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湘潭高一期末)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古人以剂钢为刃”,“剂钢”是铁的合金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漫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2.(2023·郑州高一期末)五育并举,劳动先行。下列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含有活性氧颗粒的漂白剂浸泡变黄的衣服 活性氧颗粒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漂白剂
B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食醋可溶解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
C 用复合膨松剂制作馒头 利用碳酸盐类产生CO2使馒头松软
D 用75%酒精进行消毒 酒精的强氧化性能灭活病毒和细菌
3.阅读下列物品标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A B C D
物品标签
分析 该试剂应装在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该药品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 该物质受热易分解 该药品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 ( )
①NaOH溶液 ②漂白粉 ③FeCl2溶液
④Na2CO3溶液 ⑤Na2SO3溶液
A.①④ B.②⑤
C.②③ D.全易变质
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① ② 实验现象 结论
A 铜棒 稀硝酸 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2,③中需要用碱液吸收尾气
B 底端灼热的碳棒 浓硝酸 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C 铜棒 Fe2(SO4)3 溶液 ②中溶液黄色变浅 Cu与Fe2(SO4)3发生置换反应
D 铁棒 浓硫酸 无明显现象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6.(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46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B.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6.25 g FeCl3固体加入沸水中充分反应形成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D.3.36 L CO和N2混合气体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5NA
7.(2024·北京质检)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pH=1的溶液中:Na+、K+、Mn、S
B.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K+、Na+、N、Cl-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Mg2+、Cu2+、S、N
D.0.1 mol·L-1 FeCl3溶液中:Fe2+、N、SCN-、S
8.配制500 mL 0.10 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25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C.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
9.某炼金厂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被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的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且HCN为弱酸。已知氧化性:Cl2>Br2>I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CN是一种强电解质
B.CN-可被Cl2氧化成(CN)2
C.(CN)2能将Br-氧化
D.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10.下列选项中叙述甲与叙述乙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
选项 叙述甲 叙述乙
A NaHCO3的热稳定性差 加热除去NaHCO3中的杂质Na2CO3
B Cl2具有漂白性 用有色布条检验HCl气体中含有的杂质Cl2
C Cl2的氧化性比I2强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成蓝色
D 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Fe与浓硝酸反应比Cu与浓硝酸反应快
11.(2023·山东滨州高一期末)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有关符号表征正确的是 ( )
A.稀硫酸能导电:H2SO4H++HS
B.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NO:Cu+4H++2NCu2++2NO↑+2H2O
C.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CO2:C+2H+CO2↑+H2O
D.用催化转化器消除汽车尾气中CO和NO的污染:2CO+2NO2CO2+N2
12.F2和Xe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氧化性极强且极易与水反应的XeF2、XeF4和XeF6三种化合物。其中XeF4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XeF4按以上方式与水反应,每生成3 mol O2,转移12 mol电子
C.XeF2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将重新生成Xe和F2
D.XeF2、XeF4和XeF6在空气中都能长期存放
13.一定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Na2SO3和NaHSO3,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5,则参加反应的SO2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2 B.3∶5
C.8∶11 D.9∶4
14.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A为正盐,X是一种强碱,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做肥料时不适合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B.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C.C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D.D→E的反应可用于检验D
15.我国首艘使用了钛合金材料的国产航母已成功下水,钛(Ti)常温下与酸、碱均不反应,但高温下能被空气氧化,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步骤Ⅰ中碳做还原剂
B.步骤Ⅱ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步骤Ⅲ中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
D.可用稀硫酸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
16.以硫酸工业的SO2尾气、氨水、石灰石、焦炭等为原料,可以得到有重要应用价值的CaS、(NH4)2SO3等物质,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
B.生产中反应Ⅰ中需鼓入足量的空气以保证SO2充分氧化生成CaSO4;向反应Ⅱ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性的物质,其目的是防止(NH4)2SO3被氧化
C.将反应Ⅱ后的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可得(NH4)2SO3·H2O
D.反应Ⅲ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1分)(2023·滨州高一期末)从“价—类”二维图的角度认识化学物质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铜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下,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转化②中铜元素被 (填“氧化”或“还原”)。
