。抗联将士居高临下,机枪、步枪齐射,日伪军应声倒地。
⑦战斗结束后,赵尚志判断敌人一定会反扑,前来报复。于是决定部队迅速转移,把敌人引诱到山里,选好地势,再行歼敌。随后,部队行进至“冰趟子”。这里曾有几家店铺,过往车马在这里歇息。车道北就是泉水凝成的那片冰甸和河沟;车道南是一座岗岭起伏的小山,山上长满低矮而稠密的杂木丛,是个打伏击的好战场。此处还建有4座伐木工人居住的木营。抗联战士连夜构筑工事,设置埋伏圈,准备迎击来敌。
⑧3月7日,日伪军“讨伐队”800余人,向抗联部队驻地方向赶来。面对武器装备优良、人数众多的敌寇,抗联将士毫无畏惧,接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⑨当晚,战斗仍在继续。山里夜间天气寒冷,枪支冻得打不响,战士们的手指也被冻得麻木,无法弯曲扣动扳机。于是,他们就换班轮流到木营里在火炉旁烤枪、取暖,然后再去出击。后半夜,气温骤降,趴在冰雪中的敌人被冻得无力还击,枪声渐渐稀落。此时,赵尚志判断敌人将会在沟口撤退,于是命令加强沟口堵击力量。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开始撤退。抗联部队在沟口与敌激战1小时,杀伤大量敌人。
⑩虽然敌我力量相差较为悬殊,但是抗联战士英勇顽强战斗,充分利用天气时令、地形地物,采取伏击战术,最终取得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的斗志。
望着眼前汩汩泉水,我思绪万千,一个个不惧生死、顽强抗敌的光辉形象浮现在我面前,让我肃然起敬。我好像听到抗联战士们唱响《露营之歌》,“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英雄的身影早已远去,留下的只有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永远响彻在白山黑水。今天的北安,白云蓝天清澈透亮;柳树、白杨与白桦,枝条柔软,随风摇摆;一望无际的良田尽收眼底……整齐的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勤劳的人们正在绘就这座小城的新貌。
冰趟子泉水依旧流淌。它是一段英勇壮烈、保家卫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今天北安人民安定生活的见证。泉水无声,英雄的故事被永远铭记传唱。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①段写北安的山水草木、北安人的爽朗热情衬托作者对冰趟子泉的印象深刻。
B.文章②—④段先写亲眼看见的冰趟子泉景象,再分别介绍了其夏日和冬季不同的面貌。
C.“冰趟子”因山泉冬季时水流冰冻成为一层层、一片片宽大且高低不平的冰甸而得名。
D.文章标题“冰趟子泉前”点明了写作内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流露出对英雄的敬意。

D [D项,“流露出对英雄的敬意”错误,看不出情感色彩。]
20.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红色)词语。(2分)
隐约可见泉水从石缝汩汩而出,汇聚成溪静静流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2分)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汩汩”指泉水从石缝流出来的声音,“汩汩”以声衬静,反衬出环境的安宁静谧。
(2)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抗联战士露营时恶劣的天气条件和面临的巨大困境,烘托出抗联战士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2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东北抗联取得“冰趟子大捷”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充分利用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盖的十分寒冷的天气时令;②充分利用大山的地形和丛林,采取伏击战术,居高临下攻击;③抗联战士英勇顽强战斗,不怕敌人众多,不畏天寒地冻;④赵尚志能够准确判断敌情,善于指挥。
22.文章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文章结尾两段表达了对不惧生死、顽强抗敌的抗联战士的歌颂之情;②表达了对勤劳的人们改变城市面貌的赞叹之情;③表达了对今日人民安定生活的欣慰之情。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不只是父母、老师才是生活的主角,每个少年都是生活的主角。或许,我们现在只是一株微弱的小草,可是,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追逐阳光的心,梦想的种子就会发芽,那么,小草也可以成为一种灵动而又完美的生命。
以《我也是主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参见山东省考卷评分标准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四)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学校围绕“文化自信魅力齐鲁”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分享文化带来的诗意与美。文字组搜集到下面一段文字,发现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帮忙解决。
  齐鲁文化,如一片浩瀚的星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与文明。在这片古老而神mì的土地上,无数文化瑰宝潜藏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我们去发掘①、去品味。 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儒家思想、墨家精神、兵家智慧②……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它们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塑造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精神风貌。 即便身处喧嚣的都市之中,齐鲁文化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去感悟。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寄托③;它既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传统的延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④。齐鲁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寻、品味。在这片文化的海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心灵的震hàn与启迪。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齐鲁文化的精髓,让它在新的时代里散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上面语段中,有几个字音字形拿不准,请帮他们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
A.秘 qián 撼 sàn   B.密 qián 憾 sàn
C.秘 qiǎn 憾 sǎn D.密 qiǎn 撼 sǎn
[答案] A
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处是(2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D [D项,单独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内。]
3.上面第三段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语句写下来。(2分)
它既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传统的延续。
                                        
