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券在握系列】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模拟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胜券在握系列】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模拟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7 08: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胜券在握系列】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模拟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60分)
1. 黑火药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K2S中S的化合价是( )
A.﹣2 B.0 C.+2 D.+4
2.下列微粒观的内容中,能解释“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3. 下列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示意图的是( )
A. B. C.D.
4. 如图甲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呈现的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元素是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Mg2+
B.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
C.镁原子核外共有三个电子层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5.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中,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是( )
A.飞蛾扑火 B.作茧自缚 C.金蝉脱壳 D.蜻蜓点水
6. 2023年11月9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了高比例胚胎干细胞贡献的出生存活嵌合体猴,由此说明胚胎干细胞具有超强“可塑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胚胎干细胞不具有分裂的能力
B.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C.胚胎干细胞的“可塑性”指的是细胞分化的能力
D.嵌合体猴的身体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7. 如图所示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② B.因病摘除③后,女性的第二性征会消失
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④ D.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③
8. 进入青春期,男女同学的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根据如图分析错误的是( )
A.从图A的曲线可知,进入青春期,男孩的身高生长速度加快
B.从图B的曲线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迅速发育
C.从图B的曲线可知,10岁以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D.从两幅曲线图中可知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来得晚
9. 春天百花开,蜜蜂采蜜忙,当然还有比蜜蜂还要忙碌的人儿——果农们。一年之中除了水果成熟的季节,要数翻整土地、播种水果的春天最忙。我国土地辽阔,水果的种类也是各式各样。不同水果的生长季节也不尽相同。比如草莓就比较适合现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素有“水果之王”之称的草莓营养丰富,多吃草莓不仅可以帮助消化,同时也可以保护视力。在植物学中,我们将草莓食用的部分称为假果,它是由花托膨大而形成的肉质结构。同时,草莓表面的那些“籽”才是一粒粒完整的果实。下列结构能发育成草莓“籽”的是( )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胚
10.如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压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培育植物新品种
B.②是无土栽培,具有产量高、节约水肥等优点
C.③是嫁接,所结果实的性状由接穗和砧木共同决定
D.以上三种繁殖方式都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
11.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这一过程中,能反映出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12.以分子运动的观点看,水蒸发的实质如图所示。“●”表示水分子,“→”表示分子运动的方向,且越长表示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大。当水温升高时,下列选项中,可以正确表示水分子变化的是( )
A. B. C. D.
13.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都是生产、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气 D.氧元素
14.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He:“2”表示两个氦原子
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NO3﹣:“2”表示两个硝酸根离子
15.偏钛酸钡是电子陶瓷材料的重要基础原料,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偏钛酸钡(BaTiOx)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 )
A.1 B.2 C.3 D.4
16.现有甲、乙、丙三个苹果品种,把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嫁接成活后,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用部分最相似于( )
A.甲品种 B.乙品种 C.丙品种 D.甲和乙
17.现有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经测知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此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的质量比不可能为( )
A.9:20:3 B.9:20:5 C.40:18:7 D.27:60:8
18.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X2YZ3 B.XYZ3 C.X2YZ4 D.X3YZ2
1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D.Z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Z﹣离子
20.(2023洞头区期中)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g B. C.g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30分)
21.(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22.(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选择了两朵黄瓜雌花,坚持每天定时测量果实的体积,并绘制了果实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曲线a中,幼果体积增大是花的 ___________迅速发育的结果。
(2)曲线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大棚里种植黄瓜时,为避免出现曲线b的现象,可以采取 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
23.(4分)为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可进行居家抗原检测(检测部位如图中①)、集中核酸检测(检测部位如图中②),抗原检测是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 _________,核酸检测是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 ______。(均填字母代号)
A.细胞壁 B.蛋白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E.细胞核
24.(8分)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2)图2是铟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__周期.
