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统编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1.
单元主题与目标
2.
基础知识点梳理
3.
重点句式与背诵内容
4.
课文深度解析
目录
01
PART ONE
单元主题与目标
单元主题:奇妙的世界
22《我们奇妙的世界》:借朗读体会从天空和大地描绘世界奇妙之处,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学习从多方面写事物。
23《海底世界》:梳理从光线、声音等方面对海底的描写,体会说明性语言生动性,仿写事物特点。
24《火烧云》:品读分析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顺序,体会动态描写效果,背诵并仿写自然现象。
习作:国宝大熊猫:整合资料从多方面介绍大熊猫,运用说明性语言突出特点,互评完善文章。
02
PART ONE
基础知识点梳理
易读错的字
呈(chéng)现 变幻(huàn) 诱(yòu)人 圆润(rùn) 乘(chéng)凉
模(mó)型 迅(xùn)速 海藻(zǎo) 危险(xiǎn) 金属(shǔ)
细胞(bāo) 储(chǔ)量 紫檀(tán) 喂(wèi)食 笑盈(yíng)盈
凶猛(xiōng měng) 镇(zhèn)静
2
1
幻:左边是“幺”,右边是 “?”。
退: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最后一笔是“长点”,不是 “捺”。
镇:右边是“真”,里面是三横。
推:右边是“隹”,是四横。
攻:左边的第三笔是“提”,右边是 “攵”。
武:半包围结构,斜钩上没撇。
4
3
6
5
易写错的字
生字组词
生字 组词
呈 呈现、呈报
幻 变幻、幻想
诱 诱人、诱惑
润 圆润、滋润
乘 乘凉、乘法
模 模型、模范
迅 迅速、迅猛
藻 海藻、水藻
生字组词
险 危险、冒险
属 金属、属于
胞 细胞、同胞
储 储量、储蓄
檀 紫檀、檀香
喂 喂食、喂养
盈 笑盈盈、盈利
猛 凶猛、猛烈
镇 镇静、城镇
多音字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例句
模 mó 模型、模范 科学家们制作了一个精致的建筑模型。
mú 模样、模具 她打扮成这个模样,十分可爱。
降 jiàng 降落、下降 飞机缓缓降落在跑道上。
xiáng 投降、降龙伏虎 敌人在强大的攻势下,最终选择了投降。
宁 níng 宁静、安宁 夜晚的乡村十分宁静。
nìng 宁可、宁愿 他宁可自己辛苦,也不愿意麻烦别人。
参 cān 参加、参与 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
shēn 海参、人参 海参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产品。
cēn 参差不齐 这些树木长得参差不齐。
似 sì 似乎、相似 他看起来似乎很疲惫。
shì 似的 她笑得像花似的。
形近字
字组 辨析 组词示例
幻(变幻) 幼(幼儿) 变幻莫测 / 幼儿教育
诱(诱人) 透(透明) 诱人的美食 / 透明的玻璃
润(圆润) 闰(闰年) 圆润的珍珠 / 闰年有 366 天
模(模型) 摸(抚摸) 建筑模型 / 抚摸小猫
迅(迅速) 讯(通讯) 迅速奔跑 / 通讯设备
险(危险) 检(检查) 危险地带 / 检查作业
属(金属) 嘱(嘱咐) 金属材料 / 嘱咐孩子
檀(紫檀) 擅(擅长) 紫檀家具 / 擅长绘画
猛(凶猛) 孟(孟子) 凶猛的野兽 / 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
镇(镇静) 填(填空) 镇静应对 / 填空练习
重点词语
呈现 变幻 蜡烛 诱人 圆润 乘凉 光芒 刀剑 普通 模型 宁静 器官 汪汪
危险 海参 攻击 推动 迅速 后退 铁矿 推力 是否 秒针 凶猛 庙门 威武
镇静 金灿灿 红彤彤 恍恍惚惚
近义词
如同 — 好像 蔚蓝 — 碧蓝 诱人 — 迷人 闪烁 — 闪耀
奇妙 — 神奇 领略 — 欣赏 雕饰 — 雕刻 余晖 — 残阳
光芒 — 光辉 宁静 — 安静 迅速 — 敏捷 普通 — 一般
蕴藏 — 储藏 模糊 — 隐约 凶猛 — 凶狠 镇静 — 镇定
威武 — 威严 笑盈盈 — 笑呵呵 沉静 — 安静 恍恍惚惚 — 迷迷糊糊
波涛澎湃 — 波涛汹涌
反义词
结束 — 开始 漂亮 — 丑陋 无穷 — 有限 奇妙 — 平常
普通 — 特别 宁静 — 喧闹 蕴藏 — 裸露 清楚 — 模糊
后退 — 前进 迅速 — 缓慢 伸 — 缩 危险 — 安全
凶猛 — 温顺 镇静 — 慌张 沉静 — 喧闹 恍恍惚惚 — 清清楚楚
笑盈盈 — 哭啼啼 波涛澎湃 — 风平浪静
词语积累
动词搭配
(变幻)颜色、(洒满)光芒、(张开)翅膀、黑夜(降临)、群星(闪烁)、树枝(颤动)、树叶(飘落)
形容词搭配
