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期
581年建立隋朝
大运河科举制
开皇之治
618年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由盛转衰
隋文帝
隋炀帝
李渊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第一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1、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隋初(隋文帝)的统治措施?有何影响
3、隋炀帝的功绩有哪些
隋炀帝
581年;大兴(今西安);杨坚(隋文帝)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②加强中央集权,修减刑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隋朝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4、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中心?北至、南至?影响(积极、消极)
5、科举制创立的标志、作用?
6、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积极:①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消极:①大运河的开通,隋朝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隋炀帝的暴政
第二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有那些?有何影响
唐太宗
治国理念:①虚心纳谏,重用贤才
政治上: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增设科举考试科目
经济上: ①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影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社会安定、人口增长)
3、唐太宗时期的两位著名宰相 把谁比作一面镜子?
4、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是谁?措施?作用?
镜子:魏征;两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武则天;
措施:
①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②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作用:
“贞观遗风”“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 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统治措施?有何作用?
(1)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2)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3)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唐玄宗统治前期,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库充盈,人口增长,民众生活安定,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统治措施:
作用: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局面
完善三省六部制;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严格考察官吏的政绩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劳役负担政治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大力发展科举制,
创立殿试制度
【合作探究】:表格归纳三位皇帝的治国策略,有哪些共同之处
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带来的启示?
重视农业|人才|民生
2、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表现: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播种)、筒车(灌溉)
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农业:
手工业:
表现:①蜀锦冠于全国②陶瓷器生产水平提升;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商业:
表现: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都市(扬一益二)草市逐渐兴起,丝绸之路畅通。
国际化大都市:长安(布局工整);实行坊市制度
第四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影响?(天宝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1)唐玄宗在位末年,奢靡之风日盛,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威胁中央。
背景:
影响:
①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环
②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③中央权力衰微,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末的农民起义?有何影响?
3、唐朝灭亡的标志?
4、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时期?实质?有何特点
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不第后赋菊》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实质: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特点:北方政权更迭,战争频繁,社会动乱;南方战争较少,社会安定。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朝与吐蕃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那些?列举两例?
2、《步辇图》描绘了什么内容?当时向唐朝请婚的是吐蕃的哪位赞普?
3、文成公主入藏有何影响?
4、唐朝灭东、西突厥后在西域建立了那两个机构?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
吐蕃使者向唐朝请婚的场景;松赞干布;
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北庭都护府(武则天)。
5、唐玄宗对回纥、渤海、南诏的最高首领分别册封了什么
6、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方式有哪些?
4、“自古皆贵华夏,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回纥——怀仁可汗;
渤海——渤海郡王;
南诏——云南王
和亲、战争、会盟、设立结构、册封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隋唐时期的“遣隋使”和“遣唐使”从哪个国家来的?目的?
2、哪位盲僧东渡日本?有何影响?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谁前往天竺求取佛经?有何影响?
日本;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鉴真;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坚持不懈、不屈不挠;
玄奘;为中国佛教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4、新罗一位著名的留学生是谁?
5、中国造纸术是通过那个国家传到西方
6、隋唐时期的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有何启示?
崔致远
大食
原因:①唐朝国立强盛,经济文化繁荣;
②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便利的海陆交通;
启示:①提升本国的国力;
②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
③大力发展交通。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唐代出现了什么印刷技术?代表作?有何影响?
2、隋唐时期的天文学家?成就?
3、药王是谁 成就?
4、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是?
5、唐朝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的思想家是谁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
僧一行;《大衍历》
《唐本草》
韩愈
孙思邈;《千金方》
6、主张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谁?
7、有“诗仙”美誉的是哪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什么色彩?
8、杜甫被称为?杜甫的诗歌直面现实被誉为?
9、列举两位隋唐时期的书法家?
10、列举两位隋唐时期的画家?分别有什么代表作?
11、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柳宗元
李白;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史诗
颜真卿、柳公权
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教育发达培养了优秀人才;②唐朝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社会风气;④继承前代的科技文化成果,并不断创新与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蒙古
金
南宋
蒙古
南宋
元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1、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关于宋太祖的两个典故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军事、政治、经济、文教)?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东京、汴京)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目的:防止武将专权;
军事上: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派文臣管理军队;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政治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 ;
经济上:设置转运使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文教上: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注重文教事业的发展,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北宋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5、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支持者?目的?
6、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军事措施有那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崇文抑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专权;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
北宋后期积贫积弱;宋神宗;富国强兵
经济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军事措施:报保甲法
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政权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民族
北宋 宋太祖 960年 开封 汉
辽 耶律阿保机 916年 上京 契丹
西夏 元昊 1038年 兴庆府 党项
西夏
辽
北宋
辽与北宋:有战有和;《澶渊之盟》;宋真宗;岁币;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西夏与北宋:《宋夏和议》;岁赐;
辽与西夏的统治措施的共同点:都学习了中原文化。
第10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政权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民族
金 阿骨打 1115年 会宁府 女真
南宋 宋高宗赵构 1127年 临安 汉
西夏
金
南宋
金灭辽与北宋(靖康之耻)
金与南宋:《宋金和议》——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战;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宋高宗和秦桧
《满江红》——精忠报国
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谁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汗国?
2、元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3、元朝的地位是什么?
了专门管理西藏军事和宗教事务的中央机构叫什么?
铁木真——成吉思汗;
忽必烈(元世祖)、1271年;大都(今北京)
中国历史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元朝的疆域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宣政院——专门管理西藏的军事和宗教事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抗元英雄)。
5、元朝元世祖为加强地方统治实行了什么地方制度?作用?
6、元朝在西藏设立了那个机构来管理?又何意义?
7、元朝在西北设立了那个机构来管理广大的西域地区?
8、元朝在台湾设立了那个机构来管理?有何意义?说明了什么?
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行使管辖权。
北庭都元帅府
澎湖巡检司——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行政机构。
说明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