25.(4分)(1)如图所示,下列A﹣E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物质,其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
26.(4分)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类推法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特点,推出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结论的方法。请用此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6、+4是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相应的钠盐有Na2SO4和Na2SO3;以此类推,+5、+3是氮元素常见的化合价,相应的钠盐有NaNO3和 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氢的氧化物有:水(H2O)与过氧化氢(H2O2);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与过氧化钠(Na2O2);以此类推,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三、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30分)
27.(8分)每年4~5月份是月季花最繁盛时节,目前月季的繁殖主要是靠扦插。某科学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月季扦插成活因素”的实验。环境条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100根/组,培养时间3周。请回答:
分组 扦插土壤 环境相对湿度(%) 插条选择 成活率(%)
第一组 不消毒 50﹣85 嫩枝 47
第二组 消毒 20﹣30 嫩枝 23
第三组 消毒 50﹣85 老枝 10
第四组 消毒 50﹣85 嫩枝 92
(1)四组实验中每组选取100根扦插枝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将扦插的枝条下端剪成斜面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照第一组和第四组可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能否选择第一组和第二组进行对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6分)学习了真菌和细菌的内容后,有同学出于好奇,进行了两次探究实验:
实验一: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制效果,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布被检测细菌,放置甲、乙和丙三个圆形滤纸片(抗生素可在培养基中扩散)。
实验二:
步骤如下:
①制备培养基(营养物质),等量分装在试管中,并进行灭菌。
②将平菇(可食用)菌种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培养基中。
③把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两个培养箱中,一个为对照组,另一个培养箱中央放入磁铁,并按不同直径的圆周放入3圈实验组培养基(见图)。
④每日做观察记录,其中包括测量菌丝的长度,观察菌丝色泽等。
(1)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抑菌效果?
(2)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a、b浓度应相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8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仪器的名称为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30.(8分)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A8.9483mg/k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_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______________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综合题(总计40分)
31.(8分)我们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生命的变化如此奇妙,据图回答问题:
(1)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图甲中的 _____________。
(2)如图甲中【③】_______________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①】成熟后既能产生卵细胞,还能分泌 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胎儿与母体间物质交换的模型图,其中物质交换方向不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填字母)。
32.(6分)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温州更是把茶花定为市花。茶树的繁殖方式十分多样。
(1)观赏性茶花花色繁多,有红、紫、白、黄等各种花色,平时大家看见的茶花都是单一颜色,花农为了使一株茶树上开出多个花色,可以采用 __________方法进行繁殖。
(2)要使茶树枝繁叶茂,茶农要如何修建枝条?请说明理由。
(3)茶花一般在1﹣2月开花,花朵艳丽缤纷,有芳香气味和甜美的花蜜。如图为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某地主要天气情况图。农民发现该地的茶果数量比历史同期的数量明显减少,请你从传粉的角度解释茶果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33.(6分)大豆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图甲是大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大豆种子萌发后的示意图,图丙为大豆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与子叶干重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结构A的名称为 ___________。
(2)图乙中的e是由图甲中的【_______】发育来的。(填序号)
(3)分析丙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减少的有机物可能得去向是 ________(填字母)。
A.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 B.部分转化成胚根、胚芽中的有机物 C.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
34.(8分)扑热息痛(C8H9NO2)是一种常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的药品,成人每日服用量不超过2g。
(1)该药品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该药品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4)已知某种感冒药成分中每片药含扑热息痛的质量为325mg,则一名成人感冒患者每日服用该种片剂的量应不超过________片。
35.(6分)莽草酸(C7H10O5)是制取抗“H7N9流感”的药物“达菲“的原料。某同学对此进行研究,请你一起完成:
(1)莽草酸(C7H10O5)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
(2) 克莽草酸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68g;
(3)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达菲”:
体重 小于等于l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
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2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胶囊(每颗胶囊含“达菲”75mg)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 颗。
36.(6分)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
A.同种元素B.同种物质C.同种分子D.同种原子
(2)若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酸钾)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____﹔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______kg。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
【胜券在握系列】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考点】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0,则x=﹣2价。
故选:A。
2.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于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就会有更多的水分子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而向远处运动,这就是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的原因,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来回答本题,再结合所给图示中前几种元素的含量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是:O、Si、Al、Fe、Ca,只有A图中符合,其它图示中没有硅元素,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了解了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l,最丰富的元素是O。
4. 【答案】D
【解析】【分析】A、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B、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原子电子层数;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g。
