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8:5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课标要求
①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②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二 素养目标
①历史解释:知道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②唯物史观:了解开国大典的具体史实,结合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体会“中国人站立起来了”的含义,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结合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③家国情怀: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师讲述: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个部分,现在我们即将接触中国现代史部分,中国的现代史从哪一年开始?
展示材料: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独立的一段发展史。
教师讲述:对于中国现代史,我们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便是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 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中央机关开始收拾行装作进驻北平的准备。一天,毛泽东问他的卫士李银桥:“要进城了,你准备得怎么样啊?”“东西都收拾好了,随时可以行动。”“这里呢?”毛泽东指着李银桥的太阳穴问道,见他不解其意,又说:“小心,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不要当李自成。”同学们,这里毛泽东所说的“要进城了”是什么意思?进城去干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学生自主预习,完成以下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参会代表。
提示:1949年;北平;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等、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 。
2. 分组讨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提示:(准备)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公元纪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3.展示材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文件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是全体代表在总结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第一部建国纲领。
——朱晓明、甄小英《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了我国怎样的国家性质。它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文件之一。
4.教师讲述: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5.教师讲述:会议上还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6.教师讲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国旗、国徽审查组对国旗图案的意义作了统一说明。
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旗面为什么是红色的?旗上的五颗五角星代表什么?为什么五角星是黄色的?四颗小五角星为什么有一角尖正对着五角星的中心点?
学生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象征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7.展示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教师提问:你能说出材料中三个时间段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吗?
提示:“三年以来”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1840—1949年)。
8.展示材料:
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乐团里的演奏家各有专长、各有专职,但要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这个指挥者就是中国共产党。
教师讲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该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开国大典
(一)过程
1.播放视频: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
2.展示图片:群众游行。
教师讲述: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仪式最后一队骑兵走过后,礼炮齐鸣,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随之开启。六点钟,已是夜幕,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飘,30万人民挤满广场和长安街,人手一盏灯笼照亮夜幕。工人们昂首挺胸地走在队伍最前列,农民则头缠白毛巾,敲锣打鼓紧随其后,参与游行的还有机关干部、商业职工、街道市民,以及院校师生。当游行队伍高喊“毛主席万岁”,毛泽东在播音器里回应“同志们万岁”。从此,群众游行活动成为国庆的保留节目,相比阅兵式的威武严整,群众游行则成为民众抒发情绪、展现时代风貌的舞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教师讲述: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比较项 近代中国 新中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家地位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 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 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3.展示材料:
这(新中国的成立)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最伟大事件。
——波兰人民论坛报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
提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提示:(唐朝)唐蕃和亲。(元朝)设宣政院,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使其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展示地图: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形势。
教师提问:观察地图,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提示:解放西藏。
教师讲述:1949年开国大典时,西藏宗教领袖十世班禅致电毛泽东,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当时的西藏人民还生活在农奴制的社会中,受到奴隶主的压迫,也希望早日得到解放。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赴北京进行和平谈判。 1951年5月23日,双方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请同学们找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涉及人物及其重要意义。
学生: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近代百余年的英勇斗争,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共和国之光在闪耀,中华儿女在前进的道路上必定劈波斩浪,团结一致,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播放视频:《我和我的祖国》(5分钟左右)。
教师:1949年10月1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在这一天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你想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吗?你想了解新中国成立背后的故事吗?就让我们一起在鲜艳的五星红旗的指引下,走近这段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准备
教师提问:毛泽东进京的第一个“考试”就是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什么要召开此次会议?此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何作用?
提示: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二)会议的内容
1.教师提问:读课本,说说会议的几项主要内容。
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七个“一”。
一个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一位主席: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一首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一个首都:北京;
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
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2.展示材料: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3.教师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的哪些内容?
提示:我国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4.展示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5.教师提问:通过这则材料,请同学们指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代表的事件。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是指人民解放战争,“三十年”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十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阶段。
(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师讲述:分清历史阶段后,我们接着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二、开国大典
(一)过程
1.展示材料(或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鸣28响吗?
提示:“54门”礼炮代表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28个春秋。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过,54门礼炮还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
族——当时确定的只有54个民族,后来才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28响代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的28年历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令无数的国人感到民族终于有了希望,有了前途,人们彻夜狂欢。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提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1.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过程。
提示: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作简要的回答。
3.教师提问: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教师总结:注意用语“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因为我国还有港澳台在当时没有实现统一,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1949年10月1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到开国大典的举行,再到西藏的和平解放,无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时的高瞻远瞩和非凡睿智。这为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开端,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