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0:00:02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培养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的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插图和史料,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通过了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认识其原因。(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3.通过史料,认识三大改造的意义,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史料证实、家国情怀)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 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资料情况 生产生活 资料 耕地 (亩) 牛(头) 猪(只) 犁(张) 水车
(架)
数量 6.98 0.32 0.58 0.62 0.16
“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即农业由使用畜力农具的小规模的经营跃进到使用机器的大规模的经营……我们就不能解决年年增长的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1.原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时间
方式
目的
原则
1953年-1956年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合作社丰收场景
1951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在12月15日,为印发决议草案写了通知,指示全党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1年》
(一)农业合作化
2.概况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3.阶段
农业互助组: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
初级农业合作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集体劳动
高级农业合作社: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组成生产队,产品统一分配
私有制
公有制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4.结果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比全国农户总数 参加高级农业合作社 占比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二)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
初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
中级形式的手
工业供销生产社
高级形式的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方式:
3.结果:
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绝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遭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建国初期,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解放后,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二、公私合营
(一)背景
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
占国民经济比例
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③随着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二、公私合营
(二)概况
(2)目的:
(3)方式:
为了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
1954年起
(1)时间: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政策: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即有代价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具体做法是: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公私合营
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后,“鼎丰真”获得了壮大与发展,成立了“鼎丰真”食品店。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已加入96%
尚未加入4%
农业
已完成92%
尚未完成8%
手工业
已完成99%
尚未完成1%
资本主义工商业
至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情况统计图
二、公私合营
(三)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二、公私合营
(四)完成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北京各界组成献礼报喜队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材料: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③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局限性)。
启示: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必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第一次 变化 第二次 变化 第三次 变化
标志性事件
性质变化
1840年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三大改造的
影响
公私合营
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90%以上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背景:资本主义工商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私营工商业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
概况: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积极性:生产资料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局限性: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巩固提升
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A项是指新中国成立,在三大改造之前,排除A项;B项是指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同步,排除B项;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并不是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巩固提升
2.1954年,河南安阳的一位村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村民们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包干到户 D.人民公社化
B
解析: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与题干材料相关的事件是三大改造,B项正确;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排除A项;包干到户与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排除D项。故选:B。
巩固提升
3.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取得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按劳分配的激励 D.企业活力的增加
B
解析:据题干“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和所学知识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的是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数量增加和产值的大幅提升,并未直接提及生产工具的改进,排除A项;按劳分配是一种分配方式,更多地是在生产关系变革后起到激励作用,而不是直接导致产值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企业活力的增加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优化的结果,而材料描述的是手工业合作组织这一外部组织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产值增长,并未直接涉及企业内部活力的提升,排除D项。
巩固提升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53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B正确;土地改革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故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出现,此时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确立,故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故排除D。故选:B。
巩固提升
5.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8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以固定资产和员工数目最多的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这里的“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是( )
A.资本主义企业 B.私人独资企业
C.公私合营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
C
解析: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材料中的“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是公私合营企业,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排除。故选C项。
巩固提升
6.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手工业走集体化道路
C.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A
解析: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资产阶级和私营企业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