【解答】解:A、镁元素是金属元素,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Mg2+,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中信息可知,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镁原子核外共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2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5. 【答案】A
【解析】【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发育为成虫的过程可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解答】解:A、“飞蛾扑火”是某些昆虫具有的趋光性,不属于生殖和发育;
B、“作茧自缚”,描述的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蛹期;
C、“金蝉脱壳”,描述的是蝉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蜕皮现象即脱去外骨骼的现象;
D、“蜻蜓点水”描述的是蜻蜓生殖过程中的产卵现象。
所以,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是“飞蛾扑火”。
故选:A。
6. 【答案】C
【解析】【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
【分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4)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A、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了高比例胚胎干细胞贡献的出生存活嵌合体猴,表明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细胞成分,它们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A错误。
B、细胞分化只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B错误。
C、胚胎干细胞具有超强“可塑性”,这里的“可型性”是细胞的分化能力,C正确。
D、嵌合体猴的身体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D错误。
故选:C。
7. 【答案】D
【解析】【考点】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观图可知: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解答】解:AB、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第二性征要在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现出来。可见,如果因病摘除③子宫后,该女性的卵巢正常,第二性征也不会消失,AB错误。
C、④是阴道,而②输卵管是受精作用的场所,B错误。
D、胚胎发育的场所是结构③子宫,D正确。
故选:D。
8. 【答案】D
【解析】【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解答】解: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从上图A的曲线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身高生长速度开始加快,正确;
B、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另一个主要特点,从上图B的曲线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开始迅速发育,正确;
C、从图B的曲线可知,10岁以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正确。
D、从两幅曲线图中可知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来得早,错误。
故选:D。
9. 【答案】A
【解析】【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分析】果实种子形成过程如图:
【解答】解:草莓表面的那些“籽”才是一粒粒完整的果实。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考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图中①是压条,②是组织培养,③嫁接。
【解答】解:A、①是压条,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又称压枝,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不能培育植物新品种,A错误;
B、②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繁殖的速度很快,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但不能培育出植物新品种,B错误;
C、③是嫁接,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果树嫁接成活的新个体表现得是接穗的性状,C错误;
D、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①压条,②组织培养,③嫁接都是无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解: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所以D图像是正确的。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考点】分子的热运动.
【分析】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速度越大。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在任何温度都可以发生的缓慢平和的汽化现象。
【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分子运动速度变大,但是分子不会变化,故A错误;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分子运动的速度应该变大,但是B中的分子运动速度没有变化,分子本身不会变大,故B错误;
C、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速度变大,故C正确;
D、分子运动的速度应该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三种物质的组成,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分子,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故A错误。
B、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离子,含有氧原子,故B错误。
C、臭氧(O3)、二氧化碳(CO2)、双氧水(H2O2)都是纯净物,都不含有氧气,故C错误。
D、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CO2中“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故A正确。
B、元素符号之前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He中“2”表示两个氦原子,故B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Mg2+中“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C错误。
D、离子之前数字表示离子个数,2NO3﹣中“2”表示两个硝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钡元素显+2价,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4)+(﹣2)×x=0,则x=3。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6.【答案】A
【解析】【解析】由于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细胞未经过受精,即遗传物质不变,所以与甲一致。故选A
17.【答案】C
【解析】【考点】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由化学式FeO、Fe2O3、Fe3O4可知,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3):(16×4)=21:8,要满足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也为21:8,则样品中含有任意量的Fe3O4都可以;关键是FeO和Fe2O3中的元素的质量比,而FeO和Fe2O3的分子个数比为1:1时,可以看成是Fe3O4,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8;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于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任意质量的Fe3O4都可满足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FeO和Fe2O3的分子个数比为1:1时可看成Fe2O3 FeO即Fe3O4形式,此时FeO与Fe2O3质量比为(56+16):(56×2+16×3)=9:20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8;由选项可知,只有C中FeO和Fe2O3的质量比为40:18=20:9,不符合题意;而A、C、D中FeO和Fe2O3的质量比为均为9:20,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将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选项,如果化合物的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表明该化学式正确。
【解答】解:A.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化合物X2YZ3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2+(+6)+(﹣2)×3=+2,故错误;
B.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化合物XYZ3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6)+(﹣2)×3=+1,故错误;
C.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化合物X2YZ4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2+(+6)+(﹣2)×4=0,故正确;
