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实验班培优周测《喀斯特地貌》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政史地实验班培优周测《喀斯特地貌》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6 16: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政史地实验班培优周测《喀斯特地貌》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 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1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2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2题。
INCLUDEPICTURE "21/24GD-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G:\\数字出版合作部\\课件\\1. 2025二轮\\2025版二地理\\24GD-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G:\\数字出版合作部\\课件\\1. 2025二轮\\2025版二地理\\24GD-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21/会审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G:\\数字出版合作部\\课件\\1. 2025二轮\\2025版二地理\\会审1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G:\\数字出版合作部\\课件\\1. 2025二轮\\2025版二地理\\会审16.TIF" \* MERGEFORMATINET
1.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2.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中顺利“睁眼”。读图,回答3~4题。
3.喀斯特天坑属于下列哪种地貌?(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4.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记述的“有石若丸,自然珠圆,状弹丸矣”是关于穴珠最早的记载。穴珠是含有饱和盐类物质的水体受到细微而持续的扰动时,水中的过饱和盐类析出,附着沉积在砂粒、盐粒等介质周围,并层层增长形成的球状体(如图)。据此完成5~6题。
INCLUDEPICTURE "21/RL25-18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G:\\数字出版合作部\\课件\\1. 2025二轮\\2025版二地理\\RL25-18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G:\\数字出版合作部\\课件\\1. 2025二轮\\2025版二地理\\RL25-185.TIF" \* MERGEFORMATINET
5.穴珠形成的地理环境是(  )
A.地壳抬升 B.开阔浅水 C.暖干气候 D.河流沉积
6.下列景观与穴珠成因类似的是(  )
A.石笋  B.溶洞 C.石林   D.石芽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读图,回答7~9题。
7.该版面山地地貌为(  )
A.石芽 B.石笋 C.峰林 D.孤峰
8.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溶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沉积 D.冰川侵蚀
9.古诗词中对该地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石林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11.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储水条件改善 B.土壤厚度增加
C.地表趋于平坦 D.旅游资源增多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貌剖面。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位是(  )
A.1 B.2 C.3 D.4
13.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代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4.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
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
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
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由于地下河的长期侵蚀作用,大部分地下河道(溶洞)上方的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塌陷坠落到河道底部,只有天生桥这一段地下河道上方的岩石没有发生塌陷坠落,这样,一座天生桥就诞生了。据此回答15~16题。
15.天生桥属于(  )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
C.海岸地貌 D.冰川地貌
16.下图中天生桥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17.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国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
C.地形起伏更大 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下图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读图,回答18~19题。
