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二)
第2章
<<<
1.(2024·深圳高一联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加入乙醚萃取,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萃取是物理变化,故选B。
2.(2023·北京第四中学高一期中)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KClO3 Na2O NO
B Ca(OH)2 H3PO4 CaCO3 SO2 CO2
C KOH H2S NaHSO4 CaO Mn2O7
D NaOH HNO3 CuCl2 Na2O2 SO3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Na2CO3是盐,NO不能与碱反应,NO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
KOH是碱、H2S是酸、NaHSO4是盐、CaO是碱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C正确;
Na2O2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水,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20
3.(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Cl-
B 向少许浑浊的河水中滴加氢氧化铁胶体 河水变澄清 胶体的胶粒表面积大,具有吸附性
C 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S
D 向0.01 mol·L-1 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匀速逐滴加入0.2 mol·L-1H2SO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逐渐 变浅 产物硫酸钡和水都是弱电解质,导电性差
√
AgNO3溶液能与很多阴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如碳酸根离子等,因此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故A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B.2Fe3++Cu===2Fe2++Cu2+,此反应中氧化性:Cu>Fe2+
C.S中的硫元素化合价是+6价,处于最高价,因此S的氧化性一定
很强
D.氧化性:Z2>A3+,则溶液中可发生反应:Z2+2A2+===2A3++2Z-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项,还原性、氧化性强弱与电子转移数目多少无关,不能利用得失电子数目分析还原性、氧化性强弱,错误;
B项,2Fe3++Cu===2Fe2++Cu2+中铜是还原剂,Fe2+是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Cu>Fe2+,错误;
C项,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
+2Fe3++3H2O===2Fe(OH)3(胶体)
+3CO2↑+3Ca2+
D.Z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利用过滤法可将Z中固体和液体分离,A正确;
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Z中分散系是氢氧化铁胶体,B错误;
根据实验现象,碳酸钙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CO2,C正确;
Z中是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在指定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透明澄清的溶液:N、Fe3+、S、N
B.使石蕊变红的溶液:Na+、Ca2+、CH3COO-、Cl-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K+、Na+、Cu2+、S
D.通入Cl2至饱和的溶液:Mg2+、N、HC、N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与CH3COO-反应生成弱酸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OH-与Cu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通入Cl2至饱和的溶液中含有HCl而呈强酸性,HC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2023·西安高一检测)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Ca(OH)2+2H+===Ca2++2H2O
B.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O2-+2H+===H2O
C.向NaHSO4溶液中滴入少量Ba(OH)2溶液:2H++S+Ba2++2OH-===
BaSO4↓+2H2O
D.向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a2++H2O+CO2===CaCO3↓+2H+
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以离子形式存在,离子方程式中需拆分成离子,A错误;
氧化镁在离子方程式中需保留化学式,B错误;
向NaHSO4溶液中滴入少量Ba(OH)2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2H++S+Ba2++2OH-===BaSO4↓+2H2O,C正确;
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碳酸钙可溶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向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无明显现象,不发生离子反应,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利用H2P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计量数之比为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P是氧化剂 B.Ag+是还原剂
C.氧化产物是H3PO3 D.氧化产物是H3PO4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NaH2PO2为正盐,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Ag元素的化合价降低,P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设氧化产物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计量数之比为4∶1及得失电子守恒可得:4×(1-0)=1×(x-1),解得x=+5,发生的反应为H2P+4Ag++2H2O===H3PO4+4Ag↓+3H+,该反应的氧化剂是Ag+,还原剂是H2P,则H2P对应的氧化产物为H3PO4。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2023·上饶高一检测)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制备84消毒液的过程,其中装置和描述错误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装置 描述
A 制备氯气
B 净化
C 制备84消毒液
D 尾气的处理
√
10.(2023·天津四十七中高一段考)把图乙中的物质补充到图甲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对于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性:Mn>I
C.M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D.若有2 mol Mn2+参加反应,则转移
10 mol电子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选择题
Mn2+是反应物,反应后生成Mn,则Mn2+失电子做还原剂,含有碘元素的离子在反应中做氧化剂,碘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I是反应物,I是生成物,根据元素守恒知,水是反应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2++5I+3H2O===2Mn+5I+6H+。I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择题
