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自拟论题类小论文题解题步骤详解
2025届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变得出色
PART ONE
论题拟定
考查方式
中考开放式小论文题虽属开放性试题,但并非完全放开,而是在具体情境和知识范围内的有限开放,具有半开放性特点。设问形式多样且综合,通常有情境、知识、主题、类型、字数等限定,并明确撰写要求,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达到字数限制”等。
考查能力
能综合考查考生的学科知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学科素养,侧重考查历史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学科任务,以及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反思与评价等关键能力。有助于塑造学生尊重历史、追求真理、追求创新的品质
一、拟定论题方法
1、扩词造句法
情境01 找核心词扩词造句法
仔细阅读设问和材料,首先找到核心词,然后以核心词,将核心词或主题词置于句子前端或句子中,直接表达出你对核心词或主题的认识、见解、看法或感悟等。论题一般是是陈述句,基本要求是必须有主语和谓语。
【典例分析】
(2025届长沙一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演绎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场景,如“生产解放”、“思想解放”、“制度解放”、“民族解放”,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表格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类别 解释 共同作用
生产解放 是指排除、克服、革掉生产力得以发展的阻力、束缚、桎梏。为生产力的发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思想解放 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桎梏,以新的思想、观念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 制度解放 是指对现行制度的重大修改和根本变革,或者对现行制度的废除和新制度的建立。 民族解放 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自由的斗争。 【示例1】
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14世纪中叶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莫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8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结论: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推动着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
【示例2】
观点:制度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通过《权利法案》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结论:总之,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它促进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我们应该坚持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制度体系。
情境02 结合主题找核心词扩词造句法
仔细阅读设问和材料,首先找到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分析主题词的内涵,然后在找其中一个方面,小切口进行分析。如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哲学、伦理、艺术、宗教、传统科技等多个方面,可找“中国传统科技”这个核心词组词造句,论题就可拟定。(主题中找核心词)
(2024 云南中考 26)(10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华文明重要成就一览表(部分)
【真题典例】
时期 重要成就
夏商周 甲骨文
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孔子:“仁”“仁者爱人”“有教无类”,以德治国
秦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三国两晋南北朝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王羲之:《兰亭集序》
隋唐 唐诗
辽宋夏金元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宋词 元曲
明清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曹雪芹:《红楼梦》 京剧形成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取上表中的2-4项成就,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不少于120字)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
文字和思想
传统科技(造纸术和医学成就)
文学艺术
数学和书法艺术
科技和文学成就
科技与艺术
【答案】
观点:中国的科技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论述: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元时期,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沿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北宋时期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阿拉伯人又将指南针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科技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情境03 直接用主题词扩词造句法(格式构建法)
前面一种情境是在主题范围内找一个方面“核心词”扩词造句,以寻找论题。在中考真题中还有直接用主题词构建论题的情境,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合理选择构建论题的方法(一般是根据试题要求来做)。
方法要领:
先找准材料主题,然后采用“原因 + 主题”或“主题 + 影响”等格式来拟定题目。
例如,若材料主题是“对外开放”,可以拟定为“国家政策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原因 + 主题);也可以是“对外开放助推了经济的发展”(主题 + 影响)。
论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且观点明确,像“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国近代化”等词组只能算是主题,不能直接作为小论文的论题。
(2025届四川绵阳模考18)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进步,先进思想会推动社会一往无前的发展。
【典例分析】
思想运动 时间 内容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人文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 主义社会所取代,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15年起 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人类进步”的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正确,至少有2个史实证明观点,条理清晰,260字左右。)
【答案】[示例]
论题: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主题+影响)
论证 :纵观人类几干年的文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先进思想会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1915年,中国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地位,为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莫定思想基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结论:事实证明,虚心学习,积极汲取进步思想,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2、关联事件提炼论题法
