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09:5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3第3章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第3课时有机合成的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有机合成赋予人类神奇的创造力,它使人们用简单、常见的原料,合成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物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让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在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有机化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合成物质。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有机合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还可以全面整合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结构、性质、转化等学科知识与有机合成之间的关系,掌握有机合成的核心知识、关键问题以及合成路线设计与选择,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有机化学的内在联系和创造价值,初步完成高中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认知结构框架的构建。
学习本节课前,学生通过必修中的感性认识和选修中的理性认知,已经知道了以官能团为核心的物质性质判断思想,初步掌握了不同类别物质之间转化的基本反应,具备了整合有机知识和利用所学有机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的能力,欠缺的是熟练应用完整的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利用构建的有机合成的概念、有机合成的关键问题、核心思想以及有机合成思维模型解决实际的有机合成问题。教学设计采用模型构建与应用的理念,利用新材料、新药物的合成等情景素材,通过对素材的分析,结合有机合成框架,实现对有机合成的建模用模,培养有机合成能力,形成核心素养。在教学时,首先以八硝基立方烷的应用为情境载体,让学生体会有机合成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对高考题中有机合成题目的分析,继续整合有机知识,构建有机合成框架模型,然后再利用模型解决具体有机合成问题。最后通过学生畅谈收获,总结本节课内容,实现有机合成的建模用模。
【教学过程】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1:八硝基立方烷的性质与应用 有机合成在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播放八硝基立方烷简介视频;介绍八硝基立方烷的结构、性质与制备。 观看视频,思考有机合成的作用;阅读硝基立方烷的结构与性质介绍,体会我国科技成就。 通过八硝基立方烷新型有机物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深刻感受有机合成应用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
情 境2: 有机合成的应用 展示有机合成的不同领域的应用图片。 阅读教材与资料,整理有机合成在不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有机合成的重要用途。 通过有机合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图片,体会有机合成是化学学科中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领域之一。体会在化学基础研究方面,有机合成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情境3: 有机合成与诺贝尔化学奖 思考与有机合成有关的奖项在百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所占的比例 组织学生阅读讨论 阅读教材122 -123页, 阅读思考 进一步感受有机合成的作用,让学生关注有机合成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知道有机合成已经成为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支。
情境4:有机合成在高考中的考查 情境4:有机合成在高考中的考查 思考题目中官能团的引入、转化方法?完成迁移应用1,思考模型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方法,形成思维模型,并解决迁移应用1题目。 完成导学案例1, 讨论、思考、总结、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有机合成的关键问题官能团引入与转化的方法,形成有机合成思维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目中碳骨架怎么构建?完成迁移应用2,思考模型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碳骨架构建的常见方式,形成思维模型,并解决迁移应用2题目。 完成导学案例2, 讨论、思考、总结、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有机合成的关键问题碳骨架构建的方方式,形成有机合成思维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思考题目中用哪些合成路线的分析方法解决具体题目。并完成迁移应用3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方法,形成思维模型,并分析解决实际具体问题。 完成导学案例3, 讨论、思考、总结、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方法,并设计合成路线,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与分析应用能力。
收获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有机合成的关键问题官能团引入、转化和碳骨架构建的方法、正逆合成分析法、有机合成的应用,形成有机合成思维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讨论、介绍收获,聆听教师讲解,补充完善知识。 让学生通过讨论、反思、总结,巩固本节课内容,内化知识,建模用模活模,提高素养。
课后作业 1.近100年来,有机合成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物质世界的面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 2.完成练习案题目。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情境为载体,运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展开,通过对情境素材的分析来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知识,通过对以熟悉知识为核心的情境进行分析,来构建新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在知识和能力构建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研究、探讨,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化学核心观念,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