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什么叫和平与发展?人们对于和平与发展是什么态度?如何去维护巩固和平与发展?
思考:邓小平认为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是什么?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程标准】
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理解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思考:和平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二者是什么关系?
和平: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关系人类的命运走向
发展: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关系人类的生存品质
两者相辅相成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更加强烈。
思考: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人民对于和平与发展的态度?
二、挑战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思考:和平与发展两个主题,为什么一个都没有解决?有哪些挑战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①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二、挑战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在发展方面
注意:南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北指的是发达国家
②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挑战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④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二)在和平与安全方面
“北极”争夺战
⑤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日趋激烈
合作
思考:《巴黎协定》中强调国际社会应该如何维护和平与发展?
三、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举措
(一)全球治理
1.原有的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联合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思考:全球人民如何共同合作维护和平与发展的?
2.出现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二十国集团
(1999)
全球层面
地区层面
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
(2001)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2017
(2009首次会晤)
新开发银行(2015)
三、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举措
思考:全球人民如何共同合作维护和平与发展的?
这些国际组织,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合作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什么方案?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二)中国方案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什么方案?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①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1)中国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3)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1.方案
2.角色:
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缘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缘由
②现在: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①过去:源自中华文明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③未来: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③未来: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
①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思考:中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
②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思考:中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
③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
思考:中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
④与世界人民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思考:中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挑战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举措
发展方面
和平与安全方面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原有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
全球治理
出现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与机制
全球层面: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
地区层面: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2009年金砖国家(BRICS)与2015年新开发银行(ND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和平与发展的含义与关系
人们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
和平、发展
合作
共赢
问题
小结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中生,要有正确、宽广的世界视野,要对人类的发展愿景充满信心,就需要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将我们现在的学习同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进步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你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2.(2022·浙江学考·25)有学者指出,所有强国“都是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它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指挥’这条河流,却可以‘多少用些技巧和经验在河上行驶’。行程的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首都的政府的智慧。”进入21世纪,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的严重挑战,下列项中,展示了中国“智慧”的有
①成立世界银行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设立丝路基金 ④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021·浙江学考·25)“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全球层面倡导(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练习
A
D
同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
材料一 资产阶级政治解放具有历史局限性,因为在“虚幻共同体”之中阶级对立、人的异化依然存在,所以不是真正的、彻底的人的解放。马克思立足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未来命运的关切立场,提出“人类解放”的目标诉求。但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阶段性、艰巨性、长期性,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需要与时俱进。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差异化因素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当今的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这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两大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在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发展前途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吕红霞、李璐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结合所学,写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下的新型国际关系愿景。
资产阶级有历史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也要与时俱进(共产主义的实现有艰巨性)
当今世界复杂多元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愿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材料二 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晏绍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等整理
选择材料二中的任意角色,以“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主题,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完整,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日益强烈,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面对国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2024.6·浙江9+1联盟期末)下表是小华同学为探究性学习收集和整理的素材。据此判断,小华同学这次探究的主题是( )
A.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B.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C.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
D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42“历史纵横”改编)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达成《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15年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中国加入该协定;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2019年美国退出该协定。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温室气体减排只是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
B.气候变化是全人类亟需合作的共同难题
C.美国退出协议说明温室气体减排没必要
D.确立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相同的责任原则
B
6.20世纪下半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以下对于历史潮流形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②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实施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努力
④经济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