氧化产物是Mn,氧化性强弱顺序为I>Mn,B错误;
Mn2+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正确;
有2 mol Mn2+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7-2)=10 mol,
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2023·辽宁省协作校高一检测)不同温度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产物不同:
①NH4NO3 NH3↑+HNO3;
②NH4NO3 N2O↑+2H2O;
③2NH4NO3 2N2↑+O2↑+4H2O;
④4NH4NO3 3N2↑+2NO2↑+8H2O。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均为分解反应,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②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1∶2
C.反应③中生成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D.反应④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3∶2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题中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但是反应①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反应②中被氧化的氮原子由-3价变为+1价,升高了4价,被还原的氮原子由+5价变为+1价,降低了4价,所以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1∶1,B错误;
观察反应③可知,还原反应中,N原子由+5价被还原为0价,转移5个电子,该反应每生成1 mol O2,就有2 mol N原子被还原,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C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反应④中,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每3个N2分子有2个N2分子为氧化产物,1个N2分子为还原产物,同时反应生成的2个NO2分子也是还原产物,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2∶3,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2023·厦门高一检测)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
操作C是过滤
B.第①⑤⑦步操作都用到一种相
同的仪器
C.第④步只发生反应Ca2++C===CaCO3↓
D.第⑥步可以调至第④步和第⑤步之间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操作C是蒸发结晶,A错误;
第①步操作是溶解,用到烧杯和玻璃棒,第⑤步操作为过滤,用到玻璃棒、漏斗和烧杯,第⑦步操作是蒸发结晶,用到蒸发皿和玻璃棒,三步操作都用到玻璃棒,B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④步加碳酸钠除去Ca2+及过量的Ba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CaCO3↓、Ba2++C===BaCO3↓,C错误;
若第⑥步调至第④步和第⑤步之间,稀盐酸会溶解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又引入杂质离子,因此不能调换顺序,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2024·石家庄二中高一检测)硝酸厂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将烟气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Ce元素名称为“铈”]的混合溶液中实现无害化处理,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转化过程的实质为NOx被H2还原
B.x=1时,过程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
2∶1
C.处理过程中,混合溶液中Ce3+和Ce4+总数减少
D.过程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Ce4+===2H++Ce3+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分析转化过程图可知,在过程Ⅰ中发生反应H2+2Ce4+===2H++2Ce3+,在过程Ⅱ中发生反应2NOx+4xH++4xCe3+===2xH2O+N2+4xCe4+。由分析可知,总反应可以看作烟气与氢气反应,该转化过程的实质为NOx被H2还原,A 项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1时,根据图示,过程Ⅱ中发生反应2NO+
4H++4Ce3+===2H2O+N2+4Ce4+,N的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Ce3+为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NO)×2=n(Ce3+)×1,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2023·北京八中高一期末)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N2、Cl-六种微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Cl-
B.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6 mol电子
C.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根据曲线变化图可知,N2是生成物,则N为反应
物,其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所以N
是还原剂,ClO-为氧化剂,被还原成-1价的Cl-,由此
可推断出离子方程式为3ClO-+2N===N2↑+3H2O+3Cl-+2H+,A正确;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3 mol电子,B错误;
反应生成H+,溶液酸性增强,C正确;
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2023·烟台高一检测)亚氯酸钠(NaClO2)主要用于纸张漂白、食品消毒、水处理等。以NaClO3为原料制备NaClO2粗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纯ClO2气体易分解爆炸;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为NaClO3和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O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氧化SO2
B.母液的主要成分是Na2SO4
C.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N2、O2、ClO2
D.每生产1 mol NaClO2至少需要通入1 mol SO2
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氯酸钠和稀硫酸混合溶解,在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SO2===2ClO2+Na2SO4,然后二氧化氯和双氧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2ClO2+H2O2+2OH-===2Cl+2H2O+O2,生成NaClO2,经减压蒸发、冷却结晶得到NaClO2粗产品。已知纯ClO2气体易分解爆炸,因此反应过程中应持续鼓入空气稀释ClO2,故A错误;
2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根据分析,母液的主要成分是Na2SO4,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剩余的N2以及生成的O2,故B正确,C错误;
根据以上方程式,每生产1 mol NaClO2至少需要通入0.5 mol SO2,故D错误。
20
16.(2023·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正极材料为LiFePO4,利用LiFePO4废料回收Li、Fe、P元素的过程
如右:
