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17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17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1: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15世纪世界地图
16世纪世界地图
孤立分散
整体联系
思考1:对比两幅图片,你发现了怎样的差异?说明了什么?
1.人口迁移
方向:
方式:
特点:
影响:
欧洲
美洲
非洲
以海路为主
主动与被动结合
族群混合
疾病传播
民族文化融合
物种交换
2.物种交换
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
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葡萄等水果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烟草等植物
饮食结构
饮食习惯
商品种类
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3.传统商路的改变
3.传统商路的改变
西班牙人参与
葡萄牙人参与
中国内地
葡萄牙首都
日本长崎
墨西哥
澳门
马尼拉
果阿
逐渐形成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密切各大洲间的经济联系
3.传统商路的改变
思考2:比较两幅地图,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发生的主要变化
由区域的局部贸易转向跨洋的全球贸易
欧洲在推动全球联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③ 围绕中国的白银贸易网络形成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3.传统商路的改变
国际劳动分工的出现
美洲
非洲
亚洲
欧洲
早期殖民扩张
葡萄牙殖民地
西班牙殖民地
封建实力强大
(15-16世纪)
殖民先锋
西葡双雄
(17世纪)
小国大业
荷兰崛起
(18世纪中叶)
殖民帝国
英国霸权
(15-16世纪)
殖民先锋
西葡双雄
(17世纪)
小国大业
荷兰崛起
(18世纪中叶)
殖民帝国
英国霸权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造船业、航海业
商业发达
国家支持
商业资本主义
早期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制度
工场手工业
新兴采矿业
重视海军建设
工业资本主义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优于落后的封建制度
国家支持
工业资本主义优于商业资本主义
(15-16世纪)
殖民先锋
西葡双雄
(17世纪)
小国大业
荷兰崛起
(18世纪中叶)
殖民帝国
英国霸权
早期殖民扩张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经营方式变革
早期殖民扩张
金银价格下降
金银贬值
物价上升
收取固定货币地租者(封建地主阶级)财力实力——下降
拥有大量商品的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
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价格革命
早期殖民扩张
商业贸易
殖民扩张
奴隶贸易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资本原始积累
欧洲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人类文明格局·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
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吴于廑
横向变动
纵向变动
人口物种疾病
传统商路改变
早期殖民扩张
人文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
人类文明格局
全球联系建立
对世界
世界各地建立起广泛直接联系
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国际劳动分工出现
欧洲加快殖民扩张的步伐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中断了美、非洲原有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亚洲古老帝国开始受到冲击
对欧洲
对亚洲
对非美
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向世界传播
世界格局演变
思考3:联系中外历史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上:①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人口快速增长、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
②经济作物投放到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其影响至深至远。(3点)
政治上:①西方殖民者东来,对中国的领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和损害;
②清政府逐渐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试分析同是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中国的发展为何不同于西欧?
思想上:①西学东渐(《几何原本》等);
②东学西传(影响到启蒙思想家)。
敬请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