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
A.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B.人文精神影响女像柱塑像
C.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D.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
2.《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多个方面。这说明该法典( )
A.规范了各阶层的义务B.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C.具有内容全面的特点D.带有同态复仇原则
3.亚历山大在帝国中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政组织,采用东方宫廷仪式,重用波斯和当地土著的上层分子,让他们充任政府和军队的官吏。亚历山大此举旨在( )
A.融合东西方文化B.扩大帝国疆域C.巩固帝国的统治D.增强军事实力
4.一些范围比较大的古代国家一般实行行省制。据记载,亚述人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行省制;亚历山大帝国大体继承了波斯的行省制度;罗马帝国的行省是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行省总督处理政治、军事、税收和司法事务。据此可知,行省制( )
A.源于亚述并向外拓展B.确保了帝国长治久安
C.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D.适应了大国治理需要
5.中世纪时,西欧庄园有一部分领主“直营地”,出产的产品全部直接归领主所有,领主派家臣向农民征发赋役。12-13世纪,领主取消直营地,单方面与农民直接建立租赁关系,由此古典庄园变为“地租庄园”。这反映了( )
A.领主在庄园中的地位降低B.农民对领主人身依附减弱
C.城市兴起使封建经济衰落D.庄园独立的政治经济系统
6.面对封建领主无节制的盘剥,城市市民与封建主展开斗争,通过从封建主或国王那里获得特许证书实现城市的自治地位。这一现象( )
A.改变了领主与国王的力量对比B.促进了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发展
C.瓦解了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D.使城市居民都拥有了市民地位
7.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佩戴着双头鹰徽记的索菲娅公主,她来自拜占庭帝国。伊凡三世认为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当然继承人,便仿照拜占庭帝国国徽,制定了双头鹰国徽。这反映出( )
A.俄罗斯与拜占庭政治体制相同B.拜占庭对俄罗斯有深远影响
C.俄罗斯与拜占庭宗教信仰一致D.俄罗斯完全照搬拜占庭文化
8.据记载,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发布改新诏书,其中一项内容为实施租庸调制;10世纪初,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11世纪,独立后的越南开始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上述材料反映出( )
A.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B.早期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9.下表为阿拉伯历史上“百年翻译运动”时期(约750-850)所翻译书籍的部分情况。据此可知,百年翻译运动( )
所译书籍来源 侧重的领域
波斯 文学
古希腊 科学、哲学
印度 数学、天文学、医学
A.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B.侧重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
C.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D.丰富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
10.位于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羽蛇神金字塔,由玛雅人于10世纪左右建成。每年春分及秋分两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分,在太阳的映照下,在金字塔一侧的阶梯上会形成了三角形的阴影,酷似一条大蛇的影子。据此推知,古代玛雅人( )
A.自然崇拜占据主流地位B.借鉴了古埃及人的技术
C.具备一定的天文学知识D.编制出世界最早的历法
11.14世纪的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据此可知,摩加迪沙( )
①畜牧业兴盛②经济结构单一
③工商业发达④对外交流活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所指的北方。这一变化( )
A.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B.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D.根源于欧洲海上新航路开辟
13.1499年,他回国的消息在威尼斯引发了种种复杂情绪:震惊、焦虑、歇斯底里。一种主流的声音是,经过南非抵达印度的海上通道的发现,直接意味着本城命运的终结。材料中的“他”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4.“16世纪早期和中期的几十年间,欧洲人消费的胡椒和香料只有一半是葡萄牙商船运来的,其余的是通过红海到开罗,再到地中海的商路运来的,这是葡萄牙势力从来无法染指的路线。”材料反映出( )
A.地中海贸易仍具有绝对优越性B.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商路
C.贸易中心已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传统商路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15.新航路开辟后,“商品、货币代替封建特权和地产成为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尺度,法国出现了许多由市民转化而来的贵族,英国则出现了由于经营商品生产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使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确立B.加速了社会的转型
C.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瓦解了西欧封建制
16.16世纪中期,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由于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而值便成为应急之策,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材料意在强调( )
A.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变动B.货币短缺影响了经济发展
C.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D.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道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史料一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希腊国土的块状分布,平原面积狭小,以及这些天然国土数量之多,事先给各种小块政治单元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正是四分五裂的地缘分布和差异极大的地形、地貌,使希腊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城邦制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养成了城邦崇拜情结,以至于当建立大型政治共同体的任务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时,他们根本不可能表现出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摘编自虞崇胜、杨刻俭《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两地文明有何影响?(8分)
(2)根据史料二,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10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拜占庭衰亡的命运与远东的中华帝国和近东的阿拉伯帝国是如此相似:中华帝国曾经有过盛唐的开放、宋代的辉煌、明代的繁荣,但却同时滋长了妄自尊大,自命世界“中心”的观念。拜占庭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使拜占庭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材料二在这种内部矛盾日炽,外部压力益大的形势下,日本不能不向社会的改革寻求出路,而被看作“法式备定”的唐帝国又提供了可资学习的现实榜样。这时,圣德太子时代派往中国的留学生纷纷学成回国,带回了有关唐朝封建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并向皇室及贵族子弟传授,从而,为大化改新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从公元645年政变到公元702年《大宝律令》的颁布,改新运动历时半个世纪,废除了氏族贵族和皇室私有土地、部民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国家作为最高地主直接剥削班田农民的封建制度,同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日本社会由此实现了自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摘编自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应对统治危机所采取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拜占庭和日本两国历史进程中所得到的启示。(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四个“地理大发现”出现的动因。(8分)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D B B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D B D
17.(1)古代两河流域: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
古埃及: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生活较惬意。
(2)特点:城邦是小块政治单元;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城邦崇拜情结;缺乏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18.(1)原因:拜占庭帝国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帝国对外战争频繁,国力日渐衰弱。
(2)措施:日本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解决日本问题。
(3)启示:除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还应吸收接纳先进文明;适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前进。
19.(1)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欧洲人对金银财富的渴求,《马克·波罗游记》引发“寻金热”;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传统商路,使亚洲商品因加价而奇贵;传播天主教;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任答四点)
(2)商业革命。表现:商品种类和流通量成倍增长;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出现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等;商业格局变化,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荷兰等商业强国崛起(答出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