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评价卷(二)
1.C 2.C 3.A 4.C 5.D 6.B 7.C 8.A 9.D 10.C
11.解析:演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同,因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
答案:空气柱 音调
12.解析: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4 s=2 s,由v=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 500 m/s×2 s=3 000 m=3 km;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有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用超声波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案:次声波 3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3.C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A正确;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正确;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错误;唢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的振动,所以声源是空气柱,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4.A [听诊器的前端面积远远大于末端面积,能够收集更多的声音,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A正确;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B错误;音叉的木质共鸣箱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C错误;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是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快,马蹄发出的不是次声波,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D错误。]
15.C [蝙蝠发出的声波频率在20 000 Hz和60 000 Hz之间,属于超声波,蝙蝠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可以在黑暗中判断猎物的位置,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6.A [演奏者用大小不同的力吹陶埙,则空气柱振动的振幅不同,改变了陶埙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主要是由于陶埙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故B错误;音乐课上,音乐老师示范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悦耳动听,是学生们喜欢听的声音,是乐音,故C错误;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在15 ℃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故D错误。故选A。]
17.C [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发声也需要振动,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韩红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故B错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故C正确;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音调不变,故D错误。故选C。]
18.解析:用力在瓶口吹气,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大,空气柱变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子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高。
答案:振动 右
19.解析: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但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 不能
20.解析:由题图可知,甲和丙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它们的响度相同,同时,甲和丙的波形图形状非常相近,因此,其音色也应该是相同的;甲、乙、丙中,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甲、乙、丙中波形振幅最大的是乙,因此,响度最大的是乙,振动频率最高的是丙,因此音调最高的是丙。
答案:响度和音色 甲和乙 乙 丙
21.A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C错误;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A。]
22.B [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B。]
23.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错误;“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故选A。]
24.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故C正确;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
25.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钟时,钟振动发声,故A错误;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正确;敲钟时,用力越大,响度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
26.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高声是指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听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山鸟闹”若干扰到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故选A。]
27.A [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各筒的长短不同,空气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与发生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与各筒的长短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是振动的幅度,与各筒的长短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与各筒的长短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评价卷(二) 声现象
(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总分57分)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敲击水瓶琴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吹着的哨子
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长安灯璀璨,古都夜未央”。除夕夜,“诗仙”李白跨越历史长河“穿越”而来。伴随着豪放洒脱,荡气回肠的千人齐诵《将进酒》,西安将万千观众带入了盛世长安。现场欢声雷动,再现大唐不夜城的恢宏景象。这里的“欢声雷动”用来形容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速度快
4.假如跟你一墙之隔的邻居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A]赶紧把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动加快
[D]提醒他你正在学习,请他降低音量
5.“曲高和寡”、“闻声辨人”,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特性( )
[A]响度 响度 [B]响度 音调
[C]音调 响度 [D]音调 音色
6.(2023·枣庄三模)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丁音调相同
[B]甲、丁音色不同
[C]甲、乙音色不同
[D]甲、乙、丙响度相同
7.下列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8.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
[A]水管、水、空气 [B]水、空气、水管
[C]空气、水、水管 [D]水、水管、空气
9.(2024·枣庄一模)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音调升高
[B]音调降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10.(2024·枣庄一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11.古时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如图所示,箫声是由其竹管内的________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是为了吹出不同______(填声音的特性)的箫声。
12.通过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传递的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4 s后收到声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此处海水深度为______km。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月距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声时的声源是空气柱
1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发出音色不同的声音
[C]音叉的木质共鸣箱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伏地”可以听到敌军马蹄发出的次声波
15.(2023·枣庄一模)我们身边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我们在生活的很多地方都要利用声,但对声的利用绝不是人类的专利,很多动物都是利用声的高手,如图中的蝙蝠利用声可以在黑暗中判断猎物的位置,以下关于它利用声的介绍正确的是( )
[A]它是利用超声波,因为它具有能量
[B]它是利用次声波,因为它具有能量
[C]它是利用超声波,因为它能够传递信息
[D]它是利用次声波,因为它能够传递信息
16.(2024·枣庄二模)陶埙,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篪”,还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如图所示是演奏者正在吹奏陶埙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演奏者用大小不同的力吹陶埙,改变陶埙声音的响度
[B]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只是由于陶埙自身振动而产生的
[C]音乐课上,音乐老师示范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D]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8 m/s
17.(2024·枣庄三模)如图所示是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根据音色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D]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音调就变大
18.(2023·枣庄二模)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空气柱________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19.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54.4 dB,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和丙________(选填“音调和响度”“音调和音色”或“响度和音色”)相同,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最大的是________,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
21.(2024·枣庄T1)2024年5月2日,星耀枣庄,传奇绽放——“时光演唱会”在我市体育馆举行。歌手美妙的歌声穿越体育馆的上空,有关歌声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D]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22.(2021·枣庄T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23.(2024·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植树造林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区分的
24.(2022·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25.(2024·烟台)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乐器,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音调不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26.(2024·滨州)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山鸟闹”一定是乐音
27.(2024·北京)北京的鸽哨制作精致,图中所示的是用多个管状哨连接成的一个“连筒类”鸽哨。当鸽子携带鸽哨飞行时,哨声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为各筒的长短会影响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传播速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