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与氮氧化物(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与氮氧化物(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11:20:28

文档简介

第3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与氮氧化物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并了解含氮物质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通过实验探究和真实情境,了解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一、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
1.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1)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化合态和      。
(2)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①自然循环
②人类活动的影响
a.氮气    含氮化合物(如    、    等)。
b.化石燃料、农作物的秸秆燃烧等所产生的       参与氮的循环。
2.氮的固定
3.氮气
(1)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思考 从元素化合价、物质分类的角度预测N2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还原性
a.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硬质玻璃管内充入N2和O2,然后给硬质玻璃管两端的电极上通电,在硬质玻璃管内能产生火花 气体颜色由     
b.结论:在放电条件下,N2与O2反应生成NO,NO立即被氧化为N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N2和O2反应后的最初产物是NO,而不是NO2。
② 氧化性
N2和H2反应生成NH3,化学方程式:                  。
Mg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化学方程式:                  。
(3)氮气的主要用途
①氮气常用作保护气,用于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食品等。
②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主要原料。
③液氮可用作冷冻剂,用于医学、科技等领域。
1.判断正误
(1)工业上将NH3转化为其他铵态化肥属于人工固氮(  )
(2)N2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通过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N2(  )
(3)N2中N元素价态为0价,因此既有强氧化性,又有强还原性(  )
(4)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会生成NO2(  )
2.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雷电时生成氮的氧化物
B.工业上用氢气与氮气合成氨
C.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3.(2023·四川遂宁高一射洪中学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性质稳定,不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B.氮气与氧气在汽车内燃机中高温反应,氧气过量直接生成NO2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稳定,可以在电焊时作保护气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种类
化合价 +1 +2 +3 +4 +5
对应氧化物 N2O N2O3
注意 N2O3与N2O5属于酸性氧化物。
2.NO和NO2
(1)物理性质
氧化物 颜色 状态 气味 水溶性
NO    色 气态 -   溶
NO2    色 气态     气味   溶
(2)化学性质
①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向充满NO气体的试管中通入O2 气体颜色由        
向充满NO2气体的试管中注入水 气体逐渐减少,颜色由     ,得到无色溶液
②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O和NO2可以相互转化
a.NO→NO2:            (NO表现      )。
b.NO2→NO:           (NO2既表现    ,又表现    )。
(3)NO、NO2的其他性质及应用
思考1 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试说出其中的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 工业上用水吸收NO2制取硝酸的反应过程中,常需要不断地补充一些空气,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判断正误
(1)NO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  )
(2)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
(3)NO2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可由NO和O2化合得到(  )
(4)NO2和NaOH可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
(5)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NO2和Br2(  )
(1)NO和O2反应,故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NO2和水反应,故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NO不能和碱反应,NO2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水,但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3)NO2、溴蒸气均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不能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NO2气体和溴蒸气。
2.(2023·日照高一期末)下列对NO和NO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O2与水的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O、NO2均易溶于水
C.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D.从元素化合价角度看,NO只有还原性
答案精析
一、
1.(1)游离态 (2)①氮氧化物 ②a.NH3 铵盐 硝酸 b.氮氧化物
2.游离态 含氮化合物 生物固氮 仿生固氮 常温、常压
3.(1)无 无 难 (2)不活泼
思考 从元素化合价分析:氮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从物质分类分析:氮气能与金属单质反应,也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a.无色变为红棕色 b.N2+O22NO 2NO+O2===2NO2 ②N2+3H22NH3 N2+3MgMg3N2
应用体验
1.(1)× (2)× (3)× (4)×
2.C [雷电时发生反应:N2 +O22NO,N2转化为NO,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合成氨过程中N2转化为NH3,属于氮的固定,B错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不存在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C正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硝酸盐,属于氮的固定,D错误。]
3.D [氮气与氧气在汽车内燃机中高温反应生成NO,NO进一步被氧气氧化生成NO2,B错误;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C错误。]
二、
1.NO NO2(或N2O4) N2O5
2.(1)无 难 红棕 有刺激性 易 (2)①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红棕色变为无色 ②2NO+O2===2NO2 还原性 3NO2+H2O===2HNO3+NO 氧化性 还原性
(3)①强 ②褪色 腐蚀
思考1 雷电发生时,N2和O2化合生成NO,NO迅速被氧化为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HNO3跟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硝酸盐,N可被植物吸收。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思考2 把生成的NO再氧化为NO2,NO2溶于水又生成HNO3和NO。经过多次的氧化和吸收,NO2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2.A [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氮元素由+4价变为+2价和+5价,则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正确;NO中氮元素显+2价,处于中间价态,则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错误。](共70张PPT)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与氮氧化物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并了解含氮物质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通过实验探究和真实情境,了解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内容索引
一、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
二、氮的氧化物
课时对点练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
>
<