形容词+ 名词:(奇妙)的世界、(蔚蓝)的天空、(奇妙)的形状、(诱人)的颜色、(波涛澎湃)的大海、(宁静)的海底、(色彩多样)的植物、(稀有)的金属、(奇异)的景色、(物产丰富)的世界、(红彤彤)的火烧云、(金灿灿)的霞光、(凶猛)的大狗、(威武)的狮子
形容词+ 动词:(迅速)地后退、(缓缓)地游动、(悠闲)地旅行
词语积累
量词搭配
一(个)世界、一(条)小狗、一(片)云彩、一(粒)种子、一(阵)风、一(颗)星星、一(匹)马、一(头)狮子
词语归类
AABC 式词语:窃窃私语、姗姗来迟、井井有条、欣欣向荣、滔滔不绝、彬彬有礼
ABB 式词语:红彤彤、笑盈盈、红通通、绿茵茵、绿油油、白花花、黑乎乎、黄澄澄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刹那、一眨眼、一瞬间、转眼间、霎时
03
PART ONE
重点句式与背诵内容
句子积累
比喻句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它们(冰柱)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设问句: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排比句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1
背诵内容整理
背诵 “日积月累” 里的句子。
学会仿写比喻句、拟人句。
04
PART ONE
课文深度解析
第 22 课 我们奇妙的世界
01
课题解读
《我们奇妙的世界》以 “奇妙” 为核心,围绕世界展开描述。通过对天空和大地的细致刻画,展现出世界中各种常见事物蕴含的奇妙之处,如天空中太阳、云彩、雨点等的变化,大地四季植物、动物等的奇妙景象。引导学生发现身边普通事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世界充满无尽的奇妙,只要用心观察就能感受其魅力。
主要内容
天空部分:按照清晨 - 落日 - 黑夜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太阳、云彩、雨点、水洼、落日余晖、夜晚群星等事物。清晨,太阳升起,颜色奇妙;落日余晖色彩绚丽;黑夜降临,群星闪烁。云彩形状多样,下雨前又黑又重;雨点打在地上发出 “噼噼啪啪” 的声音;雨后水洼像有趣的镜子。展现出天空在不同时段的奇妙景色,体现出天空的缤纷色彩和奇妙形状。
大地部分:以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展现大地的奇妙。春天,植物生长充满奇迹;夏天,绿荫带来清凉;秋天,落叶、秋风和小动物构成神奇景象;冬天,冰柱和水滴充满趣味。描绘了大地四季不同的景象,呈现出大地的丰富与奇妙。
“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1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形象地写出了朝阳又大又圆的特点。
2
作用: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朝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体会到日出的奇妙,增强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太阳升起的画面。
3
课文重点理解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理解: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彩比作经过雕饰的物体,还赋予云彩 “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这一拟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彩形状的奇妙变化。
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云彩的奇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课文重点理解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1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洼比作镜子,写出了水洼的清澈和平静。
2
作用:突出水洼的奇妙有趣,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雨后水洼带来的独特景象,体会到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
3
课文重点理解
作者是如何把世界的奇妙写具体的?
