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学案(无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故都的秋》学案(无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6 11: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
学习目标:
阅读文本,赏析美景,把握作者笔下自然景物的特点,体会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了解写作背景,体味深情,了解散文“贵在有我”“贵在情真”的文体特点,读懂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
以读促写,学习以多种修辞手法描摹景物的写作手法,提升审美鉴赏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阅读文本,赏析美景,把握作者笔下自然景物的特点,体会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了解写作背景,体味深情,了解散文“贵在有我”“贵在情真”的文体特点,读懂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通读两篇文章,解决生字词。
2.标出文本的写景段落,阅读并做批注。(自己的想法、见解、疑惑等)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初读文本,感受写景之美
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一)两篇文章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色,在这两位作者的笔下,这同一座城市的风景有何异同呢?文眼分别是?
要求:1.找出每篇文章中的写景段落。
2.提炼每篇文章典型的景物。
3.总结景物总体特点。
篇目 文眼 典型景物 景物特点
活动二:再读文本,品味情味之真
品读《故都的秋》,体会作者笔下的景中味
问题:作者如何表现北平秋天的特点的?请你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幅秋景,分析情景关系,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将南国之秋与故都之秋进行比较,突出了故都之秋的什么特点?隐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鉴赏作者的遣词造句,并仔细加以比较下列语句(两两对照),概括不同之处。
1.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
2.住在一椽破屋里,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坐在院子里,你也能看得到······
3.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4.从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开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5.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6.在牵牛花底,还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
(二)品读《荷塘月色》,体会朱自清笔下的景中情
问题:朱自清描写荷塘景物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勾勒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从第4——6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段景物描写赏析。
段落 修辞手法 意境 情感
活动三:感悟深情,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一)理解《故都的秋》的情感表达,体验郁达夫的审美体验
问题:郁达夫描绘的秋景,与古代文人的悲秋传统有何不同?
比较阅读:与《北平的秋天》作比较,本文有何不同?
(二)梳理《荷塘月色》的情感线索,寻找朱自清的内心轨迹
问题:文章开篇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种“颇不宁静”在文中有怎样的表现?朱自清的内心在寻找什么?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绪变化的句子(3、6、8段),品味其言外之意。(结合文章写作背景)
活动四:以读促写,学习表达之妙
布置作业:命名画面,撰写点评
请为“我最喜欢的风景”命名,并写100字左右的点评。
要求:1.给画面命名;2.交代出处;3.有观点,表达有条理;4.可适当引用原文;5.限时10分钟。
可参照这样的格式:我最喜欢的《 》中的第__段的写景文字。
示例:我最喜欢的风景是“荷塘夜色”,出自《荷塘月色》的第6段,这一段写荷塘周围的景色。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人的情态赋予景物,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作者借用阴阴的树影、弥漫的烟雾、热闹的蛙鸣等景物营造了一个神秘闲适而又幽静的氛围。这段文字让人如临其境。
《北平的秋》老舍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 " 菊展 "。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
同时,象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