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以陈德运老师的《质证 考证 互证 辩证:——论图像史料研读的四个进阶路径》一文为理论指导,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图像史料的研读教学。一是采用问题式教学,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推进图像研习。二是立足史料实证培养,以质证、考证、互证、辩证的路径进阶图像研习。三是借助图像学理论,以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解释的层次助推图像研习。[ [1] ]在具体实施中,以《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课为例,将教材中的《古巴导弹危机》历史漫画作为基本史料[ [2] ]进行研习,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价值。通过设计递进式问题链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思考探究,驱动学生历史思维的生成。我认为这一教学方式具有显著的教学价值。首先,它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基本史料资源,避免舍近求远的做法,使教材更为高效地使用。其次,通过引导学生意识到历史漫画的价值所在,并掌握其史料解读方法,有利于深度学习的生成。最后,该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问题链的设计与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的学业质量水平的四个层次相对应,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是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18课,也是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变化”的开篇之作。该课主要聚焦于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以及伴随着冷战的兴起与演进,国际格局如何从两极逐渐向多极转变的过程。该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深化与多极力量的崛起、两极格局的瓦解。这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主要体现为以冷战的产生、发展和终结为明线,同时暗含着国际格局在冷战进程中的深刻演变,即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学生情况分析授课对象为春季学期江苏省某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通过从已知、未知和能知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本次教学的开展提供着力点。已知: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和掌握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如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以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等。经过前面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他们对美国和苏联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背景知识支撑。未知:学生对于冷战的具体概念及其特点的认识有待提升,他们只是初步了解了冷战的一些表面现象,但对其深层次的含义、动因和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理解。而对于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之间的关系理解较为浅显,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冷战是如何影响和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的。能知: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冷战的概念及其特点,包括冷战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束等。除此之外,学生能够明确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冷战是如何推动国际格局从两极向多极演变的,以及这一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节点。综上所述,本次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深化学对冷战概念及其特点的理解上,同时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对以教材基本史料《古巴导弹危机》为主的历史漫画展开史料研习,学生能意识到历史漫画的价值所在,明白历史漫画的创作与特定的时空背景和创作者的意图分不开,逐渐掌握历史漫画的解读方法(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了解和分析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掌握冷战概念的含义,认识到冷战的基本特征(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以冷战的开始、发展和终结为时间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的关系,知道冷战是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对抗形式,从而更好地掌握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如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全面,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八九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通过以高考试题中的冷战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指出今天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仍以冷战思维去认识世界和处理国际事务,对国际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摒弃冷战思维的主张,要守住安全底线(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读历史漫画的方法;知道冷战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明白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二者之间的关系,清楚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漫画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情境教学、问题链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类型为图示式板书,在时间轴上标出冷战的开始、发展和结束的时间节点,同时标出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将分散的知识要点连接在一起,其特点为既有逻辑性,又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和联想,有利于强化时空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提问:“目前关于冷战研究的资料,除了相关文字史料外,还有什么史料呢?冷战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历史漫画,漫画家们以幽默、写实的手法讽刺现实政治,教材第114页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反映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较为典型的历史漫画,历史漫画属于图像史料的一种。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历史漫画中去解读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思考问题预设答案: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从研究冷战的史料类型出发提问学生,从而引出历史漫画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同时借以教材中《古巴导弹危机》历史漫画激发学生,启发学生思考
一、《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冷战与两极格局 问题1:请描述你看到的内容。预设答案问题2:从该漫画中,你能初步推断出了哪些历史信息?完成下面表格。出示1943年的《步调一致》漫画,将其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漫画进行对比,从二者变化之处设问,教材111页的辅助栏目“思考点”即“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成了战后对手?”,为我们提供了问题实例,由此将其作为该历史情境中的情境活动问题3: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冷战发生的原因)教材110页辅助栏目“学习聚焦”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聚焦的结论为中心,向外发散思维,列举相关历史史实作为论据,生成历史解释出示节选自斯大林讲话、丘吉尔“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三段内容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美苏对抗的原因,建立其良好的历史感,同时点明二战后美苏对抗那段时期被称为冷战,而杜鲁门主权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问题4:如果该漫画来研究冷战,它属于几手史料?并说明其史料价值。解决该问题的重点,首先在于学生对于冷战概念的掌握,所以教师需要出示教材对冷战概念的界定,并引导学生对其解读任务1:阅读教材111页,完成下列关于美苏冷战涉及领域的表格,并概括冷战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完成表格的形式使美苏冷战涉及领域一目了然出示美苏冷战的历史地图,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将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这一历史史实作为理解教材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这一结论的重要工具对两极格局解释说明,指出其本质是国际格局,将其与本课主题“国际格局”联系起来,并出示“国际格局”概念的含义,帮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国际格局”,并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国际格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结合表格归纳冷战的特点出示反映冷战时期典型事件的历史漫画,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读历史漫画,推测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任务2:你认为下面的漫画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问题5:谁赢了危机,是肯尼迪,还是赫鲁晓夫?