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评价卷(三) 物态变化
(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总分68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
[B]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8×105 Pa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50 cm
[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 kg
2.(2024·枣庄一模)山亭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霜挂枝头 [D]千里冰封
3.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清晨枝叶上形成露珠 [B]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散
[C]气温升高使冰雪消融 [D]冬天铁丝网出现白霜
4.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用体温计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
[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2024·枣庄二模)打铁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旁边设一熔炉化铁汁,十余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棚上,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场景蔚为壮观,呈现出惊险刺激、喜庆热闹的特点。下面与打出的铁汁发生相同物态变化的自然现象是( )
[A]屋檐下结的冰凌 [B]打在枝头的霜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
6.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一项是( )
[A]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
[B]这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
[C]该物质熔化过程历时6 min
[D]该物质的熔点是48 ℃
7.(2024·枣庄一模)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D]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8.铅的熔点为328 ℃,温度为328 ℃的铅所处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9.(2024·枣庄一模)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
[B]舞台上常见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在玻璃内壁凝华形成的
10.寒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
11.(2024·枣庄一模)一场冬雨使停在马路旁的汽车覆盖一层冻冰,冻冰是雨水______形成的;寒冷的冬季,即使冻冰不熔化也会在阳光下变干是______现象;向汽车挡风玻璃上泼洒冬季玻璃水,可以快速除冰,可以降低冻冰的________,使冻冰在寒冷低温下快速熔化。
12.(6分)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________(选填“熔化”或“凝固”)图象。
(2)该物质的熔化时间为________min,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或“液”)态。
(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组装。
13.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14.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15.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熔点为0 ℃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5 min
[C]处于0 ℃的该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该物质在BC段吸收了热量
16.如图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当烧杯内的水沸腾后,则试管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17.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其中甲是________态,由甲到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K
18.某品牌空调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R600a,这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________,在室外液化时________。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热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________(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19.(2023·淄博)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液化
[B]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华
[C]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
[D]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变大
20.(2023·枣庄)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液化
21.(2023·枣庄T13)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
22.(2022·枣庄T14)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在加热6 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3.(2024·聊城)煮面条时,人们一般先用大火使水迅速沸腾,再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时,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使用高压锅煮饭更容易把饭煮熟,原因是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4.(6分)(2024·枣庄T25)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安装如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定铁圈A的位置,确定其高度时,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小明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______;水在沸腾过程后,吸收热量,温度______。此时当地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相等”)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中的a所示,如果同组的小红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4)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有点少,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说明其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5.(4分)(2021·枣庄T20)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________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1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2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26.(4分)(2023·泰安)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 1 min 记录1次温度,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7~10 min观察到烧杯中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同时观察到烧杯上方出现“白气”。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丙所示。
根据以上现象和图象,完成下列问题:
(1)水的沸腾是一种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白气”形成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评价卷(三)
1.D 2.B 3.C 4.A 5.A 6.C 7.C 8.D 9.B
10.解析:寒冷的冬夜,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
答案:凝华 内
11.解析:雨水形成冻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因此是凝固现象。寒冷的冬季,即使冻冰不熔化也会在阳光下变干,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因此是升华现象。由题意知,向汽车挡风玻璃上泼洒冬季玻璃水,使冻冰在寒冷低温下快速熔化,由此可知,冬季玻璃水降低了冻冰的熔点,使其在温度较低时也保持液态。
答案:凝固 升华 熔点
12.解析:(1)由题图2可知,第3 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到第9 min时熔化结束,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 ℃不变,所以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
(2)由题图2可知,第3 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到第9 min时熔化结束,熔化时间为6 min,第10 min时熔化已经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
(3)由(1)分析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故自下而上安装。
答案:(1)晶体 熔化 (2)6 液 (3)80 (4)自下而上
13.A [海水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珠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
14.D [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侧;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选D。]
15.D [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且熔化时对应的温度是0 ℃,即熔点为0 ℃,是晶体,故A错误;从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从第1 min开始熔化,到第4 min结束,该物质熔化的时间大约为3 min,故B错误;该物质在AB段是固态,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B点为固态,C点为液态,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16.D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D正确。]
17.解析:由题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则乙为气态;甲到乙是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所以是汽化。
答案:液 汽化
18.解析: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R600a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空调外部的压缩机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的制冷剂液化为液态,并放出热量,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
答案:吸热 放热 压缩体积
19.C [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熔化,故A错误;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固,故B错误;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C。]
20.D [“白气”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选D。]
21.解析:由题图可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98 ℃,此时水已经沸腾了,说以水的沸点为98 ℃;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答案:98 不变
22.解析: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 ℃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即该物质的熔点是80 ℃;在加热6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 80 不变 固液共存态
23.解析: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时,水继续吸热,水的温度不变;使用高压锅煮饭更容易把饭煮熟,原因是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
答案:不变 高
24.解析:(1)安装如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定铁圈A的位置,确定其高度时,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来确定,需要点燃酒精灯。
(2)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表格可知,固定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为98 ℃,此时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减少水的质量,水升温较快,沸点不变,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c。
(4)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快速下降,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C图象不符合题意;A图象升温快速,不可能,不符合题意;B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加水后水的温度立即下降、升温稍慢,故D符合题意。
答案:(1)需要 (2)升高 不变 低于 (3)c (4)D
25.解析:(1)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是否相关时,需要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温度和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相同。
(2)要想对比蒸发的快慢,必须控制两种样品的体积相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积变化大的就是蒸发得快,所以要选:乙、丙。
(3)要验证液体种类对蒸发的影响,其他因素都要保持不变,若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的话,它们的温度就不一样,没有办法对比,所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从题图2中情况可以看出:在两种液体体积相同时,水减少得慢,酒精减少得快,因此可以证明王丽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案:(1)表面积 (2)乙、丙 (3)温度 正确
26.解析:(1)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因此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水蒸气放出热量。
答案:(1)剧烈 (2)吸收 不变 (3)放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