已知FePO4·2H2O难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LiFePO4中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比为1∶2
B.步骤②中为防止双氧水分解,反应温度不宜过高
C.滤液2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锂、氯化铁和磷酸
D.由步骤⑤知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LiFePO4中阴离子为P,阳离子为Li+、Fe2+,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比为1∶2,故A正确;
高温双氧水易分解,所以步骤②中为防止双氧水分解,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故B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由题给流程可知,向LiFePO4废料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LiFePO4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过滤得到含有LiFePO4的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盐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将LiFePO4转化为
氯化锂、氯化铁和磷酸,过滤得到含有
氯化锂、氯化铁和磷酸的滤液2,故C正确;
步骤⑤向含Li+的粗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Li2CO3,说明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Li2CO3,故D错误。
选择题
17.Ⅰ.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工具,也是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图为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Cl2和Fe
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为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mol
2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l2和Fe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2Fe+3Cl2 2FeCl3,物质的量均为1 mol时,氯气完全反应,铁过量,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20
(2)写出ClO2与NaOH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离子方程式: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ClO2+2OH-===Cl+Cl+H2O
20
ClO2与NaOH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OH-===Cl+Cl+H2O。
Ⅱ.ClO2又称百毒净,可用于水的净化和纸张、纺织品的漂白。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省略)制备ClO2并探究ClO2的某些性质。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A用于制备ClO2且生成的ClO2中混有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NaClO3+H2C2O4+H2SO4===2ClO2↑+Na2SO4+2CO2↑+2H2O
20
(4)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③,通空气一段时间后,装置C中生成了NaClO2和气体,该反应体现了H2O2的 性。若关闭止水夹③,打开止水夹②,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还原
20
红色布条褪色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③,生成的ClO2与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NaClO2、氧气和水,该反应体现了H2O2的
20
还原性,若关闭止水夹③,打开止水夹②,生成的ClO2气体可使红色布条褪色。
18.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溶液,从而实现Cl-、S和N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 ,沉淀A: ,沉淀B: 。
BaCl2[或Ba(NO3)2]
BaSO4
AgCl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 。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除去该杂质应向溶液3中加入 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除去过量的Ba2+、Ag+
Na2CO3
HNO3
2H++C===CO2↑+H2O
非选择题
由于硝酸盐全部可溶,所以N一定存在于溶液3中,根据步骤②可知AgNO3溶液用于沉淀Cl-,沉淀B为AgCl,则试剂X用于沉淀S,可以是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沉淀A为BaSO4。溶液2中含有的过量的Ba2+、Ag+用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溶液3中过量的Na2CO3可用HNO3溶液除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2023·聊城一中高一检测)氯气和漂白粉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常用的杀菌消毒剂,某兴趣小组利用所给仪器和相关药品在实验室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模拟工业制漂白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氯气的制备和收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实验仪器G的名称为 。实验室利用右述装置和药品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制备氯气的反应中体现了浓盐酸的 性和
性。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分液漏斗
MnO2+4H++2Cl-
Mn2++Cl2↑+2H2O
还原
酸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在装置B中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被装置F中饱和NaCl溶液除去,然后经装置E中浓硫酸干燥后,在装置D中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最后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然后再排放。
2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在该反应中,HCl部分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Cl2,表现还原性;部分以Cl-形式与金属阳离子结合形成盐,又表现出酸性。
20
(2)装置F的作用为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除去氯气中的HCl
(3)从右图中选择合适装置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仪器不重复使用),仪器连接顺序为 (用仪器下方字母表示,如A→B→…)。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F→E→D→C
Ⅱ.漂白粉的制备
已知:①氯气和石灰乳在反应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②6Cl2+6Ca(OH)2 5CaCl2+Ca(ClO3)2+6H2O。
(4)①写出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l2与石灰乳发生反应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
2H2O,在该反应中,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
