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分散系及其分类,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特点、性质及其应用,会分析提纯胶体,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一、分散系
1.分散系的定义与组成
(1)定义:由 物质(分散质)分散到 (分散剂)里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
2.分散系分类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 、__________和 。
思考1 颗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为胶体,这种说法对吗 若不对,请加以解释。
思考2 蛋白质分子与淀粉分子的大小都在几十纳米左右,则淀粉溶液、豆浆、牛奶都是胶体吗
1.判断正误
(1)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
(2)油水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
(3)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
2.(2023·河南南阳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
A.水 B.硝酸钾溶液
C.泥浆 D.淀粉溶液
3.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苏打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二、胶体
1.胶体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 的分散系。
(2)分类:依据分散剂状态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比如云、雾、烟的分散剂是 ,分散质微粒是 ,属于气溶胶。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渗析
①概念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 、 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这种提纯、精制胶体的方法称为 。
②操作
如图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将混合物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
(2)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操作 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现象 原因分析
(丁达尔效应或丁达尔现象) 胶粒的直径为 m,能对光线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 m,散射极其微弱
思考1 (1)结合上面渗析操作图,如何证明Fe(OH)3胶体没有透过半透膜
(2)基于以上实验探究,思考如何用简便方法区分胶体和溶液。
(3)吸附性
胶体分散质具有巨大的 ,形成较强的 ,吸附水中的色素、悬浮固体等。
3.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分散质能否 透过半透膜
实例 碘酒、蔗糖溶液、 盐酸、酒精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的悬浊液
4.胶体的制备及应用拓展
(1)Fe(OH)3胶体的制备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制备 得到均一、透明的 色液体 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2)胶体性质的拓展
(3)胶体的应用
①海河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②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③手被割破时,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④医疗上的血液透析。
⑤明矾常用作 。
特别提醒 ①明矾做净水剂是利用明矾溶于水能形成Al(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但胶体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②胶体不带电荷,胶体微粒(分散质微粒)可能带电荷,例如淀粉胶体中的胶体微粒不带电荷。
思考2 (1)如何检验制备的红褐色液体为Fe(OH)3胶体
(2)在制备Fe(OH)3胶体时,为什么不用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3)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加稀盐酸,红褐色沉淀又溶解,为什么
1.判断正误
(1)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 )
(2)“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3)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
(4)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5)胶体带电荷,在通电时会发生电泳现象( )
2.(2024·济南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不能透过滤纸
B.Fe(OH)3难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胶体
C.根据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
D.胶体粒子可以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透过滤纸
3.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 K2CO3溶液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 ,其分散质是 。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 。
(3)步骤④的分离方法是 。
(4)所得红色溶液 (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答案精析
一、
1.(1)一种(或几种) 另一种物质 (2)被分散 容纳分散质
2.溶液 胶体 浊液 溶液 胶体
思考1 不对,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并不是说颗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就不是胶体。例如不能说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思考2 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时形成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应用体验
1.(1)× (2)√ (3)×
2.A
3.B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A项错误;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B项正确;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茶水是溶液,故C项错误;Ca(OH)2悬浊液为浊液,澄清石灰水为溶液,石灰浆为浊液,故D项错误。]
二、
1.(1)1~100 nm (2)空气 微小的液滴或固体颗粒
2.(1)①小分子 离子 渗析 (2)一条光亮的通路 10-9~10-7 散射 小于10-9
思考1 (1)用可见光源照射烧杯中的液体,从侧面不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2)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3)比表面积 吸附能力
3.能 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4.(1)红褐 (2)①酸 碱 盐 加热 搅拌 (3)⑤净水剂
思考2 (1)用一束光线照射,从侧面观察,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成功制得胶体。
(2)NaOH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Fe(OH)3沉淀而得不到Fe(OH)3胶体。
(3)加入稀盐酸,Fe(OH)3胶体发生聚沉,再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Fe(OH)3发生中和反应,生成FeCl3,化学方程式为Fe(OH)3+3HCl===FeCl3+3H2O。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2.C [Fe(OH)3难溶于水,许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直径介于1~100 nm时,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胶体,B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C正确;胶体粒子可以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但能透过滤纸,D错误。]
3.(1)胶体 金颗粒 (2)分散系中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3)渗析 (4)不能
解析 (1)根据题给信息,所得分散系中分散剂为水,分散质为金颗粒,金颗粒直径为5~12 nm,介于1~100 nm,故该分散系为胶体。(2)用光束照射胶体时,可发生丁达尔效应。(3)分离提纯胶体可采用渗析法。(4)胶体在加热时易发生聚沉,故所得红色溶液不能继续加热。(共68张PPT)
第2章 第1节
<<<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第2课时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分散系及其分类,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特点、性质及其应用,会分析提纯胶体,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内容索引
一、分散系
二、胶体
课时对点练
分散系
>
<
一
1.分散系的定义与组成
(1)定义:由 物质(分散质)分散到 (分散剂)里形成的混合物。
一 分散系
(2)组成
分散质:分散系中 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 的物质
一种(或几种)
另一种物质
被分散
容纳分散质
2.分散系分类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 、 和
。
溶液
胶体
浊液
溶液
胶体
颗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为胶体,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请加以解释。
思考1
提示 不对,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并不是说颗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就不是胶体。例如不能说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蛋白质分子与淀粉分子的大小都在几十纳米左右,则淀粉溶液、豆浆、牛奶都是胶体吗?
