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选编了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分别是《桥》《穷人》《金色的鱼钩》。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快乐读书吧”的主题为“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儿童的成长息息相关的中外经典小说,走进书中主人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分享欢笑和喜悦,经历磨难与痛苦,并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聚焦于“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交流平台”通过回顾课文,梳理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快乐读书吧”栏目中的“小贴士”提供了两个阅读策略,即“理清人物关系”与“关注故事情节”。
《童年》是本单元的推荐阅读篇目之一,它是以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该书生动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至十一岁期间的童年生活,展现了其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让语文要素在阅读中得以实践。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童年》的创作背景,了解阿廖沙在苦难生活中的成长故事。
审美创造:引领学生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把握小说三要素,学会理清人物关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感受小说的魅力。
文化自信: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儿童成长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导读课学习单、片段材料、《童年》电子书
教学过程
任务一 你我共话童年 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一:我们的童年生活
1.导入:播放歌曲《童年》,营造温馨氛围。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自由述说自己的童年故事。
3.了解作家笔下的童年形象,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童年生活。
讨论:许多作家的笔下都写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你知道她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吗?
学生分享:我知道 写的课文《 》,她笔下描述的童年生活是
活动二:高尔基的童年生活
1.展示大家对《童年》的评价,增强学生对作品阅读的期待。
它是一部反映童年真实苦难,影响深远的传世佳作。
它是一韶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它是一部揭露俄国沙皇黑暗统治的文学著作。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高尔基的资料,初步认识高尔基。
2.出示课件, 老师简介高尔基的生平。
3.播放视频,了解《童年》的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
借助聊童年趣事和感受作家笔下多样的童年生活,点燃学生对阅读的热情。通过阅读高尔基创作《童年》前的资料,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传体小说”与一般小说的异同,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童年》的兴趣.在兴趣引领下,通过互动与探讨,培养学生持续、深入的阅读习惯。
任务二:聚焦小说要素 学习阅读策略
活动一:我学过的阅读策略
1.说一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阅读整本书时学过哪些阅读策略?
2.学生交流,通过阅封面、读目录、看封面、读插图、知梗概等猜测故事情节。
(1)引导学生观察解不同的版本《童年》的封面,了解作者、出版社等。
(2)引导学生浏览《童年》的目录,猜测各章节的主要情节。试着给每个章节取一个小标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3)引导学生读读《童年》的梗概,了解故事大体内容。
(4)引导学生观察《童年》的插图,猜测图中人物及发生的故事情节。
活动二 本单元的阅读策略
1. 人物形象我知道。
(1)说一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你在本单元中认识了哪些人?
(2)学生分享:
学生一:小说的三要素为人物、情节、和环境。
学生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 的老支书, 的渔夫和桑娜, 的老班长。
2. 阅读策略我知道。
(1)说一说:小说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阅读小说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2)学生全班交流。
学生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学生二: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出示“交流平台”,小结阅读小说的策略。
活动三:《童年》的阅读策略
1.出示“快乐读书吧”的“小贴士”,提炼阅读策略。
2.读一读小贴士,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阅读策略?
3.小结。
理清人物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关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4.理清《童年》中人物关系。
(1)快速浏览《童年》第一章,用笔圈出文中的人物。
(2)小组内交流圈出的人物,老师出示人物关系思维导图欣赏,交流如何绘制阿廖沙的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方法:①列举书中的重要人物;②一级目录将人物进行分类(自己+家人+朋友+其他)(自己+善良的人物+冷酷的人物);③二级目录写上相应的人物名字;④三级目录可以概括这个人物的品质,后面备注发生的情节。
(3)小组合作简单绘制思维导图。
(4)全班交流绘制的人物关系思维导图,交流对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等人的印象。
(5)出示课件,展示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理清书中的人物关系。
5.关注《童年》的故事情节。
(1)快速浏览第一章,尝试概括这一章的主要内容。
(2)用横线画出描写外祖父的句子,了解外祖父的性格特点。
(3)全班交流。
我画出的句子是 ,这是对外祖父的 描写,这一段讲述了 ,我觉得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因为 。
(4)出示课本摘录的《童年》片段了解外祖母的性格特点。
(5)说一说:文中描写的人物是谁?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学生交流:文中描写的人物有阿廖沙和他的外祖母,写了阿廖沙和外祖母的初次见面,作者抓住了外祖母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位亲切、幽默、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形象。
(6)小组内绘制出外祖父、外祖母的人物名片。(具体事例+性格特征)
(7)小结:阅读小说,我们可以通过关注故事情节中人物描写语句,重点阅读相关段落,以绘制人物名片的形式,直观、立体的感受人物形象。
(板书)策略五:关注故事情节,绘制人物名片。
6.关注《童年》中的环境描写。
(1)快速读第一章,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小结:这两段文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对外祖父家环境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恶劣,烘托出阿廖沙对外祖父家的厌恶之情,为后面他的不幸生活做了铺垫。
(板书)策略六:关注环境描写,体会人物心情
7. 小结。读小说,我们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理清人物关系,读懂故事情节,关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句子,理解人物形象。
旨在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有效策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
利用“快乐读书吧”的小贴士,引导学生提炼出有效的阅读策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理清人物关系、关注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等,让学生实践并深化这些阅读策略的应用。通过互动环节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全面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任务三:了解阅读速度 制定阅读计划
活动一:指导制定阅读计划
1.出示六年级课程标准要求。
按照课标要求,六年级阶段,默读一般的读物每分钟应不少于300字,你打算每天阅读多长时间呢?建议阅读这本书的时间为15-20天,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制定阅读计划,记得每天打卡,按期完成阅读吧。
2.讲解制定阅读计划的重要性,并出示模板。
制定阅读计划表需要根据所选书目的页码,合理规划每天的阅读量,以及对自己每天的阅读情况进行反馈,以便保证自己的阅读进度和阅读质量。
活动二 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2.组内交流制定的阅读计划,修改不合理的地方。
3.安排阅读任务,拓展阅读。
(1)将制定好的阅读计划贴在书桌上方,每天记得打卡,自觉完成阅读,邀请家长每天对阅读情况做出评价。按自己制定的计划完成《童年》整本书阅读,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及书中人物性格特点,通过撰写读后感、制作思维导图、参与线上读书会等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4.完成导读单(二)
设计意图:
安排与《童年》相关的阅读任务,推荐阅读书籍,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量,为后面阅读分享做好准备,帮助学生巩固所读内容,鼓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阅读中获得收获。通过制定阅读计划,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阅读的持续兴趣和习惯,制定阅读计划并坚持执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童年》
抓住人物描写 绘人物关系图
理清故事情节 绘制人物名片
关注环境描写 体会人物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