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开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月考考试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和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中国古代有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但与上述神话差异很大。这说明,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具有( )
A.继承性和连续性 B.相似性和多元性 C.共融性和互补性 D.广泛性和区域性
2.考古学家在非洲西北部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聚居点,有些聚居点面积达1平方千米,有些聚居点还筑有高达2米的围墙,各聚居点间的距离较近。此外,在这些聚居点还发现了数百块带有谷粒痕迹的陶器。这可以表明,新石器时代非洲西北部地区( )
A.率先出现阶级分化 B.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C.社会分工十分明确 D.定居生活开始形成
3.约公元前2000年创作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中提及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国王吉尔伽美什先是咨询长老会,长老会主张投降;吉尔伽美什转而咨询人民大会,人民大会主张抵抗。吉尔伽美什最终接受了人民大会的主张决定抵抗。此事件反映了( )
A.两河流域已经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B.国家制度中仍保留有原始民主因素
C.人民大会是乌鲁克国最高权力机构 D.长老会在国家政治中没有任何作用
4.如表所示为古代帝国及其部分文明成就。文明成就与帝国对应正确的顺序是( )
帝国 文明成就
亚历山大帝国 ①贸易繁荣;法律制度完善;以基督教为国教
阿拉伯帝国 ②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推广希腊文化
罗马帝国 ③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为苏丹;控制东西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奥斯曼帝国 ④沟通东西文化;巴格达是当时世界知名大城市;《天方夜谭》影响深远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5.只要臣服于波斯,不进行反叛活动,大流士一世基本上支持“外人”的宗教信仰,并且还会从国库中拨付款项资助其宗教活动。他给犹太人建设圣殿提供了资金,支持埃兰人的祭祀活动,支持埃及人举行与王权有关的宗教仪式,并为阿蒙神建造了一座庙。这些举措( )
A.促进了西亚与北非的文明交流 B.维护了帝国内部权力的平衡
C.利于维护和稳定波斯帝国统治 D.折射帝国宗教多元难以管理
6.公元前409年,阿尼图斯受命去营救被围困在斯巴达的三十只军舰,出海时遇到了风暴遂即回到雅典。但是这种行为激怒了雅典人,阿尼图斯受到了指控。为了逃避审判,阿尼图斯通过贿赂陪审团获取了对他有利的判决,并最终无罪释放。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
A.陪审团是最高权力机关 B.民主政治体制存在缺陷
C.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7.1073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宣称:“神权之于君权,就如太阳之于月亮,均传递着光芒与力量。然而,要是无法传递,也就毁掉了太阳,剥夺了君权。”格里高利意在( )
A.宣扬教权高于世俗君权
B.激化教权与王权之间的矛盾
C.肯定君权宣扬君权神授
D.构建神权与王权和谐的体系
8.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今后自由人不得过度赠赐或出卖地产,以致地产不足以维持他作为附庸的义务。”这一规定旨在( )
A.维护封建秩序稳定 B.重建社会阶级结构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限制国王分封权力
9.12、13世纪西欧封建主开始大量向农民征收货币,取代部分或者全部劳役地租。有些地区的农民发动"公社运动”,利用公社传统组织起来同封建主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这说明
A.欧洲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B.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C.欧洲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农民负担愈发沉重
10.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据此可知,该剧的创作( )
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 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1.阿拉伯帝国在首都和一些大城市建立规模宏大的天文台,制造和配备各种精密的天文仪器,还招聘和集中一批各部族及外国有名的天文、历算学家进行长期的天文观察,对天体运行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天文学成就卓著 B.国家重视推动科学发展
C.注重学习和创新 D.文化发展具有多民族性
12.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这反映出( )
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
C.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
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13.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并在当地沿用已有的制度,不久埃及发生叛乱。1524年,奥斯曼帝国苏丹命人调查埃及的土地与税收状况。根据埃及的实际,本着减轻刑罚、减轻民众负担的原则,奥斯曼政府确定了埃及每年应缴纳的赋税总额。这表明奥斯曼帝国在埃及( )
A.推行文化融合的政策B.建立严格的税收制度C.减少军事控制的手段D.因地制宜地实施治理
14.14世纪,马里廷巴克图是西非地区的黄金贸易中心。廷巴克图城有20多家图书馆,藏有近20万卷阿拉伯文手稿,手稿内容不仅涉及宗教、法律、文学和科学等领域,还包括统治者、咨询者和商人之间的通信,以及税收、婚姻和收养孩子等日常事务记录。这说明( )
A.图书馆是文明传播的主要载体 B.西非文化源于伊斯兰文化
C.商业贸易促进地区间文明交流 D.班图人活动范围极其广阔
15.在玛雅文明的古典时期,地处危地马拉高地的卡米纳胡尤等城邦控制了黑曜石的生产,其他许多城邦也有自身的产品如可可、美洲豹皮、羽毛和盐等,统治阶层通过掌控这些资源,攫取了大量财富。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玛雅( )
A.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B.各城邦间资源争夺较激烈
C.手工业是重要经济基础
D.与西非存在一定的贸易往来
16.很长时间内,我国的教科书大都使用欧洲通行的“地理大发现”。但一些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重点强调欧洲人对未知大陆的发现,而那些大陆原本就存在,因此“地理大发现”带有“欧洲中心论”的色彩。目前,国内学术界多使用“新航路的开辟“大航海时代”指称这一历史现象。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A.强调了东西方的文明交流 B.忽视了欧洲人的历史贡献
C.体现了对多元历史的尊重 D.否定了开辟新航路的价值
17.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B.海外扩张成为社会共识
C.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 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至亚洲最有利的航线被西、葡两国占据,倒逼英、荷两国开始探索其它航线。1497年,卡伯特父子找到纽芬兰岛;16世纪,巴伦支3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642-1643年,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这些探索( )
A.打破了西、葡海上霸主地位 B.扩大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C.加剧了英、荷两国贸易摩擦 D.促进了全球贸易中心转移
19.梁启超曾感叹,“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量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造成梁启超如此感叹的根源是
A.两位航海家不同的牺牲精神 B.政府对远洋航行的支持力度
C.双方对当时科学了解的程度 D.中西方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20.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缓解了世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压力,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贸易加速了白银资本的洲际流动,成为工业革命前全球范围内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这说明当时( )
A.农业贸易助推了全球化进程 B.粮食成为全球主要商品
C.世界粮食危机得到彻底解决 D.全球粮食产量迅速提升
21.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2.如图为16-17世纪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金银流量变化趋势图。导致图中金银流量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西班牙( )
A.受到价格革命的冲击 B.面临殖民地广泛反抗
C.遭受商业革命的打击 D.丧失殖民扩张的优势