思考2
提示 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时形成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1.判断正误
(1)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2)油水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3)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应用体验
×
√
×
2.(2023·河南南阳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水 B.硝酸钾溶液
C.泥浆 D.淀粉溶液
应用体验
√
3.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苏打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应用体验
√
应用体验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A项错误;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B项正确;
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茶水是溶液,故C项错误;
Ca(OH)2悬浊液为浊液,澄清石灰水为溶液,石灰浆为浊液,故D项错误。
返回
胶体
>
<
二
二 胶体
1.胶体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 的分散系。
(2)分类:依据分散剂状态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比如云、雾、烟的分散剂是 ,分散质微粒是 ,属于气
溶胶。
1~100 nm
空气
微小的液滴或固体颗粒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渗析
①概念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 、 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这种提纯、精制胶体的方法称为 。
小分子
离子
渗析
②操作
如图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将混合物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
(2)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操作 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现象 原因分析
(丁达尔效应 或丁达尔现象) 胶粒的直径为 m,能对光线_____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______
_____ m,散射极其微弱
一条光亮的通路
10-9~10-7
散射
小于
10-9
思考1
(1)结合上面渗析操作图,如何证明Fe(OH)3胶体没有透过半透膜?
提示 用可见光源照射烧杯中的液体,从侧面不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2)基于以上实验探究,思考如何用简便方法区分胶体和溶液。
提示 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3)吸附性
胶体分散质具有巨大的 ,形成较强的 ,吸附水中的色素、悬浮固体等。
3.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 离子 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比表面积
吸附能力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____ ____ ______
分散质能否透过半透膜 ____ ______ ______
实例 碘酒、蔗糖溶液、盐酸、酒精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的悬浊液
能
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4.胶体的制备及应用拓展
(1)Fe(OH)3胶体的制备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制备 得到均一、透明的 色液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红褐
(2)胶体性质的拓展
加热
酸
碱
盐
搅拌
(3)胶体的应用
①海河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②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③手被割破时,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④医疗上的血液透析。
⑤明矾常用作 。
特别提醒 ①明矾做净水剂是利用明矾溶于水能形成Al(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但胶体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②胶体不带电荷,胶体微粒(分散质微粒)可能带电荷,例如淀粉胶体中的胶体微粒不带电荷。
净水剂
思考2
(1)如何检验制备的红褐色液体为Fe(OH)3胶体?
提示 用一束光线照射,从侧面观察,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成功制得胶体。
(2)在制备Fe(OH)3胶体时,为什么不用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提示 NaOH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Fe(OH)3沉淀而得不到Fe(OH)3胶体。
思考2
(3)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加稀盐酸,红褐色沉淀又溶解,为什么?