(2)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转化⑥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转化⑤生成的Cu(OH)2沉淀中混有Cu2(OH)2SO4,写出生成Cu2(OH)2SO4的离子方程式: ,用离子反应的实质解释生成Cu2(OH)2SO4的原因: (表述中须指明微粒名称或符号)。
(4)电子工业中,人们常用FeCl3溶液腐蚀覆盖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请设计从腐蚀废液中回收金属Cu的处理方案,用流程图表示: 。(流程图示例:……)
18.(11分)(2023·德州高一期末)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消毒防护和环境保护,其中化学物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NaClO2的一种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①“反应”工序中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吸收”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制得135.75 g NaClO2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况下SO2 L。
(2)某氨氮废水(N、NH3·H2O)的生物法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①过程Ⅰ主要操作为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充分反应后,升温至30 ℃,然后通入空气。以上操作能降低废水中氨氮含量的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②过程Ⅱ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实现N→N→N的转化,称为硝化过程。在碱性条件下实现上述硝化过程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过程Ⅲ在反硝化菌存在下,向废水中加入有机碳源CH3OH,与N共同作用转化为CO2、N2而排放。理论上过程Ⅱ消耗的O2和过程Ⅲ消耗的CH3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19.(16分)如图所示(B中冷却装置未画出),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
已知:Cl2O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Cl2O的沸点为3.8 ℃,42 ℃以上分解为Cl2和O2。
(1)①实验中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的方法是 。
②为使反应充分进行,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有 。
③装置D的作用是 。
(2)①装置B中产生Cl2O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B无冷却装置,则进入C中的Cl2O会大量减少。其原因是 。
(3)装置C中采用棕色圆底烧瓶是因为 。
(4)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测定C中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为用移液管量取20.00 mL次氯酸溶液,加入足量的 ,再加入足量的 ,过滤,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质量(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AgNO3溶液)。
20.(14分)(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化学方程式是 。
②干燥氨气不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字母)。
a.浓硫酸 b.碱石灰 c.NaOH固体
(2)工业上用氨气制备NO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工业制硝酸时尾气中含有NO、NO2,可用以下方法吸收。
①水吸收法。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用水吸收NO2的缺陷: 。
②NaOH溶液吸收法。发生的反应有2NaOH+NO+NO22NaNO2+H2O,NaOH+NO2____________+NaNO2+H2O(填化学式,不需要配平方程式)。
③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吸收NO2含量不同的尾气,关系如图所示(α表示尾气里NO2占NO、NO2总量的百分比)。
ⅰ.根据上图得知 (填字母)。
a.NaOH溶液浓度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
b.NO2含量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
ⅱ.当α小于50%时,加入H2O2能提升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原因是 。
答案精析
1.D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古人以剂钢为刃”,“剂钢”是铁的合金,故B正确;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紫烟”是水产生的雾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不是固体颗粒,故D错误。]
2.D [活性氧颗粒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A正确;醋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垢,B正确。]
3.A [A项,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和盐酸,具有腐蚀性,能将橡胶塞腐蚀,错误;B项,腐蚀性药品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正确;C项,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D项,根据c=可知硫酸的浓度是 mol·L-1=18.4 mol·L-1,正确。]
4.D [NaOH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易变质,①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因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易变质,②错误;Fe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③错误;碳酸钠溶液能吸收CO2生成NaHCO3,④错误;Na2SO3易被氧气氧化为Na2SO4,⑤错误。]
5.B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A项错误;灼热的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气体,B项正确;Cu与Fe3+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C项错误;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D项错误。]
6.A [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生成0.5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NA,选项B错误;16.25 g FeCl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在沸水中充分反应生成0.1 mol Fe(OH)3,而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是由许多氢氧化铁聚集而成的,故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远小于0.1NA,选项C错误;未说明气体状态,不能用22.4 L·mol-1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选项D错误。]