D.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化合物X3YZ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3+(+6)+(﹣2)×2=+5,故错误;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X是氧元素,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X是氧元素,氧原子核外电子数是8,Y是硫元素,硫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Z是氯元素,氯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Cl﹣,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0.【答案】A
【解析】【解答】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设铕(Eu)原子的质量为x,则mg:x=16:152,x=g。
故选:A。
二、填空题
21.【答案】 (1)原子 (2)A
【解析】[解析] (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2)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过氧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C、过氧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答案] (1)原子 (2)A
22.【答案】(1)子房;(2)没有授粉(3)人工辅助授粉
【解析】【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分析】植物开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除雌蕊的子房外,其他结构逐渐凋落,最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a曲线中的子房完成受精后,子房的细胞不断分裂生长使黄瓜的体积不断增大。
【解答】解:(1)植物开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以及承认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逐渐凋落,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就像图中曲线a一样。
(2)曲线b表示的是黄瓜的凋落,原因是没有完成传粉和受精。
(3)若授粉不足就会出现图中曲线b的现象,空粒或瘪粒,所以需要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从雄蕊上采集花粉,再将花粉传授到雌蕊的柱头上,这样可达到增产的目的。
故答案为:(1)子房;(2)没有授粉(3)人工辅助授粉
23.【答案】B;D
【解析】【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解答】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①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②遗传物质组成。
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可进行居家抗原检测(检测部位如图中①)、集中核酸检测(检测部位如图中②),因此,抗原检测是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蛋白质,核酸检测是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B;D。
24.【答案】故答案为:(1)失去;Mg2+;(2)49;5.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表中12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为12,其元素的名称为镁元素;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铟(I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2+8+18+18+3=49.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同,铟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
故答案为:(1)失去;Mg2+;(2)49;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1)BCE (2)A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它们都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BCE;
(2)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图B、图D属于混合物,图C属于单质;故答案为: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6.【答案】(1)NaNO2;(2)BaO2。
【解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1)根据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差2,化学式中氧原子的角码少了1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1)观察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差2,化学式中氧原子的角码少了1,则氮元素的+5、+3相差2,则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也在硝酸钠化学式的氧原子角码少1,即:NaNO2;
(2)分析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的化学式,得到过氧根的化合价是﹣2价,钡的化合价是+2价,则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O2。
故答案为:(1)NaNO2;(2)BaO2。
三、探究题
27.【答案】(1)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2)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3)扦插土壤消毒; (4)不能;变量不唯一。
【解析】【考点】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分析】1、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扦插数为100根/组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
(2)处理插条时,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3)第一组和第四组实验除了扦插土壤是否消毒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变量为扦插土壤是否消毒,故对照第一组和第四组可以探究扦插土壤消毒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变量应该为环境相对湿度。但第一组和第二组有两个变量:环境相对湿度和扦插土壤是否消毒,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
(1)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2)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3)扦插土壤消毒; (4)不能;变量不唯一。
28.【答案】(1)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2)控制单一变量(3)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解析】【考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解:(1)抗生素可在培养基中扩散,根据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能反映其抑菌效果的特点,扩散面积越大,抑菌越有效。
(2)根据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要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制效果,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a、b浓度应相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实验二中,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否放入磁铁,即除了是否放入磁铁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故答案为:(1)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2)控制单一变量(3)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29.【答案】(1) 烧杯 (2)对比 (3)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4)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解析】【分析】据图可以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会变红,据此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故填:烧杯;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故填:对比;
(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故填: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填:有利于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0.【答案】(1)+3;(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3)低温和密封;(4)不会;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解析】【考点】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
【分析】(1)根据在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解答本题.
(2)根据表中的数据,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确定保存的条件.