提示 加入稀盐酸,Fe(OH)3胶体发生聚沉,再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Fe(OH)3发生中和反应,生成FeCl3,化学方程式为Fe(OH)3+3HCl
===FeCl3+3H2O。
应用体验
1.判断正误
(1)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
(2)“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4)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5)胶体带电荷,在通电时会发生电泳现象
×
×
√
×
×
2.(2024·济南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不能透
过滤纸
B.Fe(OH)3难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
色胶体
C.根据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
D.胶体粒子可以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透过滤纸
应用体验
√
应用体验
Fe(OH)3难溶于水,许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直径介于1~100 nm时,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胶体,B错误;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C正确;
胶体粒子可以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但能透过滤纸,D错误。
3.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 K2CO3溶液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应用体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 ,其分散质是 。
应用体验
胶体
金颗粒
根据题给信息,所得分散系中分散剂为水,分散质为金颗粒,金颗粒直径为5~12 nm,介于1~100 nm,故该分散系为胶体。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应用体验
分散系中形成一条光亮
用光束照射胶体时,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的通路
(3)步骤④的分离方法是 。
应用体验
渗析
分离提纯胶体可采用渗析法。
(4)所得红色溶液 (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应用体验
不能
胶体在加热时易发生聚沉,故所得红色溶液不能继续加热。
返回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分散系
1.(2023·茂名一中高一检测)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
A.发生丁达尔效应
B.雾是一种胶体
C.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
D.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在运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分散系存在比较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烟、雾、碘酒、食盐水等都是分散系,关于这四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A 烟 微小水滴 空气
B 雾 微小尘埃 空气
C 碘酒 碘 酒精
D 食盐水 水 氯化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烟的分散质是微小尘埃,分散剂是空气;雾的分散质是微小水滴,分散剂是空气;食盐水的分散质是氯化钠,分散剂是水。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2024·郑州高一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云、烟、雾均属于气溶胶
B.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2.5×10-6 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
的总称,其分散在空气中一定能形成气溶胶
C.胶体是混合物,可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D.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云、烟、雾是微小的液滴或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胶体,所以云、烟、雾均属于气溶胶,A正确;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10-9~10-7 m),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2.5×10-6 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其分散在空气中不一定形成气溶胶,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胶体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属于混合物,胶体和溶液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光线通过时胶体中出现光亮的通路,溶液中无此现象,C正确;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该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D正确。
4.(2023·山东菏泽高一期末)下列事实中,可以用胶体的性质解释的是
A.过滤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B.黑暗中,电影院放映口发出的光形成光柱
C.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
D.植物油倒入水中,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泥沙和食盐水组成的混合物为悬浊液,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和胶体的性质无关,故A不选;
黑暗中,电影院放映口发出的光形成光柱是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故B选;
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钙,石灰水为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形成的是悬浊液,和胶体无关,故C不选;
植物油倒入水中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和胶体无关,故D不选。
5.(2023·石家庄辛集二中高一检测)下列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沙洲
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
C.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在入海口处河水遇到了海水中的氯化钠,发生了胶体的聚沉形成沙洲,A项和胶体的性质有关;
由于烟尘是胶体,故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利用了胶体电泳的性质,B项和胶体的性质有关;
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D项和胶体的性质无关。
题组三 胶体的制备及提纯
6.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A项,没有加热装置,错误;
B、D项,得到的是Fe(OH)3沉淀,不是胶体,错误。
7.(2023·咸阳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制备的原理是FeCl3+3H2O Fe(OH)3↓+3HCl
B.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至液体呈
红褐色为止
C.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也可制备Fe(OH)3胶体
D.制得的Fe(OH)3胶体属于纯净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2023·衡水高一检测)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为200 nm
B.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
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胶体中的泥沙
D.该半透膜不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蛋白质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蛋白质分子不能
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
为200 nm,故A正确;
蛋白质溶液是胶体,因此Fe(OH)3胶体和蛋白
质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泥沙和蛋白质溶液的微粒直径都大于该半透膜的孔径,因此该半透膜不能用来分离泥沙和蛋白质溶液,故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微粒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蛋白质溶液,故D错误。
9.(2023·北京怀柔区高一检测)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1)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分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豆浆、云雾、烟水晶都属于胶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甲
B.烟水晶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在乙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分类属于丙
D.豆浆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澄清石灰水属于溶液,即属于甲,故A正确;
烟水晶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在1~100 nm,故B正确;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属于悬浊液,分类属于丙,故C正确;
豆浆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2023·青岛高一检测)研究小组以铁丝和Cl2为原料制备Fe(OH)3胶体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实验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C.②中的分散质1 mol,可制备NA个③中
的目标分散质
D.取少量③中液体,逐滴滴入5 mol·L-1