7.B [pH=1的溶液显酸性,S不能大量存在,且Mn与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K+、Na+、N、Cl-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Mg2+、Cu2+均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0.1 mol·L-1 FeCl3溶液中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8.D [A错,配制500 mL 0.10 mol·L-1 NaCl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B错,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C错,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干燥;D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所加蒸馏水偏多,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溶液的浓度偏低。]
9.C [CN-的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卤素离子的钠盐均为强电解质,所以NaCN是一种强电解质,A正确;CN-的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所以能被氯气氧化生成(CN)2,B正确;(CN)2的氧化性弱于单质Br2的氧化性,所以(CN)2不能将Br-氧化,C错误;HCN为弱酸,则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的原理可知,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D正确。]
10.C [Cl2本身无漂白性,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B项错误;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D项错误。]
11.D [硫酸是强电解质,稀硫酸能导电:H2SO4===2H++S,故A错误;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2N===3Cu2++2NO↑+4H2O,故B错误;碳酸钙难溶于水,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CO2:CaCO3+2H+===CO2↑+H2O+Ca2+,故C错误;用催化转化器消除汽车尾气中CO和NO的污染,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2CO+2NO2CO2+N2,故D正确。]
12.A [A项,在反应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中,生成氙气的4 mol XeF4中Xe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生成XeO3的2 mol XeF4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生成氧气的6 mol水做还原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6)=1∶2,正确;B项,每生成3 mol O2转移电子16 mol,错误;C项,由2F2+2H2O===4HF+O2知,XeF2与水反应不可能生成F2,错误;D项,由题意知XeF4等与H2O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所以XeF2、XeF4、XeF6在空气中不能长期存放,错误。]
13.C [一定量的SO2和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Na2SO3和NaHSO3,说明SO2和NaOH均无剩余,n(Na2SO3)∶n(NaHSO3)=3∶5,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n(SO2)∶n(NaOH)=(3+5)∶(3×2+5)=8∶11。]
14.B [由A和强碱(X)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可知,A为铵盐,强碱与铵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所以B为NH3;NH3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C为N2;氮气可被氧气氧化为NO,所以D为NO;NO可被氧气氧化为NO2,E为NO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F为HNO3;G为硝酸盐;Y为O2,Z为H2O。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故A项正确;NH3的密度小于空气,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项错误;C为N2,N2的密度与空气接近,用排空气法收集不能得到纯净的气体,而N2不溶于水,所以一般用排水法收集,故C项正确;NO与O2反应生成NO2,气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可用于检验NO,故D项正确。]
15.B [FeO和碳反应生成铁和碳的氧化物,步骤Ⅰ中碳的化合价升高,碳做还原剂,故A正确;步骤Ⅱ中碳单质参加反应被氧化,氯气被还原成四氯化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镁是活泼的金属,钛在高温下能被空气氧化,所以步骤Ⅲ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故C正确;钛常温下与酸、碱均不反应,镁与稀硫酸反应,可用稀硫酸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故D正确。]
16.C [B项,反应Ⅱ生成的(NH4)2SO3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正确;C项,加热蒸发结晶得不到(NH4)2SO3·H2O,错误;D项,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4C===CaS+4CO↑,氧化剂(CaSO4)与还原剂(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正确。]
17.(1)还原 (2)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u2O+2H+===Cu+Cu2++H2O (3)2Cu2++S+2OH-===Cu2(OH)2SO4↓ Cu2(OH)2SO4的溶解性较小,以沉淀的形式产生,引起溶液中Cu2+、OH-、S的浓度均降低
(4)
解析 (1)转化②是CuO→Cu2O,铜元素化合价降低,铜元素被还原。
(2)转化④是浓硫酸和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转化⑥是氧化亚铜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和单质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
(3)由于Cu2(OH)2SO4的溶解性较小,以沉淀的形式产生,引起溶液中Cu2+、OH-、S的浓度均降低,从而可以生成Cu2(OH)2SO4。
(4)要从腐蚀废液中回收金属Cu,需要加入金属铁置换出铜,由于铁一定是过量的,过滤得到的滤渣还需要用稀盐酸溶解,所以流程图可表示为。
18.(1)① +5 ②2ClO2+H2O2+2OH-===2Cl+O2↑+2H2O 16.8
(2)①发生反应:N+OH-NH3↑+H2O,升温、通入空气有利于NH3的逸出 ②N+2O2+2OH-N+3H2O ③12∶5
解析 (1)①NaClO3中Na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为+5价。
②“吸收”工序中,在浓NaOH溶液的环境下,ClO2与H2O2反应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OH-===2Cl+O2↑+2H2O;135.75 g NaClO2的物质的量为=1.5 mol,反应工序中,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得对应关系SO2~2ClO2,结合2ClO2~2NaClO2可得SO2~2NaClO2,因此SO2的物质的量为×1.5 mol=0.75 mol,标况下的体积为0.75 mol×22.4 L·mol-1=16.8 L。
(2)①加入NaOH时,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水:N+OH-NH3↑+H2O,升温、通入空气有利于氨气的逸出。
②铵根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硝酸根离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O2+2OH-N+3H2O。
