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2章
<<<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
一、物质常见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1.(2023·山东菏泽高一期末)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混合物 化合物 单质 盐
A 食醋 KClO3 石墨 纯碱
B 氨水 盐酸 铜 食盐
C NaCl 二氧化硫 钠 碳酸钙
D CuSO4·5H2O CuCl2 水银 NaHSO4
√
14
15
盐酸是混合物,B错误;
氯化钠是纯净物,C错误;
CuSO4·5H2O是盐,属于纯净物,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体的分散质微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①由定义和性质可知,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正确;
②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例如Mn2O7,两性氧化物例如Al2O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正确;
③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BaSO4是强电解质;水能微弱电离,是弱电解质,正确;
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错误;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⑤虽然胶体的分散质微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分离出来,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子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错误。
14
15
3.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金属的化学性质
√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14
15
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且化合物属于纯净物,B错误;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等,C错误;
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氧化物,不是盐,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2023·河南商丘高一检测)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A.甲为硫酸镁、乙为氯化镁、丙为硝酸镁
B.甲为氧化铜、乙为氯化铜、丙为氢氧化铜
C.甲为碳酸钠、乙为二氧化碳、丙为碳酸钙
D.甲为氢氧化钠、乙为氯化钠、丙为硝酸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uO、Cu(OH)2都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CuCl2,CuCl2
可以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Cu(OH)2,但CuO不能一步
转化为Cu(OH)2,故不选B;
Na2CO3、CaCO3都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CO2,Na2CO3可以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CaCO3高温分解生成CO2,故选C;
NaOH转化为NaCl和NaNO3都可以和相应的酸反应,NaCl可以和AgNO3反应转化为NaNO3,但NaNO3不能一步转化为NaCl,故不选D。
14
15
二、胶体性质及在新情境下的应用
5.(2024·北京丰台区高一检测)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制作豆腐
B.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利用活性炭净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项,属于胶体的聚沉,不符合题意;
B项,土壤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电,盐碱地中的盐碱类物质易使胶体聚沉,不符合题意;
C项,属于丁达尔效应,不符合题意。
14
15
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胶体带有电荷,所以可以发生电泳现象
②向有污染的水中加入胶体,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③分离Fe(OH)3胶体和NaCl溶液可以使用半透膜
④胶体具有介稳性,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胶体之所以可以发生电泳现象,是因为胶粒带有电荷,而胶体不带电荷,①错误;
胶体中胶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溶质直径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可以使用半透膜分离Fe(OH)3胶体和NaCl溶液,③正确;
胶体较稳定,是一种具有介稳性的分散系,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④正确。
14
15
7.(2023·长沙长郡中学高一检测)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微粒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C D
过滤 渗析 蒸发 丁达尔效应
√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利用了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A不符合题意;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渗析利用了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B不符合题意;
蒸发一般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加热使其除去,剩下溶质固体,与粒子的大小无关,C符合题意;
胶体粒子能散射光线,产生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关,D不符合题意。
14
15
1
2
3
4
8.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
D.加入碘水变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因淀粉溶液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则只要半透膜不破损,淀粉就不会进入烧杯中,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时,加入碘水就不变蓝。
13
14
15
三、离子反应及应用
9.(2023·江西吉安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①C+2H+===CO2↑+H2O
②H++OH-===H2O
③Ag++Cl-===AgCl↓
④Fe+Cu2+===Fe2++Cu
⑤Ba2++2OH-+2H++S===BaSO4↓+2H2O
A.①③ B.②④ C.⑤ D.没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①C+2H+===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可溶性盐,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