硫酸,观察到先有红褐色沉淀又逐渐溶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②为溶解过程,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B正确;
Fe(OH)3胶粒不是一个分子,而是若干个Fe(OH)3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所以1 mol FeCl3转化为Fe(OH)3胶体,其Fe(OH)3胶粒要小于NA个,故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③中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出现了胶体的聚沉,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是氢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23·山东滨州高一检测)已知:Fe(OH)3为红褐色。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量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磁流体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磁流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磁流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Fe(OH)3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磁流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与钠离子分开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题可知,磁流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 ~36 nm之间,即所得磁流体分散系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项错误,B项正确;
磁流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是黑色的,而Fe(OH)3是红褐色的,C项错误;
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和钠离子都能透过滤纸,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2023·湖南邵阳第二中学高一检测)新制Fe(OH)3胶体的胶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Fe(OH)3胶体显电中性
B.Fe(OH)3胶团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构成胶体
粒子,带正电
C.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红褐
色沉淀
D.Fe(OH)3胶团结构可表示为{[Fe(OH)3]m·nFeO+·(n-x)Cl-}x+·xCl-
√
Fe(OH)3胶团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构成胶体粒子,
Fe(OH)3吸附带正电荷的FeO+,所以胶粒带正电,
故B正确;
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先产生红褐色
Fe(OH)3沉淀,后Fe(OH)3沉淀溶解,故C错误;
根据图示,Fe(OH)3胶团结构可表示为{[Fe(OH)3]m·nFeO+·(n-x)Cl-}x+·
xCl-,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下同)。
A.能全部透过滤纸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AB
该混合物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OH)3胶体,可行的方法是 ,除去Fe(OH)3
胶体中的FeCl3溶液,可行的方法是 。
A.过滤
B.渗析
C.加入适量的盐酸
D.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过滤;Fe(OH)3胶体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水,不引入杂质。Fe(OH)3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FeCl3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可以除去FeCl3。
14.(2023·海口高一检测)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饱和FeCl3溶液滴到冷水中;
乙:饱和FeCl3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
丙:饱和FeCl3溶液滴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
(1)以上三种操作得到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名称是 ,乙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乙
悬浊液
生成红褐
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甲中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到冷水中形成溶液;乙中饱和FeCl3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为悬浊液;丙中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会形成胶体。三种分散系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胶体中的胶粒直径在1~100 nm,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所以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乙。
(2)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H2O Fe(OH)3(胶体)+3HCl
FeCl3+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3)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操作过程)。
(4)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
若 (填实验现象),则说明该
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从侧面观察分散系,若有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就证明产生了胶
体
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
无白色沉淀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Cl-,半透膜允许溶液中
的粒子通过,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取少量烧
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最后一次溶液中无Cl-,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返回作业12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题组一 分散系
1.(2023·茂名一中高一检测)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 ( )
A.发生丁达尔效应
B.雾是一种胶体
C.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
D.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在运动
2.分散系存在比较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烟、雾、碘酒、食盐水等都是分散系,关于这四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A 烟 微小水滴 空气
B 雾 微小尘埃 空气
C 碘酒 碘 酒精
D 食盐水 水 氯化钠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2024·郑州高一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云、烟、雾均属于气溶胶
B.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2.5×10-6 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其分散在空气中一定能形成气溶胶
C.胶体是混合物,可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D.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4.(2023·山东菏泽高一期末)下列事实中,可以用胶体的性质解释的是 ( )
A.过滤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B.黑暗中,电影院放映口发出的光形成光柱
C.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
D.植物油倒入水中,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5.(2023·石家庄辛集二中高一检测)下列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A.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沙洲
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
C.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题组三 胶体的制备及提纯
6.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3·咸阳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 )
A.Fe(OH)3胶体制备的原理是FeCl3+3H2OFe(OH)3↓+3HCl
B.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至液体呈红褐色为止
C.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也可制备Fe(OH)3胶体
D.制得的Fe(OH)3胶体属于纯净物
8.(2023·衡水高一检测)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为200 nm
B.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
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胶体中的泥沙
D.该半透膜不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蛋白质溶液
9.(2023·北京怀柔区高一检测)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1)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分类:
(2)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豆浆、云雾、烟水晶都属于胶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甲
