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12.2《植物维持生物圈的C-O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生物界一切活动的不竭动力最终来自( )
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2.如图所示,置于光下,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试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当试管内的气体积聚到,取出试管,迅速将带火星的竹签伸进试管( )
A.竹签火星熄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竹签火星熄灭,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竹签火星复燃,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竹签火星复燃,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学们将萌发的和煮熟的大豆种子放在两个保温瓶中密封,并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瓶的起始温度应相同
B.种子光合作用产生的热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
C.一段时间后甲瓶的温度高于乙瓶
D.甲、乙两瓶中的种子应大小相似、数量相同
4.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
5.人体的下列细胞中,线粒体相对较多的是( )
A.心肌细胞 B.皮肤的表皮细胞 C.上臂内的骨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6.干香菇是新鲜香菇风干后形成的,可以贮存两年,它保存时间长的主要原理是( )
A.阻止了食品与细菌和真菌的接触 B.低氧,破坏了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
C.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D.除水,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7.如图所示,甲内放入一棵新鲜蔬菜,乙内放入一棵同种类、大小相同但被烫熟的蔬菜,塞紧瓶口。一夜之后,把两个燃烧的小木棒分别伸入甲、乙瓶内,结果甲瓶中的小木棒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消耗了氧气 B.释放了二氧化碳 C.释放了能量 D.不需要光
8.甲图表示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乙图是在这一过程中的鲜重和干重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和胚芽均出土 B.H是由菜豆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成
C.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吸收水分 D.ef段的幼苗只进行光合作用
9.德州禹城推行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图)。采用该技术后,玉米基本不减产,每亩地还能增产200多斤大豆。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作物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
B.玉米和大豆间作能更充分地利用光照
C.两种植株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
D.大豆根内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效
10.1969年,人们发现了隋朝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含嘉仓。在其中一个窖里,发现北宋时放进的50万斤谷子,大都颗粒完整。经考察,含嘉仓储粮窖一般在地下7~9米,窖底、窖壁修得平整、光滑、坚实,用火烧烤后还铺设了木板、草、糠、席等物。窖顶为圆锥形,最外层是厚厚的黄泥(如图)。对含嘉仓能长期储存粮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储粮窖修在较深的地方,形成低温,可延长种子的寿命
B.窖顶修成圆锥形,外层敷上黄泥,氧气很难出入窖仓,使种子营养消耗少
C.在窖底、窖壁铺设木板、草、糠、席等物品,形成干燥环境,延长种子的寿命
D.储粮窖面积大,用火烧烤后提供充足的氧和适宜的温度,利于延长种子的寿命
11.图是研究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B.C.D.
12.下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某植物细胞内的两个生理活动,甲、乙分别为该细胞的某种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①、②过程
B.甲是线粒体,①过程能够分解有机物
C.乙是叶绿体,②过程需要有光才能进行
D.①和②过程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二、填空题
13.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 了的空气。
14.“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说明, 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5.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6.小李同学为了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依照课本中的三个演示实验,也操作了一遍,并认真观察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往瓶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会 ,这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 。
(2)图(二)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甲瓶中蜡烛熄灭,因为种子萌发时消耗了瓶内的 。图乙在此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
(3)图(三)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甲瓶比乙瓶中温度高,这说明萌发的种子 。
(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 。
四、判断题
17.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2)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4)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挡。
19.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往往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种子收获后及时晾干,可以抑制呼吸作用。( )
(2)栽花时松土,能够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
(3)将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可抑制它们的呼吸作用。( )
五、综合题
20.在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某探究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加塞的广口瓶中加入植物种子,甲瓶内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内装有等量煮熟的种子,将甲、乙两瓶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当一手捧着甲瓶,另一手捧着乙瓶,感觉温度偏高的是 瓶。原因是此瓶中的种子 旺盛,产生热量,温度升高。
(2)将燃烧着的细木条伸入甲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燃烧着的细木条伸入乙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分别向甲、乙两瓶中注入等量澄清的 ,轻轻摇晃后,再分别倒入两个空烧杯中,并仔细观察,出现浑浊现象的是 瓶。
(4)第(1)题中的实验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是植物在萌发过程中,伴随体内 的分解释放出来的。
21.为探究草莓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温室大棚中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暗处理草莓植株一昼夜,进行图1所示的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打开②阀门,乙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莓 作用产生了 。打开①阀门,甲试管收集的气体是 ,理由是 。
(2)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 。
(3)图2是草莓温室大棚中,测得的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该气体是 。草莓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 点。
(4)请写出一条在温室大棚中提高草莓产量的措施 。
六、资料分析题
22.果蔬呼吸的弊与利:
果蔬呼吸的弊:(1)果蔬呼吸产热使温度升高,进而又促进呼吸作用,使有机物消耗得更快,果蔬贮藏期缩短。(2)缺氧时果蔬的无氧呼吸加快,加速衰老;代谢产物乙醇大量积累,毒害果蔬细胞,使品质劣变、组织死亡。(3)果蔬还能产生乙烯,加快果蔬成熟,缩短贮藏期,低温可以抑制乙烯的生成和作用。
果蔬呼吸的利:(1)当果蔬遭受机械损伤时,呼吸作用为形成愈伤组织所需新物质的合成提供了中间产物和能量。(2)呼吸作用对提高果蔬的抗病性有积极的作用。
开动大脑思考:
(1)低温贮藏果蔬有什么好处 。
(2)用保鲜膜包裹果蔬保存,有什么利弊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A D A D A D
题号 11 12
答案 A A
13.污浊
14.氧气/O2
15. 叶绿体 叶片
16.(1) 浑浊 二氧化碳/CO2
(2) 氧气/O2 对照
(3)释放热量
(4)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17.正确
18.(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19.(1)正确
(2)正确
(3)正确
20.(1) 甲 呼吸
(2) 燃烧的木条熄灭 木条继续燃烧
(3) 石灰水 甲
(4)有机物
21.(1) 呼吸 二氧化碳 氧气 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2)A
(3) 氧气 18
(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等
22.(1)低温贮藏可以抑制果蔬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2)保鲜膜包裹果蔬,隔绝了空气,抑制了呼吸作用,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但是时间长了会因为无氧呼吸产生有害物质,影响果蔬的品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