并说明理由。出示历史漫画《携手并进》并对其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对古巴导弹危机的最终结果进行推测印证从而对之前的答案加以印证出示两则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美苏输赢的观点材料,引导学生对其分析与理解,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最后,以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为材料补充冷战的第四个特点也是最为重要的特点即美苏在进行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具有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问题6:古巴导弹危机后,国际格局是否有发生变化?出示教材中的史料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回答问题随后,出示印证史料阅读材料的相关历史史实材料,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佐证,最终利用教材学习聚焦“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的结论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 观察漫画内容,并描述其组成部分根据漫画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关注漫画内容背后的隐喻信息,填写表格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在着眼于学习聚焦的结论下,发散思维,列举相关史实,史论结合,回答问题阅读三人的讲话内容,知道其主要意图,将其作为美苏对抗发生的重要史实证据阅读教材,掌握核心概念冷战的含义,从史料的来源辨析漫画作为研究冷战的类别阅读教材,完成美苏冷战涉及领域的表格将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作为理解教材结论的重要工具,明白为什么要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才正式形成知道两极格局的本质是国际格局,掌握国际格局的基本含义,回顾两极格局之前的国际格局归纳并掌握冷战的特点小组团体协作解读历史漫画,推测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以对《携手并进》历史漫画的解读作为重要材料,合理推测和印证古巴导弹危机的最终结果分析两种观点的分歧所在,博采众长,在争鸣中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在掌握前面冷战的三个特点之外,通过对古巴导弹危机前因后果的了解与把握,理解和掌握冷战的第四个特点阅读和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利用相关历史史实去理解教材中的结论 问题1旨在让学生描述从描述性题材和表现性题材入手,洞察历史漫画内容的组成部分,同时了解、检测学生对研读历史漫画方法的掌握情况。问题2是建立在着眼于问题1细节分析基础上的,引导学生关注漫画内容背后的隐喻信息,然后对呈现出的历史信息进行整理和合理推断,据此达到史料实证水平1问题3的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从问题1内容细节处设问,借助《步调一致》漫画将《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对抗细节更好凸显出来,更好地去挖掘历史漫画蕴藏的史料价值,同时有利于形成引人入胜的效果,激发学生求知欲。另一方面,教材辅助栏目“思考点”和“学习聚焦”是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教学资源,通过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冷战发生地深层次因素。北京师范大学李凯老师强调教学中的材料应是动态的“史”,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历史感。通过出示斯大林、丘吉尔和杜鲁门三个人的讲话内容,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分析三人的政治主张,更好去理解美苏对抗的原因,从而引出该课的核心概念“冷战”。问题4旨在引导学生该历史漫画的史料价值,并思考它能否作为研究美苏冷战的的证据,据此达到史料实证水平2。同时,掌握必备知识核心概念冷战的含义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教材的方法,采用完成表格的方式,掌握美苏冷战涉及领域,并将表格内容作为归纳冷战特点的重要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价值掌握核心概念国际格局的基本含义,明白两极格局的本质是国际格局,并梳理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强化时空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读漫画的能力,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5是对漫画《古巴导弹危机》隐藏内容即美苏对抗结果的延伸性设问,学生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并对漫画《携手并进》进行解读,推测和印证古巴导弹危机的最终结果利用不同的观点去助力学生的历史理解,在学术争鸣中形成自己的自己的历史认识掌握必备知识“冷战的特点”问题6是旨在以古巴导弹危机为抓手指向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其继续追问,有利于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会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教材中的结论是静止的,教师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将其转化为适宜学生的学习材料,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走向深度学习
二、《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中的冷战和两极格局 出示历史漫画《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并对其设问问题7:下列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并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历史漫画解读方法进行总结,以便形成系统化的解读体系,有利于学习迁移出示高考试题,并对选项中的冷战思维概念进行探究出示张小明对于冷战思维概念含义界定的材料,然后再举例美国冷战思维例子如“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论”等,帮助学生掌握冷战思维概念出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摒弃冷战思维讲话的材料 通过对漫画《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解读,知道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并思考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解答试题,并对试题中冷战思维概念的进行探究清楚冷战思维的危害,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知道面对冷战思维时的破解之道,树立共赢思维 提高学生解读历史漫画的能力,掌握必备知识,总结历史漫画解读方法,促进学习迁移以高考试题的冷战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并对其探究,引导学生掌握冷战思维概念,将历史学习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历史知识的应用性和迁移性摒弃冷战思维,守住安全底线,树立共赢思维,涵育家国情怀素养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板书内容总结学习成果,以时间轴的方式建构知识体系出示两道试题检测学习成效,助力知识迁移 总结学习成果,建构知识体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试题 建构知识体系,强化时空观念检测学生学习成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做好后续的改进提升工作
作业设计 以“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主题,自主设计一幅漫画,具体要求:1.成品呈现形式为漫画+寓意解读;2.作品需为原创,拒绝抄袭;3.作品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主题;4.内容诙谐幽默,有创意,有深意;4.作品风格不限,彩色黑白皆可; 查阅资料,绘制符合主题要求的漫画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注重历史学科实践,渗透跨学科学习理念,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历史漫画解读为切入点,将教材中《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基本史料研习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通过设计问题链的方式,驱动学生思考探究,深入挖掘历史漫画的丰富信息,认识其重要价值,并逐步掌握解读历史漫画的关键方法,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妥善处理好历史漫画研读与教材内容讲授之间的关系。历史漫画的深入探究可能会造成课时不足的问题,但是又不能放过这样一个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机会。关于该课的内容知识点较多,学生也需要搞清楚三个核心概念:冷战、国际格局和冷战思维。因此,教师就需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体现特点。本次教学设计仍有些许不足,还望各位前辈同仁批评指正。
PAGE
^1 [] 陈德运,骆孝元. 质证·考证·互证·辩证:——论图像史料研读的四个进阶路径 [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3, (06): 26-32.
^2 [] 张汉林. 基本史料:思考“史料教学”的新视角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36 (08): 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