原剂,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是2e-,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
。
20
②兴趣小组制得的漂白粉中CaCl2的含量远超过预期,而Ca(ClO)2含量明显偏低。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发生了副反应:6Cl2+6Ca(OH)2
5CaCl2
+Ca(ClO3)2+6H2O,所以制得的漂白粉中n(CaCl2)远大于n[Ca(ClO)2]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在反应放出热量的情况下,Cl2与Ca(OH)2发生歧化反应产生CaCl2、Ca(Cl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l2+6Ca(OH)2 5CaCl2+
Ca(ClO3)2+6H2O,该反应的发生导致制得的漂白粉中n(CaCl2)远大于n[Ca(ClO)2]。
20
(5)为提高产品中有效成分Ca(ClO)2的含量,在不改变石灰乳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种即可)。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用冰水或冷水冷却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l2与Ca(OH)2反应,温度不同,反应产物不同。为避免温度高发生副反应,导致Ca(ClO)2含量偏低,在不改变石灰乳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是用冰水或冷水冷却。
20
20.回答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
(1)下列微粒:①S ②S2- ③Fe2+ ④H+ ⑤Cu ⑥HCl ⑦H2O,在化学反应中只能被氧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只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②⑤
④
2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①S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②S2-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③Fe2+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H+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⑤Cu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⑥HCl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有氧化性,Cl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有还原性,所以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⑦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有氧化性,O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有还原性,所以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在含有Cu(NO3)2、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最终反应容器中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的阳离子是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g
Mg2+、Zn2+
2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还原性:Mg>Zn>Cu>Ag;向含有Cu2+、Mg2+、Ag+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锌首先置换出银,当银离子完全反应后,锌再置换出铜,锌不能置换镁,所以最终反应容器中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Zn2+、Mg2+。
(3)将NaHSO3溶液滴加到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由紫色褪至无色。反应结束后,推测硫元素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 。这样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S
紫色褪去说明Mn被还原,化合价降低,NaHSO3中+4价的S元素化合价升高,在溶液中以S形式存在
20
(4)自来水中的N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为了降低自来水中N的浓度,某研究人员提出两种方案。
①方案a:微碱性条件下用Fe(OH)2还原N,产物为NH3。生成3.4 g NH3同时会生成 mol Fe(OH)3。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6
20
非选择题
3.4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Fe(OH)2→Fe(OH)3,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N→NH3,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2)×n[Fe(OH)3]=0.2 mol×(5+3),n[Fe(OH)3]=1.6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方案b:碱性条件下用Al粉还原N,产物是N2。发生的反应可表示如下,完成方程式并配平。
Al+ N+ OH-+_____H2O===_____[Al(OH)4]-+____N2↑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0Al+6N+4OH-+18H2O===10[Al(OH)4]-+3N2↑章末检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深圳高一联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加入乙醚萃取,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2.(2023·北京第四中学高一期中)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KClO3 Na2O NO
B Ca(OH)2 H3PO4 CaCO3 SO2 CO2
C KOH H2S NaHSO4 CaO Mn2O7
D NaOH HNO3 CuCl2 Na2O2 SO3
3.(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Cl-
B 向少许浑浊的河水中滴加氢氧化铁胶体 河水变澄清 胶体的胶粒表面积大,具有吸附性
C 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S
D 向0.01 mol·L-1 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匀速逐滴加入0.2 mol·L-1H2SO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逐渐变浅 产物硫酸钡和水都是弱电解质,导电性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B.2Fe3++Cu2Fe2++Cu2+,此反应中氧化性:Cu>Fe2+
C.S中的硫元素化合价是+6价,处于最高价,因此S的氧化性一定很强
D.氧化性:Z2>A3+,则溶液中可发生反应:Z2+2A2+2A3++2Z-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6.(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在指定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透明澄清的溶液:N、Fe3+、S、N
B.使石蕊变红的溶液:Na+、Ca2+、CH3COO-、Cl-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K+、Na+、Cu2+、S
D.通入Cl2至饱和的溶液:Mg2+、N、HC、N
7.(2023·西安高一检测)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Ca(OH)2+2H+Ca2++2H2O
B.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O2-+2H+H2O