18.目前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最显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
A.①形成时期 B.②形成时期
C.③形成时期 D.④形成时期
  湖南省衡山脚下衡东县境内的最高峰——金觉峰,常年烟雾缭绕,山中有一个喀斯特溶洞,名为锡岩仙洞。洞穴上部岩壁留有许多古代诗人用墨水写下的诗句。墨水具有水溶性,容易遇水浸染,但该洞诗文至今却仍未被水汽所洗蚀。经学者研究发现,洞中的石笋表面多密集的波浪状纹路。图1和图2分别示意洞中石笋表面的波浪状纹路及洞中的诗文。读图,回答20~21题。
 
图1    图2
20.石笋表面波浪状纹路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水滴中含有特殊物质 B.洞穴中野生生物的干扰
C.水滴滴落时频率较快 D.洞穴被淹没的周期频繁
21.洞穴中的诗文能够从古代遗留至今的关键是(  )
A.位于洞穴上部,流水无法触及 B.当地文物保护意识强,及时增补诗文
C.墨水品质特殊,难以受水浸染 D.表面形成碳酸岩层,保护免受浸染
石帷幔是喀斯特溶洞中的一种特殊地貌,是洞壁边缘形成向下垂挂的线脊状沉积体,由流水中的二氧化碳脱气逸出、碳酸钙沉积而成,往往与突岩相随。福建某溶洞发育较多石帷幔,且部分与底部的石笋相连。如图为该溶洞内石帷幔简图。据此完成21~22题。
INCLUDEPICTURE "21/ELDLM25-5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地理\\ELDLM25-53.tif" \* MERGEFORMATINET
20.石帷幔的发育需要(  )
A.洞顶水流持续滴落 B.突岩下方先脱气沉积 C.水流自突岩分散向上 D.底部为可溶性岩层
21.导致已形成的石帷幔遭到破坏的原因可能是(  )
A.降水量增大 B.地下水位下降 C.滴水酸碱度下降 D.洞穴温度稳定
如图所示区域位于北美洲西北部。该区域沿海分布有众多峡湾,陆地上分布有面积较大的现代冰川。据此完成22~23题。
INCLUDEPICTURE "21/ELDLM25-5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地理\\ELDLM25-51.tif" \* MERGEFORMATINET
22.该区域陆地上有现代冰川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植被 B.气温 C.光照 D.降水
23.峡湾是被海水侵入的(  )
A.刃脊 B.V形谷 C.冰斗 D.U形谷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中的甲、乙分别示意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和喀斯特地貌构成。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甲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25.乙图喀斯特地貌中的(  )
A. a为石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B. c为溶洞,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 d为地下暗河,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D. e为石钟乳、f为石笋,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图(图1)和桂林山水景观图(图2)。
图1
图2
(1)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
(2)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
(3)桂林地下暗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4)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的利弊有哪些影响?
27.某地理研学小组到涠洲岛鳄鱼嘴进行研学,他们提前查阅资料得知,鳄鱼嘴位于涠洲岛最南端,火山地质遗迹和海蚀地貌丰富。研学过程中,同学们被鳄鱼嘴海岸的海蚀地貌深深吸引,他们发现在陡峭的海蚀崖不同高度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海蚀穴,最靠近海平面的一级海蚀穴在涨潮和风浪大时还会被海水淹没,仔细观察发现海蚀穴里还有一些磨圆度较好的黑色砾石。下图为研学小组绘制的涠洲岛位置和鳄鱼嘴古海蚀穴示意图。
INCLUDEPICTURE "21/RL25-190人民.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G:\\数字出版合作部\\课件\\1. 2025二轮\\2025版二地理\\RL25-190人民.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G:\\数字出版合作部\\课件\\1. 2025二轮\\2025版二地理\\RL25-190人民.TIF" \* MERGEFORMATINET
(1)推测鳄鱼嘴海蚀崖上三级古海蚀穴形成的先后次序并简述其原因。(4分)
(2)分析海蚀穴①里磨圆度较好的黑色砾石的形成过程。(6分)
(3)研学小组结合当地特征认为未来鳄鱼嘴海岸可能会发育较多海蚀拱桥,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8分)
答案及解析
1.B 2.D 
解析:第1题,化学溶蚀是形成溶洞的关键过程。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地下水会溶蚀岩层,形成溶洞。随着溶洞内部岩层不断被溶蚀,上部岩层逐渐失去支撑,可能会因重力发生崩塌。重力崩塌有助于扩大溶洞的空间,是溶洞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流水侵蚀也可以进一步扩大溶洞,尤其是在溶洞形成初期,水流可以带走被溶蚀的物质,加速溶洞的形成,①②⑤正确。冰川刨蚀主要通过冰川的移动和磨蚀等作用来塑造地表,与溶洞的形成无关,③错误。风力吹蚀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对地貌形成的影响较为显著,该地位于湿润区,风力作用较弱,④错误。故选B。第2题,石灰岩溶洞内常见的滴水现象会使水中的碳酸氢钙产生反应,析出碳酸钙,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与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不同,A错误。由材料可知,溶洞内有文化层,这表明古人类曾在洞内活动过;然而,文化层通常是多种物质的混合,不只是粉砂质黏土,且文化层位于沉积物表层,故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不是整个溶洞内粉砂质黏土沉积物的主要来源,B错误。溶洞内的岩石由于长期受到溶蚀作用,可能会发生崩塌,但其堆积物应以较大的石块为主,与细颗粒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不同,C错误。该地位于云南省,降水丰富,流水作用会对地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D正确。