②H++OH-===H2O可以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
③Ag++Cl-===AgCl↓可以表示硝酸银与盐酸或者可溶性氯化物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
④Fe+Cu2+===Fe2++Cu可以表示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⑤Ba2++2OH-+2H++S===BaSO4↓+2H2O可以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或者氢氧化钡与硫酸氢盐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2023·日照高一检测)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Na2O与稀硫酸反应:Na2O+2H+===2Na++H2O
C.用碳酸氢钠作为抗酸药中和胃酸:C+2H+===H2O+CO2↑
D.稀硫酸和醋酸钠(CH3COONa)溶液反应:H++CH3COONa===CH3COOH
+N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23·湖北麻城实验高中高一月考)在甲、乙两烧杯所盛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C、OH-6种离子(每种离子只能存在于一个烧杯中)。已知甲烧杯中溶液显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u2+、H+、S B.C、OH-、S
C.Na+、OH-、C D.Na+、H+、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已知甲烧杯中溶液显蓝色,说明甲烧杯中一定含有Cu2+,而Cu2+与C、OH-不能大量共存,因此C、OH-只能在乙烧杯的溶液中,又因为H+与C、OH-不能大量共存,所以甲烧杯的溶液中含有H+,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甲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u2+、H+、S,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2023·青岛四区市高一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溶液中:Ba2+、H+、Mn、I-
B.加入铁粉产生H2的溶液中:Ba2+、Na+、HC、Mg2+
C.酸性溶液中:K+、Cu2+、S、Cl-
D.使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3+、Cl-、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Mn为有色离子,且在酸性条件下Mn能将I-氧化,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
加入铁粉产生H2的溶液呈酸性,碳酸氢根离子能够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Cu2+、K+、Cl-、S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不与H+反应,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使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呈碱性,存在大量的OH-,Fe3+与OH-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3·浙江嘉兴高一期末)取某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溶液;
②取白色滤渣,加入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同时有气体产生;
③取①中无色溶液,通入适量CO2,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A.CaCO3、CuCl2、KOH
B. CaCO3、CaCl2、NaCl
C.Na2CO3、BaCl2、NaOH
D.KNO3、MgCl2、Na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项,所给物质加水充分溶解产生Cu(OH)2蓝色沉淀,与题意不符,错误;
B项,所给物质加水溶解,取①中无色溶液(CaCl2和NaCl溶液)通入CO2气体,不会产生CaCO3沉淀,与题意不符,错误;
C项,所给物质加水充分溶解,可得到BaCO3白色沉淀,取白色滤渣加入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有气体CO2产生,①中无色溶液中可能有BaCl2剩余,与氢氧化钠同时存在时,通入CO2气体,可以产生白色沉淀,正确;
D项,所给物质加水溶解产生Mg(OH)2沉淀,但向白色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与题意不符,错误。
14
15
14.(2023·湖北黄石高一检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两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粒子
第①次 K+ Na+ C S Cl-
第②次 K+ Na+ Ba2+ Cl- S
(1)两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明显不正确。
②
14
15
(2)为了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同时存在S、C和Cl-,设计如下方案。
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硝酸,其目的是检验C并将其变成气体除去,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第二步:再加入过量的 溶液[A.BaCl2、B.Ba(NO3)2,填字母],过滤,其目的是检验并除去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
第三步: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H++C===CO2↑+H2O
B
S
Ba2++
S===BaSO4↓
AgNO3
Ag++Cl-===AgCl↓
14
15
15.化学不仅能创造新物质,还能分离提纯物质。
Ⅰ.用一种试剂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1)Na2CO3溶液(NaHCO3),试剂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
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HC+OH-===H2O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NaOH溶液
HC+OH-
===H2O+C
14
15
Ⅱ.现有含少量NaCl、Na2SO4、Na2CO3等杂质的NaNO3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得到纯
净的NaNO3固体,实验流
程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学式)。
(3)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溶液3经过处理可以得到NaNO3固体,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杂质是
,为了除去杂质,可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
BaSO4
BaCO3
Ba2++C===BaCO3↓、2Ag++C===
Ag2CO3↓
Na2CO3
HNO3
14
15