1.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1)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化合态和 。
一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
游离态
(2)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①自然循环
氮氧化物
②人类活动的影响
a.氮气 ―→含氮化合物(如 、 等)。
b.化石燃料、农作物的秸秆燃烧等所产生的 参与氮的循环。
NH3
铵盐
硝酸
氮氧化物
2.氮的固定
概念:将空气中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_的过程
分类
自然
固氮
人工
固氮
高能固氮(如雷雨天气将N2转化为NO)
___________(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合成氨(工业合成氨)
_________(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可起到根瘤菌
的作用,并以这些金属有机化合物为催化
剂实现_____________固氮)
游离态
含氮化合物
生物固氮
仿生固氮
常温、常压
3.氮气
(1)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不活泼
从元素化合价、物质分类的角度预测N2的化学性质。
思考
提示 从元素化合价分析:氮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从物质分类分析:氮气能与金属单质反应,也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还原性
a.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硬质玻璃管内充入N2和O2,然后给硬质玻璃管两端的电极上通电,在硬质玻璃管内能产生火花 气体颜色由_______
___________
无色变
为红棕色
b.结论:在放电条件下,N2与O2反应生成NO,NO立即被氧化为N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N2和O2反应后的最初产物是NO,而不是NO2。
N2+O2 2NO
2NO+O2===2NO2
②氧化性
N2和H2反应生成NH3,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化学方程式: 。
(3)氮气的主要用途
①氮气常用作保护气,用于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食品等。
②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主要原料。
③液氮可用作冷冻剂,用于医学、科技等领域。
N2+3H2 2NH3
N2+3Mg Mg3N2
1.判断正误
(1)工业上将NH3转化为其他铵态化肥属于人工固氮
(2)N2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通过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N2
(3)N2中N元素价态为0价,因此既有强氧化性,又有强还原性
(4)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会生成NO2
应用体验
×
×
×
×
2.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雷电时生成氮的氧化物
B.工业上用氢气与氮气合成氨
C.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应用体验

应用体验
雷电时发生反应:N2 +O2 2NO,N2转化为NO,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
合成氨过程中N2转化为NH3,属于氮的固定,B错误;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不存在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C正确;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硝酸盐,属于氮的固定,D错误。
3.(2023·四川遂宁高一射洪中学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不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B.氮气与氧气在汽车内燃机中高温反应,氧气过量直接生成NO2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稳定,可以在电焊时作保护气
应用体验

应用体验
氮气与氧气在汽车内燃机中高温反应生成NO,NO进一步被氧气氧化生成NO2,B错误;
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C错误。
返回
氮的氧化物
>
<

二 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种类
化合价 +1 +2 +3 +4 +5
对应氧化物 N2O ____ N2O3 _____________ ______
NO
NO2(或N2O4)
N2O5
注意 N2O3与N2O5属于酸性氧化物。
2.NO和NO2
(1)物理性质
氧化物 颜色 状态 气味 水溶性
NO ____色 气态 - ____溶
NO2 _____色 气态 ___________气味 ____溶

红棕
有刺激性


(2)化学性质
①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向充满NO气体的试管中通入O2 气体颜色由__________________
向充满NO2气体的试管中注入水 气体逐渐减少,颜色由_________
_________,得到无色溶液
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红棕色变
为无色
②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O和NO2可以相互转化
a.NO→NO2:__________________(NO表现 )。
b.NO2→NO: (NO2既表现 ,又表现 )。
2NO+O2===2NO2
还原性
3NO2+H2O===2HNO3+NO
氧化性
还原性
(3)NO、NO2的其他性质及应用

