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2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19: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
课题背景
自然界中微生物数量繁多,种类庞杂,要想从中分离出需要的特定微生物并不容易,尤其当要分离的微生物在混合菌群中不是优势种群时,更难实现。
稀释涂布平板法呈现的杂菌群
那么我们又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科学家们应用选择性培养基解决了这一难题。
1. 科学实例:寻找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启示:寻找目的菌种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筛选原因:因为热泉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使耐热的Taq细菌保留下来。
PCR是一种在体外DNA复制的技术,此项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930C)的DNA聚合酶。
1966年,布鲁克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一个热泉中发现了耐热的Taq细菌,并分离到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
(一)选择培养基
耐高温的酶
耐高温生物体
高温环境(热泉、火山口)
寻找
寻找
培养基中加氨苄青霉素
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菌落
没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细菌
培养基应有菌落
没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细菌被淘汰
怎样选择出抗氨苄青霉素能力的细菌
举例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一)选择培养基
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
培养基,叫做选择培养基。
不加有机碳源
不加氮源
3.选择培养基举例
自养微生物
酵母菌和霉菌(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
固氮微生物
加入青霉素
加高浓度食盐
金黄色葡萄球菌
石油是唯一碳源
(一)选择培养基
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思考-讨论
选择培养基配方的设计
尿素的立体结构
尿素[CO(NH2)2]含氮量高,化学性质稳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氮肥。尿素被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成NH3,再被转化为NO3-、NH4+等被植物吸收。
这些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能合成脲酶,来催化尿素分解。
讨论:
1.你如何设计培养基配方,将土壤稀释液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来?
2.该培养基与普通培养基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培养基添加尿素作唯一氮源,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见P18页培养基配方
1.从物理性质来讲,两者属于_____培养基,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类培养基的主要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用途上来讲,培养基二属于______培养基,
目的是为了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培养基共有的培养基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一的碳源为________,氮源为________;
培养基二的碳源为________,氮源为________。
培养基一 牛肉膏 5.0g
蛋白胨 10.0g
NaCl 5.0g
琼脂 20.0g
蒸馏水 定容到1000ml
培养基二 KH2PO4 1.4g
NaH2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CO(NH2)2 1.0g
琼脂 15.0g
蒸馏水 定容到1000ml
固体
添加了凝固剂琼脂,且比例为1.5%~2%
分离、鉴定、计数
选择
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
牛肉膏
蛋白胨
葡萄糖
尿素
讨论:
稀释涂布平板法
1.原理: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稀释度足够高时,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
如果想知道1g土壤中有多少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还需对土壤菌液进行稀释及科学的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6支试管,分别加入9ml无菌水
1ml
102
1ml
103
1ml
104
1ml
105
1ml
106
1ml
107
2.样品梯度稀释:
微量 移液器
稀释10倍菌液
101
土壤10g
②在火焰旁称取土壤10g,加入90ml无菌水中,摇匀,制成稀释10倍的土壤菌液。
分别取1ml上清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不同稀释倍数的菌液。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9ml无菌水。

⑤将涂布器在火焰上灼烧,待酒精燃尽后,涂布器冷却后,再进行涂布。

⑥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各梯度分别涂布3个平板
1个不涂布作空白对照
3.取样涂布平板:

③取0.1ml菌液(不超过 ),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④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d
4.培养与观察
稀释103倍
稀释104倍
稀释105倍
空白对照
恒温培养箱
(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稀释涂布平板法除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于统计样品中活菌数。在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上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可推测出样品中大约有多少活菌。
1)原理:
2)计数原则:
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
1.稀释涂布平板法:
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
②为增强实验说服力与准确性,设计实验时,需要涂布至少三个平板作为重复组。(重复实验,减少误差)。
③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④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表示。
⑤分析实验结果时,要考虑重复组结果是否接近,如果相差太大,意味着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繁殖后形成的还是一个菌落
实例分析:
甲同学做此实验在稀释倍数105获得3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80、90、100,涂布平板时均使用0.1ml菌液,试计算每克土壤中可以分离尿素的细菌数目?
3)计算: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80+90+100)/3
0.1
× 105 =9 ×107个
2.显微镜直接计数:
这种方法是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10000×稀释倍数
注意:统计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染色排除法”)
探究-实践
(四)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尿素的立体结构
提出问题
1.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2.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
研究思路
土壤取样
制备培养基
样品稀释与取样涂布
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利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基础知识
1.土壤取样
1)取样的位置:土壤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 潮湿土壤中生长,绝大多数的细菌分布距地表3 8cm的土壤层。
2)取样要求: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
2.制备培养基
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3.样品的稀释
测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x104 、1x105 和1x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4.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30-370C温度下培养1-2d,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实验设计
图中的1、2、3平板是选择培养基,4平板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另外,还要有两个对照,即不接种的选择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验证培养基中是否含有杂菌。
4.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操作提示
2)无菌操作
3)做好标记
本实验使用的平板和试管比较多,为避免混淆,使用前要做好标记
4)制定计划
对于耗时较长的生物实验,要事先规划时间,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在操作时更加有条不紊
1)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酒精。
a.取土用的小铁铲的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b.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在火焰附近将称好的土样倒入
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c.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操作。
主要方法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纯化原理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_________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不能计数)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_,稀释度足够高时,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可计数)
连续划线
梯度稀释
主要步骤 _________操作
接种工具 _______
平板示 意图
平板划线
涂布器
(五)两种接种方法的比较
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操作
接种环
课题小结
叮当!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