3. A 4. B
解析:3.喀斯特天坑是石灰岩被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项正确。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平原或三角洲地貌,B项错误。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蘑菇等地貌,C项错误。冰川侵蚀形成的是角峰、“U”形谷等地貌,D项错误。故选A项。4.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先是形成小溶洞②,经流水不断溶蚀,形成大溶洞①,后因顶部变薄,发生坍塌,形成④,最后形成天坑③,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B项正确。故选B项。
5.B 6.A
解析:第5题,结合材料“穴珠是含有饱和盐类物质的水体受到细微而持续的扰动时”可知,形成穴珠需要相对平坦的浅层水,B正确;地质环境要稳定,A错误;由材料可知,穴珠是在含有饱和盐类物质的水体中形成的,说明其形成时气候湿润,C错误;穴珠是水中的过饱和盐类物质析出,附着沉积在砂粒、盐粒等介质周围,并层层增长,属于化学淀积,不是河流沉积,D错误。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形成穴珠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化学淀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林、石芽、溶洞均属于喀斯特溶蚀地貌,而石笋属于化学淀积地貌,故A正确,B、C、D错误。]
7. C 8. A 9. A
解析:7.从图中可看出,群山连绵,为峰林地貌。故选C项。8.地面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形成的。故选A项。9.桂林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故选A项。
10. D 11. D
解析:10.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图示可知,丙时期石灰岩保存量最多,即被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时期石灰岩保存量最少,即被侵蚀程度最强,说明为地貌发育后期,则乙时期为发育中期,所以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项。11.石林地貌发育,使得当地旅游资源增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D项正确。石林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增加,储水条件变差,A项错误。石林地貌发育,表明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会导致土壤厚度下降,B项错误。石林地貌发育会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项错误。故选D项。
12. B 13. C
解析:12.后坪天坑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多形成于2部位。13.6是石钟乳,7是石笋,它们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降水较多,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14.A
解析: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该地位于华北某地,因此与西南地区相比,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水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项正确;由于两地是同类岩层,因此岩石的可溶性无差异,B项错误;地表植被茂密与否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较小,C项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关系较小,D项错误。故选A项。
15. A 16. B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解析:15.由材料“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可知,天生桥属于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项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B项错误;海岸地貌发生在沿海地区,有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C项错误;冰川地貌发生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D项错误。故选A项。16.据材料,天生桥的形成需要地下河长期侵蚀,使上方岩石受重力崩塌形成,因此上方的溶洞应先小后大,再塌陷形成桥状,形成顺序应为①③④②,B项正确。故选B项。
17.D
解析: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D项正确。
18. C 19. A