23.17世纪初,荷兰人因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而受到欧洲各国高利贷商人的青睐,加之荷兰司法独立,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不忌惮权贵,许多专制国家的资本也在此时一点一滴地向荷兰汇集。由此可知,17世纪初的荷兰( )
A.率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具备殖民扩张的优越条件
C.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D.海外探险得到国王的支持
24.在意大利14世纪以来二百年间,除了那种受天主教会影响认为时间只是人们忍受苦难的过程、毫无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之外,一种将时间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视珍惜时间、勤奋奋斗为高贵品质的新观念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座右铭。这说明当时
A.天主教会宗教特权被推翻 B.尊重现世渐成社会主流思潮
C.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念盛行 D.公众时间观念出现阶级分化
25.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 )
A.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D.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26.有学者说:“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些哲人()
A.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开始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C.提出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D.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时代
如表是17世纪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中的部分条款。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上法律实施之僧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二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三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四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五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自由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A.民主共和制度已经确立 B.分权制衡原则被破坏
C.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D.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28.1787年,美国制宪代表在制定联邦宪法时,把分权与人民的意志联系在一起,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一“重要的考虑因素”落实在
A.总统行使权力须国会批准 B.总统有权任命最高法院法官
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29.1867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开始实施的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为联邦的永久主席,拥有行政、对外宣战及媾和的权力,统率联邦武装力量。普鲁士首相兼联邦总理,向主席负责。联邦议会的上院由各邦代表组成,议长由总理兼任。下院根据普遍、直接和秘密的方法选出,下院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上院批准才具有法律效力。此次改革
A.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B.确立了德意志的民主共和制度
C.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D.加强了联邦议会对政府的监督
30.1872年,日本模仿法国颁布学制,全国统一划分为八个大学区。1879年,日本颁布了新的《教育令》,模仿美国的自由主义制度,学区制被舍弃,以村镇为单位重新划分。1880年政府又颁布《改正教育令》,对小学的教育加大了监管力度。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日本逐步摆脱民族危机 B.日本天皇权力不断加强
C.文明开化政策全面实施 D.社会转型期的教育探索
第II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小玉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责-兼评亨廷顷“文明冲突论”》
材料三玛雅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其形成经历了由公元前800年到公元1500年的漫长时期。古代玛雅人曾经建立了以墨西哥的帕林科、危地马拉的蒂卡尔、洪都拉斯的科潘为代表的文化中心。玛雅对外交往贫乏。社会形态发展缓慢。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科技高度发达,如历法、星座图、建筑等,但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科技却十分落后。他们培植了众多农作物,依靠农牧业养活了众多的人口,但主要使用的却是简陋、落后的石器、木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
-摘编自黄小群《美洲土著人文化探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随着文明的扩张,中古时期的亚洲出现了两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请写出这两个国家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日本为例说明“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玛雅文化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古时期文明的总体特征。
32.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关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换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为政治上的暴力革命在思想上、舆论上作好了准备,荡涤着一切旧制度下的污浊空气,而且直接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摘编自姚秀梅《浅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思想革命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B
2.B
3.B
4.B
5.C
6.B
7.A
8.A
9.A
10.D
11.B
12.C
13.D
14.C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D
23.B
24.B
25.D
26.C
27.C
28.C
29.A
30.D
31.
(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名称: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说明: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3)特点:起源较早,成长时间漫长;对外交往贫乏,处于相对孤立状态;社会形态进化缓慢;宗教文化发展成就与生产工具落伍形成较大反差;科技发展畸形。(任意两点 4 分)
(4)特征:呈现多元面貌(或多元性或多样性)
32.
(1)种类多;以食物为主;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双向交流,既有美洲作物品种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任选 3 点)
(2)影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引发了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世界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引起了思想解放运动。(任意 3 点)
33. 论题: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阐述:14-17 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精神内核,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神学思想压抑的人性,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16 世纪的宗教改革,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加强了世俗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猛烈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扬自由、平等、法治、天赋人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综上所述,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冲破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束缚,促进经济、政治的不断变革,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