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6:1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8课
——当人类放开了神的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一、文艺复兴——第一次放手
何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Renaissance)的原意为“再生”,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
何为文艺复兴?
中世纪神学笼罩下的欧洲,人性蒙尘。人生而便背负“原罪”,肩荷“神恩”。只有在现世抑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才能获得救赎,在来世收获幸福。
人本身的价值被忽视,长久经受着腐败教会的物质剥削和精神控制。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歌集》
实质:一场以恢复古典文化为号召,实际上却是创制、宣扬资本主义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理性反对蒙昧,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禁欲,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
人才辈出的文艺复兴
14C 文学三杰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15C 美术三杰
达·芬奇《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创世纪》
《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哈姆雷特》
《李尔王》
时间地点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
意大利 14C 文学三杰
15C 美术三杰
欧洲 15C 后期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等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和道德观念。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
宣扬人性的自由
主张“幸福在人间”
总结
有何影响?
新的时代: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常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新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奠定思想基础,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新的理念: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日心说的提出使天文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物理学上近代力学和机械学初步确立
新的人生观:解放人性,更多关注人本身和现实世界,促进了思想解放
新的政治观:冲击了基督教的神权统治,一定程度动摇了封建统治
不足: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对普罗大众影响有限;过分推崇欲望和本性,容易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从本质上讲,文艺复兴是由少数聪明人操纵大多数单纯的人而达成的经济拓展,文艺复兴的文化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是由商业的寡头和军事上的独裁取代共和政体。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
钱箱叮当一响,
灵魂升入天堂!
二、宗教改革——第二次放手
只要用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钱柜,就可以使你的灵魂从地狱升到天堂!
实际上:教皇利奥十世生活骄奢淫逸,为兴建圣彼得大教堂,通过大肆售卖赎罪券来筹集资金
导火索:1517,教皇在德意志大量出售赎罪券,社会矛盾激化
经济(根本):教会掠夺大量财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王权长期受到教权的打压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对教会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卡诺莎之辱:亨利四世在卡诺莎城堡外的雪地赤脚站立三天三夜,乞求教皇原谅,最后格里高利四世原谅德皇,并恢复了其基督教徒的身份。
因何而起?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假如我有一百颗头颅,我宁愿被颗颗斩首,也决不收回任何一条论纲!”
有何改变?
因信称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中间仪式
和神职人员
人人平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皆可为教士
不应当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
——《九十五条论纲》
“因行称义”
“每人皆为教士”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有何改变?
圣经至上: 教徒能够通过自己读《圣经》获得神启
教随国定: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圣经代表着思想自由,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的福音,每个教徒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路德派,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
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以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加尔文派
信仰得救:
加尔文和路德一样,反对盲从天主教会,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
先定论:
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选民论:
上帝把人预先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注定会成功,弃民注定会失败。选民必定是一个内心信仰上帝而外在又淳朴、友爱、勤奋、节俭的人。
英国国教——安立甘宗
过程
亨利八世改革建立英国国教,伊丽莎白一世巩固成果,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
内容
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利;没收教会财产归国王所有。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性质是什么?有何特点?
1.性质:既是反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又是重建信仰的思想解放运动
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利益需求的民族教会
反对罗马教廷的权威要求信仰自由
2.特点:
①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宗教改革并未否定宗教,仍信仰上帝。
②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资产阶级、国王、农民、手工业者等)参与,并诉诸现实层面,引发了社会政治运动。
有何影响?
材料四: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你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有关职业的数据统计……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三: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冲击神权统治,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人文主义
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第三次放手
时间:16—17世纪
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思想解放,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伏尔泰的《牛顿哲学原理》1783版封面
青春应该是:一头醒智的狮,一团智慧的火!醒智的狮,为理性的美而吼;智慧的火,为理想的美而燃。
——哥白尼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人类群星闪耀时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光学
提出光的微粒说,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热学
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3.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运动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
思想解放
有何影响?
背景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启蒙”一词,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何为“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精神内核是“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每一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利,立法权;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利;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利;将第二项简称为“行政权”,将第三项简称为“司法权”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孟德斯鸠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建立君主立宪制
伏尔泰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正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建立了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应允。——美国《独立宣言》
社会契约
主权在民
直接民主
卢梭
“主权是公意的体现,是一个整体,这一意识要么是公共的,要么就不是公共的……主权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而且它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
“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希腊城邦式的公民大会,人民都有参政权利,因此,人民服从政府就是服从自己”
人非工具
独立思考
理性判断
民族、自由、平等
康德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敬畏:一个是我们心中崇尚的道德准则,一个是我们头顶的星空。
——康德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
主张自由竞争
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
劳动首先成为价格,即成为用于偿付一切原始购买货币。早先,购买世界上一切的财富,并非通过金子银子,而是通过劳动。
——亚当·斯密
有何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思想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课堂小结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初 16世纪 17-18世纪
背景 西欧中世纪晚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天主教会权威受到更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思想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
兴起 与发展 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 发源于德意志,迅速波及西欧 兴起于英国,后法国成为中心,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
特点 批判对象 神学世界观 教皇权威,教会教义及领袖 教权(教会的世俗权力)、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
领域 文学艺术 (人性解放: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 宗教政治 (信仰自主: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思想政治
(人权解放: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方式 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披着宗教的外衣 抛弃宗教外衣,理性批判
指导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