褪色
腐蚀
思考1
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试说出其中的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 雷电发生时,N2和O2化合生成NO,NO迅速被氧化为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HNO3跟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硝酸盐,N可被植物吸收。化学方程式为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思考2
工业上用水吸收NO2制取硝酸的反应过程中,常需要不断地补充一些空气,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 把生成的NO再氧化为NO2,NO2溶于水又生成HNO3和NO。经过多次的氧化和吸收,NO2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
应用体验
1.判断正误
(1)NO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
(2)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NO2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可由NO和O2化合得到
(4)NO2和NaOH可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5)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NO2和Br2
×
×

×
×
归纳总结
(1)NO和O2反应,故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NO2和水反应,故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NO不能和碱反应,NO2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水,但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3)NO2、溴蒸气均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不能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NO2气体和溴蒸气。
2.(2023·日照高一期末)下列对NO和NO2的描述正确的是
A.NO2与水的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O、NO2均易溶于水
C.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D.从元素化合价角度看,NO只有还原性
应用体验

应用体验
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氮元素由+4价变为+2价和+5价,则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正确;
NO中氮元素显+2价,处于中间价态,则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错误。
返回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与氮的固定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N2+3H2 2NH3
B.2NO+O2===2NO2
C.4NH3+5O2 4NO+6H2O
D.NH3+H2O+CO2===NH4H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氮的固定是把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氮循环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
转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故B正确;
在氮循环过程中人工固氮、氨或铵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在雷电作用下氮气的转化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正确;
硝酸盐可转化为蛋白质,动、植物遗体可转化为氨或铵盐,所以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组二 氮气及氮氧化物
3.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是
A.氮气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B.氮气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
C.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结合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
D.氮气既无氧化性,也无还原性,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N2性质稳定,但在高温下可与O2等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或氧化性。
4.下列关于N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
B.NO可与O2反应生成NO2
C.密度比空气小
D.能用排水法收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常温常压下NO2为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C、D错误。
5.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发庄稼”所包含的化学变化有N2→NO→NO2→HNO3→硝酸盐
B.医学上常用液氮做冷冻剂,在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是利用氮气化
学性质的不活泼性
C.H2与N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反应中N2体现还原性
D.电闪雷鸣的雨天,雨水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硝酸,其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有N2+2O2 2N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项,液氮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能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做冷冻剂,与其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无关;
C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氮气做氧化剂;
D项,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不能直接生成NO2。
6.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病毒都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容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
题组三 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7.标准状况下,将盛满二氧化氮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是
A.0.045 mol·L-1 B.0.036 mol·L-1
C.0.033 mol·L-1 D.0.018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试管的体积为V L,
由3NO2+H2O===2HNO3+NO可知,
n(HNO3)=× mol,V(HNO3)=V L,
c(HNO3)== mol·L-1≈0.045 mol·L-1。
8.将体积为V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通入水中充分吸收后,得到5 mL无色气体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气体是NO,B气体是O2
B.通入O2的总体积是20 mL
C.V的取值范围是20 mLD.将盛有体积比为4∶1的NO2和O2混合气体的烧瓶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
应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NO不与水反应,NO2能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无色气体A为NO;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混合通过水后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可知O2过量,则无色气体B为O2,A正确;
由于过量的氧气为5 mL,而开始反应时NO与O2的体积相等,根据反应4NO+3O2+2H2O===4HNO3,剩余O2体积占O2总体积的,可知V(O2)==20 mL ,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B可知,NO2与水反应产生的NO和原来的NO共20 mL,若NO气体全部来源于原气体,则V=20 mL;若NO气体全部是由NO2与水反应产生,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可知,V=3×20 mL=60 mL,所以V的取值范围是20 mL将盛有体积比为4∶1的NO2和O2混合气体的烧瓶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恰好完全转化为硝酸,但由于未指明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不能确定气体摩尔体积,就不能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及其形成的硝酸溶液的浓度,D错误。
9.(2023·福州高一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去NO2中NO气体的方法是通入足量的O2
B.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以用水、AgNO3溶液或CCl4,但不能用湿润的
淀粉碘化钾试纸
C.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D.除去NO中的NO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依次通入盛有水和浓H2SO4的洗
气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氧气过量产生新杂质,A错误;
NO2和溴蒸气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使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现象相同,不能鉴别,B正确;
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5价和+2价,所以生成硝酸的二氧化氮是还原剂,其计量数是2,生成NO的二氧化氮是氧化剂,其计量数是1,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是1∶2,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除去NO中的NO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依次通入盛有水和浓H2SO4的洗气瓶,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通过浓硫酸吸收气体中水蒸气得到一氧化氮,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2023·浙江乐清高一期中)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转化中属于“固氮”过程的是“反应c”和“反应b”
B.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只有
“反应l”
C.若“反应h”是在NO2与H2O的作用下实现的,
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1∶2
D.工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氮的固定指由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物,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反应c”和“反应k”,A错误;
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则过程中非氧化还原反应为a和l,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反应h发生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氧
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错误;
N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所以工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2,D正确。
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O、NO2、CO2、N2中的几种,将一定量的该气体依次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无气体剩余。则该气体的组成为
A.NO、N2 B.NO、CO2
C.NO2、CO2 D.NO、CO2、N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无色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后,得到NO2和O2的混合气体,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可知,原无色混合气体中含有NO、CO2,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2023·甘肃民勤一中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在注射器里吸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若再吸入6 mL O2,夹住弹簧夹,让内外大气压相同,观察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由无色变成
红棕色,最后变成无色
B.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缓缓向右移动
C.最终剩余气体体积约为19 mL
D.所得硝酸的浓度约为0.07 mol·L-1