                                        
[答案] 它既是传统的延续,也是创新的源泉。
4.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它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于5月20日上午9点,学校将在大礼堂举行一场精彩的山东快书表演,拟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洪胜为同学们讲述山东快书的故事,感受山东快书的魅力。
假设你是学校快书组组长鲁小华,请以校学生会的名义给高老师写一封邀请函(只写正文内容,不超过100字),要求:表达准确、完整、有礼貌。(4分)
邀请函 尊敬的高老师: 您好!                                                                                                                            ××中学快书组 2024年5月18日
[答案] 我是××中学艺术组的组长鲁小华。我们学校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一场快书表演,想邀请您为同学们讲述有关山东快书的故事,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5.对联组开展了“对联征集”活动,有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但对下联部分内容举棋不定,请你结合对联知识帮他将下联补充完整。(3分)
上联:齐鲁文脉传千古
下联:孔孟之道                                        
[答案] (示例)泽(润/照)九州
6.读书组带领大家走近经典,品读《红星照耀中国》。(7分)
(1)在研读“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时,小语摘抄了这样几段文字,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顺序。(2分)(  )
①实际上他们一点也没有这样做,他们不仅力主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而且还主张由他回到南京去担任领导。
②他终于在这里着手组织一支独立的军队,……攻占了保安和中阳两县,在陕北迅速展开活动。
③在这个中世纪的世界里,突然看到了苏区的工厂,看到了机器在运转,看到了一批工人在忙碌地生产红色中国的商品和农具,确实使人感到意想不到。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C [事件时间顺序:开创陕西苏区→苏区工业中心→西安事变。 ]
(2)下面是齐齐制作的一份红星图谱,请你阅读图表中已知的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5分)
闪闪红星
“红星”1: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红星”2: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2分) a.“红星”1:________  b.“红星”2:________ 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的事迹品评人物形象。(3分)
                                        
                                        
[答案] ①a.周恩来 ②b.贺龙
②(示例一)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他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这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
(示例二)贺龙。在长征途中,尽管面临极大的困难和危险,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在一次穿越雪山时,由于天气恶劣,许多战士都感到力不从心,但贺龙却挥舞着手中的大刀,高唱着战歌,鼓舞着大家继续前行。
7.根据语境,引用适当的诗文名句填空。(6分)
文学组同学发现“家国”是中国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面对破碎山河,杜甫搔首徘徊,用“白头搔更短,①________________”(《春望》)传达自己沉重的忧国思家之痛;面对雁门郡之乱,李贺直抒胸臆,用“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表明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决心;改革失败被贬,范仲淹仍心系家国,用“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展现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围猎时,苏轼自喻魏尚,用“持节云中,⑥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含蓄地表达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答案] ①浑欲不胜簪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 ③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何日遣冯唐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唐]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 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832)进士,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律诗尤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是首联。
B.颈联选用“紫蒲”“红叶”色彩明丽的意象,从视觉所见,渲染了一种温暖恬静的氛围,烘托归来时心情的轻松愉悦。
C.尾联中的“自有”二字,道出诗人早就有回归田园的打算,此行心愿达成。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月夜归家的喜悦和为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C [C项,尾联中的“自有”二字,道出诗人早就有回归田园的打算,只是心有打算,还未达成。]
9.“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4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张玄素为给事中①,贞观初修洛阳宫,以备巡幸。上书极谏,其略曰:“臣闻阿房②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且陛下今时功力③,何异昔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  )炀帝,深愿陛下思之。”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  )如桀、纣?”玄素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高门大殿,并宜焚毁。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事虽不行,天下称为至德。今若不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取舍顿异,何以昭示万姓,光敷四海?”太宗曰:“善。”赐采三百匹。
(节选自《大唐新语》)
【注】 ①给事中:官名。②阿房:秦宫殿名。下文的“章华”,楚宫殿名;“乾阳”,隋宫殿名。③功力:功劳,功业。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章华就”的“就”与“持就火炀之”的“就”,意思相同。
B.“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C.“明日徐公来”中的“明日”指第二天,“并宜焚毁”中的“宜”指应当。
D.“忌不自信”是倒装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忌不信自”。
A [A项,完成/靠近。“章华就”的“就”指“完成”之意。]
11.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而 孰 B.于 孰
C.于 何 D.而 何
[答案] C
1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3分)
陛 下 以 瓦 木 可 用 不 宜 焚 灼 请 赐 与 贫 人。
[答案] 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
13.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
【文言知识资料卡】 若:①像、如;②你,你的;③假如。 卒:①终了,完毕;②到底,终于;③死亡。
                                        
