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27课《庄子故事两则》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27课《庄子故事两则》 (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7 09:5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导入新课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惠子相梁《庄子》故事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4.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重点难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庄子背景庄子与惠子一、资料助读庄子的故事《庄子》背景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转折时期,是各种政治主张、哲学观点、学术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形成了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庄子: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思想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早年做过小官,但没多久就归隐、当了隐士,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和著述。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一生穷愁潦倒,他不是没有机会做官、过荣华富贵的生活,而是不愿做官。庄子才能闻名遐迩,楚王听说后,就派了两名使臣带着重金去聘请他当宰相,却被庄子以“宁愿在污浊的泥水之中游戏自乐,也不原为当权者所束缚”为理由拒绝了。庄子厌恶虚伪的封建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抱有强烈不满情绪。庄子后来当了隐士,以表明自己愤世嫉俗,蔑视名利、痛恨权贵的心志。 《庄子》共33篇,分内
篇、外 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
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
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
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的故事 庄子的生活十分清苦。有一次,庄子穿着一件补丁的粗布衣服去见魏王,魏王见他用破麻绳绑着破草鞋,便问他说:“先生怎么这样疲困呢?”庄子回答说:这哪里是疲困而是贫穷啊!读书人有理想而不能施行,这叫做疲困;衣服旧鞋子破了,这叫贫困不是疲困。我现在处于昏君乱相的时代,要想不疲困怎么可能呢? 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曾为宋王出使秦国,随从的车子有一百多辆,回到宋国之后对庄子说:你住在穷里 陋巷,生活困窘,靠织草鞋度日,面黄肌瘦到这个样子,这是我所不能及的。而我见到万乘君主得到随从车辆一百多这是我比你优越的地方。”庄子回敬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能治愈他的毒疮的可以得到一辆车,用舌头舐他的痔疮的可以得到五辆车,治的病越低下可以得到的车子越多。你大概是用舌头舐痔疮的吧,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车子呢?你快走吧!”二、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的读音鹓雏( )相梁( )
醴( )鸱( )吓( )请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Yuān chúxiànglǐhèchī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 ),子知之乎?
夫(f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三、重点字词的理解及课文翻译 请注意记录重点 惠 子 相 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
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
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n.-v.做动词,做宰相代惠子有人告诉你国都叫做,是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 子欲以子 之梁国吓我邪?” 从到栖息竹实,竹子所结的子醴:甜酒。醴泉:甘泉,甜美如醴的泉水在这时代鸱鸱发怒的声音吓唬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四、评析《惠子相梁》的艺术特色 文章好在:4、描摹——3、人物——2、比喻——1、情节——出人意料形象鲜明巧妙贴切生动传神富有趣味提示:惠子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 庄子对惠子作法有何反应? 1、故事情节庄子往见——惠子嫉——出人意料拐着弯骂人搜于国南方有鹓雏鹓?故事的喻意是什么?鹓雏:2、比喻修辞的应用鸱:腐鼠:志向高洁之士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功名利禄庄子——惠子——比喻贴切惠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 “鹓雏”(内心恐慌)3、人物形象描写(从容大方 )见利忘义薄情寡义清高自守淡泊名利对比鲜明言简意丰4、动物形象描摹生动传神 动作
鸱护“腐鼠”
语言(如闻其声)仰而视之“吓”(丑态十足)情感体验:
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或者说一说你搜集的有关名人名言。《庄子》故事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第二课时
1、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熟读课文,掌握字词。3、翻译课文,理解内容。学习目标:二、听读课文录,注意字的读音濠( )汝( )?(  )háorǔ三、请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tiáo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 (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重点词语的解释及文章翻译请注意记录重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
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
我,我知之濠上也。”桥这怎么固然本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遵循,沿袭你如此如此已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知识总结: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重点实词及虚词
特殊句式
一、古今异义1是鱼之乐也
古:
今:
2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古:
今:
3或谓惠子曰
古:
今: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古:
今:? 这
常用于判断哪里,怎么,疑问代词。 常用于安全、安静、平安等义。不定代词
常用于选择连词国都,京城
国家5非梧桐不止
  古:栖息
今:停止
6于是鸱得腐鼠
  古:在这时
今:因果关系 二、一词多义 1吓 仰而视之曰:‘吓’(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2子 庄子与惠子( )
子非鱼( )
3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矣( )
鱼之乐( )
仰而视之( )
读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动词,吓唬对男子的尊称代词,你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代词,“它”,代鵷雏 于 于是鸱得腐鼠 ( ) 夫鵷?发于南海( ) 而飞于北海 ( ) 固 子固非鱼也 (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在,介词从,介词到,介词本来固然见 庄子往见之 (看望,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三、词类活用惠子相梁
解释:
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相,读xiàng,名词做动词,
“做宰相”的意思。四、重点实词及虚词 (1)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2)非梧桐不止 ( )
(3) 安知鱼之乐 ( )
(4)于是鸱得腐鼠 ( )

(5)鱼出游从容 ( )

(6)是鱼之乐也 ( )国都、京城栖息疑问代词,怎么在这时,与现代汉语
中表意不同安闲自由;现在多指
“在危险面前冷静不
慌忙”这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
例:是鱼之乐也
“ ”表判断。
译:
例:子固非鱼也
“ ”表判断,否定判断句。
译:也这是鱼的快乐啊。也、非你本来就不是鱼。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 特点和表达效果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2、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
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
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
例:夫鵷?发于南海。
译: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问题研究1.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2、这场辩论者谁输了?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了上风
从逻辑看:惠子是胜者
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只是他没找准方向。
3、比较庄子与惠在思想、气质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 惠子庄子求真拘泥快乐自由力辩巧辩尚美超然小结:《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
学习两则故事,初步领略了《庄子》文章的特点,你能说出一、二点吗?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我们一斑窥豹:《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