NO遇空气中氧气生成NO2,NO2为红棕色气体,NO2溶于水生成NO,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A项正确;
由4NO+3O2+2H2O===4HNO3可知,O2消耗完,NO有剩余,剩余气体体积为(20-8) mL=12 mL,C项错误;
可观察到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左移动,B项错误;
没有注明状态,无法计算硝酸浓度,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大量含氮化合物做肥料。
(1)下列固氮方法中,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填字母)。
A.合成氨 B.闪电固氮
C.根瘤菌固氮 D.仿生固氮
E.用氨气合成尿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D
(2)植物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被植物吸收,这种过程被称为氮的固定。此过程可简单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2+  C+  H2O   NH3+  CO2
①配平以上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在该反应中,N从0价降低到-3价,得到电子,C从0价升高到+4价,失去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N2+3C+6H2O
4NH3+3CO2。
②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下同),还原产物是    。若转移3 mol电子则会生成    mol NH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NH3
1
上述反应中,C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C为还原剂,N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被还原,还原产物是NH3,每转移3 mol电子,生成1 mol
氨气。
③闪电固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氮气表现__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还原
闪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 2NO,在反应中N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N2做还原剂,表现还原性。
N2+O2 2NO
④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氮气表现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2+3H2 2NH3
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在反应中,N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N2做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氧化
14.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通常状况下,NO2的颜色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红棕色
N2+O2 2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
NO2
NO2易溶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有降低又有升高,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    。
(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2NO+2CO
2CO2+N2。当生成2 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  mol。
HNO3
4
从反应化学方程式看出N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生成2 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4 mol。
15.某处工厂排出的烟道气中含氮氧化物(主要为NO、NO2)、粉尘和少量水蒸气。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对该工厂排出的烟道气进行处理,并检测其氮氧化物含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装置A中放置无碱玻璃棉,其目的是除去   ,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装置C中盛放的化学试剂可以是   (填字母,下同)。
a.碱石灰  b.浓硫酸  c.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粉尘
b
(2)装置D中主要发生:2NaOH+2NO2===NaNO2+NaNO3+H2O、2NaOH+NO+NO2===2NaNO2+H2O。
①若反应后尾气无残留,则参加反应的NO2、NO物质的量比值为   。
a.≥1   b.≤1   c.任意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图可知,装置A中放置的无碱玻璃棉用于除去烟道气中的粉尘,装置B用于加热防止水蒸气冷凝,装置C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氮氧化物总量偏大,装置D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测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气囊用于储存处理后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方程式可知,一氧化氮不能单独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氮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后尾气无残留说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比值≥1,故选a。
②可使用适量酸性H2O2溶液,将溶液中的N全部氧化为N,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H2O2+N===N+H2O
(3)气囊用来储存处理后气体,其中可能含少量NO气体,可用酸性NaClO溶液来处理,HClO氧化NO生成N和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HClO+2NO+H2O===2N+3Cl-+5H+
返回作业29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与氮氧化物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组一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与氮的固定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
A.N2+3H22NH3
B.2NO+O22NO2
C.4NH3+5O24NO+6H2O
D.NH3+H2O+CO2NH4HCO3
2.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氮循环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题组二 氮气及氮氧化物
3.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是 (  )
A.氮气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B.氮气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
