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版(2020)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主题 第11课《循环嵌套》 课型 新授课
适用班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 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往往存在许多具有规律性的重复操作。因此,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转化成计算机程序时,在程序中就需要重复执行某些语句。这一组被重复执行的语句即为循环体,能否继续重复,取决于循环的终止条件。当一个循环结构程序的循环体本身也是一个循环结构时,就形成了循环嵌套。在Scratch中,很多图形的绘制都可以使用循环来实现,而且可以直观地呈现角色运动的路线,这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很有帮助,因此教材选择了画图作为循环嵌套的学习载体。教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画图的原理,并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了画一条线段的完整过程,旨在让学生理解 Scratch中画图的一般方法及其实现原理。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Scratch画图,教材列举了所有的画笔指令,并通过"想一想"促使学生思考,从而理解画图的原理。对小学生而言,循环嵌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教材以绘制多个正多边形为任务,设计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使用循环来实现画一个正多边形,使用循环嵌套来实现画多个正多边形。这样设计,主要是希望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Scratch画图的原理,知道常用的画笔类指令。2.利用画笔类指令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利用循环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3. 通过绘制多个正多边形,掌握循环嵌套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了解Scratch画图的原理,知道常用的画笔类指令。2.通过实践探索,利用画笔类指令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利用循环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3. 通过绘制多个正多边形,掌握循环嵌套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程序设计并探究程序背后的算法;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学习需求编写出较为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初步形成用计算思维以及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可以突破 Scratch的限制,将知识迁移至其他程序设计语言中进行创作,体现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实践创新。
重点 利用循环嵌套绘制多个正多边形。
难点 理解循环嵌套结构。
所需资源和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机安装Scratch软件。
数字化资源 教学素材、Scratch软件、教案、ppt
常规资源 教学素材、Scratch软件、教案、ppt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1、情景展示乐乐:Scratch也能画画?它的画笔在哪里呢 怎样选择画笔呢 2、揭示课题二、新知学习(一)、Scratch画图的原理Scratch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画图,最基本的画图指令就是画线段。复杂的曲线可以看作是由很多很短的线段组成的。在连续画线的情况下,完整的一笔完成后,再抬笔。(二)、探索画笔类指令画笔工具和音乐工具一样,在默认情况下并不会在代码区显示。鼠标移至代码区域下方的按钮,单击"画笔"就可以将画笔类指令显示在代码区域中。每个指令的作用是什么 尝试到Scratch中、验证一下。想一想:绘制下列图形,会用到哪些绘图指令 角色需要如何运动 (三)、巧用循环和循环嵌套画图形利用循环,可以使画画更加方便,看似复杂的图形,只需要简短的脚本就可以完成。要绘制的图形由上面这些基本图形组成时,可以用循环嵌套来完成,也就是在一个循环中联套另一个循环。试一试:说出下面的图形都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三、巩固练习分析下列图形的特征,并画一画。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五、作业布置 预习下一课《过程调用》。 思考明确学习任务观看学习操作练习学习,实践观察实践操作练习操作练习实践,交流分享交流预习下一课 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师生直观演示更具说服力,加深印象。锻炼思维培养动手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迁移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完成操作练习。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学习反馈学会倾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