                                        
                                        
                                        
[答案] 如果洛阳的工程真的修缮完,就会天下大乱。
14.劝谏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张玄素与邹忌的劝谏艺术各有哪些高妙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张玄素列举历史事例,并对比唐太宗前后做法,切中要害,使唐太宗信服。邹忌取譬类比,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入情入理,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参考译文】
【乙】
张玄素担任给事中,贞观初年,朝廷准备将洛阳宫修缮一下,以供皇帝出巡时使用。(张玄素)上书极力谏阻,大致的意思是说:“我听说阿房宫修建成功时,秦朝就灭亡了;当章华宫建成时,楚国人就不再拥护楚王了;等到乾阳殿大兴土木时,隋朝就人心离散了。况且今天陛下在洛阳的工程和当初的秦、楚、隋做法没有什么不同,役使这样穷苦的百姓,又去沿袭隋朝亡国的弊病。从这一点上来说,恐怕您比隋炀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吧,请陛下仔细考虑一下。”唐太宗说:“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比桀、纣怎么样?”玄素回答说:“如果洛阳的工程真的修缮完,就会天下大乱。况且陛下刚平定东都,太上皇李渊命令凡是高门大殿,应当一律烧掉。陛下认为那些大殿的瓦片木材都可以再用,不应该烧掉,请求(把瓦片、木材)赐给穷困的人。虽然当时并没有按您的做法实行,但全国人民都称颂您的美德。如今您不遵循以前的勤俭制度,就会像隋朝那样役使老百姓。这才五六年,做法一下子变得不同,您用什么来向老百姓显示您的恩德呢?”唐太宗说:“你说得好。”赐给他绸缎三百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1分)
材料一:
月球已经“死亡”,我们为什么还要探月?
在后续的探月工程中,我们的任务是建立月球科研站,而后进行载人登月,最后再建设月球基地。在2030年,我们将基本完成无人探月工程,随后将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科研站,这个科研站大约在2035—2045年间建成,实现人类长期的月球驻留,将进行较为全面的大规模的科学探测、技术实验、月球资源的开发和月球环境的利用。
月球有丰富的资源,如稀土、铁、钛等。月球没有大气包裹,环境恶劣,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统计,每年到达月球的太阳光辐射能量相当于地球每年消耗能源的25 000倍。除了太阳能,月球上还拥有丰富的氦-3资源。这些氦-3如果作为核聚变原料进行核聚变发电,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未来一万年的能源需求。
月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将月球变成去火星或深空探测的中转站。月球的引力非常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在月球上发射火箭消耗的能量也比在地球上要低很多。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中国人对深空的探索是从月球开始的。而今年,正好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也就是嫦娥工程立项20年。
“嫦娥一号”获取了我国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图,这张图分辨率达到120米,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图。“嫦娥二号”成为我国第一颗像小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运转的人造卫星。“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着“玉兔号”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软着陆。“玉兔号”迈出了她在月球上的第一步。2019年1月3日,嫦娥家族的“四姑娘”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两器互拍成功。中国的探测器不仅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而且实现了对月背的巡视勘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四年前,“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上最大的月海带着1 731克月球样品回到了地球,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地外天体的样品采集。至此,嫦娥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规划圆满收官。今年,探月工程四期再启新程,月球很快又会迎来“嫦娥六号”探测器。
(摘编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
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记者张圣琪)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飞行约37分钟后,器箭分离,将嫦娥六号探测器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后续,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历经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软着陆等过程,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完成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将在月面起飞,随后开展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返回器将经历月地转移、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等过程,最终携带珍贵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据介绍,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每个阶段环环相扣。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需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同时,嫦娥六号任务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球样品实验室分析研究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摘编自央广网)
材料四:
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公布
图 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
(来源:央视网,2024年4月16日)
15.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月球资源丰富,如稀土、铁、钛、太阳能、氦-3等,这些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未来一万年的能源需求。
B.“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着“玉兔号”两器互拍成功,中国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对月背进行巡视勘察。
C.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
D.目前,嫦娥六号任务已成功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球样品实验室分析研究等科学探测。
C [A项,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未来一万年的能源需求的是氦-3,不包括“稀土、铁、钛、太阳能”;B项,“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两器互拍成功;D项,将已成功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
16.我们为什么要探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
                                        
