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四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基础薄弱)
地区分布极不均衡(集中在上海等沿江沿海的大城市)
名词解释
知识回顾
近代工业发展特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二铁(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三公(青藏 川藏 新藏公路)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一汽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国统区的经济濒于崩溃
2、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发展
1、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保护政策,稳定物价 。
3、1950年—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为国内争取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国民党 逃跑时 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
1938
=
1939
=
1943
=
1945
=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品的情景。
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使中国人民生活艰难,民族工业难以发展。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年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①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强。”
—毛泽东
背景:②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五十年代中 、美
钢和电产量比较图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概况
阅读课文p19页,找出“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
2.实施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 时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3.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4.外部协助:
苏联(1922---1991年)156个重工业基础项目
知识探究:为何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我们)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
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和威胁,急需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力量
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计划经济: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工业
沈阳飞机制造厂创建于1951年。1956年试制成功我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56-式飞机。由此,沈飞集团公司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工业布局特点:
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四厂:
长春一汽
鞍山钢铁公司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二铁: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三公:青藏 川藏 新藏公路
交通运输业
武汉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建设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铁路。 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西藏,遵循党中央“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和藏族同胞历经艰险、排除万难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全长4360余公里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改变了西藏千百年来人背畜驮落后的运输方式,开创了西藏交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用生命修建的进藏天路
1953年,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1955年,第一套六千千瓦火力发电机组
1955年,天津诞生第一块国产手表
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果和意义
结果: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 (2006年)改为“五年规划”。(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结合教材和材料,谈谈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鼓足干劲、以百倍的信心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
材料三: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土地改革的稳步完成,极大地巩固了我们的新生政权,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材料四: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援助156个项目。这一系列的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2.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3.抗美援朝胜利为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4.土地改革完成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苏联的援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确立
(1954年9月15日)
2022年: 政协会议:3月4日
人大会议:3月5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子目中的相关内容
1.时间地点 :
1954年9月,北京
2.会议名称:
3.大会内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1954年国庆节,游行群众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通过天安门
内容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高)立法权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性质: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内容: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一一1954年宪法节选
内容二: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任免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副主席—朱德
人大常务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59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同步举行,“两会”概念应运而生。
刘少奇
(三)意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