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09:51:31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堂导入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说明我国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想一想:以上图表数据说明了什么?
那么,在工业化起步的过程中,资金、原料、劳动力等工业化必需的因素由什么来提供呢?怎样解决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之间的矛盾呢?在这个问题上,我国采取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最终保证了工业化的正常进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大改造的有关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及政策
3.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4.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自学导航
1.三大改造具体指的是对什么的改造?
2.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怎样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改造坚持什么原则?
4.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何时达到高潮,又何时改造完成?
5.对农业和手工业通过什么方式完成改造?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何时开始进行改造?何时完成改造?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对怎本家实行什么政策?
8.三大改造何时完成?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9.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缺点?
一、三大改造的概念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为了满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把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一 化 三 改
建设
改造
工业化建设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
同时并举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三大改造的概念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二、三大改造的背景
1.国内:(1)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开展。
2.国际: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李老汉的烦心事儿
李老汉:贫苦农民,老伴早年过世,有一儿一女,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李老汉和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新中国成立后满怀对新生活的向往。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动的热泪盈眶,本指望着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实并非如此,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哎....要是能一起干就好了。
通过听完李老汉的故事,说一说1952年土地改革后李老汉还有哪些烦恼?
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三、三大改造的过程
1.原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时间:
3.方式:
4.目的:
1953年—1956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5.原则:
自愿互利
7.改造阶段: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方法: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8.结果:
变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集体所有的公有制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实质: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
农民踊跃申请结队报名入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农具入社
合作社成员可以……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兴修大型水利
交流生产经验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刘国范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可是他又高兴不起来了,原来,刘国范的大女儿早年进城,开了个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女儿一家的生活的举步维艰。
想一想:什么办法能帮助刘老汉的女儿呢?
刘老汉的第二件烦心事儿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2.时间:
3.方式:
5.结果:
4.步骤:
1953年6月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提出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第一步是建立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木器生产合作社
刘老汉的第三件烦心事儿
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产量本就不高,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兄弟,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更少的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我们都盼着国家能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女儿的手工作坊刚刚好转,刘国范的第三件愁事儿又来了。
水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的算
把水泥厂变成国家的
问题1:解放后,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呢?
问题2:怎样才能帮助刘老汉的儿子摆脱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
问题3:那用什么手段才能实现把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呢?
(1)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2)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2.时间:
1954年——1956年
3.目的:
为了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三)对资本主义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方式: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5.政策: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6.改造阶段: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在我国消失。
7.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8.影响:
9.实质:
(1)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实行“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实现了和平过渡。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国有企业。
相关链接:公私合营的两个阶段
延伸思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什么采取和平赎买政策?
(1)许多民族资本家在历史上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
(2)绝大多数民族资本家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3)民族资本家拥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1955年保定市私营百货业的工商业者踊跃签名申请公私合营
上海市工商业者家属代表写保证书表示拥护私营
公私合营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一位资本家自述:“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荣氏企业的故事
解放初期,由于政府贷款、委托加工和收购产品,才使荣氏企业摆脱困境,盈利逐渐增加。荣毅仁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办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哪能有今天?”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无偿将整个商业帝国交给国家。自己更是四处奔走,现身说法,宣传国家的改造政策,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乐松生 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同仁堂的商标
王致和臭豆腐
王老吉
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三大改造的结果
1.结果:
2.实质: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三大改造的结果
3.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绝对统治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4.缺点: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四、三大改造的结果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材料反映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由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拓展延伸: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经历了哪几次转变?
鸦片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消亡;
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延伸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三大改造
时间:
改造对象:
改造方式:
改造实质:
改造意义:
建立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3—1956年底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