③过程Ⅱ中,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N~2O2~N,过程Ⅲ中,CH3OH与N反应生成CO2、N2和水,CH3OH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O2中C为+4价,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价,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6N~5CH3OH,结合两个关系式可得6N~12O2~6N~5CH3OH,因此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
19.(1)①通过观察A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调节流速 ② 搅拌、使用多孔球泡 ③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2)①2Cl2+Na2CO3===Cl2O+2NaCl+CO2 ② 温度升高,Cl2O会分解 (3)HClO见光易分解 (4)H2O2溶液 AgNO3溶液
解析 (2)②由题给信息可知,如果温度升高,Cl2O会分解,故进入C中的Cl2O会大量减少。
(3)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HClO见光易分解,故装置C中采用棕色圆底烧瓶。
(4)如果加入氯化亚铁溶液,会引入氯离子,因此应用双氧水做还原剂。
20.(1)①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 a (2)4NH3+5O24NO+6H2O
(3)① 3NO2+H2O===2HNO3+NO,一部分NO2转化为NO,吸收不完全 ②NaNO3 ③ⅰ.b ⅱ.具有氧化性的H2O2会将NO氧化成NO2,NO2的含量增大,从而使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增大
解析 (1)①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等)干燥。
(3)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O2发生歧化反应,NO2中+4价的N部分化合价降低为NaNO2中+3价的N,则还应有部分N化合价升高,转化为+5价的N,因此化学方程式中的另一个产物为NaNO3。③ⅰ.根据图乙可知,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增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先增大后减少,故a错误;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NO2的含量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故b正确。(共67张PPT)
模块综合试卷
1.(2023·湘潭高一期末)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古人以剂钢为刃”,“剂钢”是铁的合金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漫在空气中的
PM2.5固体颗粒
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古人以剂钢为刃”,“剂钢”是铁的合金,故B正确;
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紫烟”是水产生的雾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不是固体颗粒,故D错误。
2.(2023·郑州高一期末)五育并举,劳动先行。下列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含有活性氧颗粒的漂白剂浸泡变黄的衣服 活性氧颗粒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漂白剂
B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食醋可溶解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
C 用复合膨松剂制作馒头 利用碳酸盐类产生CO2使馒头松软
D 用75%酒精进行消毒 酒精的强氧化性能灭活病毒和细菌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活性氧颗粒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A正确;
醋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垢,B正确。
20
3.阅读下列物品标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A B C D
物品 标签
分析 该试剂应装在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该药品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 该物质受热易分解 该药品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
A项,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和盐酸,具有腐蚀性,能将橡胶塞腐蚀,错误;
B项,腐蚀性药品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正确;
C项,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D项,根据c= mol·L-1=18.4 mol·
L-1,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
①NaOH溶液 ②漂白粉 ③FeCl2溶液 ④Na2CO3溶液 ⑤Na2SO3溶液
A.①④ B.②⑤
C.②③ D.全易变质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aOH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易变质,①错误;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因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O2↑,
易变质,②错误;
Fe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③错误;
碳酸钠溶液能吸收CO2生成NaHCO3,④错误;
Na2SO3易被氧气氧化为Na2SO4,⑤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① ② 实验现象 结论
A 铜棒 稀硝酸 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2,③中需要用碱液吸收尾气
B 底端灼热的碳棒 浓硝酸 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C 铜棒 Fe2(SO4)3 溶液 ②中溶液黄色变浅 Cu与Fe2(SO4)3发生置换
反应
D 铁棒 浓硫酸 无明显现象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A项错误;
灼热的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气体,B项正确;
Cu与Fe3+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C项错误;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D项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B.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6.25 g FeCl3固体加入沸水中充分反应形成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D.3.36 L CO和N2混合气体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5NA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生成0.5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NA,选项B错误;
16.25 g FeCl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在沸水中充分反应生成0.1 mol Fe(OH)3,而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是由许多氢氧化铁聚集而成的,故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远小于0.1NA,选项C错误;
未说明气体状态,不能用22.4 L·mol-1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选项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2024·北京质检)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Na+、K+、Mn、S