B.烟水晶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在乙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分类属于丙
D.豆浆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0.(2023·青岛高一检测)研究小组以铁丝和Cl2为原料制备Fe(OH)3胶体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①中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实验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C.②中的分散质1 mol,可制备NA个③中的目标分散质
D.取少量③中液体,逐滴滴入5 mol·L-1硫酸,观察到先有红褐色沉淀又逐渐溶解
11.(2023·山东滨州高一检测)已知:Fe(OH)3为红褐色。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量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磁流体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磁流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磁流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Fe(OH)3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磁流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与钠离子分开
12.(2023·湖南邵阳第二中学高一检测)新制Fe(OH)3胶体的胶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Fe(OH)3胶体显电中性
B.Fe(OH)3胶团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构成胶体粒子,带正电
C.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红褐色沉淀
D.Fe(OH)3胶团结构可表示为{[Fe(OH)3]m·nFeO+·(n-x)Cl-}x+·xCl-
13.(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4分)“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下同)。
A.能全部透过滤纸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6分)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OH)3胶体,可行的方法是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溶液,可行的方法是 。
A.过滤 B.渗析
C.加入适量的盐酸 D.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14.(18分,每空3分)(2023·海口高一检测)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饱和FeCl3溶液滴到冷水中;
乙:饱和FeCl3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
丙:饱和FeCl3溶液滴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
(1)以上三种操作得到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名称是 ,乙中实验现象是 。
(2)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的操作方法是 (描述操作过程)。
(4)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 (填实验现象),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答案精析
1.C
2.C [烟的分散质是微小尘埃,分散剂是空气;雾的分散质是微小水滴,分散剂是空气;食盐水的分散质是氯化钠,分散剂是水。]
3.B [云、烟、雾是微小的液滴或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胶体,所以云、烟、雾均属于气溶胶,A正确;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10-9~10-7 m),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2.5×10-6 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其分散在空气中不一定形成气溶胶,B错误;胶体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属于混合物,胶体和溶液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光线通过时胶体中出现光亮的通路,溶液中无此现象,C正确;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该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D正确。]
4.B [泥沙和食盐水组成的混合物为悬浊液,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和胶体的性质无关,故A不选;黑暗中,电影院放映口发出的光形成光柱是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故B选;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钙,石灰水为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形成的是悬浊液,和胶体无关,故C不选;植物油倒入水中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和胶体无关,故D不选。]
5.D [在入海口处河水遇到了海水中的氯化钠,发生了胶体的聚沉形成沙洲,A项和胶体的性质有关;由于烟尘是胶体,故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利用了胶体电泳的性质,B项和胶体的性质有关;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D项和胶体的性质无关。]
6.C [A项,没有加热装置,错误;B、D项,得到的是Fe(OH)3沉淀,不是胶体,错误。]
7.B
8.A [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为200 nm,故A正确;蛋白质溶液是胶体,因此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泥沙和蛋白质溶液的微粒直径都大于该半透膜的孔径,因此该半透膜不能用来分离泥沙和蛋白质溶液,故C错误;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微粒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蛋白质溶液,故D错误。]
9.D [澄清石灰水属于溶液,即属于甲,故A正确;烟水晶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在1~100 nm,故B正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属于悬浊液,分类属于丙,故C正确;豆浆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10.C [②为溶解过程,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B正确;Fe(OH)3胶粒不是一个分子,而是若干个 Fe(OH)3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所以1 mol FeCl3转化为Fe(OH)3胶体,其Fe(OH)3胶粒要小于NA个,故C错误;③中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出现了胶体的聚沉,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是氢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D正确。]
11.B [由题可知,磁流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 ~36 nm之间,即所得磁流体分散系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项错误,B项正确;磁流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是黑色的,而Fe(OH)3是红褐色的,C项错误;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和钠离子都能透过滤纸,D项错误。]
12.C [Fe(OH)3胶团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构成胶体粒子,Fe(OH)3吸附带正电荷的FeO+,所以胶粒带正电,故B正确;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先产生红褐色Fe(OH)3沉淀,后Fe(OH)3沉淀溶解,故C错误;根据图示,Fe(OH)3胶团结构可表示为{[Fe(OH)3]m·nFeO+·(n-x)Cl-}x+·xCl-,故D正确。]
13.(1)AB (2)C B
解析 (1)该混合物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过滤;Fe(OH)3胶体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水,不引入杂质。Fe(OH)3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FeCl3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可以除去FeCl3。
14.(1)乙 悬浊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分散系,若有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就证明产生了胶体
(4)无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1)甲中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到冷水中形成溶液;乙中饱和FeCl3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为悬浊液;丙中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会形成胶体。三种分散系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胶体中的胶粒直径在1~100 nm,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所以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乙。(2)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4)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Cl-,半透膜允许溶液中的粒子通过,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最后一次溶液中无Cl-,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