C.向NaHSO4溶液中滴入少量Ba(OH)2溶液:2H++S+Ba2++2OH-BaSO4↓+2H2O
D.向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a2++H2O+CO2CaCO3↓+2H+
8.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利用H2P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计量数之比为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P是氧化剂 B.Ag+是还原剂
C.氧化产物是H3PO3 D.氧化产物是H3PO4
9.(2023·上饶高一检测)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制备84消毒液的过程,其中装置和描述错误的是 ( )
选项 装置 描述
A 制备氯气
B 净化
C 制备84消毒液
D 尾气的处理
10.(2023·天津四十七中高一段考)把图乙中的物质补充到图甲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对于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I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性:Mn>I
C.M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D.若有2 mol Mn2+参加反应,则转移10 mol电子
11.(2023·辽宁省协作校高一检测)不同温度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产物不同:
①NH4NO3NH3↑+HNO3;
②NH4NO3N2O↑+2H2O;
③2NH4NO32N2↑+O2↑+4H2O;
④4NH4NO33N2↑+2NO2↑+8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述反应均为分解反应,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②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1∶2
C.反应③中生成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D.反应④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3∶2
12.(2023·厦门高一检测)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操作C是过滤
B.第①⑤⑦步操作都用到一种相同的仪器
C.第④步只发生反应Ca2++CCaCO3↓
D.第⑥步可以调至第④步和第⑤步之间
13.(2024·石家庄二中高一检测)硝酸厂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将烟气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Ce元素名称为“铈”]的混合溶液中实现无害化处理,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转化过程的实质为NOx被H2还原
B.x=1时,过程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2∶1
C.处理过程中,混合溶液中Ce3+和Ce4+总数减少
D.过程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Ce4+2H++Ce3+
14.(2023·北京八中高一期末)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N2、Cl-六种微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Cl-
B.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6 mol电子
C.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15.(2023·烟台高一检测)亚氯酸钠(NaClO2)主要用于纸张漂白、食品消毒、水处理等。以NaClO3为原料制备NaClO2粗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纯ClO2气体易分解爆炸;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为NaClO3和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lO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氧化SO2
B.母液的主要成分是Na2SO4
C.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N2、O2、ClO2
D.每生产1 mol NaClO2至少需要通入1 mol SO2
16.(2023·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正极材料为LiFePO4,利用LiFePO4废料回收Li、Fe、P元素的过程如下:
已知FePO4·2H2O难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LiFePO4中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比为1∶2
B.步骤②中为防止双氧水分解,反应温度不宜过高
C.滤液2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锂、氯化铁和磷酸
D.由步骤⑤知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0分)Ⅰ.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工具,也是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图为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Cl2和Fe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2)写出ClO2与NaOH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离子方程式: 。
Ⅱ.ClO2又称百毒净,可用于水的净化和纸张、纺织品的漂白。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省略)制备ClO2并探究ClO2的某些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A用于制备ClO2且生成的ClO2中混有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③,通空气一段时间后,装置C中生成了NaClO2和气体,该反应体现了H2O2的 性。若关闭止水夹③,打开止水夹②,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18.(14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溶液,从而实现Cl-、S和N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 ,沉淀A: ,沉淀B: 。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 。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除去该杂质应向溶液3中加入 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9.(14分)(2023·聊城一中高一检测)氯气和漂白粉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常用的杀菌消毒剂,某兴趣小组利用所给仪器和相关药品在实验室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模拟工业制漂白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氯气的制备和收集
(1)实验仪器G的名称为 。实验室利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制备氯气的反应中体现了浓盐酸的 性和 性。
(2)装置F的作用为 。
(3)从上图中选择合适装置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仪器不重复使用),仪器连接顺序为 (用仪器下方字母表示,如A→B→…)。
Ⅱ.漂白粉的制备
已知:①氯气和石灰乳在反应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②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
(4)①写出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②兴趣小组制得的漂白粉中CaCl2的含量远超过预期,而Ca(ClO)2含量明显偏低。主要原因可能是 。