                                        
                                        
                                        
[答案] ①建立月球科研站,建设月球基地;②开发月球资源;③将月球变成星际探测的中转站。
17.分析材料三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列举数字“53”,将嫦娥六号任务和嫦娥五号任务进行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嫦娥六号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增强说服力。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四所表达的信息。(3分)
                                        
                                        
                                        
                                        
[答案] (示例)2001—2023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3分)
冰趟子泉前
卢文芳
①初到北安,既陌生,又亲切。北安的山水草木、北安人的爽朗热情,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是一眼清泉——冰趟子泉。
②来到北安的小兴安岭密林里,沿着蜿蜒山路下到山坳平地,在林立的松树间,在稀疏的草丛中,一眼山泉出现在眼前。山泉出水口处有几块灰黑色岩石,隐约可见泉水从石缝汩汩而出,汇聚成溪静静流淌。溪流两侧长着不知名的植被,露出水面的岩石上,覆着浅浅的青苔。
③当地朋友告诉我,当夏日阳光普照大地时,泉上烟波蒸腾,雾霭弥漫,犹如轻纱罩在水面上;泉水明净清碧,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④这是一眼常年不冻的山泉。冬季,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在山路北面,水流冰冻成为一层层、一片片宽大且高低不平的冰甸,当地人称之为“冰趟子”。这里,就是当年东北抗联取得“冰趟子大捷”的旧战场。
⑤这是莽莽小兴安岭密林中一眼不寻常的山泉。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它,必须走近它、回到血火交织的年代。我来到泉边,轻轻掬起一捧泉水,饮下。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清醒了我的神思。我品尝到泉水的甘甜和清凉,也体味到其中的英勇与壮烈。
⑥1937年3月初,为打破日军的“讨伐”计划,赵尚志率领西征部队,顺着运送木材的山道开进通北东部山里。当时,通北山区仍十分寒冷,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盖。赵尚志率部队进山后,便有一股敌人跟踪紧追不舍。前有各县讨伐大队的阻截,后有日伪军的追击。敌人的意图明显,想把抗联官兵赶到大山里饿死冻死。当抗联官兵来到一个山道狭窄、两侧山坡布满茂密树林的地方时,赵尚志命令部队沿山路继续走二三里,然后分左右两路上山,沿山脊再往回折返,埋伏在树丛中,并将马匹牵到山后隐蔽起来。不久,“讨伐队”百余名敌人沿抗联部队在雪地留下的足迹追寻而来。当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后,赵尚志发出战斗命令。顿时枪声大作,子弹雨点般地射向敌群。敌人趴在道旁拼命抵抗,进至山腰时,又遭到抗联战士的攻击。抗联将士居高临下,机枪、步枪齐射,日伪军应声倒地。
⑦战斗结束后,赵尚志判断敌人一定会反扑,前来报复。于是决定部队迅速转移,把敌人引诱到山里,选好地势,再行歼敌。随后,部队行进至“冰趟子”。这里曾有几家店铺,过往车马在这里歇息。车道北就是泉水凝成的那片冰甸和河沟;车道南是一座岗岭起伏的小山,山上长满低矮而稠密的杂木丛,是个打伏击的好战场。此处还建有4座伐木工人居住的木营。抗联战士连夜构筑工事,设置埋伏圈,准备迎击来敌。
⑧3月7日,日伪军“讨伐队”800余人,向抗联部队驻地方向赶来。面对武器装备优良、人数众多的敌寇,抗联将士毫无畏惧,接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⑨当晚,战斗仍在继续。山里夜间天气寒冷,枪支冻得打不响,战士们的手指也被冻得麻木,无法弯曲扣动扳机。于是,他们就换班轮流到木营里在火炉旁烤枪、取暖,然后再去出击。后半夜,气温骤降,趴在冰雪中的敌人被冻得无力还击,枪声渐渐稀落。此时,赵尚志判断敌人将会在沟口撤退,于是命令加强沟口堵击力量。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开始撤退。抗联部队在沟口与敌激战1小时,杀伤大量敌人。