1
方法:①按一定顺序描写,如写天空时按时间顺序,展现不同时段的景象;写大地时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呈现四季的变化。②抓住事物的特点,像描写太阳的颜色和形状、云彩的形状和变化、大地四季不同的景色等。③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如将太阳比作大火球、赋予云彩讲故事的能力等。
2
问题探究
第 23 课 海底世界
课题解读
《海底世界》以 “海底世界” 为主题,通过对海底世界景色和物产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神秘、奇妙且充满魅力的海底世界。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多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海底的宁静与黑暗:海面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光线随深度增加而变暗,五百米以下全黑,但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游动时会产生光点。
海底的声音:海底并非无声,动物们常常窃窃私语,通过水中听音器能听到像蜜蜂嗡嗡、小鸟啾啾等各种声音,且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发出不同声音。
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海里动物活动方法各异,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速度慢;梭子鱼游速快;乌贼和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有些贝类借助轮船进行 “免费长途旅行” 。
海底植物的差异:海底植物在色彩和大小方面差异很大,颜色有褐色、紫色、红色等,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最小的单细胞海藻需用显微镜才能看清。
海底的矿产资源: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以及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主要内容
课文重点理解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理解: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海面的波涛澎湃与海底的宁静作对比,突出海底的宁静特点;又把黑暗的深海环境和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进行对比,使深海景象更具神秘感。同时,“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深水鱼的光比作星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深海中的奇妙景象。
作用:让读者对海底世界的环境有清晰的认识,感受到海底与海面环境的巨大差异,引发读者对海底世界的好奇,为后文描写海底的其他奇妙之处做铺垫。
课文重点理解
01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理解:“窃窃私语”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海底动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像人一样小声交谈的行为。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底动物发出声音的特点,即声音很小,仿佛在私下交流,使海底动物的形象更加鲜活有趣,让读者更易理解和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
02
03
No.3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把贝类的活动方式拟人化,将贝类吸附在轮船底下移动的行为描述得十分有趣。
作用:使贝类的活动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让读者更容易记住贝类独特的活动方法,同时也突出了海底世界的奇妙和有趣。
No.2
No.1
课文重点理解
作者是如何围绕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把海底世界写清楚的?
方法:
多角度描写:从海底的环境(宁静黑暗)、声音、动物活动、植物差异、矿产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全面展现海底世界的特点。
运用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 “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 等,使文章生动形象;还运用了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如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准确地说明了海藻的大小差异,让读者对海底世界有更直观的认识。
总分总的结构:文章采用 “总 — 分 — 总” 的结构,开头以问句引出主题,中间分别从不同方面详细介绍海底世界,结尾总结强调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问题探究
第24 课 火烧云
题解读
《火烧云》聚焦于自然现象火烧云,通过对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火烧云的奇幻美丽。文章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景观,还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升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观察热情。
主要内容
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霞光使大地上的人和动物颜色发生变化,如小孩子脸变红、大白狗变红、红公鸡变金等,展现出火烧云的绚丽和威力。
01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火烧云颜色丰富多样,红彤彤、金灿灿等叠词,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融合词,以及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实物比拟词,展现其色彩之多;“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的排比句,突出颜色变化迅速。
02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火烧云形状像马、大狗、大狮子等,且变化迅速,按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展开,如马从出现时的静态到逐渐变大、形态改变,再到模糊消失;大狗和大狮子也同样如此,体现出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03
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火烧云下去时,人们看云的感受是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表达出人们对火烧云的不舍之情。
04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理解:运用比喻手法,将火烧云比作燃烧的火,“烧” 字生动地写出火烧云蔓延的动态感,“红彤彤” 形象地描绘出其鲜艳的颜色,展现火烧云的热烈和壮观。
作用:此句既承接上文火烧云上来时霞光对大地的影响,又引出下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描写,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让读者对火烧云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课文重点理解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理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 “一会儿” 突出时间短暂,强调火烧云颜色变化频繁且多样。
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迅速和丰富,仿佛亲眼目睹火烧云不断变幻的奇妙景象,强化了文章的感染力。
课文重点理解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1
理解: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火烧云比作马,赋予马 “跪着” 等人骑的人的动作和姿态,将火烧云的形状描写得栩栩如生。
2
作用:使火烧云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易理解和感受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奇妙,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画面感。
3
课文重点理解
问题探究
作者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方法:
丰富的词汇运用:使用大量表示颜色的词语,通过叠词、融合词和实物比拟词,准确且生动地描绘出火烧云色彩的多样性;描写形状时,运用形象的动词和形容词,如 “跪着”“大起来”“模糊” 等,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种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将火烧云比作火、马、大狗、大狮子等,使火烧云的形象更具体可感;运用拟人,赋予火烧云所像事物人的动作和姿态,增添趣味性;运用排比,如描写颜色变化的句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突出变化特点。
细致的观察与描写顺序:作者细致观察火烧云,按照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的时间顺序,以及形状变化中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晰,让读者能清晰地感知火烧云的变化过程。
口语交际
解读事例,分析劝告策略
三种劝告对比:
指责型:“你怎么不遵守纪律?太不应该了!”(效果差,语气生硬)。
后果警示型:“会撞到别人”(效果一般)。
共情建议型:“扶手滑,你会摔伤”(效果佳,从对方安全出发)。
总结要点:
语气:避免指责,多用建议。
角度:站在对方立场,强调后果对其自身的影响。
1.抄作业:
无效劝告:“抄作业不好!”