(4)根据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会被杀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NO2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x+(﹣2)×2=﹣1,则x=+3.
(2)根据表中的数据、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分析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由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应低温和密封保存.
(4)根据题意,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但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故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增加.
故答案为:(1)+3;(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3)低温和密封;(4)不会;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四、综合题
31.【答案】(1)②输卵管(2)子宫(3)雌性激素(4)AB
【解析】【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受精与妊娠.
【分析】图甲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内膜、④阴道。
【解答】解:(1)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②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
(2)人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③子宫。
(3)①卵巢成熟后既能产生卵细胞,还能分泌雌性激素。
(4)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在胎膜和子宫内壁之间产生出一块有很多血管的组织,叫做胎盘,胎儿有一条长的脐带与胎盘相连。脐带里有脐动脉和脐静脉,这两种血管到了胎盘,它们之间连通着的很多毛细血管就浸浴在胎盘空隙的母体血液里。胎儿通过脐静脉从母体血液里吸收各种养料和氧,由脐动脉把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故AB物质交换方向不正确。
故答案为:(1)②输卵管(2)子宫(3)雌性激素(4)AB
32.【答案】(1)嫁接
(2)摘除顶芽,理由是:使侧芽的生长素量减少,以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生,以增加分枝。
(3)此时间段阴雨低温天数远远多于历史同期,影响了茶花的传粉和受精,使茶花座果率降低。
【解析】【考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主要有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3、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解答】解:(1)要使一株茶树上开出多个花色,可用不同花色茶树的芽或枝做接穗,成活后所开的花色和母本的花色相同,故花农为了使一株茶树上开出多个花色,可以采用嫁接方法进行繁殖。
(2)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得快,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受抑制生长得慢。因此要使茶树枝繁叶茂,茶农要摘除顶芽,理由是:使侧芽的生长素量减少,以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生,以增加分枝。
(3)植物开花后,经过传粉和受精,雌蕊子房发育成果实。该地的茶果数量比历史同期的数量明显减少,根据图可知,茶果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此时间段阴雨低温天数远远多于历史同期,影响了茶花的传粉和受精,使茶花座果率降低。
故答案为:(1)嫁接
(2)摘除顶芽,理由是:使侧芽的生长素量减少,以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生,以增加分枝。
(3)此时间段阴雨低温天数远远多于历史同期,影响了茶花的传粉和受精,使茶花座果率降低。
33.【答案】(1)胚(2)3(3)AB
【解析】【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分析】图甲中1是胚轴,2是胚芽,3是胚根,4是子叶,A是胚,5是种皮;图乙中a是叶,b是子叶,c是根和茎的连接部分,e是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甲图中结构A是大豆种子的胚,胚包括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四部分。
(2)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轴伸长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最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因此图乙中的e是根,由图甲中的3胚根发育而来的。
(3)大豆种子的子叶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凡是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种子的胚通过呼吸作用,不断分解来自子叶的营养物质,提供萌发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减少的有机物可能的去向是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转化成胚中的有机物。
故答案为:(1)胚(2)3(3)AB
34.【答案】(1)4 (2)151 (3)8∶9∶1∶2 (4)6
【解析】(1)4 (2)151 (3)8∶9∶1∶2 (4)6
35.【答案】[答案] (1)84:80 (2)348克 (3)6颗
【解析】[解析](1)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莽草酸分子中C、O原子个数比为:21:20。(2)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68g需莽草酸的质量为:168g÷12×7/174×100=348g;
(3)需服用“达菲”的颗数为:45mg×2×5÷75mg/颗=6颗。
[答案] (1)84:80 (2)348克 (3)6颗
36.【答案】故答案为:25mg; 2kg; 不能
【解析】解析 故答案为:25mg; 2kg;不能。
解:(1)A、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2)利用图示中加碘盐的碘的含量可知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星是50mg÷2=25mg (标签所示一千克食盐的含碘量是20~50mg);因为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因该食盐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2kg这种食盐才能达到碘的饱和,因此日常食用这种食盐不会起到防辐射作用,因为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
故答案为:25mg; 2kg;不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