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5 - 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物理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5 - 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17 21:53:4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评价卷(五)
1.D 2.B 3.C 4.D 5.C 6.D 7.C 8.C
9.解析: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扫描二维码,二维码在2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答案:凸 变大
10.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此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远离小芳,增大物距,同时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远离
11.解析: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光线会向凸透镜的焦点偏折,并经过焦点;过凸透镜焦点的折射光线其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图
12.解析:由于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答案:见解析图
13.D [题图甲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物距小于焦距(即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其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题图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其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①③正确,②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所以,题图甲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时,所成的像变小;题图乙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时,所成的像也变小,故④正确。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4.B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人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故①正确;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成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是光的折射现象,二者原理不同,故②错误;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正确;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太空中没有气体,是真空的,没有光能反射或折射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的,故④错误。故B正确。]
15.D [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物距应小于焦距,则只有D符合题意。]
16.解析: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把冰块削成凸透镜形状,就可以点燃物体。远处物体通过人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会聚 远视 倒立、放大
17.解析:调节灯泡,当灯泡位于焦点位置时,从筒内射出的灯光可认为是平行光,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答案:折射 焦点
18.解析:紫外线照射越强,镜片的颜色会变得越深,吸收的光线越多,所以镜片的透光度将减弱;视力正常的同学带上近视眼镜时,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后方。
答案:减弱 后
19.解析:已知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则由题图可知是凸透镜的右焦点和凹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要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凹透镜的左焦点,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图
20.解析:过F点作与水面相垂直的法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由此作出反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将沿着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方向射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将发生折射,空气中的入射角大于水中的折射角,所以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图
21.解析:(1)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说明光平行主光轴射出,则可能将蜡烛置于焦点处了。
(2)凸透镜焦距是15 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 cm-15 cm=35 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则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
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3)当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当向左移动光屏时,光屏上的像又会变清晰,说明眼睛将所成的像拉近,对光有会聚作用,是远视眼镜。
(4)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烛焰向下移动,由于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5)放映机是根据物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画面大于整个屏幕,说明像较大,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所以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故选C。
答案:(1)焦点 (2)Ⅱ 照相机 (3)远视 (4)向下 (5)C
22.B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当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当2f >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的实质是一个凸透镜,故A正确;放大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能够被光屏承接,放大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故B错误,C、D正确。故选B。]
23.A [老花镜的镜片属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A正确;电影放映机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题中成像原理不符,B错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放大镜,C错误;当晶状体变薄时,其焦距变大,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这就是远视眼,D错误。]
24.D [由题图可知u=v=2f =20 cm,因此f =10 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①错误;将蜡烛放在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原理相同,故②错误;将蜡烛由b点移至a点时,物距在增大,为了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即光屏应靠近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故③正确;将蜡烛放在c点时,2f >u>f ,移动光屏,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④正确。故选D。]
25.解析:(1)由题图可知,镜片b中间薄,边缘厚,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
(2)②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像距,由题图可知,像距v=55.0 cm-40.0 cm=15.0 cm。
③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镜片c移动到光具座上25 cm刻度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且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能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1)近视眼 (2)②15.0 ③倒立 放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评价卷(五) 透镜及其应用
(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总分56分)
1.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B]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
[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
[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4.图中表示远视眼成像原理及其矫正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B]
[C]       [D]
6.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距u1=30 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 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3=10 cm时,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f是(  )
[A]f>10 cm [B]10 cm[C]f<15 cm [D]10 cm7.(2024·枣庄一模)现在的教室作为标准化考场,都安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子监控器,其主要由光学系统和光电转换系统两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经光电转换系统转换成电信号并输送到监控中心。其中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
[A]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实像 [B]凹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 [D]凹透镜成倒立放大虚像
8.(2024·枣庄一模)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放大实像
[B]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0 cm
[C]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9.为倡导低碳出行,海口增设了多处共享单车取车点,可用手机扫描车桩上的二维码来开启车锁。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当镜头靠近二维码扫描时,手机屏幕上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0.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
11.(2分)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12.(2分)(2021·泰安)请在图中将折射光线补画完整(F是凸透镜的焦点,O是凸透镜的光心,光线SP平行于主光轴)。
13.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  )
①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②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③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④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14.对下列图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甲图:人之所以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 ②乙图:小孔成像与凸透镜成像都能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成像原理相同 ③丙图: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④丁图:航天员传回的在太空拍摄的照片,其背景大都是黑色的,说明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③④
15.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 cm和10 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f=5 cm、h=10 cm [B]f=10 cm、h=12 cm
[C]f=5 cm、h=12 cm [D]f=10 cm、h=6 cm
16.(2024·枣庄一模)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利用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_眼;投影仪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投影仪工作时成________(填像的性质)的实像。
17.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所示,在硬圆纸筒的一端安装一个凸透镜,纸筒的另一端安装一个可在内部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利用光的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原理,当灯泡位于________位置时,从筒内射出的灯光可认为是平行光。
18.如图所示是时下很流行的“自动变色近视眼镜”,其镜片中掺入了对紫外线非常敏感的特殊材料,紫外线照射越强,镜片的颜色会变得越深,镜片的透光度将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从而避免强光对眼睛的伤害,当回到光照较弱的室内,镜片又会恢复到无色透明的状态;视力正常的同学带上该眼镜时会感到有些眩晕、看周围物体也会变得模糊,这是因为本来可以成在视网膜上的像此时成在了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
19.(2分)如图所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出射光线。
20.(2分)(2024·枣庄一模)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焦点;已知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到达了F,请画出该光束经F后在空气和水中的大致光路。
21.(6分)(2024·枣庄二模)小潘四人组成的学习小组选用焦距为15.0 cm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烛焰置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上;
(2)如图甲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制作出来的;
(3)如图乙所示,小潘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当向左移动光屏时,光屏上的像又会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烛焰的像不在光屏的中央,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的情况下,可通过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调节凸透镜达到目的;
(5)在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中,准备放映时,发现画面大于整个屏幕,为了使画面占满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__________。(选填以下选项字母代号)
[A]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要减小镜头和胶片间的距离
[B]放映机远离屏幕,同时要减小镜头和胶片间的距离
[C]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镜头和胶片间的距离
[D]放映机远离屏幕,同时要增大镜头和胶片间的距离
22.(2021·枣庄T4)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23.(2024·菏泽)小明透过爷爷的老花镜看远处的楼房,发现楼房成倒立缩小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原理相同
[C]老花镜不能当放大镜使用
[D]爷爷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了
24.(2024·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②将蜡烛放在d点时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③将蜡烛由b点移至a点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 ④将蜡烛放在c点,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25.(4分)(2024·潍坊)如图甲所示,镜片a可通过抽出或注入液体来改变其厚度,抽出稍许液体后得到镜片b,注入稍许液体后得到镜片c。
(1)镜片b可用于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某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镜片c的成像情况。
①将蜡烛、镜片c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镜片c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v=________ cm;
③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镜片c移动到光具座上25 cm刻度处,此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