B.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K+、Na+、N、Cl-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Mg2+、Cu2+、S、N
D.0.1 mol·L-1 FeCl3溶液中:Fe2+、N、SCN-、S
√
pH=1的溶液显酸性,S不能大量存在,且Mn与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K+、Na+、N、Cl-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Mg2+、Cu2+均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
0.1 mol·L-1 FeCl3溶液中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配制500 mL 0.10 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
25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等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①②④③
C.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A错,配制500 mL 0.10 mol·L-1 NaCl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B错,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
C错,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干燥;
D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所加蒸馏水偏多,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溶液的浓度偏低。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某炼金厂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被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的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且HCN为弱酸。已知氧化性:Cl2>Br2>I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N是一种强电解质
B.CN-可被Cl2氧化成(CN)2
C.(CN)2能将Br-氧化
D.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N-的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卤素离子的钠盐均为强电解质,所以NaCN是一种强电解质,A正确;
CN-的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所以能被氯气氧化生成(CN)2,B正确;
(CN)2的氧化性弱于单质Br2的氧化性,所以(CN)2不能将Br-氧化,C错误;
HCN为弱酸,则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的原理可知,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D正确。
10.下列选项中叙述甲与叙述乙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叙述甲 叙述乙
A NaHCO3的热稳定性差 加热除去NaHCO3中的杂质Na2CO3
B Cl2具有漂白性 用有色布条检验HCl气体中含有的杂
质Cl2
C Cl2的氧化性比I2强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成蓝色
D 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Fe与浓硝酸反应比Cu与浓硝酸反应快
√
选择题
Cl2本身无漂白性,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B项错误;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2023·山东滨州高一期末)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有关符号表征正确的是
A.稀硫酸能导电:H2SO4===H++HS
B.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NO:Cu+4H++2N===Cu2++2NO↑+2H2O
C.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CO2:C+2H+===CO2↑+H2O
D.用催化转化器消除汽车尾气中CO和NO的污染:2CO+2NO
2CO2+N2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硫酸是强电解质,稀硫酸能导电:H2SO4===2H++S,故A错误;
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2N===3Cu2++2NO↑+4H2O,故B错误;
碳酸钙难溶于水,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CO2:CaCO3+2H+===
CO2↑+H2O+Ca2+,故C错误;
用催化转化器消除汽车尾气中CO和NO的污染,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2CO+2NO 2CO2+N2,故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F2和Xe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氧化性极强且极易与水反应的XeF2、XeF4和XeF6三种化合物。其中XeF4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6XeF4+12H2O===
2XeO3+4Xe↑+24HF+3O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XeF4按以上方式与水反应,每生成3 mol O2,转移12 mol电子
C.XeF2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将重新生成Xe和F2
D.XeF2、XeF4和XeF6在空气中都能长期存放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A项,在反应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中,生成氙气的4 mol XeF4中Xe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生成XeO3的2 mol XeF4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生成氧气的6 mol水做还原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6)=1∶2,正确;
B项,每生成3 mol O2转移电子16 mol,错误;
C项,由2F2+2H2O===4HF+O2知,XeF2与水反应不可能生成F2,错误;
D项,由题意知XeF4等与H2O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所以XeF2、XeF4、XeF6在空气中不能长期存放,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一定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Na2SO3和NaHSO3,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5,则参加反应的SO2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3∶5