由实验流程可知,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生成硫酸钡、碳酸钡沉淀,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使氯离子全部转化为氯化银沉淀,在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使溶液中银离子、钡离子完全沉淀,最后得到硝酸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加入稀硝酸,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以得到固体硝酸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作业16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3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一、物质常见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1.(2023·山东菏泽高一期末)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选项 混合物 化合物 单质 盐
A 食醋 KClO3 石墨 纯碱
B 氨水 盐酸 铜 食盐
C NaCl 二氧化硫 钠 碳酸钙
D CuSO4·5H2O CuCl2 水银 NaHSO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体的分散质微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基本反应类型
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金属的化学性质
4.(2023·河南商丘高一检测)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 )
A.甲为硫酸镁、乙为氯化镁、丙为硝酸镁
B.甲为氧化铜、乙为氯化铜、丙为氢氧化铜
C.甲为碳酸钠、乙为二氧化碳、丙为碳酸钙
D.甲为氢氧化钠、乙为氯化钠、丙为硝酸钠
二、胶体性质及在新情境下的应用
5.(2024·北京丰台区高一检测)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制作豆腐
B.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利用活性炭净水
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胶体带有电荷,所以可以发生电泳现象
②向有污染的水中加入胶体,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③分离Fe(OH)3胶体和NaCl溶液可以使用半透膜
④胶体具有介稳性,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2023·长沙长郡中学高一检测)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微粒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 B
过滤 渗析
C D
蒸发 丁达尔效应
8.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
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
D.加入碘水变蓝
三、离子反应及应用
9.(2023·江西吉安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
①C+2H+===CO2↑+H2O
②H++OH-===H2O
③Ag++Cl-===AgCl↓
④Fe+Cu2+===Fe2++Cu
⑤Ba2++2OH-+2H++S===BaSO4↓+2H2O
A.①③ B.②④ C.⑤ D.没有
10.(2023·日照高一检测)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Na2O与稀硫酸反应:Na2O+2H+===2Na++H2O
C.用碳酸氢钠作为抗酸药中和胃酸:C+2H+===H2O+CO2↑
D.稀硫酸和醋酸钠(CH3COONa)溶液反应:H++CH3COONa===CH3COOH+Na+
11.(2023·湖北麻城实验高中高一月考)在甲、乙两烧杯所盛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C、OH-6种离子(每种离子只能存在于一个烧杯中)。已知甲烧杯中溶液显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Cu2+、H+、S B.C、OH-、S
C.Na+、OH-、C D.Na+、H+、S
12.(2023·青岛四区市高一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无色透明溶液中:Ba2+、H+、Mn、I-
B.加入铁粉产生H2的溶液中:Ba2+、Na+、HC、Mg2+
C.酸性溶液中:K+、Cu2+、S、Cl-
D.使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3+、Cl-、N
13.(2023·浙江嘉兴高一期末)取某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溶液;
②取白色滤渣,加入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同时有气体产生;
③取①中无色溶液,通入适量CO2,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 )
A.CaCO3、CuCl2、KOH
B. CaCO3、CaCl2、NaCl
C.Na2CO3、BaCl2、NaOH
D.KNO3、MgCl2、NaOH
14.(14分)(2023·湖北黄石高一检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两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粒子
第①次 K+ Na+ C S Cl-
第②次 K+ Na+ Ba2+ Cl- S
(1)两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明显不正确。
(2)为了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同时存在S、C和Cl-,设计如下方案。
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硝酸,其目的是检验C并将其变成气体除去,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第二步:再加入过量的 溶液[A.BaCl2、B.Ba(NO3)2,填字母],过滤,其目的是检验并除去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第三步: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5.(21分,每空3分)化学不仅能创造新物质,还能分离提纯物质。
Ⅰ.用一种试剂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1)Na2CO3溶液(NaHCO3),试剂 ,离子方程式: 。
Ⅱ.现有含少量NaCl、Na2SO4、Na2CO3等杂质的NaNO3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NaNO3固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学式)。
(3)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溶液3经过处理可以得到NaNO3固体,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杂质是 ,为了除去杂质,可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
答案精析
1.A [盐酸是混合物,B错误;氯化钠是纯净物,C错误;CuSO4·5H2O是盐,属于纯净物,D错误。]