(5)为提高产品中有效成分Ca(ClO)2的含量,在不改变石灰乳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种即可)。
20.(14分)回答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
(1)下列微粒:①S ②S2- ③Fe2+ ④H+ ⑤Cu
⑥HCl ⑦H2O,在化学反应中只能被氧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只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2)在含有Cu(NO3)2、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最终反应容器中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的阳离子是 。
(3)将NaHSO3溶液滴加到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由紫色褪至无色。反应结束后,推测硫元素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 。这样推测的理由是 。
(4)自来水中的N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为了降低自来水中N的浓度,某研究人员提出两种方案。
①方案a:微碱性条件下用Fe(OH)2还原N,产物为NH3。生成3.4 g NH3同时会生成 mol Fe(OH)3。
②方案b:碱性条件下用Al粉还原N,产物是N2。发生的反应可表示如下,完成方程式并配平。
Al+ N+ OH-+ H2O [Al(OH)4]-+ N2↑
答案精析
1.B [萃取是物理变化,故选B。]
2.C [Na2CO3是盐,NO不能与碱反应,NO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KOH是碱、H2S是酸、NaHSO4是盐、CaO是碱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C正确;Na2O2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水,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3.B [AgNO3溶液能与很多阴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如碳酸根离子等,因此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故A错误。]
4.D [A项,还原性、氧化性强弱与电子转移数目多少无关,不能利用得失电子数目分析还原性、氧化性强弱,错误;B项,2Fe3++Cu===2Fe2++Cu2+中铜是还原剂,Fe2+是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Cu>Fe2+,错误;C项,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错误。]
5.B [利用过滤法可将Z中固体和液体分离,A正确;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Z中分散系是氢氧化铁胶体,B错误;根据实验现象,碳酸钙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CO2,C正确;Z中是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6.A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与CH3COO-反应生成弱酸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OH-与Cu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通入Cl2至饱和的溶液中含有HCl而呈强酸性,HC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
7.C [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以离子形式存在,离子方程式中需拆分成离子,A错误;氧化镁在离子方程式中需保留化学式,B错误;向NaHSO4溶液中滴入少量Ba(OH)2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2H++S+Ba2++2OH-===BaSO4↓+2H2O,C正确;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碳酸钙可溶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向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无明显现象,不发生离子反应,D错误。]
8.D [NaH2PO2为正盐,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Ag元素的化合价降低,P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设氧化产物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计量数之比为4∶1及得失电子守恒可得:4×(1-0)=1×(x-1),解得x=+5,发生的反应为H2P+4Ag++2H2O===H3PO4+4Ag↓+3H+,该反应的氧化剂是Ag+,还原剂是H2P,则H2P对应的氧化产物为H3PO4。]
9.C
10.B [Mn2+是反应物,反应后生成Mn,则Mn2+失电子做还原剂,含有碘元素的离子在反应中做氧化剂,碘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I是反应物,I是生成物,根据元素守恒知,水是反应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2++5I+3H2O===2Mn+5I+6H+。I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A正确;氧化产物是Mn,氧化性强弱顺序为I>Mn,B错误;M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正确;有2 mol M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7-2)=10 mol,D正确。]
11.C [题中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但是反应①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反应②中被氧化的氮原子由-3价变为+1价,升高了4价,被还原的氮原子由+5价变为+1价,降低了4价,所以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1∶1,B错误;观察反应③可知,还原反应中,N原子由+5价被还原为0价,转移5个电子,该反应每生成1 mol O2,就有2 mol N原子被还原,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C正确;反应④中,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每3个N2分子有2个N2分子为氧化产物,1个N2分子为还原产物,同时反应生成的2个NO2分子也是还原产物,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2∶3,D错误。]
12.B [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操作C是蒸发结晶,A错误;第①步操作是溶解,用到烧杯和玻璃棒,第⑤步操作为过滤,用到玻璃棒、漏斗和烧杯,第⑦步操作是蒸发结晶,用到蒸发皿和玻璃棒,三步操作都用到玻璃棒,B正确;第④步加碳酸钠除去Ca2+及过量的Ba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CaCO3↓、Ba2++C===BaCO3↓,C错误;若第⑥步调至第④步和第⑤步之间,稀盐酸会溶解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又引入杂质离子,因此不能调换顺序,D错误。]
13.A [分析转化过程图可知,在过程Ⅰ中发生反应H2+2Ce4+===2H++2Ce3+,在过程Ⅱ中发生反应2NOx+4xH++4xCe3+===2xH2O+N2+4xCe4+。由分析可知,总反应可以看作烟气与氢气反应,该转化过程的实质为NOx被H2还原,A 项正确;x=1时,根据图示,过程Ⅱ中发生反应2NO+4H++4Ce3+===2H2O+N2+4Ce4+,N的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Ce3+为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NO)×2=n(Ce3+)×1,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错误。]