C.8∶11 D.9∶4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一定量的SO2和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Na2SO3和NaHSO3,说明SO2和NaOH均无剩余,n(Na2SO3)∶n(NaHSO3)=3∶5,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n(SO2)∶n(NaOH)=(3+5)∶(3×2+5)=8∶11。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A为正盐,X是一种强碱,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做肥料时不适合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B.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C.C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D.D→E的反应可用于检验D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由A和强碱(X)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可知,A为铵盐,强碱与铵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所以B为NH3;NH3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C为N2;氮气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可被氧气氧化为NO,所以D为NO;NO可被氧气氧化为NO2,E为NO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F为HNO3;G为硝酸盐;Y为O2,Z为H2O。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故A项正确;
NH3的密度小于空气,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项错误;
C为N2,N2的密度与空气接近,用排空气法收集不能得到纯净的气体,而N2不溶于水,所以一般用排水法收集,故C项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O与O2反应生成NO2,气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可用于检验NO,故D项正确。
15.我国首艘使用了钛合金材料的国产航母已成功下水,钛(Ti)常温下与酸、碱均不反应,但高温下能被空气氧化,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中碳做还原剂
B.步骤Ⅱ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步骤Ⅲ中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
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
D.可用稀硫酸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
选择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FeO和碳反应生成铁和碳的氧化物,步骤Ⅰ中碳的化合价升高,碳做还原剂,故A正确;
步骤Ⅱ中碳单质参加反应被氧化,氯气被还原成四氯化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2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镁是活泼的金属,钛在高温下能被空气氧化,所以步骤Ⅲ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故C正确;
钛常温下与酸、碱均不反应,镁与稀硫酸反应,可用稀硫酸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故D正确。
20
16.以硫酸工业的SO2尾气、氨水、石灰石、焦炭等为原料,可以得到有重要应用价值的CaS、(NH4)2SO3等物质,流程如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
===2CaSO4+2CO2
B.生产中反应Ⅰ中需鼓入足量的空气以保证
SO2充分氧化生成CaSO4;向反应Ⅱ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性的物质,其目的是防止
(NH4)2SO3被氧化
C.将反应Ⅱ后的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可得(NH4)2SO3·H2O
D.反应Ⅲ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项,反应Ⅱ生成的(NH4)2SO3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正确;
C项,加热蒸发结晶得不到(NH4)2SO3·H2O,错误;
D项,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4C===CaS+4CO↑,氧化剂(CaSO4)与还原剂(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正确。
选择题
17.(2023·滨州高一期末)从“价—类”二维图的角度认识化学物质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铜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下,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转化②中铜元素被__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还原
转化②是CuO→Cu2O,铜元素化合价降低,铜元素被还原。
(2)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转化⑥的离子方程式为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Cu2O+2H+===Cu+Cu2++H2O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转化④是浓硫酸和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转化⑥是氧化亚铜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和单质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
2H+===Cu+Cu2++H2O。
(3)转化⑤生成的Cu(OH)2沉淀中混有Cu2(OH)2SO4,写出生成Cu2(OH)2SO4
的离子方程式: ,用离子反应的实质解释生成Cu2(OH)2SO4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述中须指明微粒名称或符号)。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Cu2++S+2OH-===Cu2(OH)2SO4↓
Cu2(OH)2SO4的溶解性较小,以沉淀的形式产生,引起溶液中Cu2+、OH-、S的浓度均降低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由于Cu2(OH)2SO4的溶解性较小,以沉淀的形式产生,引起溶液中Cu2+、OH-、S的浓度均降低,从而可以生成Cu2(OH)2SO4。
(4)电子工业中,人们常用FeCl3溶液腐蚀覆盖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请设计从腐蚀废液中回收金属Cu的处理方案,用流程图表示:
。(流程图示例: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要从腐蚀废液中回收金属Cu,需要加入金属铁置换出铜,由于铁一定是过量的,过滤得到的滤渣还需要用稀盐酸溶解,所以流程图可表示为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2023·德州高一期末)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消毒防护和环境保护,其中化学物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NaClO2的一种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①“反应”工序中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
+5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aClO3中Na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为+5价。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吸收”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制得135.75 g NaClO2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况下SO2 L。
2ClO2+H2O2+2OH-===2Cl+
O2↑+2H2O
16.8
非选择题
“吸收”工序中,在浓NaOH溶液的环境下,ClO2与H2O2反应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H2O2+2NaOH
===2NaClO2+O2↑+2H2O,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OH-===2Cl