⑩虽然敌我力量相差较为悬殊,但是抗联战士英勇顽强战斗,充分利用天气时令、地形地物,采取伏击战术,最终取得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的斗志。
望着眼前汩汩泉水,我思绪万千,一个个不惧生死、顽强抗敌的光辉形象浮现在我面前,让我肃然起敬。我好像听到抗联战士们唱响《露营之歌》,“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英雄的身影早已远去,留下的只有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永远响彻在白山黑水。今天的北安,白云蓝天清澈透亮;柳树、白杨与白桦,枝条柔软,随风摇摆;一望无际的良田尽收眼底……整齐的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勤劳的人们正在绘就这座小城的新貌。
冰趟子泉水依旧流淌。它是一段英勇壮烈、保家卫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今天北安人民安定生活的见证。泉水无声,英雄的故事被永远铭记传唱。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①段写北安的山水草木、北安人的爽朗热情衬托作者对冰趟子泉的印象深刻。
B.文章②—④段先写亲眼看见的冰趟子泉景象,再分别介绍了其夏日和冬季不同的面貌。
C.“冰趟子”因山泉冬季时水流冰冻成为一层层、一片片宽大且高低不平的冰甸而得名。
D.文章标题“冰趟子泉前”点明了写作内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流露出对英雄的敬意。
D [D项,“流露出对英雄的敬意”错误,看不出情感色彩。]
20.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2分)
隐约可见泉水从石缝汩汩而出,汇聚成溪静静流淌。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2分)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答案] (1)“汩汩”指泉水从石缝流出来的声音,“汩汩”以声衬静,反衬出环境的安宁静谧。
(2)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抗联战士露营时恶劣的天气条件和面临的巨大困境,烘托出抗联战士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2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东北抗联取得“冰趟子大捷”的原因。(3分)
                                        
                                        
                                        
                                        
[答案] ①充分利用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盖的十分寒冷的天气时令;②充分利用大山的地形和丛林,采取伏击战术,居高临下攻击;③抗联战士英勇顽强战斗,不怕敌人众多,不畏天寒地冻;④赵尚志能够准确判断敌情,善于指挥。
22.文章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4分)
                                        
                                        
                                        
                                        
[答案] ①文章结尾两段表达了对不惧生死、顽强抗敌的抗联战士的歌颂之情;②表达了对勤劳的人们改变城市面貌的赞叹之情;③表达了对今日人民安定生活的欣慰之情。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不只是父母、老师才是生活的主角,每个少年都是生活的主角。或许,我们现在只是一株微弱的小草,可是,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追逐阳光的心,梦想的种子就会发芽,那么,小草也可以成为一种灵动而又完美的生命。
以《我也是主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参见山东省考卷评分标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