14.B [根据曲线变化图可知,N2是生成物,则N为反应物,其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所以N是还原剂,ClO-为氧化剂,被还原成-1价的Cl-,由此可推断出离子方程式为3ClO-+2N===N2↑+3H2O+3Cl-+2H+,A正确;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3 mol电子,B错误;反应生成H+,溶液酸性增强,C正确;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正确。]
15.B [氯酸钠和稀硫酸混合溶解,在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SO2===2ClO2+Na2SO4,然后二氧化氯和双氧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2ClO2+H2O2+2OH-===2Cl+2H2O+O2,生成NaClO2,经减压蒸发、冷却结晶得到NaClO2粗产品。已知纯ClO2气体易分解爆炸,因此反应过程中应持续鼓入空气稀释ClO2,故A错误;根据分析,母液的主要成分是Na2SO4,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剩余的N2以及生成的O2,故B正确,C错误;根据以上方程式,每生产1 mol NaClO2至少需要通入0.5 mol SO2,故D错误。]
16.D [LiFePO4中阴离子为P,阳离子为Li+、Fe2+,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比为1∶2,故A正确;高温双氧水易分解,所以步骤②中为防止双氧水分解,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故B正确;由题给流程可知,向LiFePO4废料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LiFePO4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过滤得到含有LiFePO4的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盐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将LiFePO4转化为氯化锂、氯化铁和磷酸,过滤得到含有氯化锂、氯化铁和磷酸的滤液2,故C正确;步骤⑤向含Li+的粗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Li2CO3,说明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Li2CO3,故D错误。]
17.(1)2 mol
(2)2ClO2+2OH-===Cl+Cl+H2O
(3)2NaClO3+H2C2O4+H2SO4===2ClO2↑+Na2SO4+2CO2↑+2H2O
(4)还原 红色布条褪色
解析 (1)Cl2和Fe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2Fe+3Cl22FeCl3,物质的量均为1 mol时,氯气完全反应,铁过量,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2)ClO2与NaOH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OH-===Cl+Cl+H2O。(4)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③,生成的ClO2与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NaClO2、氧气和水,该反应体现了H2O2的还原性,若关闭止水夹③,打开止水夹②,生成的ClO2气体可使红色布条褪色。
18.(1)BaCl2[或Ba(NO3)2] BaSO4 AgCl (2)除去过量的Ba2+、Ag+ (3)Na2CO3 HNO3 2H++C===CO2↑+H2O
解析 由于硝酸盐全部可溶,所以N一定存在于溶液3中,根据步骤②可知AgNO3溶液用于沉淀Cl-,沉淀B为AgCl,则试剂X用于沉淀S,可以是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沉淀A为BaSO4。溶液2中含有的过量的Ba2+、Ag+用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溶液3中过量的Na2CO3可用HNO3溶液除去。
19.(1)分液漏斗 MnO2+4H++2Cl-Mn2++Cl2↑+2H2O 还原 酸
(2)除去氯气中的HCl (3)B→F→E→D→C
(4)
①
②发生了副反应: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所以制得的漂白粉中n(CaCl2)远大于n[Ca(ClO)2]
(5)用冰水或冷水冷却
解析 在装置B中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被装置F中饱和NaCl溶液除去,然后经装置E中浓硫酸干燥后,在装置D中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最后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然后再排放。(1)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在该反应中,HCl部分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Cl2,表现还原性;部分以Cl-形式与金属阳离子结合形成盐,又表现出酸性。(4)①Cl2与石灰乳发生反应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在该反应中,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是2e-,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②在反应放出热量的情况下,Cl2与Ca(OH)2发生歧化反应产生CaCl2、Ca(Cl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该反应的发生导致制得的漂白粉中n(CaCl2)远大于n[Ca(ClO)2]。(5)Cl2与Ca(OH)2反应,温度不同,反应产物不同。为避免温度高发生副反应,导致Ca(ClO)2含量偏低,在不改变石灰乳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是用冰水或冷水冷却。
20.(1)②⑤ ④ (2)Ag Mg2+、Zn2+ (3)S 紫色褪去说明Mn被还原,化合价降低,NaHSO3中+4价的S元素化合价升高,在溶液中以S形式存在 (4)①1.6 ② 10Al+6N+4OH-+18H2O===10[Al(OH)4]-+3N2↑
解析 (1)①S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②S2-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③Fe2+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H+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⑤Cu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⑥HCl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有氧化性,Cl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有还原性,所以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⑦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有氧化性,O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有还原性,所以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还原性:Mg>Zn>Cu>Ag;向含有Cu2+、Mg2+、Ag+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锌首先置换出银,当银离子完全反应后,锌再置换出铜,锌不能置换镁,所以最终反应容器中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Zn2+、Mg2+。(4)①3.4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Fe(OH)2→Fe(OH)3,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N→NH3,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2)×n[Fe(OH)3]=0.2 mol×(5+3),n[Fe(OH)3]=1.6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