2024年中考历史题型中最突出的两个考察趋向,一是主题化考察趋势,即围绕主题进行论证(或围绕主题提炼论题),体现主题化教学趋势;二是关联性小论文题考察趋势,考察考生从同类历史事件、不同历史事件或中外对比的历史事件中锻炼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关联性小论文则应运而生。
该类试题综合关联性强,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题型特点】
1、知识综合性强
(1)跨知识点整合:题目要求关联多个历史事件、现象或制度,分析其内在联系或影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内容。
(2)史论结合:需在论述中准确引用史实支撑观点,避免单纯复述或空泛议论,强调“论从史出”。
2、内容关联性突出
(1)高频主题集中:常围绕革命与改革(如商鞅变法、明治维新)、制度与政策(如中央集权制、改革开放)、民族与外交(如丝绸之路、一国两制)等核心话题展开。
(2)比较分析导向:可能要求对比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如中日改革、东西方制度),或纵向分析事件的发展脉络(如科技对社会变革的推动)。
【论题提炼】
1、阅读材料,提炼论题(观点)
①关注历史要素:要注意材料的标题、出处及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各个历史要素,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②分析事件联系:注意分析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之间的联系,为提炼观点作准备。
③留意标点符号:注意材料中标点符号的变化,一般省略号两边或破折号后边隐藏有关键信息。
④观点提炼要求:观点要用陈述句,句子完整,简明扼要;不要停留在具体的史事上,要上升到结论或理论的高度。
2、具体方法
(1)从事件共性中提炼
分析关联事件的共同特征、性质、影响等方面,从而总结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论题。例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这两个关联事件,它们都属于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由此可以提炼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这一论题。
(2)关注事件因果联系
当关联事件存在因果关系时,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提炼论题。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二者存在因果关联,可提炼出“政治制度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崛起”等论题。
(3)结合时代背景
将关联事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思考它们在该背景下所反映的主题。比如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关联事件,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可提炼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这一主题;然后可提炼出如“殖民扩张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论题。
(4)依据事件发展趋势
观察关联事件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提炼论题。例如,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巴黎公社建立,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趋势,可提炼出“马克思主义产生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论题。
(
(5)教材常见观点类型
可参考初中教材常见的观点类型总结来提炼论题。
①改革类:如果关联事件涉及改革,像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可依据“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模板,提炼出相关论题;
②民主与法制:若关联事件是关于民主与法制方面,如雅典民主政治和《汉谟拉比法典》,可从“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的进步”等角度提炼论题。
③人物类:对于介绍历史人物功绩的材料,如汉谟拉比、伯利克里等,可提炼“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观点。
(2024广西中考6)某班同学针对19世纪的历史发展情况整理了一份大事记,请你参与研讨。
材料 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大事记
【真题典例】
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 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1819年玻利瓦尔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戊戌变法
从材料中选择中外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
【答案】(2)【示例】
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论述: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丧失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结论:可见,正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需求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PART TWO
论证过程
二、论证过程
1、论据搜集方法
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题目所给材料,相关历史事实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来说明论点。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证据要准确求真。
(1)从课本中获取
①选取典型史实:初中历史教材涵盖了丰富的史实,是搜集论据的重要来源。对于不同类型的历史小论文,可从教材中选取能证明论点的典型事例。例如在写改革创新类论文时,商鞅变法、大化改新等都是很好的论据;写民主与法制类论文,雅典的民主政治、《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等可作为有力证据。
②依据观点类型筛选:根据常见的观点类型,如改革创新类、政治制度类、民主与法制类、人物类、文明文化类、法律文献类等,在教材中对应寻找相关史实。比如人物类论文,可围绕汉谟拉比、伯利克里、亚历山大等人物的事迹进行搜集,学习他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作为论证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重要推动力这一观点的论据。
(2)从题目材料中挖掘
①提取关键信息:若题目提供了材料,要仔细阅读并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提取与论点相关的内容作为论据。比如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与关键字相关的信息等,都可能是有用的论据线索。
②结合命题意图判断:
明确命题想要考察的方向,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确定论据。例如,如果题目是关于文明交流的,材料中提到了亚历山大东征(暴力冲突)、阿拉伯人传播东西方文化(和平交往)等内容,就可以将这些作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 这一观点的论据。
亚历山大
阿拉伯人传播东西方文化
2、多角度分析
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等角度,或外因与内因、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等方面分析史实。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理出思路再写答案,不能想到一句写一句。比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可从政治上的制度变革、经济上的生产发展、文化上的思想传播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3、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归纳论证、对比论证、层递论证、因果论证等,可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几种。