C.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结合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
D.氮气既无氧化性,也无还原性,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4.下列关于N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
B.NO可与O2反应生成NO2
C.密度比空气小
D.能用排水法收集
5.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雷雨发庄稼”所包含的化学变化有N2→NO→NO2→HNO3→硝酸盐
B.医学上常用液氮做冷冻剂,在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
C.H2与N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反应中N2体现还原性
D.电闪雷鸣的雨天,雨水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硝酸,其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N2+2O22NO2
6.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病毒都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题组三 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7.标准状况下,将盛满二氧化氮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是 (  )
A.0.045 mol·L-1 B.0.036 mol·L-1
C.0.033 mol·L-1 D.0.018 mol·L-1
8.将体积为V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通入水中充分吸收后,得到5 mL无色气体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气体是NO,B气体是O2
B.通入O2的总体积是20 mL
C.V的取值范围是20 mLD.将盛有体积比为4∶1的NO2和O2混合气体的烧瓶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9.(2023·福州高一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除去NO2中NO气体的方法是通入足量的O2
B.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以用水、AgNO3溶液或CCl4,但不能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C.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D.除去NO中的NO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依次通入盛有水和浓H2SO4的洗气瓶
10.(2023·浙江乐清高一期中)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循环转化中属于“固氮”过程的是“反应c”和“反应b”
B.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只有“反应l”
C.若“反应h”是在NO2与H2O的作用下实现的,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工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2
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O、NO2、CO2、N2中的几种,将一定量的该气体依次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无气体剩余。则该气体的组成为 (  )
A.NO、N2 B.NO、CO2
C.NO2、CO2 D.NO、CO2、N2
12.(2023·甘肃民勤一中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在注射器里吸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若再吸入6 mL O2,夹住弹簧夹,让内外大气压相同,观察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最后变成无色
B.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缓缓向右移动
C.最终剩余气体体积约为19 mL
D.所得硝酸的浓度约为0.07 mol·L-1
13.(18分)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大量含氮化合物做肥料。
(1)下列固氮方法中,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填字母)。
A.合成氨 B.闪电固氮
C.根瘤菌固氮 D.仿生固氮
E.用氨气合成尿素
(2)植物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被植物吸收,这种过程被称为氮的固定。此过程可简单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2+  C+  H2O  NH3+  CO2
①配平以上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下同),还原产物是    。若转移3 mol电子则会生成    mol NH3。
③闪电固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氮气表现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④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氮气表现   (填“氧化”或“还原”)性。
14.(10分)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
(1)通常状况下,NO2的颜色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    。
(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当生成2 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    mol。
15.(12分)某处工厂排出的烟道气中含氮氧化物(主要为NO、NO2)、粉尘和少量水蒸气。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对该工厂排出的烟道气进行处理,并检测其氮氧化物含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放置无碱玻璃棉,其目的是除去     ,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装置C中盛放的化学试剂可以是     (填字母,下同)。
a.碱石灰  b.浓硫酸  c.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2)装置D中主要发生:2NaOH+2NO2NaNO2+NaNO3+H2O、2NaOH+NO+NO22NaNO2+H2O。
①若反应后尾气无残留,则参加反应的NO2、NO物质的量比值为      。
a.≥1   b.≤1   c.任意值
②可使用适量酸性H2O2溶液,将溶液中的N全部氧化为N,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气囊用来储存处理后气体,其中可能含少量NO气体,可用酸性NaClO溶液来处理,HClO氧化NO生成N和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精析