2.A [①由定义和性质可知,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正确;②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例如Mn2O7,两性氧化物例如Al2O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正确;③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BaSO4是强电解质;水能微弱电离,是弱电解质,正确;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错误;⑤虽然胶体的分散质微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分离出来,错误;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子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错误。]
3.A [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且化合物属于纯净物,B错误;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等,C错误;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氧化物,不是盐,D错误。]
4.C [CuO、Cu(OH)2都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CuCl2,CuCl2可以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Cu(OH)2,但CuO不能一步转化为Cu(OH)2,故不选B;Na2CO3、CaCO3都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CO2,Na2CO3可以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CaCO3高温分解生成CO2,故选C;NaOH转化为NaCl和NaNO3都可以和相应的酸反应,NaCl可以和AgNO3反应转化为NaNO3,但NaNO3不能一步转化为NaCl,故不选D。]
5.D [A项,属于胶体的聚沉,不符合题意;B项,土壤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电,盐碱地中的盐碱类物质易使胶体聚沉,不符合题意;C项,属于丁达尔效应,不符合题意。]
6.C [胶体之所以可以发生电泳现象,是因为胶粒带有电荷,而胶体不带电荷,①错误;胶体中胶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溶质直径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可以使用半透膜分离Fe(OH)3胶体和NaCl溶液,③正确;胶体较稳定,是一种具有介稳性的分散系,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④正确。]
7.C [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利用了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A不符合题意;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渗析利用了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B不符合题意;蒸发一般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加热使其除去,剩下溶质固体,与粒子的大小无关,C符合题意;胶体粒子能散射光线,产生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关,D不符合题意。]
8.B [因淀粉溶液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则只要半透膜不破损,淀粉就不会进入烧杯中,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时,加入碘水就不变蓝。]
9.D [①C+2H+===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可溶性盐,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②H++OH-===H2O可以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③Ag++Cl-===AgCl↓可以表示硝酸银与盐酸或者可溶性氯化物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④Fe+Cu2+===Fe2++Cu可以表示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⑤Ba2++2OH-+2H++S===BaSO4↓+2H2O可以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或者氢氧化钡与硫酸氢盐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不符合题意。]
10.B
11.C [已知甲烧杯中溶液显蓝色,说明甲烧杯中一定含有Cu2+,而Cu2+与C、OH-不能大量共存,因此C、OH-只能在乙烧杯的溶液中,又因为H+与C、OH-不能大量共存,所以甲烧杯的溶液中含有H+,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甲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u2+、H+、S,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
12.C [Mn为有色离子,且在酸性条件下Mn能将I-氧化,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加入铁粉产生H2的溶液呈酸性,碳酸氢根离子能够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Cu2+、K+、Cl-、S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不与H+反应,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使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呈碱性,存在大量的OH-,Fe3+与OH-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3.C [A项,所给物质加水充分溶解产生Cu(OH)2蓝色沉淀,与题意不符,错误;B项,所给物质加水溶解,取①中无色溶液(CaCl2和NaCl溶液)通入CO2气体,不会产生CaCO3沉淀,与题意不符,错误;C项,所给物质加水充分溶解,可得到BaCO3白色沉淀,取白色滤渣加入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有气体CO2产生,①中无色溶液中可能有BaCl2剩余,与氢氧化钠同时存在时,通入CO2气体,可以产生白色沉淀,正确;D项,所给物质加水溶解产生Mg(OH)2沉淀,但向白色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与题意不符,错误。]
14.(1)② (2)2H++C===CO2↑+H2O B S Ba2++S===BaSO4↓ AgNO3 Ag++Cl-===AgCl↓
15.(1)NaOH溶液 HC+OH-===H2O+C
(2)BaSO4 BaCO3 (3)Ba2++C===BaCO3↓、2Ag++C===Ag2CO3↓
(4)Na2CO3 HNO3
解析 Ⅰ.(1)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HC+OH-===H2O+C。
Ⅱ.由实验流程可知,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生成硫酸钡、碳酸钡沉淀,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使氯离子全部转化为氯化银沉淀,在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使溶液中银离子、钡离子完全沉淀,最后得到硝酸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加入稀硝酸,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以得到固体硝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