例如在对比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时,就可运用对比论证,突出差异和特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时,则可采用因果论证。
4、注意逻辑严谨
开放式小论文的逻辑性非常重要,论证中应围绕主题(或论题)展开论述,防止跑题、偏题,注意逻辑的严密性。
①史论结合 避免单纯罗列史实或空发议论。例如,论证“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时,需结合“公民大会仅限男性公民参与”的史实,再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背景。
②多维度分析 需从背景、内容、影响等层面展开。例如评价“西方殖民扩张”,需涉及经济动机(如资本原始积累)、技术条件(如航海技术)、历史后果(如文明冲突与融合)。
③因果链清晰 强调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的递进关系需逻辑连贯。
(2024·湖北·中考真题08)【社会的变迁】(10分)
材料 重要事件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改变着社会的诸多方面。下表中三个图例折射了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
【真题典例】
图例 图例1 16世纪30年代西欧植物绘画《大车前》 图例2 20世纪20年代男孩着装和发式
图例3 20世纪90年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
说明 文艺复兴时期,植物绘画不仅栩栩如生,还向公众呈现令人愉悦的美。 辛亥革命后,我国男子留短发成为时髦,服饰、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重要历史事件与社会变迁”,选取其中两个图例,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标题:重要历史事件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流行,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因此,人们认为植物绘画不仅要栩栩如生,还要向公众呈现令人愉悦的美。辛亥革命,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崇尚自由平等的新风尚。饮食、服饰、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公园在大都市风行,男子留短发成为时髦。
综上所述,重要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根据材料中图例联系所学找论据
PART THREE
总结提升
三、总结提升
总结部分要对前文的论述进行简要概括,再次强调观点,使文章结构完整;还可从深层进一步阐释(提升)。如在论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后总结:“总之,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经艰辛,各阶层的努力虽有挫折,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提升方法
1、运用唯物史观原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以及它们对社会意识的影响。例如,在论述不同时期《汤姆叔叔小屋》翻译改动情况时,可以总结“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时期《汤姆叔叔小屋》翻译改动情况深受当时时代特征影响”。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探讨生产力的发展如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比如,在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可以总结“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革,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提升方法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说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以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例,可以总结“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基础决定了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而这种上层建筑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2、强调学科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在总结中明确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强调其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论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可以总结“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这一事件在15 - 16世纪的欧洲和世界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史料实证:回顾论文中所引用的史料,强调其对论点的支撑作用,以及通过史料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在论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总结“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认识历史”。
历史解释:对论文中所阐述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再次解释和说明,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例如,在论述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时,可以总结“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最终未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这是我们对洋务运动的一种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出发,强调历史事件或现象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从中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比如,在论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可以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抗争精神,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升华主题意义
联系现实: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例如,在论述古代环境保护思想时,可以总结“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为我们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们应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推动可持续发展”。
【典例分析】
1、观点:近代中国人民在不断追寻救国救民的探索道路。
论述:……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内忧外患,一大批有志之士为实现民族的富强独立而探索着救国救民道路。
简要概括
再次强调观点
【典例分析】
2、
观点:我国古代重大工程成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论证:……
结论:我国古代重大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概括了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建设的特点,上升到中国传统文化
【典例分析】
3、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
结论: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推动着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我们适应
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
有一定提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