解析:18.读图可知,③溶洞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且地势较低,利于地下水汇集,有利于溶蚀作用的进行,C项正确。①溶洞规模较大且地形坡度较大,水体不易积存,溶蚀作用较弱,后续扩张速度放缓,A项错误。②处地形坡度较大,水体不易积存,不利于溶蚀作用的进行,B项错误。④是地下河道而不是溶洞,D项错误。19.①溶洞形成时期是地下河发育的早期阶段,地下河较短,地下水下渗带来的损耗较小,水量较大。②③④时期地下河进一步发育,地下水的下渗量增多,导致地下河水量变小。
20.A 21.C 
解析:第20题,石帷幔为溶洞内自上而下发育的流水沉积地貌,当洞顶的水滴向下持续滴落遇到突岩时,分散形成薄膜状水流,水中的二氧化碳脱气逸出导致碳酸钙沉积,A正确;水滴先“撞击”突岩上方,突岩上方先脱气沉积,B错误;水流自突岩上方分散后继续向下分散才能形成帷幔状沉积,C错误;石帷幔自上而下发育,与溶洞底部岩层关系较小,D错误。第21题,石帷幔是流水沉积地貌,降水量增大会使其继续发育,A错误;地下水位下降对已形成的石帷幔没有影响,B错误;滴水酸碱度下降,即水的酸性增强,会导致石帷幔中的碳酸钙溶解,进而破坏石帷幔,C正确;洞穴温度稳定,有利于石帷幔的保存,D错误。
22.B 23.D  
解析:第22题,现代冰川分布必须具备常年气温低的条件,该地区的冰川分布在内陆高山雪线以上,常年气温低于0℃,B正确;冰川处极少出现植被,植被与冰川分布无关,A错误;光照和降水会影响冰川分布,但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第23题,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U”形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D正确;刃脊和冰斗一般分布在内陆海拔较高的地区,A、C错误;V形谷多为流水侵蚀地貌,不是冰川地貌,B错误。故选D。
24. C 25. B
解析:24.喀斯特地貌是在湿热的环境下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作用发育形成的。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形成的,形成于海洋环境①;后由于地壳运动,地壳抬升,沉积在海底的石灰岩层露出海面,出现在地表④;由于所在区域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所以可溶性岩石受风化、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等作用,逐渐发育喀斯特地貌景观②;地上发育石林、石峰,地下发育溶洞、石笋、石钟乳等景观③。故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C项。25.图乙中a为石林,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A项错误。图中c为溶洞,溶蚀形成,属于流水侵蚀作用,B项正确。图中d为地下暗河,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C项错误。图中e、f为石钟乳和石笋,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故选B项。
26.(1)桂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该地区石灰岩广布。(2)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青;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广布,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3)地表水通过喀斯特漏斗进入地下溶洞,溶洞相连暗河。(4)利: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弊: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该地貌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27.答案:(1)先后次序:③②①。原因:海平面多次下降或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2)火山喷发形成黑色的玄武岩;玄武岩被风化、侵蚀掉落海洋并被海浪或潮汐搬运到海蚀穴;在海浪的长期拍击下,砾石之间以及砾石与海蚀穴壁不断摩擦,形成磨圆度较好的砾石。(3)鳄鱼嘴处于夏季西南风的迎风坡,风浪大,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强;靠近火山口遗址,历史上岩浆活动导致周围岩石破碎,易被侵蚀;现今海蚀崖上已发育多级海蚀穴;鳄鱼嘴向海突出,容易同时遭受两个方向的海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被蚀穿连通,形成海蚀拱桥。
解析:第(1)题,海水的波浪、潮汐等机械作用不断冲击岩石,使得岩石逐渐被侵蚀形成海蚀穴。当海平面下降或者地壳抬升时,原有的海蚀穴会被抬升到更高的位置,位置越高的海蚀穴形成的年代越早,所以图示海蚀穴形成最早的是③,其次是②,最后是①。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黑色砾石来自岩浆活动,应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玄武岩;玄武岩遭受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形成碎屑物质;碎屑物质被外力作用带到海蚀穴中,在海蚀穴中沉积下来;受到海水的冲击,砾石之间以及砾石与海蚀穴壁不断碰撞摩擦,边角被碰撞掉,形成磨圆度较好的砾石。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涠洲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鳄鱼嘴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对海岸的侵蚀作用较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鳄鱼嘴靠近火山口遗址,历史上的岩浆活动导致周围的岩石变得破碎,易被侵蚀;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鳄鱼嘴海蚀崖上已经形成了多级海蚀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鳄鱼嘴向海洋方向凸起,容易遭受两个方向的海浪作用,导致两侧海蚀穴不断遭受侵蚀,使得海蚀穴被蚀穿连通,形成海蚀拱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