有效劝告:“我可以教你,既能完成作业,又能学到知识。”
01
2.乱穿马路:
针对侥幸心理:“车少也可能有突发情况,安全第一。”
针对迟到焦虑:“迟到是小,安全是大。”
02
3.沉迷游戏:
无效:“伤眼睛!”(被反驳“戴眼镜酷”)
有效:“先完成作业,避免被老师惩罚。”(提供解决方案)
技巧总结:
共情:理解对方需求(如害怕迟到、寻求帮助)。
建议:提供具体解决方法。
耐心:一次无效时,保持温和,多次劝告。
03
结合情境练习劝告
1
2
4
3
语气温和:避免批评,多用“建议式”表达。
换位思考:强调行为对对方自身的直接影响(如安全、学业)。
具体建议:不仅指出问题,还需提供解决方案。
情境适应性:根据对方性格、场景调整语言(如紧急情况需简洁)。
1
2
3
4
注意事项与技巧
习作:国宝大熊猫
观察角度:从外形、习性、功能、文化价值等多维度分析(如大熊猫的憨态、海底世界的奇异、火烧云的动态变化)。
提炼关键词:通过资料查找与整合,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如“黑白毛色”“活化石”“颜色变幻”)。
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既需准确描述客观信息(如分布地区、分类),也要加入生动细节(如“大熊猫内八字走路”“火烧云像奔腾的骏马”)。
明确熊猫核心特点
写作技巧与要求
(1)题目拟定
教材启发:直接使用特点词语,如《奇妙的火烧云》《神秘的海底世界》《国宝大熊猫》。
自主创新:突出事物独特性,激发阅读兴趣,如《会“变色”的天空魔术师》《竹林中的黑白精灵》。
结构规划
开篇引入:
直入主题:“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的憨态可掬让全世界为之着迷。”
场景描写:“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突然染上了一层金红,像被点燃了一般——这就是奇妙的火烧云。”
主体叙述:
分点说明:按“外形—习性—价值”或“现象—成因—影响”等逻辑展开(如《海底世界》可从光线、声音、生物活动三方面描写)。
实例支撑:用具体事例或数据增强说服力(如“大熊猫每天吃12小时竹子,消化率仅17%”)。
结尾升华:
情感或呼吁:“保护大熊猫,就是守护地球的活化石。”
细节雕琢
拟人化表达:
“大熊猫慢悠悠地踱着步子,偶尔抬头望望竹林,仿佛在挑选最鲜嫩的竹叶。”
写作技巧与要求
示例题目与提纲
《国宝大熊猫》提纲
外形:黑白毛色、圆脸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
习性:嗜睡、喜食竹类、幼崽活泼好动。
价值:活化石、外交使者、生态保护象征。
结尾:呼吁保护大熊猫,表达自豪之情。
引入:点明大熊猫的国宝地位,简述其珍贵性。
语文园地
理解方法总结:在习作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可以通过在具体语句中运用积累的词语,像在描写人物状态时使用 “没精打采”;也可以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如仿照《我们奇妙的世界》中描写星空的句子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写出 “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遥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让表达更具文采。
1
方法运用拓展:在日常写作中,无论是写记叙文、说明文还是其他文体,都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比如写记叙文描述景色时,运用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写说明文介绍事物时,使用积累的精准词汇使说明更准确生动,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2
交流平台
作用理解:以问句作为文章开头,如《海底世界》的开头 “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既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又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文章将围绕该问题展开叙述 。
1
运用示例:以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 为开头,后续围绕石头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展开描述,如 “那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有的像宠物狗,睁着水灵灵的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好像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还可以用 “你是否听说过……” 的句式,如 “你是否听说过森林的美丽?清晨,太阳露出了半个笑脸,雾气刚刚散去,鸟儿就迫不及待地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起了歌谣……”。
2
1.问句开头的作用及运用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寻物启事的写法
格式要点:寻物启事一般包含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标题要居中写 “寻物启事”;正文起始行空两格,需写清楚丢失物品、物品特征、丢失时间和地点、联系人及联系的方式等,例如 “昨天下午放学后,三年级 (1) 班的李晓宇同学在操场上丢失了一件蓝色外套,那是奶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署名和日期写在右下方。
书写提示
书写规律总结:
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使字的结构舒展,如 “止、术、内、斗”;
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让字看起来紧凑、美观,如 “露、慧、醒、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人常常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习性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
八字成语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意思是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成语运用示例:
在生活中,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鼓励自己积极应对;想要获得成功,就要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的勇气;在判断事情时,要牢记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避免轻信传闻;交朋友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提醒我们要选择积极向上的朋友,通过这些成语的运用,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传承中华文化。
感受自然魅力
收获知识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