1.A [氮的固定是把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C [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故B正确;在氮循环过程中人工固氮、氨或铵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在雷电作用下氮气的转化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正确;硝酸盐可转化为蛋白质,动、植物遗体可转化为氨或铵盐,所以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故D正确。]
3.C [N2性质稳定,但在高温下可与O2等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或氧化性。]
4.B [常温常压下NO2为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C、D错误。]
5.A [B项,液氮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能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做冷冻剂,与其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无关;C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氮气做氧化剂;D项,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不能直接生成NO2。]
6.C [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容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
7.A [设试管的体积为V L,
由3NO2+H2O===2HNO3+NO可知,
n(HNO3)=× mol,V(HNO3)=V L,
c(HNO3)== mol·L-1
≈0.045 mol·L-1。]
8.D [因NO不与水反应,NO2能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无色气体A为NO;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混合通过水后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可知O2过量,则无色气体B为O2,A正确;由于过量的氧气为5 mL,而开始反应时NO与O2的体积相等,根据反应4NO+3O2+2H2O===4HNO3,剩余O2体积占O2总体积的,可知V(O2)==20 mL ,B正确;由B可知,NO2与水反应产生的NO和原来的NO共20 mL,若NO气体全部来源于原气体,则V=20 mL;若NO气体全部是由NO2与水反应产生,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可知,V=3×20 mL=60 mL,所以V的取值范围是20 mL9.A [氧气过量产生新杂质,A错误;NO2和溴蒸气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使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现象相同,不能鉴别,B正确;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5价和+2价,所以生成硝酸的二氧化氮是还原剂,其计量数是2,生成NO的二氧化氮是氧化剂,其计量数是1,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是1∶2,C正确;除去NO中的NO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依次通入盛有水和浓H2SO4的洗气瓶,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通过浓硫酸吸收气体中水蒸气得到一氧化氮,D正确。]
10.D [氮的固定指由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物,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反应c”和“反应k”,A错误;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则过程中非氧化还原反应为a和l,B错误;反应h发生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错误;N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所以工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2,D正确。]
11.B 
[
无色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后,得到NO2和O2的混合气体,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可知,原无色混合气体中含有NO、CO2,故选B。]
12.A [NO遇空气中氧气生成NO2,NO2为红棕色气体,NO2溶于水生成NO,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A项正确;由4NO+3O2+2H2O===4HNO3可知,O2消耗完,NO有剩余,剩余气体体积为(20-8) mL=12 mL,C项错误;可观察到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左移动,B项错误;没有注明状态,无法计算硝酸浓度,D项错误。]
13.(1)AD
(2)① ②C NH3 1 ③N2+O22NO 还原 ④N2+3H22NH3 氧化
解析 (2)①在该反应中,N从0价降低到-3价,得到电子,C从0价升高到+4价,失去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N2+3C+6H2O4NH3+3CO2。②上述反应中,C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C为还原剂,N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被还原,还原产物是NH3,每转移3 mol电子,生成1 mol氨气。
③闪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在反应中N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N2做还原剂,表现还原性。④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在反应中,N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N2做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14.(1)红棕色 (2)N2+O22NO (3)NO2
(4)HNO3 (5)4
解析 (3)NO2易溶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有降低又有升高,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5)从反应化学方程式看出N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生成2 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4 mol。
15.(1)粉尘 b (2)①a ②H2O2+N===NO+H2O
(3)3HClO+2NO+H2O===2N+3Cl-+5H+
解析 由图可知,装置A中放置的无碱玻璃棉用于除去烟道气中的粉尘,装置B用于加热防止水蒸气冷凝,装置C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氮氧化物总量偏大,装置D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测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气囊用于储存处理后气体,防止污染空气。(2)①由方程式可知,一氧化氮不能单独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氮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后尾气无残留说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比值≥1,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