+O2↑+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135.75 g NaClO2的物质的量为=1.5 mol,反应工序中,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得对应关系SO2~2ClO2,结合2ClO2~2NaClO2可得SO2~2NaClO2,因此SO2的物质的量为×1.5 mol=0.75 mol,标况下的体积为0.75 mol×22.4 L·mol-1=16.8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某氨氮废水(N、NH3·H2O)的生物法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①过程Ⅰ主要操作为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充分反应后,升温至30 ℃,然后通入空气。以上操作能降低废水中氨氮含量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
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发生反应:
N+OH- NH3↑+H2O,升温、通入空气有利于NH3的逸出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加入NaOH时,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水:N+OH- NH3↑+H2O,升温、通入空气有利于氨气的逸出。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过程Ⅱ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实现N→N→N的转化,称为硝化过程。在碱性条件下实现上述硝化过程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H- N+3H2O
N+2O2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铵根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硝酸根离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O2+2OH-
N+3H2O。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③过程Ⅲ在反硝化菌存在下,向废水中加入有机碳源CH3OH,与N共同作用转化为CO2、N2而排放。理论上过程Ⅱ消耗的O2和过程Ⅲ消耗的CH3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12∶5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过程Ⅱ中,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N~2O2~N,过程Ⅲ中,CH3OH与N反应生成CO2、N2和水,CH3OH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O2中C为+4价,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价,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6N~5CH3OH,结合两个关系式可得6N~12O2~6N~5CH3OH,因此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
19.如图所示(B中冷却装置未画出),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已知:Cl2O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Cl2O的沸点为3.8 ℃,42 ℃
以上分解为Cl2和O2。
(1)①实验中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反应充分进行,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有 。
通过观察A中产生气泡的
速率调节流速
搅拌、使用多孔球泡
③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
防止污染空气
(2)①装置B中产生Cl2O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B无冷却装置,则进入C中的Cl2O会大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Cl2+Na2CO3===Cl2O+2NaCl+CO2
Cl2O会分解
温度升高,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由题给信息可知,如果温度升高,Cl2O会分解,故进入C中的Cl2O会大量减少。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装置C中采用棕色圆底烧瓶是因为 。
HClO见光易分解
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HClO见光易分解,故装置C中采用棕色圆底烧瓶。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测定C中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为用移液管量取20.00 mL次氯酸溶液,加入足量的 ,再加入足量的 ,过滤,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质量(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AgNO3溶液)。
H2O2溶液
AgNO3溶液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如果加入氯化亚铁溶液,会引入氯离子,因此应用双氧水做还原剂。
20.(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化学方程式是 。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0
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②干燥氨气不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字母)。
a.浓硫酸 b.碱石灰 c.NaOH固体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
20
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等)干燥。
(2)工业上用氨气制备NO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工业制硝酸时尾气中含有NO、NO2,可用以下方法吸收。
①水吸收法。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用水吸收NO2的缺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OH溶液吸收法。发生的反应有2NaOH+NO+NO2===2NaNO2+H2O,NaOH+NO2―→_________+NaNO2+H2O(填化学式,不需要配平方程式)。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NH3+5O2 4NO+6H2O
20
3NO2+H2O===
2HNO3+NO,一部分NO2转化为NO,吸收不完全
NaNO3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O2发生歧化反应,NO2中+4价的N部分化合价降低为NaNO2中+3价的N,则还应有部分N化合价升高,转化为+5价的N,因此化学方程式中的另一个产物为NaNO3。
③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吸收NO2含量不同的尾气,关系如图所示(α表示尾气里NO2占NO、NO2总量的百分比)。
ⅰ.根据右图得知 (填字母)。
a.NaOH溶液浓度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
率越大
b.NO2含量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b
2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据图可知,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增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先增大后减少,故a错误;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NO2的含量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故b正确。
ⅱ.当α小于50%时,加入H2O2能提升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具有氧化性的H2O2会将NO氧化成NO2,NO2的含量增大,从而使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