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准考证号/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6小题共48分)
1.有学者说:“在神庙的宝库中-或者说谷仓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盈余,实际上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因,我们将其认定为文明的标准。”这一论述强调了()
A.阶级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C.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形成 D.神庙建立必然伴随着新文明的出现
2.阅读《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区域文明产生的时期大致相同 B.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特点
C.商业发展影响文字的消失或延续 D.说明世界文字的发展具有同源性
3.史书记载了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誓词中有:“我将永远服从那些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古代雅典()
A.对公民义务的强制性有违当时的民主原则 B.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
C.对外扩张战争频繁 D.国家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4.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海,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为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国家是()
A.亚述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埃及新王国 D.罗马帝国
5.“尽管说欧洲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散发着腐朽而恶劣的臭味,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的存在使得欧洲社会从早期尚武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渐渐转化为服从法律、忠诚守纪的近现代西方法律精神。”这句话揭示了封君封臣制()
A.使社会进入到混乱无序的状态 B.在欧洲中世纪起到过渡作用
C.导致欧洲中世纪晚期政治黑暗 D.破坏了西方国家的中央集权
6.史学家评论某地区的文化成就“他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为荣,作家们以雅典的古希腊语写作。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们继续维持一个有教养、博学的社会,产生许多著名的历史和神学著作,以及一种优美的书简文学。”该地区是()
A.意大利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俄罗斯
7.唐初,日本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之后的日本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B.引进了中国制度
C.发展成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天皇掌握了实权
8.阿兹特克人能把1200多种植物予以分类,能对动物和矿物进行分类研究。他们在吸收玛雅人和托尔托克人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他们的历法1年为365日,闰年多加1天。这些成就()
A.具有近代自然科学的某些特征 B.改变了美洲社会发展进程
C.来自美洲内部文明间频繁交流 D.与人类的劳动实践密切相关
9.经历了中世纪千百年的国家及民族自我认同和定型后,欧洲的土地潜力已挖掘殆尽,统一后的俄罗斯挡住了东进的步伐,奥斯曼帝国成为巴尔干地区的拦路虎,此时欧洲的未来似乎已确定。为此,欧洲()
A.相继推行强化王权的改革 B.纷纷掀起了城市自治运动
C.加快了迈向海洋的步伐 D.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10.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途径。粮食作物、牲畜品种与人类移民的远洋过海,极大地影响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材料说明的历史事件()
A.目的是粮食、牲畜与人口交换 B.促使全球一体化正式形成
C.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 D.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11.有学者指出,西班牙人将本国的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制度移植到了美洲殖民地,这成为他们在美洲实行殖民统治的主要制度。与此同时,为满足王室对财富的贪求,他们亦将欧洲货币、雇佣劳动等因素移植到了美洲殖民地。该学者意在说明()
A.美洲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 B.西班牙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C.西班牙缺乏长远战略目光 D.应从多角度解读殖民活动
12.1571年,西班牙开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国的丝绸运送到菲律宾,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送到阿卡普尔科交换白银。大帆船贸易最初的20年间,平均每年约150吨白银运到东方。据此可知,大帆船贸易()
A.西班牙主导印度洋贸易 B.早期国际贸易取得较大成就
C.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13.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其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具有确定性,包含着特定的含义,为解决历史问题奠定了基础。对下表图示的解读,正确的是()
A.人文精神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兴起 B.人文主义思潮出现后,人的价值才被发现
C.人文精神的滥觞,就伴随着人文主义的出现D.人的价值是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
14.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孟德斯鸠-法国-三权分立 B.卢梭-德国-人非工具
C.洛克-英国-《论法的精神》 D.伏尔泰-法国-君主专制
15.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A.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强调英国以法律确认政治权力的边界
C.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旨在论证《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属性
16.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地哄骗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了1787年宪法()
A.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B.维护了权贵利益具有局限性
C.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二、非选择题(52分)
17.文明的传承与互鉴(14分)
材料一: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公元前325年晚些时候,马其顿人终于成功横跨杰德罗西亚沙漠,为了庆祝对印度的再次成功征服,他们举行了长达一周的畅饮,以表达对酒神的敬意,亚历山大本人则在其中扮演狄俄尼索斯(希腊众神之一)的角色。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是古代将领所能进行的最大胆、最遥远的远征,印度也被牢牢植入了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所熟悉的神话地理体系之中。
-摘编自西蒙·普莱斯等《企鹅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亚历山大东征并建立帝国的历史意义。(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材料二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多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而在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初期的百余年里,阿拉伯人组织了一场翻译并传播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等著作的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这些以阿拉伯文字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欧洲终于迎来了智慧之光,重新发现了灿烂的希腊文明。
-摘编自汤瑶、杜慧萍《阿拉伯文明对西欧封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2-13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对西欧社会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美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学术界关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价值评价
序号 价值评价
一 “哥伦布发现新世界的首要意义,在于结束美洲与世隔绝的状志”“西应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来到,并不是一钟破坏性征服,而是欧洲人把旧世界的文明传播到新世界过程的一部分”
二 “(哥伦布等殖民者)对拉美金铁资源的疯狂掠夺和对拉美人民的残酷屠杀,使拉丁美洲的社金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毁灭“(哥伦布等人绝不是)传播了文明,而是毁灭了文明”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发现”美洲价值判断体系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6小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D D B C C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D B D A B B
二、非选择题
17.(14分)
(1)条件:
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任3点6分)
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4分)
(2)历史意义: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推广了希腊文化并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4分)
18(14分)
(1)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组织机构众多;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城市人口较少。(任答4点4分)
主要原因:封建社会走向稳定,社会治安改善;封建经济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任答2点4分)
(2)影响:保存和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推动了西欧学术文化的发展;为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推动了西欧文明的延续与发展。(任答3点6分)
19.(12分)
(1)背景: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任答3点6分)
(2)思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任答2点2分)
理由: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而在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4分)
20(12分)
论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阐述: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等国开启了对美洲的殖民掠夺进程,他们掠夺原住民的财富并大肆屠杀他们,同时带来的传染病导致了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给拉丁美洲人民带去了极为深重的灾难。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大量移民,并将非洲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促进了不同族群的混合;美洲的发现也促进了物种之间的交流,欧亚大陆的物种被引入到美洲,同时,美洲的原产物种也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欧洲人在美洲掠夺大量金银,因此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瓦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美洲而言,欧洲殖民者也将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到了美洲,客观上推进了美洲文明的近代化。
综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认识到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复杂性。(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